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

人民軍隊政治委員制度的歷史演變

2023-08-24 04:39:42談志興
黨史博覽 2023年8期
關鍵詞:軍隊制度

談志興

1953年12月全國軍事系統黨的高級干部會議期間,毛澤東與彭德懷在一起

人民軍隊政治委員制度的基本含義,按照2020年12月25日經中共中央、中央軍委批準發布的新修訂的《軍隊政治工作條例》的規定,就是:“團以上單位設立政治委員,營設立政治教導員,連設立政治指導員,政治委員、政治教導員、政治指導員是本單位的政治主官,是本單位黨組織日常工作的主持者,在本單位黨組織的領導下開展工作。”“政治委員、政治教導員、政治指導員和本單位軍事主官同為單位首長,同為指揮員,在本單位黨組織的領導下,對本單位各項工作共同負責。”“在緊急情況下,屬于軍事工作方面的問題由軍事主官決定,屬于政治工作方面的問題由政治主官決定,但都必須對黨組織和上級負責,事后及時報告,接受檢查。”也就是說,政治委員制度中的政治委員,不僅僅指團以上單位設立的政治委員,還包括營級單位設立的政治教導員,連級單位設立的政治指導員。因此,政治委員制度也可以稱為政治主官制度、雙首長制度。

軍隊政治委員制度,首創于蘇聯紅軍。在中國軍隊中實行黨代表和政治部制度,是孫中山屢經挫折后,在中國共產黨和蘇聯幫助下,借鑒蘇聯紅軍政治建軍的經驗,“以俄為師”推進政治建軍、建設新型軍隊的重要舉措。共產黨人周恩來、李富春、朱克靖、林伯渠等都曾在國民革命軍中擔任過黨代表,是中國軍隊最早的黨代表。大革命失敗后,國民革命軍中實行的黨代表制度,雖然隨著蔣介石叛變革命、從事反共分裂活動被完全破壞和取消了,但在隨后中國共產黨獨立創建并領導的人民軍隊中被繼承并發揚光大。正如1937年毛澤東在和英國記者貝特蘭的談話中所講:“國民黨的軍隊本來是有大體上相同于今日的八路軍的精神的,那就是在一九二四到一九二七年的時代。那時中國共產黨和國民黨合作組織新制度的軍隊。”“那時軍隊設立了黨代表和政治部,這種制度是中國歷史上沒有的,靠了這種制度使軍隊一新其面目。一九二七年以后的紅軍以至今日的八路軍,是繼承了這種制度而加以發展的。”

1928年4月,朱德、陳毅率領南昌起義保留下來的部隊及湘南起義農軍在江西寧岡同毛澤東領導的部隊會師。圖為油畫《井岡山會師》

南昌起義部隊首先設立中國共產黨軍隊黨代表

1927年8月1日,南昌起義爆發,在以周恩來為首的中共前敵委員會領導下,起義部隊雖然沿用了國民革命軍的番號,但是分別委任共產黨人擔任了起義部隊的各級黨代表,比如聶榮臻是葉挺任軍長的11軍的黨代表,李碩勛是11軍25師黨代表。他們堅決執行中共中央關于南昌起義的命令和決策,在中國革命武裝中首開中國共產黨軍隊黨代表的先聲。

1927年9月,毛澤東領導的湘贛邊界秋收起義爆發,在參加湘贛邊界秋收起義的來自工人、農民、國民革命軍的隊伍中,都有一些黨代表存在,比如羅榮桓是農民自衛軍的黨代表,只是部隊中黨代表沒有形成制度。起義部隊失利后,到達江西永新三灣村,進行了著名的“三灣改編”。為了加強黨對軍隊的領導,重新建立了黨組織,設立了黨代表。經前委任命,在連、營、團都設立了黨代表,黨代表擔任黨支部書記或黨委書記,負責領導黨的工作和政治工作。這樣,黨在軍隊中的組織,從前委到連支部,自上而下形成了一個完整的體系,初步確立了黨對軍隊領導的制度,從組織上解決了黨直接有效地掌握軍隊的最大問題,保證黨的路線方針政策在軍隊的貫徹執行。

