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 濤
(棗莊科技職業學院,山東 滕州 277500)
隨著全球環保意識的增強和能源危機的日益嚴重,新能源汽車已經成為未來汽車發展的重要方向。其中,電動汽車作為一種綠色、高效、環保的交通工具[1-3],已經成為新能源汽車領域的重要研究方向。而電池包作為電動汽車的核心組件之一,其性能對電動汽車的續航里程、動力性能、安全性等方面都具有重要影響[4-7]。目前,電池包在使用過程中存在著一些問題,例如能量密度不高、充放電速度慢、壽命短、安全性差等。這些問題制約了電動汽車的發展和推廣,也成為新能源汽車領域的研究熱點。因此,如何改進電池包的設計,提高其性能已經成為新能源汽車領域的一個重要課題[8-11]。本研究探討新能源汽車電池包的改進設計,探討如何提高電池包的能量密度、充放電速度、壽命和安全性。這對于推動電動汽車技術的發展,促進新能源汽車的普及和推廣,進一步促進環保事業的發展和能源結構的調整具有重要意義。
本課題設計的對象是一款純電動汽車,其整車設計要求包括越野車型、四輪分布式驅動功能、輪轂驅動單元采用電機加輪邊減速機形式、最高速度為120 km/h、最大續駛里程為240 km、單電機額定功率為20 kW、乘員數為5 人、鋰電池電池容量為36.5 kW·h、功率密度不小于200 W/kg、長寬高為4585 mm ×1855 mm × 1679 mm、軸距為2660 mm、最小轉彎半徑為5500 mm,相關參數見表1。

表1 整車設計相關參數
為了避免電池包外形尺寸和質量過大以及內部布線復雜等問題,本設計采用多個模組級電池箱的設計方案。采用5 個模組級電池箱的設計方案,每個電池箱由15 組電池塊組成,每個電池塊由50 個單體電池并行排列串聯組成,從而實現電池模組級的標稱電壓為54 V,電池容量為135 A·h,可以降低電池包的成本和復雜度,方便加工和維修,能夠滿足電動汽車的使用需求。電池包的基本框架如圖1 所示。

圖1 電池包的基本框架
在動力電池包框架設計中,共由5 個相同規格的電池箱再次并聯形成最終的電池包體,其中每5 塊電池塊通過固定支架串聯在一起,形成一個電池模組,得到的3 組電池模組螺栓連接固定在電池箱體底部,包括電子線束連接、冷卻水路連接、BMS 電池管理系統以及各大輸出接口構成電池箱,其結構如圖2所示。

圖2 動力電池包模組箱結構圖
在電池包上蓋的設計上,可以采用2 mm 厚的沖壓鈑金件,表面沖壓橫豎凹槽以提高其振動固有頻率。在電池包下殼體的設計上,可以采用3 mm 厚度的鋼板通過沖壓成型,內部焊接加強筋板,提供各組件固定安裝位置,同時增強整個電池包的強度與耐振性。
為了降低電池包的重量,可以采用輕量化材料制造托架,可以進一步優化吊耳連接處的加強肋板和三角形加強肋板的設計,提高結構強度,同時降低材料的使用量。可以考慮將托架分成多個模塊,方便維護和更換,完成螺栓緊固方式連接后,使得整個底盤構成一個平整的整體,進一步增加車身車轎結構的承載能力。所設計的動力電池包結構模型總覽圖見圖3。

圖3 電池包的改進結構
采用CATIA 三維軟件對動力電池包進行建模,對其做出相應的簡化。在簡化模型的時候,應該忽略的結構有:(1)尺寸規格很小的倒圓角、凹陷、孔洞以及螺紋特征,在劃分網格時對其網格大小分配困難,增加網格劃分數量和求解工作量;(2)結構中微型階梯式設計、小角度凸出、彎折等劃分成一個平面上,盡量簡便網格劃分,使得組成更為整齊。
將簡化后的電池模組箱體CATIA 模型另存為Stp 格式,打開Ansys Workbench 的Static Structural模塊,在Geometry 中導入模型文件,材料選擇系統默認的結構鋼。進入進行網格劃分,節點個數為25825,網格數目為12728。添加邊界條件,限制固定腳支架的定位孔的六個方向自由度。施加載荷,電池模組箱體頂部施加2 mg 載荷,方向指向z軸負方向;后部向前施加1 mg 載荷,方向指向x軸負方向。添加應力分布和位移分布。點擊Slove 完成求解,結果如圖4 所示。


圖4 動力電池包強度分析
分析圖4 可以看出,下箱體頂部的最大變形量為0.41 mm,最大的應力則分布與箱體邊緣為14.14 MPa,遠小于材料的需用應力,強度基本符合要求。
對動力電池包進行模態分析,各階振型以及振動頻率如圖5 所示。在設計結構時,應該使結構的固有頻率遠離結構工作時的頻率,或者不在某階頻率的半功率帶寬內。通過有限元模態分析可獲得結構的固有頻率以及對應的振型。這樣優化結構提高一階的共振頻率或者強化危險的截面,具有一定的參考意義。


圖5 各階振型以及振動頻率
在Ansys Workbench 平臺建立側面碰撞情景模型。根據電池包的安裝位置,在原本外形尺寸條件下等比例建模,電池包的一邊設置側面防撞梁等效結構,模擬其保護電池包的功能,根據最新的側碰檢驗標準,等效撞擊體的撞擊速度設定為50 km/h,分析結果如圖6 所示。模擬側面碰撞情形下,簡化的電池包以及車身側部防撞結構在受到強烈的沖擊力下,電池包整體會發生劇烈的晃動,電池包箱體會發生不同程度的彈性變形,并未出現明顯的塑性變形以及破損現象,可以看出強度基本符合要求。

圖6 側面碰撞情形
基于汽車整體參數設計要求,對純電動汽車動力電池包的結構進行設計,確定了電池50 并75 串的基本框架建立;對動力電池包的結構進行改進設計,進一步完成電池包整個結構的CATIA 三維建模工作;對所設計的電池包進行結構強度分析,分析典型組合工況下動力電池包的結構強度,同時進行電池包的自由模態強度分析。結合安裝位置和結構設計特點,模擬純電動汽車側面碰撞情景,對電池包進行模擬側面碰撞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