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怡

根據消費保平臺數據顯示,2023年上半年消費保累計收到在線旅游相關投訴10,276件;累計涉訴金額高達13,542,314元,有效投訴解決率為59.9%,為消費者挽回直接經濟損失7,062,080元。
根據消費保平臺數據顯示,2023年上半年投訴量為10,276件,同比增長197.9%。其中,2-4月在線旅游的投訴量持續增長,4月投訴量最高,為3126件,5月與6月投訴量有所下降。
隨著旅游業回暖,旅游OTA平臺訂單量大增。特別是今年“五一”期間,大眾出游意愿強烈,旅游市場空前火爆。與此同時,酒店等平臺大幅漲價、擅自違約、服務態度差、服務水平低等消費問題隨之出現,導致相應的旅游投訴大幅增多。其中,4月投訴環比增長134.3%,并且該月中下旬投訴量波動較大,投訴增長明顯。

據統計,2023年上半年智行火車票的投訴量為1893件,位居行業第一,解決率為89.3%;去哪兒的投訴量為1829件,位居行業第二,解決率為76.3%;同程旅行、攜程和飛豬的投訴量分別位居第三、第四和第五名,投訴解決率分別為81.6%、40.3%和8.2%。


2023年上半年,退改問題、霸王條款、虛假宣傳成為了在線旅游行業的主要投訴問題。其中,退改問題占比最高,為39.7%;霸王條款次之,占比17.3%。在線旅游行業突出投訴問題如下:


如下表所示,智行火車票的虛假宣傳、客服電話難接通、大數據殺熟及捆綁搭售問題均高于行業占比,其中大數據殺熟比行業高6.3個百分點;去哪兒的霸王條款問題較為突出,比行業高3.6個百分點;同程旅行的退改問題、服務態度差、價格糾紛以及無故取消訂單的占比均高于行業水平。整體而言,各大在線旅游平臺應該重視消費投訴,提高服務質量,樹立良好的服務形象。
(1)在線旅游平臺訂單退改糾紛成為消費投訴熱點。主要包括:在旅游平臺上付費預定酒店,由于個人原因(二陽、發燒、懷孕等)、天氣原因(臺風、沙塵暴等)等情況申請取消訂單,但是平臺拒絕退款申請。
(2)霸王條款問題突出。比如:在線預訂平臺或酒店利用其交易強勢地位,不顧消費者意愿,單方面制定訂房不得取消規則。近期,由于不可抗拒天氣原因,臺風泰利在廣東登陸,許多消費者在平臺上申請取消訂單全額退款,但是商家一直在拖延時間不給處理,或者在退票時收取高額手續費。
(3)虛假宣傳屢見不鮮。比如:平臺出票與頁面顯示有票完全不一致,侵犯消費者對商品知情權;跟團游實際行程與標注不符,涉嫌虛假宣傳,欺騙消費者;實際住宿條件與平臺宣傳不符等。
(4)大數據殺熟亂象不止。在線旅游平臺是大數據“殺熟”的重災區之一,主要集中在票務和酒店預訂上。比如:兩個賬號同一時間查詢同一航班或酒店,價格不一致,plus會員價格比非plus會員價格還高,黃金等級比白銀等級價格還要高,下單后漲價等情況。
2023年上半年,在線旅游相關投訴用戶聚集城市排名前十依次為北京市(6.5%)、上海市(5.6%)、深圳市(5.5%)、廣州市(5.3%)、杭州市(4.1%)、東莞市(3.7%)、南京市(3.5%)、成都市(3.4%)、濟南市(2.6%)、鄭州市(1.9%)。

消費保認為,消費者在網購旅游產品時要謹防“掉坑”,比如在線上選擇旅游產品時,需仔細查看預訂須知;下單成功后留好預訂時的截圖、截屏等。同時,各大在線旅游平臺應該樹立消費者至上的理念,不斷提升平臺及商家服務水平,暢通消費者咨詢投訴渠道,為廣大消費者營造更好的旅游消費環境,助力提振消費信心。此外,在線旅游平臺的監管還需多方協同。一是政府應加大行政執法相關的執法力度,對不良商家的侵權行為進行打擊。二是消費者要積極主動地行使消費者權益保護法賦予的消費監督權。三是應大力推進行業標準的構建與行業自律組織的設立,從而實現旅游消費良性發展。
【聲明:以上所有數據均來源于消費保平臺,僅代表企業在消費保平臺的投訴解決情況,不代表其他平臺或企業總體投訴解決情況。】
數據統計時間:2023年1月1日——2023年6月30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