《紅軍第四軍黨代表工作大綱》是人民解放軍歷史上最早提出黨代表制度的法規性文件。隨著朱毛會師,1928年5月,工農革命軍第4軍在井岡山正式成立。6月,根據中共中央頒發的《軍事工作大綱》規定,改稱中國工農紅軍第4軍。朱德任軍長,毛澤東任黨代表,陳毅任政治部主任。紅4軍制定了《紅軍第四軍黨代表工作大綱》,在各師、團、營、連分別設立了黨代表。

《紅軍第四軍黨代表工作大綱》明確規定:“黨代表是代表黨在軍中工作,所以對于黨的主義及政策,應該隨時使士兵了解,并須每天上課,隨時講演,參加士委工作,猛力使士兵文化程度增高。”“黨代表不但只管士兵的教育,并且還要注意士兵的管理。關于紀律,應該向帶兵官隨時隨地督促士兵遵守,并使士兵與官長關系密切。”作戰時,黨代表“在未戰之先,應該使士兵了解戰爭的意義和目的”;“黨代表應該幫助指揮官指揮”;“黨代表應該站在士兵前面,領導士兵向前猛進”;“應該隨(時)指出敵人缺點,增加士兵勇氣”;“戰時或戰事結束,應該注意招護傷兵即(及)調查戰斗經過情形”。黨代表在“民眾方面——說明士兵與民眾之關系”;“黨代表一切行動和言論,均需站在黨的觀點上,去施行黨的主義政策”;“黨代表在軍隊中,在民眾中,均在黨的指揮之下,積極發展黨和團的組織,并使黨與團為群眾核心”;“黨代表應為各同志模范,并使各同志,以及非同志,在本黨政策之下,都積極工作”。

紅4軍的這個大綱,為紅軍黨代表制度化、規范化奠定了基礎。各地建立的紅軍和革命根據地都先后實行了紅4軍所建立并發展的黨代表制度,紅軍黨代表制度進一步普及和趨向成熟,紅軍中的黨代表較之國民革命軍中的黨代表更加具有權威和力量,為鞏固根據地和壯大人民武裝發揮了重要作用。

毛澤東在總結紅4軍在井岡山斗爭的經驗時指出:“黨代表制度,經驗證明不能廢除,特別是在連這一級,因黨的支部建設在連上,黨代表更加重要。他要督促士兵委員會進行政治訓練,指導民運工作,同時要擔任黨的支部書記。事實證明,哪一個連隊黨代表較好,哪一個連就較健全,而連長在政治上卻不易有這樣大的作用。”“從表面看,似乎既稱紅軍,就可以不要黨代表了,實在大謬不然。”

1927年9月,毛澤東率領工農革命軍進駐永新縣三灣村。毛澤東在三灣楓樹坪領導了著名的“三灣改編”,把一個師縮編為一個團,規定了黨支部建在連上,確立黨對軍隊的絕對領導。圖為三灣楓樹坪

中共六大決定,在紅軍中實行政治委員制度

1928年7月,中共六大在莫斯科召開。會議決定,在紅軍中實行政治委員和政治部制度。周恩來在中共六大上所作的軍事報告中強調:

紅軍一定有政治工作,黨負責政治工作,政治部是黨在軍隊中最高機關。紅軍絕對取消黨代表,黨代表是從國民黨產生的,在蘇聯只有政治委員,由蘇維埃政府派,但多半是黨員。

1929年9月28日,中共中央給紅4軍前委的指示信指出:

