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 晶,秦海丹,初 籃,崔大龍,朱冬梅
大慶市人民醫院,黑龍江 大慶 163316
代謝綜合征(MS)是一組以胰島素抵抗(IR)為共同病理的生理機制,并有肥胖、高血壓、血脂異常、糖尿病或者糖調節受損等多項慢性代謝性疾病體內并存所形成的臨床癥候群[1]。代謝綜合征是二型糖尿病和心血管疾病的主要危險因素之一[2]。代謝綜合征的患病率逐年升高,對人類健康構成威脅,已成為世界范圍內的一個嚴重問題,目前因為代謝綜合征尚無可接受的藥物對其干預,故多維次多角度的預防尤為重要。
研究代謝綜合征的影響因素,降低其風險因素,對預防代謝綜合征有深遠意義。研究[3]表明高頻次的夜班工作者代謝綜合征患病率顯著增高。提示職業因素對代謝綜合征有顯著影響。目前在我國關于中老年人群職業因素對代謝綜合征的影響研究有限,尚缺少具有代表性的全國范圍內的大樣本研究。本次研究數據來源于中國健康養老追蹤調查數據庫,研究中國中老年人群職業因素對代謝綜合征的影響。
本研究數據來自于《中國健康與養老追蹤調查》數據庫 (china health and retirement longitudinal study,CHARLS)2015年橫斷面調查數據。該調查是一個具有全國代表性的大樣本問卷調查,采用四階段的概率抽樣,問卷涵蓋個人基本信息、家庭信息、健康狀況、經濟情況、體格檢查和醫療收入等信息,關于問卷的詳細信息可以訪問官網(http://charls.pku.edu.cn/pages/data/111/zh-cn.html)[4]。
本次研究納入CHARLS 2015 年數據庫里45 歲及45 歲以上的研究對象,排除已經被診斷為癌癥的患者、孕婦、哺乳期婦女和明顯的異常值(例如體重大于200 kg)。
滿足以下三項及以上則判定為代謝綜合征:(1)男性腰圍≥85 cm 或者女性腰圍≥80 cm;(2)甘油三酯(TG)(正在使用藥物治療高脂血癥是替代指標)≥1.7 mmol/L。(3)男性高密度脂蛋白(HDL-C)<1.0 mmol/L,女性HDL-C <1.3 mmol/L(正在使用藥物治療高密度脂蛋白血癥是替代指標);(4)血壓升高(高血壓治療期是替代指標):收縮壓≥130 mmHg和或舒張壓≥85 mmHg;(5)空腹血糖(FPG)≥5.6 mmol/L[5-6]。體質指數(Body mass index,BMI)的計算采用體重(千克)除以身高(米)的二次方。按照WHO 推薦給中國人的標準BMI≥27.5 kg/m2判定為一般肥胖[7]。腹型肥胖采用國際糖尿病協會推薦的中國人的標準:男性腰圍≥90 cm,女性腰圍≥80 cm[8]。根據研究對象的回答,其職業分為4類:農業、職員(政府、機構、公司、非政府部門)、退休和其他。
采用SAS 9.3 軟件進行統計分析。年齡、腰圍、BMI不符合正態分布,在是否患有代謝綜合征兩組間對比采用wilcoxon 秩和檢驗分析。針對分類變量使用的統計學方法為χ2檢驗。職業因素對代謝綜合征的影響采用多因素邏輯回歸分析。按照不同性別將職業因素對代謝綜合征的影響進行分層分析。調整本研究中其他影響因素后,計算得出比值比(OR)和95%可信區間(95%CI)。雙側小于0.05認為有統計學意義。
納入本研究的樣本量為10 142人,其中3 042人患有代謝綜合征。研究對象的年齡、腰圍、BMI、性別、職業、婚姻狀況、身體功能障礙等一般資料的分布情況,見表1。

表1 研究對象一般特征
