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省蒙陰縣金基希望小學 張 營
作文是小升初語文考試的重要部分,一般來說,考試作文要求不低于500-600字。怎樣在有限的字數范圍內,讓你的作文“動”起來,獲得高分?
俗話說“藝術來源于生活”,好作文亦如此。大家空余時間可以陪母親逛菜市場,發現生活中的“煙火氣”,體會母親的辛苦;與好友走進圖書館、科技館、博物館……了解更多的文化知識;或是三五好友相約旅游、踏青、野炊……感受大自然四季變化的美。因為只有親身經歷了,感受了,寫出來所見所聞才會躍然紙上。多姿多彩的生活是大家寫作文的基礎,多多體驗生活,才會積累更多的作文素材。比如:
生活,一個多么平凡的詞語,看似簡單卻包含了各種酸甜苦辣,喜怒哀樂……
生活,時常會碰到一些挫折,不會事事如意:考試不理想時會難過或失落;與同學朋友鬧矛盾時會氣憤或懊惱;做了錯誤的事情被父母批評時會郁悶;生病時會后悔沒有好好聽父母的話……往往是經歷得更多才會成長得更快,只要從點滴中總結經驗,吸取教訓,才能不斷提升自己。就是小小的一跤,也能摔出一個個道理來。
——《生活》
這位同學的作文通過平實的生活細節描述,寫出了對生活的看法,題材簡單而蘊含深意,引人深思、值得回味。
“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 ,大家在日常的課堂學習或課內外閱讀時,經常摘抄自己喜歡的段落和句子,積累更多自己感興趣的知識,為己所用。例如,在學到《索溪峪的野》這篇課文的時候,我們可以重點閱讀文中優美的段落:“索溪峪,西南緊連張家界,西北毗鄰天子山,面積一百四十七平方公里,有景點二百多處。索溪峪山、水、洞自成一體。山,奇峰起伏,交錯成趣;水,泉清瀑美,千姿百態;洞,幽深神秘,其妙無比。”反復誦讀這一段,我們不難發現,從最開始的地理位置概述到“奇峰起伏,交錯成趣”“幽深神秘,其妙無比”等優美的描述,賦予了山水靈動多彩的生命力,給人一種畫面感,讓我們擁有美好的閱讀體驗。將學習的知識應用到作文里,這樣的作文比比皆是。比如:
一直以來,天空給每個人非常多的遐想空間,一直是強者想征服的神秘天地,很多人想有朝一日能飛向天空!1896年,萊特兄弟開始研究飛機,1915年,單翼飛機首次試飛成功。飛機的發明創造和實戰飛行是在不斷的創新與挑戰中完成的。二戰時,P51野馬戰斗機已經可以達到715km/h的時速,續航里程達230km/h。
——《飛向天空》
這位同學的作文中展示了大量的真實數據,將學到的知識用到作文中,體現了他對科學的熱愛及對航天勇于突破的精神之尊崇,突出了題目。還比如:
每次到清明節,很多人會想起古詩:“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這兩句古詩流傳時間廣,植根于每個人心間,正是因為清明節是每一個華夏兒女祭祀祖輩,緬懷先烈的傳統節日,有著不可替代的意義。
——《清明節的悼念》
同樣是引用課本知識,此文章的引用恰到好處,將清明節寄托的哀思做了一個升華。
綜上所述,大量的閱讀是大家積累的常規且實用的方法。閱讀和寫作關系密不可分,相輔相成。大家應“精讀”課本,加大課外閱讀量,增加詞匯量,豐富自己的積累。
從積累到運用是一個實踐的過程,如何將合適的內容,恰當地放在文章中,讓作文變得更好,也是需要練習的。例如,在小學作文訓練中,讀后感、觀后感,是學生練筆的常見文體。文字冗長的作文看不到重點,讀后索然無味,不知所云。而有重點,有結構,有文采的作文會讓人想一口氣讀完,回味深長。例如(反面案例):
今天上課,我們讀了《賣火柴的小女孩》,讀后我很感動。賣火柴的小女孩在大年夜里沒有跟別人一樣在家過節,而是孤獨地走在空蕩蕩的街上賣火柴。最后,她一根也未賣出。她又冷又餓,不敢回家,想用火柴取暖。她擦著了一根火柴,看見了烤鵝、面包、糖;她又擦著了一根火柴,看到圣誕樹上掛滿了禮物;她又擦著了一根火柴,看到老祖母來抱她,第二天她死了。
她真可憐,什么都沒有,對比起來我什么都有,所以我一定要好好學習,天天向上。
佳作展示
我印象最深的課文是《爸爸和書》。作者小的時候,爸爸為了培養作者的學習興趣,節衣縮食,省吃儉用,為作者買書。第一次讀完這篇文章,我就感覺非常慚愧。作者酷愛讀書的精神讓我慚愧,即使是非常破爛的故事書作者也如獲珍寶,還拉著爸爸一起快樂反復研讀,不停討論。而我家里親朋好友送的書,都沒有看完,有的書甚至都沒翻過,新的不能再新了。每次爸媽給我買書,我都說買這么多書干什么,浪費錢。
只有每次考試寫作文的時候,我才會覺得自己書讀得少了。經常是用一些大白話把作文堆起來,想嘗試用一些好詞,竟寫不出來。其實,自己課內外的書籍非常多,就是不愿意讀。每次下課、放學就想和同學一起玩耍、打游戲、看電視,真是太慚愧了。回想起這篇文章,我覺得要好好確定目標了:以后的每天,都要給自己留一個小時的時間看書,在看書的過程中,每天寫一段“佳句摘抄”,可以是段落,也可以是好的詞匯。這樣一學期下來,空余時間經常翻看摘抄本,肯定從中能記住不少知識,相信這些知識積累,一定會對提高寫作能力有非常大的幫助。
由這篇文章不難發現,讀后感的重點是“感悟”。從讀的文章中,真正有理解,有回饋,有反思,有收獲,才是寫讀后感真正的意義。那么怎么寫出好的讀后感呢,我總結了以寫四點。
1.概括所讀的書
這一部分,主要寫讀了什么書,書的大概內容,字數不超過25個字,不要像前文中的反面案例,過長的贅述所讀內容,而讀后感悟就一句話,這樣就沒有重點,有點像讀后抄全文了。
2.引出感悟
讀完文章后有什么感想,就寫出來,為后面闡述感想及寫目標、寫心得做鋪墊。所以,文字簡潔是關鍵。
3.詳述感悟
我們的讀(觀)后感,是隨著文字內容有一個漸變的。讀完,才會聯系生活進行反思。如前面的佳作展示,作者從開始的閱讀感受,覺得主人公有讀書精神,感慨作者為讀書所做的事情,到欽佩作者,最后結合自己的生活,才會有慚愧,激勵自己積極向上的感想。
4.把感受落到實際中去
讀后感看似是練筆,或者是寫作練習等任務型的學習內容,但真正的“感悟”是要在思想上有所觸動,從而指導實際行動。這是讀后感落實到生活的實用價值了。
一篇好的讀后感應有時代氣息,有真情實感。要做到這一點,闡述感悟以及落實到生活里的行動,必須切合實際,緊緊圍繞全文的核心觀點展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