黨代表名稱應立即廢除,改為政治委員,其職務為監督軍隊行政事務,鞏固軍隊政治領導,副署命令等。

軍與縱隊設政治部,營連只設政治委員,這是可以的,其任務為對內管理政治教育,對外作政治宣傳以至管理地方政務,發動群眾斗爭,扶助地方組織等。

1929年底,根據中共六大決定和中央給紅4軍前委的指示信精神,紅4軍中的黨代表改稱政治委員,營、連黨代表也稱政治委員。1930年起,也就是古田會議之后,紅軍的黨代表制改為政治委員制。1931年起,營、連政治委員分別改稱政治教導員、政治指導員。從此,紅軍的黨代表制度改為了政治委員制度。雖然其時稱謂改變了,不叫黨代表而叫政治委員(或政治教導員或政治指導員)了,但是政治委員作為中國共產黨在軍隊中黨代表的性質沒有改變。此后,政治委員(或政治教導員或政治指導員)這個稱呼始終為紅軍、八路軍、新四軍和人民解放軍所采用。

政治委員全權負責制的由來

《中國工農紅軍政治工作暫行條例草案》是解放軍第一部專門規范政治委員制度的法規。隨著革命形勢的發展變化和戰爭的需要,中國工農紅軍規模越來越大,政治工作任務也越來越繁重,必須有一個專門的軍隊政治工作的章程,來統一規范紅軍政治工作的秩序,加強紅軍政治工作建設。為此,1930年,中共中央制定了《中國工農紅軍政治工作暫行條例草案》,這是解放軍政治工作的第一部正式條例。

《中國工農紅軍政治工作暫行條例草案》“總則”規定:

為加強無產階級先鋒隊(共產黨)在紅軍中的領導起見,在紅軍中設立政治委員和政治機關(政治部及政治處),他是蘇維埃政權的一部分,是黨在紅軍中政治路線及紀律的執行者。

紅軍中政治委員及政治機關,是紅軍中政治指導者。黨在政治委員及政治機關指導之下進行工作。

關于政治委員,《中國工農紅軍政治工作暫行條例草案》規定:

政治委員不僅是蘇維埃政權在紅軍中的政治代表,而同時是中國共產黨在紅軍中的全權代表。他是代表政權及黨的雙重意義,執行黨在紅軍政治路線及紀律的完全負責者。

政治委員有監督一切軍事行動、軍事行政的權力。

關于政治委員的具體責任和權限,《中國工農紅軍政治工作暫行條例草案》規定:

參加挑選、考察、檢舉指揮員、軍事人員、政治工作人員的工作,并在委任及調動人員的命令上簽字。

參加編制起草一切作戰、動員、教育、檢察的計劃和命令,并在命令上簽字。

預防反蘇維埃政權的行動,并用堅決的辦法,消滅用技術、經濟的方法來破壞本部組織為目的的份子。

政治委員在政治方面有單獨發布命令之權。

政治委員在與同級軍事指揮員有爭持時,政治委員有停止軍事指揮員命令之權,但必須立刻將爭持的詳細情形報告上級機關。在未得上級指示以前,須依照政治委員的意見執行,同時軍事指揮員有向上級申訴之權。

在發現該部一切人員(由同級軍事指揮員以至戰斗員)有反革命或以破壞軍隊組織為目的的行動時,政治委員有執行革命法律之權,但必須即刻將事變經過報告上級機關。

政治委員是中國共產黨在紅軍中的全權代表,固定作在軍隊中政治會議的主席。

政治委員在政治認識上、紀律上、行動上、執行黨的任務上,均須為群眾的模范。

《條例草案》的制定和頒布,使紅軍政治工作制度化、規范化了,也使人民軍隊政治委員制度走上了制度化軌道,是解放軍政治委員制度建立并實行的法規性標志。

同時,也可以看出,這部《條例(草案)》不適當地抬高了政治委員的地位作用,用政治委員的個人領導取代了黨委的集體領導,規定政治委員“是中國共產黨在紅軍中的全權代表”“黨在政治委員及政治機關指導之下進行工作”。在與軍事指揮員的關系上,規定了政治委員的“最后決定權”,“政治委員有停止軍事指揮員命令之權”,“有執行革命法律之權”。這種把政治委員不恰當地擺在軍事指揮員之上甚至黨的領導之上的規定,用政治委員全權負責制取代黨委集體領導制,為之后張國燾之類野心家、陰謀家培植個人勢力、樹立個人權威、飛揚跋扈、獨斷專行、踐踏黨內民主、破壞正確的黨內集中提供了方便。

