馮嘉靖,余 濤,孫 兵,朱久娟
(中國地質大學(北京)數理學院,北京 100083)
大型儀器設備是高校教學科研、人才培養以及綜合實力提升的重要基礎,隨著儀器數量激增,整合儀器平臺,探索有效管理儀器平臺的理論和方法,對最大限度發揮儀器設備的價值具有重要意義[1-4]。近年來,各大高校響應國家政策,結合自身情況紛紛建立了不同運行模式的大型儀器平臺[5-7],不斷完善大型儀器設備管理制度,在儀器平臺管理模式的探索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8-10]。高校儀器管理主要包含校級管理和院系管理兩個層級。相較于校級儀器平臺,院系儀器平臺和管理模式有著自身的特點[11-13],具體表現在:①儀器專業性較強,以學院教學科研為先,以服務本院的師生群體為主,使用群體范圍受限;②儀器設備分散,不利于統一管理;③大多數學院儀器很難做到“專人專管”,通常由儀器申購人員或者實驗技術人員兼管,管理職責不明;④已有存量儀器無法同時兼顧教學和科研,使用效率不高。這些特點不利于院系儀器平臺的可持續發展,探索符合院系儀器平臺發展的管理模式和管理方法至關重要。
SMART原則是目標管理的基本原則,具有科學化、規范化、標準化的特點[14]。該原則基于明確合理的目標設計和成果激勵,充分發揮人員的主觀能動性,成功應用在企業管理、課程建設、職業教育等方面來保障體系平穩運行和提升管理質量[15-16],對儀器平臺的管理也具有重要的指導意義。本文針對院系大型儀器平臺的特點,深入剖析了影響平臺持續良性運行的原因,從化學實驗中心儀器平臺多人管理的實際運行基礎出發,基于SMART原則,擬定了“一中心-雙軌制-多層面交互”的具體管理方法、“考核與投入相平衡”的定量考核細則、完善的激勵制度和明確可控的管理考核周期,提高了儀器管理人員的積極性,保障了平臺穩定有效運行。經過1 年的實踐,儀器平臺持續良好運行,中心大型儀器設備的利用率和使用效益均有大幅度提升,基于SMART 原則的管理模式為院系大型儀器平臺的管理提供了新思路和新途徑。
化學實驗中心儀器平臺現有12 臺30 萬元以上的國內外先進的大型儀器和數十臺分析測試設備,涵蓋光學、電化學、波譜、色譜儀器等,主要服務于化學、材料等相關領域的教學和科研工作。目前,所有儀器均納入院系平臺統籌管理,并與學校大型儀器平臺對接,采用微信小程序預約并自行上機測試的使用模式。實驗中心設熱處理、顯微結構表征、光譜、色譜等7 間儀器專用實驗室,便于儀器統一管理。儀器平臺沒有專職的儀器管理人員,實行“雙軌制”管理模式:①實驗中心工作人員對所有儀器進行統籌管理;②教師或者機組人員對于自己負責的儀器采用“一對一”技術指導的管理模式。
目前的管理模式不利于儀器平臺可持續發展的原因如下:①管理者職責不明,盡管平臺已提出儀器“雙軌制”管理,但是沒有明確實驗中心工作人員和機組管理教師的具體職責,致使儀器時常因管理真空而閑置。②無合理可量化的儀器考核制度,儀器平臺僅每年向學校上報基礎數據,被動考核,內部無規范的考核制度,導致對儀器管理者的約束力不夠,儀器維護不足,有效利用時間降低。③無符合管理者和使用者切身利益的激勵政策,儀器管理教師教學、科研任務繁重,管理儀器的積極性不高,投入儀器管理的精力不足,難以保持儀器的高效運轉;使用群體較少,對儀器使用較為保守,以儀器為基礎構建新技術的興趣不足,造成儀器高階功能浪費,利用率不高。④無明確的時間規劃,儀器負責人對于日常管理和考核任務的時間節點沒有清晰認知,導致任務集中,管理質量不高,平臺運行效率降低。
SMART原則是目標管理中的基本原則,被譽為企業管理中的黃金原則。如圖1 所示,SMART原則中的5 個英文字母分別對應著5 個英文單詞的首字母,即S-Specific(具體的)、M-Measurable(可衡量的)、AAttainable(可達到的)、R-Relevant(相關的)和T-Time

