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王鐘的
瞪羚是一種善于跳躍和奔跑的羚羊,人們稱高成長型企業為“瞪羚企業”,就是因為它們具有與瞪羚相同的特征——個頭不大、跑得快、跳得高。在新經濟、新技術、新業態、新模式的驅動下,一批優秀中小企業就像瞪羚一樣,在所在細分行業領域各領風騷,是實現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支撐,也是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可靠依托。
中小微企業是推動經濟實現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基礎。在我國登記在冊的5000多萬家企業中,絕大多數是中小微企業。工信部的數據顯示,我國中小企業貢獻了50%以上的稅收、60%以上的GDP、70%以上的技術創新、80%以上的城鎮勞動就業,以及90%以上的企業數量。作為中國經濟的“毛細血管”,中小微企業穩,則經濟穩、就業穩、預期穩。
然而,當前中小微企業企穩回升的基礎尚不牢固,面臨爬坡過坎的增長困境。助力中小微企業發展,需要政策“搭把手”。在減稅降費政策完善過程中,要進一步突出對中小微企業的支持,讓企業感受到“真金白銀”的支持,持續激發經營主體的活力。中小微企業普遍存在融資難融資貴的問題,金融機構要繼續擴大中小微企業信貸規模,降低中小微企業融資成本,充分發揮金融的杠桿撬動作用。
讓廣大中小微企業主更有信心,需要優化營商環境。一方面,要繼續推動“放管服”改革,打造便捷高效的政務服務;另一方面,要持續放寬市場準入,激發市場主體活力。只有依法平等保護各類市場主體產權和合法權益,讓遵紀守法的企業不吃虧,讓企業家們放心投資、安心經營,才能為中小微企業創造更廣闊的發展空間。
近年來,各級政府開展中小企業“專精特新”培育提升行動。“專精特新”即“專業化、精細化、特色化、新穎化”,“專精特新”企業是指主營業務突出、專業能力強、研發創新能力強、具有發展潛力的中小企業。培育提升“專精特新”的企業,有利于做強中國制造、擦亮中國品牌,推動制造業邁向更高質量、更可持續的新型工業化發展之路。
人才是發展的第一資源。助力中小微企業勇立時代潮頭,要強化人才保障。面對部分企業吸引人才不易、高端人才招引難的問題,要引導人才特別是青年群體去中小微企業建功立業、實現人生價值。對于與企業共進退的優秀人才,要關注他們的實際困難,解決他們的后顧之憂。對于中小微企業廣泛吸納的技能型人才,更要為其提供良好的發展渠道,帶他們走上成長發展的高速路。
好政策關鍵在落實。對中小微企業的支持是否到位,企業自身是最有發言權的。因此,還要注意建立紓困政策的落地效果反饋機制,鞏固深受中小微企業歡迎的政策,及時調整有爭議的政策,果斷清理那些阻礙企業成長的“過時”政策,讓中小微企業“想干、能干、會干”。
改革開放以來,以中小微企業為主體的民營經濟從小到大、由弱變強,其歷史貢獻不可磨滅,其地位作用毋庸置疑。在以中國式現代化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新征程上,仍要一手抓幫扶,一手促發展,出臺系統、協調、精準的政策體系,助力中小微企業爬坡過坎、成長壯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