1937年7月8日,中共中央發出通電,號召全國同胞奮起抗戰。紅軍主力改編為國民革命軍第八路軍后,開赴華北抗日前線。圖為林彪(左一)、聶榮臻(左三)在指揮平型關戰役

八路軍政治委員制度的恢復

西安事變后,國共兩黨攜手合作,共同抗日。國民黨提出紅軍改編的條件,就是按照國民革命軍的編制改編,不設政治委員和政治部,設政訓處,并要派人擔任重要職務等。中共與其進行了既堅決又靈活、既斗爭又團結的談判,最終達成協議,紅軍改編時取消了各級隊伍中的政治委員,政治部改為政訓處,但是,不接受國民黨向八路軍、新四軍中派人。

1937年8月25日,中共中央革命軍事委員會發布命令,八路軍下轄3個師,設師長、副師長、參謀長、政訓處主任等,部隊中不設政治委員。比如,聶榮臻是長期和林彪搭檔的紅一軍團的政治委員,此后在由紅一軍團主力改編的八路軍115師擔任副師長,羅榮桓則擔任115師政訓處主任。

解放戰爭時期的劉伯承與鄧小平(左)

但是,由于取消了政治機關和政治委員制度,政治工作削弱了,八路軍的作風起了很大變化,軍閥習氣開始滋長蔓延,部隊中出現了輕視黨和政治工作,忽視群眾利益,侮辱戰士等現象。同年10月,時任八路軍總政治部組織部部長的黃克誠在深入部隊調研時,發現紅軍改編后政治工作削弱了,軍隊建設受到了影響,于是立即向八路軍總政治部主任任弼時作了匯報,建議恢復黨代表和政治機關制度。任弼時指示其寫成報告。報告得到了八路軍總司令朱德、副總司令彭德懷、總政治部主任任弼時等3人的認可,并以3人的名義于10月19日上報中共中央和毛澤東。僅過了3天,10月22日,張聞天、毛澤東復電朱、彭、任及鄧小平,并告周恩來:

關于恢復政治委員及政治機關原有制度,我們完全同意。請即速令執行。唯黨代表名義不妥,仍應名為政治委員。將來國民黨采用黨代表制時,我軍方可改為黨代表。

隨即,任命聶榮臻為115師政治委員(后由羅榮桓繼任),關向應為120師政治委員,張浩為129師政治委員(后由鄧小平繼任)。由此,八路軍恢復了政治委員制度。

1938年,全軍在團以上單位開始恢復政治委員制度,八路軍各師所屬獨立營也設立了政治委員,各部隊撤銷各級政訓處,恢復了師、旅、團政治部(處)。

1938年12月,中央軍委批準頒發《國民革命軍第十八集團軍政治工作暫行條例(草案)》,從法規上明確了政治委員的地位和職權。其中,《政治委員工作暫行條例》“總則”規定:

為了加強第十八集團軍中黨和政治工作的領導……特在第十八集團軍的團旅師獨立支隊以及集團軍直屬隊衛生機關學校供給機關兵站總站內任命最有政治覺悟最堅強最勇敢,并有很高的軍事知識(特別是戰斗部隊中的政治委員)及教育經驗的共產黨員為政治委員。

政治委員是中國共產黨在十八集團軍的全權代表。

政治委員有參加一切軍事行動與軍事行政決定之權力。

《政治委員工作暫行條例》規定了政治委員的責任和權限:

政治委員在政治方面有單獨發布命令之權。

在軍事行政和作戰指揮上軍事指揮員負更重大的責任,但在軍事指揮員有違犯了黨的路線或不執行上級命令情況時政治委員有停止軍事指揮員命令之權,但必須把經過的情形詳細報告上級機關,在未得到上級機關指示以前,軍事指揮員必須依照政治委員的意見執行,同時軍事指揮員有向上級申訴之權。

