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高質量發展是實現鄉村振興的關鍵,其中農業的高質量發展尤為重要。廣西農業高質量發展受多方面因素的影響,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的高質量持續發展就是其中之一。近年來,廣西農業產業化國家重點龍頭企業的數量逐年增加,綜合實力穩步提升,企業性質也呈多元化趨勢。為推動廣西農業高質量發展,本文分析認為廣西應加大政策扶持力度,提升龍頭企業實力,提高人力資本質量,組建農業產業化聯合體,拓展農產品國際市場,積極履行社會責任,堅持綠色可持續發展。
關鍵詞:龍頭企業;高質量發展;農業產業化;農業經濟;社會責任
本文索引:賴泳杏.<變量 2>[J].中國商論,2023(15):-146.
中圖分類號:F32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6-0298(2023)08(a)--04
廣西地處亞熱帶季風氣候區,氣候宜人,雨水豐沛,適合各類動植物的生長,被譽為“水果之鄉”,是名副其實的農業大省,近年來農業增長速度非常快。但是,經統計發現,廣西農業高質量發展水平仍處于全國各個省(自治區)較為靠后的位置,農業的快速發展帶來了環境的破壞以及大量要素資源的消耗。為破解農業發展困境、提高農業競爭力、推進農業現代化發展,廣西必須堅持農業的高質量發展,實施“質量興農”的戰略[1]。
農業高質量發展受到來自內外部多方面的影響,而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就是農業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內部要素,是農業發展的引擎,具有強大的聯農帶農功效,對現代農業發展起到重大的推動作用。為此,推動廣西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高質量發展至關重要。目前,我國采取以國家、省、市級為標準,對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進行認定,國家重點龍頭企業作為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的中間力量,成為構建現代農業產業體系、生產體系以及經營體系的重要參與者和引領
者[2]。因此,文章以廣西農業產業化國家重點龍頭企業(簡稱農業龍頭企業)為研究對象,通過分析廣西壯族自治區內的國家重點龍頭企業基本特征,找出其發展存在的問題,并結合廣西龍頭企業發展特點,提出廣西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高質量發展的對策,以期為廣西農業龍頭企業的高質量發展提供新思路,發揮龍頭企業的引領性作用,以此帶動廣西農業農村經濟的發展,推動廣西由農業大省邁向農業強省。
1 農業龍頭企業高質量發展的內涵
高質量發展首次出現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關于高質量發展的定義主要是從經濟層面或具體行業角度進行界定,而對微觀企業高質量發展的界定不多并且意見各異。農業龍頭企業高質量發展內涵除了具備一般企業高質量發展的特征外,還得考慮涉農元素。因而,農業龍頭企業高質量發展是指企業追求高水平、高標準、高效率的經濟價值以及社會價值的創造,積極履行社會責任,堅持企業共益、環境友好理念,具備國際化視野,塑造卓越成長能力以及持續價值創造、促進農業現代化發展的新型發展模式。
2 廣西農業龍頭企業的發展特征分析
2.1 農業龍頭企業的數目分析
目前,農業農村部等8部委共公布了七個批次的農業產業化國家重點龍頭企業,廣西壯族自治區獲得的國家重點龍頭企業數目逐批增加,尤其是在第七批次,總共11家廣西企業獲得了國家重點龍頭企業的稱號。截至2022年,全國總共有1959家農業產業化國家重點龍頭企業。統計發現,廣西壯族自治區累計有49家國家重點龍頭企業,而相鄰省份的廣東、湖南、云南以及貴州的國家龍頭企業數分別是87、80、58和50家。目前,廣西的國家重點龍頭企業在五省(自治區)中的數目是較少的,占全國總數的2.5%,與臨近的廣東省對比約占該省份總數的56%。
2.2 農業龍頭企業綜合實力分析