在全部人群中,與從事農業有關工作人員相比,職員(OR=1.2,95%CI=1.1~1.3)和退休人員(OR=1.3,95%CI=1.2~1.4)的代謝綜合征患病率顯著高。在男性人群中,與從事農業有關工作人員相比,職員(OR=1.2,95%CI=1.1~1.4)和退休人員(OR=1.3,95%CI=1.1~1.5)的代謝綜合征患病率顯著高。女性人群里,跟職業類別為農業工作的人群相比,僅退休人員(OR=1.4,95%CI=1.2~1.6)的代謝綜合征患病率顯著高,見表2。

表2 不同職業對代謝綜合征的影響因素分析
研究不同職業類別對代謝綜合征的影響對發現職業危險因素有啟發性引導作用,為進一步研究和探討具體職業危害因素提供了可參考依據。本研究分析采用全國性的大樣本數據,做到更具代表性和研究價值。在本次研究中發現不同職業人群代謝綜合征的患病率不同,在中老年的全部人群中職員和退休人員比從事農業工作人員患代謝綜合征風險顯著更高,在男性人群中得出類似的結果,但是在女性人群中僅發現退休人員患代謝綜合征風險比從事農業工作人員更高。本研究使用中國健康養老追蹤調查數據庫進行大樣本數據整理與分析,對不同職業類別的人群在代謝綜合征的預防上起到理論指導作用。
汽油接觸作業工人發生代謝綜合征的危險性是非汽油接觸作業工人的1.988 倍[9]。長期暴露于較高濃度空氣污染物的環境中可能會提高人群代謝綜合征的患病率[10]。職業人群中,“久坐工作”模式職業人群代謝綜合征患病率高[11-12]。也有研究表明,代謝綜合征患病率隨著久坐時間的增加上升,隨著身體活動的增加而下降[13]。表明職業有害因素是導致不同職業工作者代謝綜合征患病率有差異的關鍵因素。本研究中由于問卷信息中未包含職業有害因素,故本研究中尚未揭示職業危害因素對代謝綜合征的影響。中國中老年人代謝綜合征患病率城市高于農村[14]。這一部分支持本研究結果,從事農業活動的研究對象多數居于農村,他們的生活環境、工作狀態多有不同,從事農業活動具備更少的職業應激,工作負荷來源于工作性質帶來的心理壓力相對較少。隨著年齡增長,代謝綜合征患病率顯著增加,尤其是50 歲以上女性升高趨勢更為明顯[15]。不同性別影響代謝綜合征患病率有差異,本研究得到的研究結果也有類似,故在此次研究中,針對不同性別進行分層分析,發現無論男性女性,退休人員均比從事農業工作人員更易患代謝綜合征。但是不同性別中,職員相比農業從業人員是否更易患代謝綜合征具有不一致的結果。原因可能是由于不同性別所從事職業傾向有所不同,例如男性有更多機會從事重體力活動、高風險或者壓力緊張性強的職業,而女性則多從事輕體力活動。在研究退休人員與從事農業工作人員對比中,男性女性得出一致結論,退休人員比從事農業工作人員更易患代謝綜合征。但是,在研究職員與從事農業工作人員對比中,不同性別中職員與農業從業者相比對代謝綜合征的影響結果不一致,僅在男性人群中發現職員比農業工作從事人員更易患代謝綜合征,在女性人群中,職員與農業活動人群的代謝綜合征患病率差異無統計學意義,未見差異的原因可能來自于女性職員的工作性質不同于男性,往往具有較少的強度、職業危害性和緊張應激性。此次研究結果給予我們一定的提示,對于不同職業類別的人群實施特定性的健康教育措施,能夠預防代謝綜合征的發生。
綜上所述,職業類別因素對中國中老年人代謝綜合征有顯著影響,尤其是職員(政府、機構、公司、非政府部門)人群在不同性別間均顯著增加代謝綜合征的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