在發現該部一切人員(由同級軍事指揮員到戰斗員)有背叛民族解放事業或以破壞本軍組織為目的的行動時,政治委員有執行革命法律之權。

該條例是人民軍隊在全國性抗日戰爭時期恢復政治委員、政治機關制度以后,對軍隊政治工作法規化、制度化的重要標志。但可以看出,該條例仍然強調了政治委員的最后決定權。

對政治委員最后決定權的重大限制

1942年10月,根據抗日戰爭形勢、任務發展的需要,特別是政治委員最后決定權在復雜的對敵斗爭中呈現出來的弊端,比如妨害軍事指揮員的積極性、創造性的發揮,破壞集體領導原則,一些政治委員由于軍事素質不高導致對部隊作戰行動的錯誤決策,有的政治委員憑借“最后決定權”飛揚跋扈、獨斷專行、踐踏民主、搞“肅反”“肅托”擴大化迫害干部等等問題,中央軍委再次修訂頒發了《國民革命軍第十八集團軍(第八路軍)政治工作條例(草案)》,對“政治委員的最后決定權”作出了重大限制。其中的《政治委員工作暫行條例》規定:

政治委員是中國共產黨在軍隊中的全權代表,執行黨在軍隊中的政治路線及紀律的完全負責者。

為著鞏固黨在自己軍隊中的領導,政治委員有過問軍隊中一切工作與一切行動的權力。

政治委員在政治方面有單獨發出命令之權。

政治委員在與同級軍事指揮員有爭執時,除屬于作戰方面的行動由軍事指揮員決定之外,其他由政治委員作最后決定,但均須同時報告上級軍政首長。

在發現本部隊一切人員有反革命或以破壞軍隊組織為目的之行動時,政治委員有執行革命法律之權。

可以發現,人民軍隊先后執行了10余年的政治委員的最后決定權的規定至此作了重大限制,政治委員的最后決定權被局限在“作戰方面的行動”以外的事務,“政治委員有停止軍事指揮員命令之權”等規定都被取消了。也就是說,部隊中屬于作戰方面的行動由軍事指揮員決定,其他的事項由政治委員作最后決定,且“均須同時報告上級軍政首長”。這就大大地限制了政治委員的最后決定權。

1944年4月11日,受中共中央委托,在毛澤東具體指導下起草,經毛澤東、周恩來審閱修改,并經過中央書記處討論批準,由譚政在中共中央西北局高級干部會議上作的《關于軍隊政治工作問題的報告》(即“譚政報告”)中指出:

在抗戰初期,曾經一時遷就國民黨,取消了政治委員制度,降低了政治工作的地位,這是錯誤的。后來改正了,恢復了政治委員制度,提高了政治工作地位,這是很對的。政治工作在任何一部分革命軍隊中,都應有其適當的地位,都應適當地強調它的作用,否則這個部隊的工作就要受到損失。特別是在那些政治工作比較薄弱的部隊,這樣的強調十分必要。對于政治工作地位的過分強調是不對的,但是沒有必要的強調,沒有必要的地位,也是不對的。

這些都標志著人民軍隊對政治委員及政治工作的地位作用的認識逐漸達到了成熟的階段。

雙首長制、政治主官制的誕生

人民軍隊的黨委制度,在1930年《中國工農紅軍政治工作暫行條例草案》頒布后,實際上是不適當的。《條例草案》明確規定,“黨在政治委員及政治機關指導之下進行工作”。而到了全國性抗日戰爭時期,人民軍隊中是不能設立中國共產黨的委員會的,但由于“游擊戰爭的環境與部隊的分散行動,要求一定限度的集體領導與一定限度的集中指揮”,因此,軍政委員會制度成為八路軍、新四軍實行集體領導的重要形式。“軍政委員會的主席,一般的由政委擔任。”