在49家國家級龍頭企業中,有6家公司在滬深主板上市,分別為百洋股份、皇氏集團、豐林集團、南寧糖業、粵桂股份、萊茵生物。此外,廣西黑五類食品集團的子公司黑芝麻股份是上市公司;廣西梧州制藥集團、玉林制藥集團、新柳邕農產品批發市場有限公司這三家公司的母公司均為實力雄厚的上市公司。桂柳家禽有限責任公司連續兩年入選全國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100強名單;而廣西揚翔股份有限公司于2020年入選全國100強名單,并于2021年進入全國肉類行業企業10強。2021年年營業收入超過百億元的國家重點龍頭企業有3家,比2020年增加了一家。
2.3 地理位置分布分析
從國家重點龍頭企業所處的地域角度分析,南寧18家、玉林6家、梧州5家、桂林4家、欽州3家、貴港3家、來賓2家、柳州2家、賀州2家、河池2家、百色1家、北海1家。崇左市和防城港市至今尚無國家級龍頭企業,而凌云縣宏鑫茶業有限公司出現在第七批農業產業化國家重點龍頭企業名單中,標志著百色市實現國家重點龍頭企業零的突破。由統計數據可知,南寧市作為廣西的省會城市,又是中國-東盟博覽會、中國-東盟農業合作論壇等的永久舉辦地,地理位置優越、交通便捷以及營商環境優越等吸引了大量的龍頭企業落戶該市。玉林市是廣西“畜牧大市”,在6家國家重點龍頭企業中,有4家為畜牧業為主的龍頭企業。
2.4 企業所有權歸屬分析
廣西49家國家重點龍頭企業中有36家為民營企業,占比73.47%;11家為國有企業,占比22.45%;2家為外商投資企業,占比4.08%;已經上市的6家國家重點龍頭企業,有50%的企業也是民營企業。由此可知,民營企業在廣西農業高質量發展中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在做好自身發展的同時,主動承擔社會責任,在幫助農民脫貧增收,促進廣西農業農村經濟發展起著關鍵作用。比如,廣西桂柳家禽有限責任公司是一家以從事畜牧業為主的企業,通過“公司+農戶”的聯營模式,帶動了上萬養殖戶脫貧致富,獲得“廣西扶貧龍頭企業”榮譽稱號。位于廣西南寧江西鎮的廣西立騰農牧發展有限公司采取“公司+基地+農戶”合作模式進行經營,帶動農戶科學養殖,通過產業聯盟有力促進當地的村集體經濟。
3 農業龍頭企業發展中存在的問題
3.1 龍頭企業地區分布不均衡,區域農業差異較大
國家級龍頭企業數目的多寡在一定程度上體現了一個地區農業發展質量以及經濟發展程度。南寧作為國家重點龍頭企業最多的地級市,其第一產業產值也是廣西所有城市中最高的,2021年南寧市第一產業增加值為606.76億元,與工業的增加值非常接近;其次是桂林市,桂林市第一產業增加值549.47億元超過了第二產業增加值,桂林市雖然只有4家國家重點龍頭企業,但企業實力均較為雄厚;玉林市第一產業增加值為399.97億元超過當年工業的產值,玉林的畜牧業發展較為迅猛,也涌現了一批優質的農業企業。另外,防城港市生產總值在廣西排名最后,其第一產業產值也是最低的。此外,崇左、防城港是廣西的邊境城市,受“興邊富民行動”等政策的影響,邊境貿易活動較為活躍,農村耕地非農化也比較嚴重,兩市均沒有國家重點龍頭企業,農業經濟發展滯后。
3.2 龍頭企業實力較弱,發展緩慢
大部分廣西龍頭企業實力較弱,聯農帶農能力有限,大型龍頭企業的數目有限,發展緩慢。根據農民日報社公布的2022年中國農業企業500強名單可知,進入500強的廣西農業企業有13家,相比2021年的20家還減少了7家企業,比2020年的12家增加了1家。其中,2021年營業收入實現100億元以上的有4家,排名最靠前的桂林力源以312.5億元的營收規模占全國第39名;相鄰省份的廣東進入500強的農業企業有58家,其中廣東省排名最靠前的海大集團2021年營收規模為8599.9億元,約為桂林力源營業收入的27倍。進入500強的13家廣西農業企業中10家為國家重點龍頭企業。一方面,說明國家重點龍頭企業代表了廣西農業企業發展的高水平,另一方面,說明其余的國家重點龍頭企業的產值不高,規模有待提高。
3.3 龍頭企業缺乏得力的人力資源
龍頭企業大多屬于勞動密集型企業,能夠提供大量的就業崗位,大部分崗位對應聘人員的綜合素質要求不高,但由于農業企業的薪資水平往往不具有競爭力且勞動強度大,對青壯年勞動力的吸引力不強。據統計,2021年廣西總人口為5733萬,其中農村人口占比44.92%,人力資源豐富,農村勞動力供給充裕。然而,很多農村青壯年存在對農業的偏見以及薪酬偏低,大量涌向臨近的發達省份務工,進入二三產業工作,導致本土企業出現招不到工的窘境。此外,廣西的農業龍頭企業廠址大多在鄉村,遠離繁華的城市,加上缺乏有吸引力的人才發展政策,導致包括高新技術人才在內的各類人才在企業中無法安心工作,人才流失現象比較嚴重。
