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文艷 (貴州省興義市則戎鎮中心幼兒園)
幼兒心理健康教育是幼兒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當幼兒踏入幼兒園以后,逐漸建立起社會意識。一些幼兒在集體活動中表現出各種各樣的心理健康問題,若不能采取有效措施干預幼兒的不良行為,將不利于幼兒的長期發展。在融合教育背景下,能夠充分關注幼兒個體的心理健康問題,通過觀察幼兒在學習活動與實踐中的表現,幫助幼兒擺脫對父母的依賴,更好地融入集體生活。通過研究大量文獻可知我國對幼兒心理健康領域的研究處于初級狀態,雖然幼兒心理健康已經走進大眾視野,得到社會的廣泛關注,但在融合教育背景下幼兒心理健康仍有一些問題亟待解決。融合教育背景下開展對幼兒心理健康領域的研究,為幼兒提供良好氛圍的成長環境,幫助幼兒合理調整自身心態,為今后的學習與生活奠定堅實基礎。因此,融合教育背景下研究幼兒心理健康教育對做好幼兒教育工作具有重要作用。
融合教育背景下幼兒的心理健康問題并非僅僅是學校德育的組成部分,而是從心理層面關注幼兒的健康狀況,基于幼兒的個體差異,尊重幼兒的差異性,并對幼兒提供恰當的幫助。以學校為例,目前學校心理教育咨詢工作主要是開展預防幼兒心理疾病產生的系列講座,忽視了對幼兒心理異常行為的矯正。部分學校開展的心理健康教育,超出幼兒現有的認知水平,導致幼兒難以理解心理健康的重要性。同時,學校未能將心理健康教育與融合教育相結合,降低了開展心理健康活動的有效性,阻礙了幼兒心理的健康發展。雖然幼兒的心理健康領域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社會的廣泛關注,但培養過程中仍然缺乏對幼兒心理健康問題的重視,沒有從系統性層面進行心理健康輔導,導致幼兒未能習得自主調節心理狀態的技能,難以應對生活與學習中產生的實際問題。實際上,幼兒的不良心理并非難以克服的心理障礙。為了有效預防幼兒畸形心理行為的出現,需要多元主體共同參與維護幼兒心理健康的系統性工程,幫助幼兒逐步形成良好的思想表現。
傳統教學觀念以智力啟蒙為主要追求,忽視幼兒心理的健康成長。幼兒在成長時承受應試教育制度的壓力,同時為了得到老師和家長的表揚,重視學習成績的提高,導致心理壓力大,難以形成良好的學習情緒。幼兒心理健康方面的教育是全方位的教育,然而受到傳統教學觀念的影響,多數幼兒園注重完善硬件設施,忽視了校園環境對幼兒心理的重要影響,幼兒的情感教育處于缺失狀態。心理健康領域方面的知識依托于心理學,不能采取與品德問題相一致的解決方式,要有計劃地開展幼兒心理健康的輔導工作,促進幼兒健康成長。隨著融合教育理念的提出,教學觀念的內涵應當更加適用于社會的發展,關注和愛護幼兒,提高幼兒的自理能力。教學觀念中還要重視幼兒的溝通能力和人際交往能力,使得幼兒的身體和心理發展處于相互協調的和諧狀態。這對教師的教學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在教學觀念中結合幼兒的心理健康知識,打造豐富多樣的教學活動激發幼兒參與課堂學習的興趣,讓心理健康知識更加自然地過渡到幼兒的學習活動中,幫助幼兒形成積極健康的心理狀態。
