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全球氣候變暖,極端天氣(如厄爾尼諾現象)變得越來越頻繁。在全球范圍內,厄爾尼諾現象發生時,太平洋赤道海域海水溫度異常升高,將一些熱量和水分轉移到大氣當中,極易造成持續的氣溫升高,對全球漁業和水產養殖業產生重要影響。因此,高溫引起的熱應激將成為世界范圍內水產養殖未來面臨的一個主要問題。目前,熱應激對魚類肌肉品質的影響及機制研究尚不清楚。
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珠江水產研究所團隊基于生理生化、分子生物學和代謝組學等方法,分析了慢性熱應激對全球性養殖魚類---羅非魚的生長性能和肌肉品質影響。研究發現,熱應激降低羅非魚生長性能,增強氧化應激,導致肌肉品質下降,并確定了肌肉中氨基酸、脂肪酸、甘油磷脂、嘌呤等關鍵代謝通路的改變。研究結果將為養殖魚類品質的環境調控研究提供重要參考,提前在魚類養殖過程中制定預防性干預措施。
相關成果在Food Chemistry發表。
(來源:珠江水產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