3.4 帶動農戶能力有限,利益聯結關系不緊密
龍頭企業現有的經營模式通常采用的是“公司+基地+
合作社(協會)+農戶”,比如宏鑫茶業、甜蜜家蜂業、吉福思等公司采用該模式;“公司+基地+農戶”合作模式,比如立騰農牧、金陵農牧集團等;“公司+農戶”,比如鴻光農牧、桂柳牧業集團等。這些傳統一體化經營組織模式均聯系了農戶,重視帶動農戶投入產業中。然而實踐中,很多龍頭企業帶動農戶的能力不強,原因在于龍頭企業本身實力較弱,企業規模不大,盈利質量不高,導致帶動農戶的數量有限,如果當地的龍頭企業數目偏少,聯農帶農的效果并不顯著。此外,現有的經營模式使各個經營主體之間關系并不緊密,一些經營主體或農戶缺乏法律意識、風險防范意識以及第三方的監督約束機制,在經營過程中,很容易出現不按時按質履約的情況,導致多方的利益均未得到保障,龍頭企業因此遭受損失。
3.5 龍頭企業未利用區位優勢,農業國際貿易結構不均衡
廣西是農業大省,與東盟國家陸海相連,地理位置優越。然而,廣西的農業國際貿易總量卻偏低,結構也不均衡。由廣西統計局統計數據可知,2021年廣西進出口總量比2020年增長21.8%,其中進口增長38.3%,出口增長8.6%,出現了貿易逆差。本文分析進出口商品的類型發現,進口商品中涉及農產品的鮮、干水果、堅果以及大豆總額就高達3300751萬元;出口的全部農產品僅為1171510萬元,這與廣西農業大省的地位是不相匹配的。此外,廣西在出口的商品中以水產品、蔬菜、茶葉、紡織品等為主,其中肉類的出口只有59萬元。這些數據與對49家龍頭企業的國際貿易情況分析的結果基本吻合,在很大程度上也代表了廣西農業國際貿易結構的不合理。本文在對龍頭企業的分析中發現,主營業務是茶葉、紡織業為主的企業,其國際貿易也做得比較成功;而畜牧業的國際貿易就相對遜色很多。
4 廣西農業龍頭企業高質量發展的對策
4.1 加大政策扶持力度,營造良好的營商環境
地方政府應重視扶持和培育各層次龍頭企業,支持具有發展潛力、競爭優勢強以及輻射帶動能力強的省級重點龍頭企業申請國家重點龍頭企業。政府應從多方面支持龍頭企業發展:第一,強化要素保障。一方面,廣西的龍頭企業大多是中小型企業,融資方式單一,加之農業本身弱質性特點,資金回籠不穩定。需要政府在企業融資方面提供支持,比如提供貼息貸款、政府信用擔保、建立農業保險體系、打造農企金融服務平臺,將金融資源向農企傾斜。此外,企業要高質量發展,技術創新是內生動力,為激勵龍頭企業的創新投入,政府還需要加大財政專項支出,支持其創新發展;另一方面,當地政府需要協助企業解決土地供給問題,盡快完善土地供給政策。第二,加強基礎設施的建設。除了繼續優化交通以及水利設施的建設外,為了讓數字經濟更好地服務于龍頭企業,實現互聯網與農業的深度融合,更好地打造“農業+互聯網”“農業+電商”等新業態,還應該加強農村網絡基礎設施的建設。
4.2 不同規模龍頭企業分層次壯大自身實力,持續創造價值
國家重點龍頭企業作為廣西龍頭企業隊伍的精銳,應充分利用自身的資金、技術、品牌以及渠道的優勢,延伸農業產業鏈、打造供應鏈、提升價值鏈。廣西國家重點龍頭企業要想提升“三鏈條”水平,必須壯大自身實力。對于不同規模的龍頭企業其發展壯大途徑存在差異:一方面,對于年產值不足10億元的龍頭企業,應該積極開拓市場,提高品牌影響力,申請成為廣西農業企業品牌,以獲得政府更多的支持。同時,應該重視對企業官網的建設和維護,有的龍頭企業甚至沒有企業官網或者信息少且疏于管理。事實上,官網是一個既能實現產品營銷又能低成本宣傳企業文化,提高企業品牌影響的重要媒介,不容忽視。另一方面,對于符合條件的龍頭企業應該積極籌劃上市,龍頭企業上市后不但可以通過資本市場獲得大量的低成本社會資金,而且有利于提高知名度,提升公司治理水平。公司上市之路雖然艱難,但這也是國家重點龍頭企業做大做強的必由之路。
4.3 優化用人模式,提高人力資本質量
農業龍頭企業的員工類型主要包括管理人員、研發技術人員、營銷人員和一線生產人員[3]。其中,行政管理人員、技術人員、研發人員、營銷人員等屬于知識型員工[4],而一線生產人員及低學歷員工屬于非知識型員工。知識型員工需要注重情感管理、適當的授權以及充分的尊重,此外,建立標準化管理制度,吸引知識型員工留在企業中創新奉獻;非知識型員工,應該努力提升其技術技能水平,由于非知識型員工主要是以農民為主,文化程度不高,更應該加大培訓、教育力度(專家現場示范、農類高校定向培訓以及網絡培訓等),以提高其綜合素質,提升職業勝任能力。此外,在人才招聘環節,可以采取“生源地優先”原則,吸引返鄉科技人才、大中專院校畢業生、退伍軍人到企業工作,有利于穩定人才隊伍。