由于融合教育背景下幼兒心理健康教育的系統性研究較少,在教育理念的理解上存在偏差,認為幼兒心理健康教育僅僅是心理知識的學習,導致幼兒成長的片面性。由于缺乏科學理念的指導,部分教師在實踐中未能采用適宜幼兒發展規律的心理輔導,影響了幼兒心理的健康成長。幼兒的身心是相互聯系的整體,幼兒心理健康水平的提高有助于完善幼兒認知系統。面對幼兒的心理健康問題,不能窄化理念內涵,需深入挖掘融合教育背景下幼兒心理健康領域的心理學知識,及時進行心理輔導,對特殊兒童給予更多的呵護,更好地促進幼兒身心的全面發展。幼兒心理健康思想與科學的教育觀念緊密相關,科學的教育觀念能有效發揮幼兒心理健康教育的積極作用。在科學理念的指導下幫助幼兒化解心理問題,呵護幼兒的敏感心理,增強幼兒在集體活動中的社交能力,以積極的心態面對幼兒園教學。不管從年齡特征還是身體狀況來看,幼兒的成長過程容易受到環境因素的影響,產生一定的心理問題。關注幼兒心理健康的目的不僅是矯正幼兒的不良行為,而是在科學理念的指導下形成正確的價值觀,在集體生活中學會自我控制的能力。
在融合教育背景下,教師是影響幼兒心理能否健康發展的關鍵要素。在學校教育中,與幼兒產生最多接觸行為的是教師。由于我國幼兒心理健康領域的發展仍然處于起步階段,大部分幼師并非掌握幼兒心理專業知識的融合型教師,缺乏專業化和系統化的知識。當教師面對幼兒表現出的不良行為時,難以提供有效措施矯正幼兒的行為,幼兒的情緒得不到合理宣泄,轉化為幼兒的心結,加劇了幼兒心理健康教育的現實困境。目前,多數幼兒園已經設立幼兒心理咨詢室,但是教師的心理輔導效果并不顯著,幼兒心理咨詢室處于無人問津的狀態。由于部分幼兒園心理健康教師通常是身兼多職,導致教師未能針對幼兒的發展特點提出針對性的指導,使得心理咨詢服務效果不佳。幼兒心理健康領域中涉及眾多心理學知識,教師在實踐中要結合幼兒的日常表現以及教學理論探索高質量的教學方法,提高幼兒的綜合能力。
在幼兒園中為了實施更加高效的心理健康教育,需要倡導多元主體共同參與,充分發揮融合教育背景下幼兒心理健康輔導的核心價值。首先,教育主管部門要高度關注幼兒的心理健康領域,為開展幼兒心理健康工作指明發展方向,促使心理健康工作得到有序開展。其次,基于幼兒身心發展規律,學校遵循幼兒的認知、體驗和實踐,為幼兒創設輕松的學習環境,分層次開展幼兒心理健康活動。通過設置心理輔導課程對幼兒開展積極的心理健康治療,盡最大的努力讓幼兒養成健康的心理。融合教育背景下,學校還要兼顧特殊幼兒和正常幼兒群體,為幼兒創造良好的學習和生活環境,促進幼兒心理的健康發展。最后,家庭教育也是幼兒健康成長的重要環節,家長要參與到幼兒心理健康的實踐過程中。部分家長認為幼兒心理健康教育是教師的責任,經常回避幼兒心理健康問題,影響幼兒心理健康的良性發展。家長需更新觀念,在教師的幫助下及時發現幼兒成長過程中出現的心理問題,采取針對性的舉措進行疏導和化解,重視和關注幼兒的心理活動和情緒變化,對有嚴重心理問題的幼兒進行全方位心理輔導,積極矯正幼兒的不良行為,促進幼兒身心健康發展。
教師的教學觀念影響教育行為,而教育行為是影響幼兒心理健康的關鍵。幼兒期是人生的初始階段,如果教學觀念出現偏差,便會影響幼兒一生的成長。良好的心理健康是幼兒生存和發展必須具備的素養。因此,在日常的教學活動中,教師應優化教學觀念,有意識地將幼兒心理健康與教學相結合,幫助幼兒更好地融入社會。在與幼兒接觸的過程中,教師通過營造安全和諧的心理氛圍,降低幼兒的不確定性,緩解幼兒的緊張心理,最大程度發揮融合教育背景下幼兒心理健康的教育效果,幫助幼兒保持積極情緒。在教學觀念中有機滲透心理健康教育的內容,給幼兒創設愛與尊重的心理環境,使幼兒感受到學習所帶來的樂趣,提升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實效性。教師在開展幼兒心理健康教育的過程中需優化現有的教學理念,深入解讀融合教育背景下幼兒心理健康理論的基本內涵,基于幼兒的身心發展規律,構建適宜幼兒心理需求的教學觀念。為幼兒以后人生各個階段的發展打下堅實基礎,更好地順應時代發展。同時,自我評價也是幼兒形成健康心理的重要組成部分。在現有教學觀念的基礎上,整合優質的教學資源,將自我評價與教學觀念相結合,促使幼兒學會自我評價,幫助幼兒形成健康的心理狀態,有效開展幼兒心理健康教育。