解放戰爭時期,人民軍隊中的黨委制度逐漸恢復。1947年7月,中共中央頒布了《中國人民解放軍黨委員會條例草案(初稿)》,規定:

無產階級的先鋒隊——共產黨就應該在這支人民軍隊中建立起它的絕對領導。其組織形式即在軍隊中設置各級黨委員會,而以黨委員會作為對軍隊之一切領導與團結的核心。

軍隊中黨的委員會是按照中共七大黨章所規定之民主的集中制建設起來的。

黨員大會或代表大會閉幕后,黨委員會即為該部隊中黨的最高領導機關。

《條例草案(初稿)》對軍隊黨委員會地位作用的這些規定,實際上對紅軍第一部政治工作條例提出的且長期以來一直在實行中的“黨在政治委員及政治機關指導之下進行工作”的規定作了修正,明確:“黨委員會是軍隊之一切領導與團結的核心。”“黨委員會為該部隊中黨的最高領導機關。”

《條例草案(初稿)》明確規定了黨委與政治委員的關系:

由黨委員會之全體會議,選舉黨委的常務委員會(五人至七八人)及正副書記,進行經常工作。書記一般得由政委兼任之,副書記一般以政治主任兼任之,在營,書記一般以教導員兼任之。

《條例草案(初稿)》要求:

各級黨委員會所屬之軍政機關應無條件執行黨委員會之決定指示或訓令。該級軍政機關首長,對黨委員會之決定指示或訓令須負責保證實施之。

各級黨委員會,對各級軍政機關之首長制應予承認并鞏固之。

對上級黨委或軍政機關之指示、訓令或命令,一般應由黨委員會討論,保障執行。如在環境限制條件不允許時,得由首長緊急處置之。例如作戰指揮,應以軍事首長的決心為主,對黨委員會負責。

黨委員會對決定之執行應通過首長制去實施。

可以看出,《中國人民解放軍黨委員會條例草案(初稿)》對政治委員最后決定權的規定已經不復存在,而黨委統一的集體領導下的首長分工負責制已具雛形。

1949年,《中國人民解放軍黨委員會條例(草案)》頒布,強調:

在軍隊中建立各級黨委員會,作為對軍隊之一切領導與團結的核心。

軍隊中黨委員會的組織,按照中共七大黨章所規定之民主集中制的原則建設之。

軍隊中黨的基層組織,是黨的支部。

支部是連隊的最高領導機關與一切團結的核心。

凡過去頒布之政工條例或其他條例與本條例有抵觸者,一律服從本條例。

新中國成立后,人民軍隊建設進入一個新的發展時期。由于缺乏現代化革命軍隊的建設經驗,在向蘇聯軍隊學習的過程中,有些人的學習態度和思想方法出現了教條主義的問題,以致在某些方面機械地照搬、照抄蘇聯紅軍的一些不適合我國、我軍的經驗、做法。例如,有的同志認為,蘇聯紅軍目前搞的是“一長制”,部隊沒有政治委員的設置,我軍搞現代化、正規化建設,就應當全盤學習蘇軍的經驗;有的同志認為,我軍黨委制的集體領導影響軍事指揮員的權威和指揮才能的發揮;等等。1953年頒布實行的《中國人民解放軍內務條令》,就規定連長、營長是直屬首長,取消了連政治指導員、營政治教導員的直屬首長地位。這些都曾在部隊中造成了一些思想上的混亂。

1981年9月,解放軍北京軍區和空軍部隊在華北某地舉行軍事演習。圖為鄧小平和秦基偉在觀看步坦協同演習

1953年12月7日至1954年2月26日,全國軍事系統黨的高級干部會議在北京召開。會議強調,在建設現代化、正規化革命軍隊的過程中,必須加強黨對軍隊的絕對領導。會議批評了脫離我軍實際、照搬蘇軍經驗、輕視政治工作以及對實行黨委制、政治委員制度產生動搖,主張實行“一長制”的錯誤思想,明確規定:黨委統一的集體領導下的首長分工負責制是人民軍隊的根本制度,必須長期地肯定下來。

