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亞飛
(晉能控股裝備制造集團趙莊二號井,山西 晉城 048000)
趙莊二號井2309 工作面巷道布置如圖1。23091 順槽、23092 順槽沿頂板留底煤掘進,煤層平均厚度4.6 m,煤層平均傾角3°。順槽頂板由泥巖、砂質泥巖、粉砂巖及砂巖組成,結構較為復雜,頂板泥巖和砂質泥巖節理裂隙發育[1-3]。23091 順槽、23092 順槽頂板砂質泥巖平均厚度達到10.78 m,在兩順槽掘進期間,部分區域0.5~2 m 厚的頂板極為不穩定,破碎、離層嚴重,部分區域甚至發生冒頂。

圖1 2309 工作面巷道布置圖
利用SYY-56 型小孔徑水壓致裂裝置[4]進行地應力測試,測站位置:第一測站位于井底車場配風巷內,第二測站位于1304 外回風順槽(13044 巷)內,第三測站位于東軌大巷,距離6#橫川向里60 m 處。測試結果見表1。

表1 地應力現場測試結果表
三個測站的最大水平主應力范圍為13.02~14.78 MPa,最小水平主應力范圍為6.71~7.58 MPa,側壓系數在1.09~1.46 之間,在地應力量值上屬于中等應力值區域,最大水平主應力方向均為北偏東方向。三個測站最大水平主應力均大于垂直應力,應力場類型為σH>σV>σh應力場。受最大水平主應力的影響,2309 工作面順槽巷道頂、底板穩定性將差于兩幫穩定性,要重點加強對順槽巷道頂板的支護。
在順槽頂板原支護參數基礎上,對支護設計進行優化,23092 巷掘進進尺300~500 m 范圍分布有陷落柱,導致此區域頂板破碎更為嚴重,因此將順槽頂板支護優化分為常規區域優化和構造區域優化兩類。
頂板錨桿型號Φ22 mm×2400 mm,排距1200 mm,間距1000 mm,每排5 根。錨桿鉆孔直徑28 mm,錨固力不小于100 kN,預緊力矩不小于400 N·m。錨桿托盤規格為150 mm×150 mm×8 mm。頂板鋼帶寬度80 mm,長度4100 mm,由Φ14 mm 的鋼筋焊接而成。護頂金屬菱形網網片由10#鉛絲編制而成,規格為4.7 m×1.3 m,網孔尺寸50 mm×50 mm。錨索采用1×19 股高強度低松弛預應力鋼絞線,型號為Φ22 mm×6400 mm,排距2.4 m,每排2 根,錨索鉆孔直徑30 mm,預緊力不小于300 kN,采用300 mm×300 mm×16 mm 的高強度可調心托板及配套鎖具。如圖2。

圖2 傳統順槽頂板支護方式示意圖(mm)
1)常規區域順槽頂板支護優化
頂板錨桿型號Φ22 mm×2400 mm,排距為1200 mm,間距為1000 mm,每排5 根。錨桿鉆孔Φ28 mm,錨固力不小于100 kN,預緊力矩不小于400 N·m。錨桿托盤規格為150 mm×150 mm×8 mm。頂板鋼帶寬度80 mm,長度4100 mm,由Φ14 mm 的鋼筋焊接而成。護頂金屬菱形網網片由10#鉛絲編制而成,規格為4.7 m×1.3 m,網孔尺寸50 mm×50 mm。錨索采用1×19 股高強度低松弛預應力鋼絞線,型號為Φ22 mm×6400 mm,排距1.2 m,每排2 根,錨索鉆孔直徑30 mm,預緊力不小于300 kN,采用300 mm×300 mm×16 mm的高強度可調心托板及配套鎖具。
2)構造區域順槽頂板支護優化
23092 巷300~500 m 范圍受陷落柱影響頂板破碎更為嚴重,此區域應提高支護強度。在優化后的常規區域順槽頂板支護參數基礎上,將錨桿排距由1200 mm 加密為排距1000 mm,錨索型號由Φ22 mm×6400 mm 優化為Φ22 mm×8400 mm,錨索排距由1200 mm 加密為排距1000 mm,其他參數不變。
優化后的順槽頂板支護方式如圖3。

圖3 優化后的順槽頂板支護方式示意圖(mm)
采用FLAC3D軟件對優化后的支護方案進行模擬分析。由圖4 的順槽垂直位移分布云圖可知,采用優化的支護方案后,順槽常規區域頂板最大下沉量為92 mm,順槽構造區域的頂板最大下沉量為271 mm,頂板下沉量均能夠保障順槽的安全使用,說明優化后的支護方案能夠有效控制2309 工作面順槽頂板變形,可以進行現場試驗。
在23091 順槽和23092 順槽進行現場支護實踐,并在23092 順槽的常規區域以及300~500 m 構造區域內分別布設礦壓監測測站分析巷道頂板下沉情況。
由圖5 順槽頂板下沉曲線可知,隨著回采工作面距離測站越來越近,測站頂板下沉量逐漸增大。在順槽常規區域,距離工作面24~153 m 范圍頂板緩慢下沉,距離工作面7~24 m 范圍頂板增速變形,距離工作面0~7 m 范圍頂板下沉速度加快,最終頂板最大下沉量為85 mm。在順槽構造區域,距離工作面65~153 m 范圍頂板緩慢下沉,距離工作面25~65 m 范圍頂板增速變形,距離工作面0~25 m 范圍頂板下沉加快,最終頂板最大下沉量為289 mm。現場試驗的順槽巷道常規區域頂板下沉量較小,效果較好,構造區域頂板下沉量較常規區域有所增加,但最大下沉量仍在可控范圍之內,能夠保障順槽巷道的安全使用。

圖5 工作面回采期間23092 順槽頂板下沉曲線
通過圍巖地應力測試得到了地應力分布情況,結合2309 工作面頂板砂質泥巖顯著變厚的特點,對2309 工作面順槽常規區域和構造區域的頂板支護設計進行了優化。現場應用表明,采用優化支護方案,順槽常規區域頂板最大下沉量為85 mm,構造區域頂板最大下沉量為289 mm。順槽常規區域和構造區域的頂板下沉量均在控制范圍之內,未出現嚴重下沉、掉矸情況,表明優化后的頂板支護方案合理可靠,保障了2309 工作面回采期間順槽的安全穩定,為類似條件順槽支護設計提供了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