圖1 SMART原則示意圖及含義
bound(有時限的),應用到院系儀器設備共享管理中則代表著:①實驗中心管理者和儀器負責人的職責明確且具體,便于確定管理目標和管理細則。②考核細則全面可衡量,考核目標合理可達到。③激勵政策與管理者和使用者的利益息息相關。④管理考核周期清晰明確,規劃合理。
具體明確的職責劃分使得儀器管理工作更加高效。化學實驗中心儀器采用“一中心-雙軌制-多層面交互”的管理模式:首先以化學實驗中心負責人為管理核心負責統籌工作(一中心),以實驗中心專業技術人員和單臺儀器管理機組為具體負責人員進行平臺和儀器的雙軌管理(雙軌制),進一步明確兩方責任并在多層面管理過程中相互配合(多層面交互),以期中心儀器平臺達到規范、高效運行(見圖2)。

圖2 化學實驗中心儀器管理者具體職責劃分。
針對日常管理和成果管理明確雙軌制兩方負責人員的具體責任。日常管理方面:實驗中心工作人員從3 個層次負責前端管理,即①儀器預約平臺的維護,②儀器門禁系統開放,③儀器室安全管理與維修;單臺儀器管理機組同樣針對3 個層次負責終端管理,即①預約審核,②使用人員管理及使用記錄管理,③儀器的安全和日常維護及儀器培訓。機組在終端儀器管理中發現問題,可反饋給中心工作人員,中心工作人員根據相應政策協助解決問題。成果管理方面:機組人員負責儀器有效機時分配、人才培養、科研產出及相應的儀器功能開發,并將儀器的成果基礎信息整理給中心工作人員,中心工作人員負責儀器使用成果分析、使用信息上報,并分析使用短板反饋給機組人員,幫助機組人員更合理高效地管理儀器。
儀器的申購或者使用,教師對于儀器的了解更加深入,在管理和功能開發上可以發揮更大價值。實驗技術人員統籌兼顧,參與多種工作比專人專管1 臺儀器更有利于個人的發展。在儀器管理工作中,兩組管理者各司其職,又相輔相成,使得中心儀器平臺的管理更加高效、規范。
每臺儀器的負責人和團隊成員為一個團隊,考核以團隊為單位,考核工作由學院儀器管理工作領導小組開展,考核內容以及評分標準按照“M-可衡量的”和“A-可達到的”原則進行制定。以“考核與投入相平衡”為目標,在完成儀器基本考核合理可量化的基礎上,釋放機組教師的時間和精力,更好地投入教學科研工作。
考核以百分制計分,最終所有的分值相加,即為總分。總分≥85 分,考核結果為“優”;85 分>總分≥75分,考核結果為“良”;75 分>總分≥60 分,考核結果為“合格”,總分<60 分,考核結果為“不合格”。儀器管理機組考核結果為“不合格”的,取消其儀器管理權限,且3 年內不得通過中央高校改善基本辦學條件專項資金項目申購儀器。具體考核內容及考核標準見表1,考核分為3 大項6 小項,每項考核內容都有對應的評分標準和具體分數,其中日常管理40 分、機時統計40 分、考核統計20 分,只要儀器機組負責教師認真管理儀器,都可以達到考核“合格”及以上。

表1 儀器管理機組考核細則
為了保障平臺的長期有效地穩定運行,制定科學合理的激勵政策顯得尤為重要。在“考核與投入相平衡”的考核原則上,引入雙重激勵制度,做到基礎考核和激勵政策相輔相成。管理者的積極性將在很大程度上決定儀器的利用率和使用效益,所以制定與管理者利益息息相關的激勵方法,可以極大地調動管理人員的積極性,使其更愿意投入儀器管理工作。在科學研究中,測試經費無疑是一筆不小的開支,在儀器“有償使用”的大背景下,以儀器使用機時作為獎勵,可以緩解青年教師經費緊張的壓力,專心科研工作。
為了增加激勵政策的通用性和專業性,同時調動管理者和使用者的積極性,將獎勵機時分成兩部分。①通用機時。儀器管理者管理儀器考核達到“合格”及以上,可以獎勵儀器通用機時,該部分為鼓勵機組成員完成儀器日常管理和基礎考核,保障儀器平臺的正常運轉。②專用機時。儀器使用者依托儀器平臺,獲得科技獎勵、發表論文、專利等成果,在提交有關證明材料并經過審核通過后,可以獲得對應儀器專用機時獎勵。為激勵院內外教師積極宣傳和使用平臺儀器,對引進外單位來平臺測試提高儀器共享率和收益率以及進行儀器高階功能開發的教師,經學院審核也可獲得專用機時。
具體激勵政策如表2 所示,獎勵機時中,參與儀器管理的通用機時所占的比例很大,由此可以激勵各位青年教師申請成為儀器負責人或者機組成員。對于有更多機時需求的機組成員,可針對成果產出布局,獲取專用機時獎勵。此激勵制度可有效激發機組的積極性,提升儀器利用率和使用效益。此外,獎勵機時按每臺儀器發放,由機組成員自行分配,機時僅可用于本課題組(教師和學生),不允許拆借。機時獎勵政策對于院內老師也提供了很大的支持,可激勵他們積極使用和參與平臺的運行。