根據全國軍事系統黨的高級干部會議精神,中央軍委、總政治部制定了《中國人民解放軍政治工作條例(草案)》,于1954年4月15日由中共中央和中央人民政府革命軍事委員會頒布。這部條例是新中國成立后第一部軍隊政治工作條例,實際上也是我軍冠名“中國人民解放軍”后的第一部政治工作條例。這部《條例(草案)》包括“總則”和《中國共產黨軍隊委員會條例》《中國人民解放軍政治委員工作條例》《中國人民解放軍營政治教導員條例》《中國人民解放軍連隊政治指導員條例》等十幾個具體條例。

《條例(草案)》中的“總則”規定:

中國共產黨在中國人民解放軍中設立黨的各級委員會,作為部隊統一領導的核心;并確定黨委統一的集體領導下的首長分工負責制,為黨對軍隊的領導制度。一切重要問題,包括有關方針、政策、計劃的問題,保證上級指示的執行問題,對部隊的思想領導問題,干部調配處理問題,以及部隊工作的統一安排問題等等,除緊急情況得由有關首長緊急處理外,均先由黨委員會討論,作出決定,屬于軍事工作方面的由軍事指揮員負責組織實施執行,屬于政治工作方面的由政治委員負責組織實施執行。政治委員和軍事指揮員同為部隊首長,對部隊的各項工作共同負責,在一般情況下,政治委員又是黨的全盤工作的主持者。這種黨委統一的集體領導下的首長分工負責制,是由我國軍隊在長期革命斗爭中形成并適合我軍情況的既有統一領導又有分工負責的制度,是我軍完成一切政治任務和軍事任務的保障。

這就第一次以條例的形式對人民軍隊“黨委統一的集體領導下的首長分工負責制”的內涵作了完整的表述。

《條例(草案)》對軍隊政治委員的設立作了明確具體的規定:

為保證中國共產黨在軍隊中的政治領導和政治工作的具體實施,在團或相當于團以上的部隊或相當的單位設政治委員和政治機關;在營或相當于營的單位設政治教導員;在連隊或相當于連的單位設政治指導員;在團或相當于團以上單位的機關、部門和直屬單位得視需要設政治協理員。

《條例(草案)》對政治委員的性質、地位、職責、權限和分工進一步作出了明確的規定:

政治委員和軍事指揮員同為部隊首長。政治委員隸屬于直屬上級部隊首長,在黨的工作、政治工作上,服從上級政治委員、政治機關;在軍事行政上,服從上級軍事指揮員、政治委員和軍事機關。

政治委員和同級軍事指揮員共同負責制定部隊作戰、訓練、動員、供應和一切軍事建設的計劃,并在頒布的命令上簽字;在緊急情況下遇有爭執時,屬于作戰行動和軍事工作的問題,由軍事指揮員決定,屬于政策性質和政治工作的問題,由政治委員決定,但均須同時報告上級首長。

作為新中國成立后中國人民解放軍第一部政治工作條例,這部條例的基本精神一直被后來歷次修訂的軍隊政治工作條例所遵循。

1963年3月27日,中共中央頒布了《中國人民解放軍政治工作條例》。條例總結了新中國成立以來軍隊政治委員制度的經驗,對政治委員的性質、地位、職責、權限和相互關系等作出了明確的規定:

中國共產黨在中國人民解放軍中建立各級委員會,作為部隊統一領導和團結的核心。黨委統一的集體領導下的首長分工負責制,是實現黨對軍隊領導的根本制度。部隊中的一切重大問題,除了在緊急情況下,得由首長機斷處置以外,都必須先由黨委員會充分討論,遵循黨的民主集中制作出決定,屬于軍事工作方面的由軍事指揮員負責組織實施,屬于政治工作方面的由政治委員負責組織實施。政治委員和軍事指揮員同為部隊首長,對于部隊的工作共同負責。在一般情況下,政治委員又是黨委員會日常工作的主持者。