4.4 龍頭企業牽頭組建農業產業化聯合體,打造全產業鏈條
農業產業化聯合體的出現能夠有效帶動分散經營的農戶以及避免產業鏈被人為割裂,聯合體中的各類經營主體按照要素互補、分工合作的原則結成高效的組織聯盟,從而形成較為緊密的利益聯結關系[5],有效解決了傳統一體化經營組織模式下遇到的各個經營主體利益得不到保障,契約關系簡單得不到有效履行,機會主義行為頻發,利益銜接不緊密等一系列問題。龍頭企業利用自身資金、技術以及先進管理模式的優勢在聯合體中發揮主導作用,是整個聯合體的重要受益者,在該聯合體中,可以獲得穩定的優質農產品資源。農業產業化聯合體作為一種新型高級的農業產業經濟組織聯盟,通過延長農業產業鏈條、促進三產融合,打造農業全產業鏈、帶動農業現代化發展,有著非常廣闊的應用前景。廣西的龍頭企業需要抓住機遇,整合資源,結合自身實際積極組建聯合體,順應農業經營組織合作趨勢。
4.5 加強農業國際合作,拓展農產品國際市場
龍頭企業要想做大做強,必須開拓市場,作為國家重點龍頭企業,在國內已經擁有一定的知名度,如何在鞏固國內市場的情況下開拓國際市場,走向國際舞臺是龍頭企業未來的重點發展方向。廣西作為面向東盟的前沿和橋頭堡,與越南的4省接壤,邊境線約長1020 km2,有著獨特的區位優勢,加上近年來國家提出的“一帶一路”倡議、中國-東盟經濟合作區建設等國家政策紅利都為廣西的國際貿易帶來新的發展機遇。廣西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應該抓住機遇,充分發揮區位優勢,堅持開放發展,加強農業國際合作,尤其是應該加強與東盟國家農業貿易的發展,強化農產品國際營銷,培育農產品品牌,構建國內與國際市場雙聯動的格局。具體包括積極參加各種博覽會、交易會加強對企業優勢農產品的對外推介工作,甚至可以直接赴境外進行參展參會。此外,為了提高產品在國際市場上的知名度、認可度,廣西企業應積極申請國際認證認可[6]。
4.6 注重綠色可持續發展,履行社會責任
龍頭企業在發展中需要堅持綠色發展以及共享發展,在實現經濟效益的同時,注重社會效益及生態效益。具體表現在:其一,統籌產業發展與生態環境保護,推動農業環境保護及農業的可持續發展,兩者應該相輔相成,而不是以犧牲環境為代價。良好的農業生態環境不但為有機、綠色農產品的高質量生產提供了優質的環境,同時,企業還可以以自然生態、農耕文化為基礎,發展休閑農業和鄉村旅游,打造“農業+休閑旅游”的新業態,延長了產業鏈。其二,帶動農民就業,提高農民幸福指數。大多數農業龍頭企業成長于農村,其發展壯大離不開當地“三農”政策的支持,因此有義務為當地鄉村振興貢獻一份力量。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的用工以農民工為主,農民工為龍頭企業的高質量發展作出了巨大貢獻,企業應該加強對農民工的技能培訓,為農民提供更多優質的崗位,從而吸引更多的青壯年農民留在當地就業,這不但能為公司提供優質的人力資本,而且有效緩解農村家庭的留守兒童、老人照顧等社會問題。
5 結語
農業高質量發展離不開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的高質量發展,廣西國家重點龍頭企業在發展過程中取得了不俗的成績,并在聯農帶農方面發揮了積極作用,雖然在發展過程中遇到了一系列問題,但更加堅定國家重點龍頭企業必須堅持走高質量發展之路。
參考文獻
徐光平,曲海燕.“十四五”時期我國農業高質量發展的路徑研究[J].經濟問題,2021(10):104-110.
王麗明,孫小龍,賈偉.中國農業企業全要素生產率區域比較及驅動因素分析:基于1126家國家重點龍頭企業[J].中國農業大學學報,2020(8):204-214.
楊興龍,梁明輝,滕奎秀.農業企業知識型員工基本心理需要對工作疏離感的影響:基于農業產業化重點龍頭企業的實證[J].農業技術經濟,2020(9):92-101.
儲成祥,毛慧琴.知識型員工敬業度影響機制研究[J].河海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2(4):73-75+96.
劉巖,任大鵬.農業產業化聯合體:產業經濟組織共生系統的生成與模式探究[J].農村經濟,2022(8):117-124.
潘光艷,文軍.廣西壯族自治區農業產業化聯合體的發展思考[J].鄉村科技,2022,13(12):50-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