表2 儀器使用機時獎勵明細
清晰明確的管理考核周期有助于對管理目標進行監督和檢查,及時反饋,促進管理政策的有效執行。考核包含對日常管理的監督檢查、儀器管理者的考核和激勵政策的考評發放,分別對應不同的周期。①儀器管理者每天檢查儀器的運行狀態及預約使用情況,及時進行問題反饋,保證儀器運行和使用良好。②儀器管理者每月檢查儀器的使用記錄,保證記錄完整規范。③儀器管理者每季度做好儀器培訓工作。④儀器負責人與機組成員的考核每半年1 次,分別在3 月底和9月底,基于表1 細則進行統計考核。⑤激勵政策的統計與實施基于表2 每年的年底(通常為12 月)進行,獎勵機時大于課題組測試機時,可免費使用儀器,否則測試機時超出獎勵機時部分按照儀器收費標準進行收費(見圖3)。

圖3 清晰明確的管理考核周期的構建
化學實驗中心儀器平臺基于SMART 原則管理模式運行1 年之后,在平臺運行和儀器使用效益方面都取得了顯著成效:
(1)儀器平臺持續良性運行。管理政策推行后,本系青年教師以及研究生導師都積極申報成為儀器管理負責人和機組成員,現儀器管理機組成員約占研究生導師的90%,比往年增加了1 倍,大大提高了儀器管理的主動性。實驗中心人員與儀器管理人員各司其職,相輔相成,既節約了時間成本,又使得儀器平臺可以高效流暢地運行。1 年來,儀器運行狀態良好,僅有2 臺儀器出現故障,且反饋和維修非常及時,保障了儀器持續高效運行。儀器使用者按時線上預約線下測試,儀器管理者認真審核,具備獨立操作資格的人員可直接進行儀器測試,否則應在教師指導下進行測試,全年無安全事故發生。在儀器管理者監督下,線下儀器使用記錄的填寫更加規范。
(2)儀器的利用率和使用效益明顯提高。儀器的使用率明顯提高,2021 年所有大型儀器的年平均使用機時比2020 年提高約10%,所有儀器的考核均達到“合格”及以上。院內教師依托儀器平臺主持科研項目11 項,較去年增加了20%。基于化學實驗中心儀器平臺公開發表國際SCI 論文18 篇,EI 檢索論文2篇,中文核心期刊論文2 篇,授權發明專利7 項,成果總數是去年的1.5 倍。此外,基于儀器平臺,在北京市大學生化學實驗競賽(2021)中獲得突破性成績,首次榮獲特等獎1 項,還斬獲一等獎1 項、二等獎4 項。
(3)儀器管理者與使用者反饋良好。儀器平臺高效運行1 年得到了院內師生的一致好評,良好的儀器狀態為學院教學科研提供了強有力的支持。2021 年化學實驗中心新開設“現代測試技術與實踐”課程,與之前的“現代儀器分析”課程互補,基于儀器平臺引導學生掌握不同儀器基本知識和測試方法,提高了儀器平臺的影響力,課程將理論和實踐相結合,學生反饋良好。儀器管理教師每半年開展2 次儀器培訓工作,引導學生開發儀器更深層次的功能。通過課程和培訓,化學系全體研究生均具備獨立操作與自身課題相關的儀器設備的技能。此外,基于儀器平臺指導大學生創新實驗項目31 項,比去年增加了5 項,進一步擴大了儀器使用人群和影響力。
院系大型儀器平臺的管理是一項非常重要的任務,科學的管理模式對儀器平臺持續良性運行以及儀器利用率和使用效益的提升都起著重要的作用。基于SMART原則的儀器平臺管理模式將明確的管理職責、合理可量化的考核細則、符合管理者和使用者利益的激勵政策、清晰的管理考核周期融為一體,從而有效提升了儀器平臺的運行效率,提高了儀器設備的利用率和使用效益,為無“專人專管”的院系大型儀器平臺的管理提供了新思路和新途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