政治委員和軍事指揮員在黨委員會的領導下,對于部隊的工作共同負責。在工作中,要和軍事指揮員主動協商,密切合作。在原則問題上發生爭執的時候,應當把問題提交黨委員會討論決定或者請示上級解決;在緊急情況下,屬于作戰行動和軍事工作問題由軍事指揮員決定,屬于黨的政策和政治工作問題由政治委員決定,但是,都要對黨委員會和上級負責,事后報告,接受檢查。

此后,人民軍隊政治委員制度經受了“文化大革命”十年動亂的考驗,改革開放和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考驗,世界新軍事變革的考驗,順應人民軍隊中國特色軍事變革的新形勢、新要求,履行新的歷史使命,保持了穩定并不斷創新發展。

猜你喜歡
軍隊制度
淺探遼代捺缽制度及其形成與層次
開戰!過年也不停火的古代軍隊
軍隊的4月1日
軍隊組織形態解讀
簽約制度怎么落到實處
中國衛生(2016年7期)2016-11-13 01:06:26
構建好制度 織牢保障網
中國衛生(2016年11期)2016-11-12 13:29:18
一項完善中的制度
中國衛生(2016年9期)2016-11-12 13:27:58
論讓與擔保制度在我國的立法選擇
制度嚴格 溫柔執行
清末軍隊習洋操
軍事歷史(1995年4期)1995-08-21 02:18:26
主站蜘蛛池模板: 国产精品色婷婷在线观看| 国产精品女在线观看| 欧美日本在线播放| 欧美精品成人一区二区视频一| 久久精品无码一区二区日韩免费| 欧美精品成人| 中文字幕va| 毛片网站在线看| 欧美一区二区福利视频| 午夜少妇精品视频小电影| 日本亚洲欧美在线| 中文字幕丝袜一区二区| 亚洲一级毛片在线观播放| 综合久久五月天| 国产成人精品一区二区免费看京| 国产一区二区精品高清在线观看| 91香蕉视频下载网站| 国产精选自拍| 91精品在线视频观看| 日本尹人综合香蕉在线观看| 欧美亚洲一区二区三区在线| 欧美视频在线观看第一页| 日韩精品一区二区三区视频免费看| 久久人与动人物A级毛片| 超清无码一区二区三区| 99视频只有精品| swag国产精品| 国产视频一区二区在线观看| 欧美日一级片| 18禁色诱爆乳网站| 欧美精品1区2区| 18禁色诱爆乳网站| 国产白浆视频| 99热亚洲精品6码| 国产精品福利尤物youwu| 亚洲国产成人精品一二区| 日韩毛片免费| 国产99视频在线| 99无码中文字幕视频| 伊人色婷婷| 无码人妻免费| 国产在线91在线电影| 国产SUV精品一区二区| 无码国产伊人| 亚洲人成影院午夜网站| 久久久久青草大香线综合精品| 国产成人免费观看在线视频| 色亚洲成人| 91在线激情在线观看| 国产日本视频91| 91免费观看视频| 国产精品高清国产三级囯产AV| 57pao国产成视频免费播放| 欧美一级黄片一区2区| 国产情精品嫩草影院88av| 无套av在线| 色噜噜久久| 老司机aⅴ在线精品导航| 免费看a毛片| 91蝌蚪视频在线观看| 尤物成AV人片在线观看| 婷婷色在线视频| 国产乱视频网站| 日本高清在线看免费观看| 国产高清在线观看| 日韩欧美国产精品| 秋霞国产在线| a网站在线观看| 欧美一区精品| 美女无遮挡免费网站| 国产精品欧美日本韩免费一区二区三区不卡| 亚洲国产精品一区二区第一页免| 亚洲第一色网站| 亚洲人成网站观看在线观看| 99国产精品一区二区| 国产91丝袜| 好吊日免费视频| 五月天久久综合国产一区二区| 亚洲Av激情网五月天| 成人年鲁鲁在线观看视频| 亚洲性色永久网址| av在线无码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