融合教育并非將幼兒簡單的安置在一起,實行統一的教學方法,而是承認兒童個體差異,并尊重兒童行為。在開展幼兒教學活動時,貫徹融合教育理念,在學校教育中關注兒童行為,促進幼兒身心的健康發展。當發現幼兒有焦躁不安等異常行為時,教師應及時與幼兒進行交流,合理疏導幼兒的不良情緒,提升幼兒的心理健康素質。面對融合背景下幼兒的心理健康問題,不能以偏概全,片面理解心理健康教育的內涵,導致幼兒不能很好地適應學校環境,不利于幼兒長期的健康發展。幼兒心理的健康發展需要全方位的學習教育,在提升教學質量的同時,還需注重幼兒的情感教育,預防幼兒抵觸情緒的產生。設置一系列豐富的教學活動,讓幼兒在游戲的過程中體會到參與團體活動的樂趣,在科學理念的指引下干預幼兒的不良行為,幫助幼兒學會合理控制自身情緒,從而促進幼兒健康心理的形成。同時,良好人際關系也有利于幼兒心理的健康發展。當幼兒擁有良好的人際圈,能更好地與同伴相處,培養幼兒的合作意識和分享意識,有效提高幼兒的社交能力,滿足幼兒身心發展需要。總之,在科學理念的指導下,教師采取有效的干預措施預防幼兒心理問題的產生,為幼兒提供及時的幫助和指導,滿足幼兒現階段的發展需求,促進幼兒心理的健康發展。
當前,幼兒心理健康老師的專業背景較為復雜,未能有效促進幼兒心理健康工作的開展。從長遠發展角度來看,只有擴大專業幼師的師資規模,強化師資隊伍,才能保證幼兒心理健康朝著穩定的方向發展,真正落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師范院校需要注重夯實兒童心理健康專業學生的理論知識,提升幼兒心理健康課程的質量。值得注意的是,不僅要增加幼兒心理健康教師的數量,還要注重幼兒心理健康教師的實踐能力,保證幼兒心理健康教育的質量,打造一支高水平專業的教師隊伍。教師在面對幼兒心理健康問題時,采取正確的干預行為,緩解幼兒心理壓力,在這個過程中增進幼兒對教師的信任感,形成和諧的融合教育氛圍,便于教師日后開展心理健康活動,提升兒童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實效性,更好地為幼兒服務。在幼兒日常的教學活動中,教師是開展幼兒教育活動的引導者,根據幼兒的心理健康特點,開展具有針對性的教學活動,打造符合幼兒心理健康的學習環境。在融合教育背景下,基于幼兒身心發展特點,引導幫助幼兒正確認識自我,在學校環境中更好地學習與生活,逐漸提高自我管理能力,最終能適應社會發展,成長為對社會有用的人。同時,在日常的教學過程中,需要創造寓教于樂的教學情境,減少幼兒的厭學情緒。
根據多年教學經驗,幼兒心理健康的重要體現:一是良好行為習慣的形成。幼兒期的孩子對“正確”一詞的概念是朦朧的,什么是對的,什么是錯誤的,哪些能做,哪些不能做,是分辨不太清楚的,父母應該通過多種形式進行引導和培養,鼓勵他說真話,有了錯誤要承認。教他認真識別和學習領會正向的行為,對幼兒的行為給予正向的評價。二是有充足的求知欲,學習模仿能力強,幼兒能想出問題,提出問題,說明他的思維和智力都在不斷地發展變化,父母和老師應該耐心的教導,盡量滿足孩子的求知心。三是樂于與人交往,懂得謙讓。無論在家庭還是學校,要鼓勵孩子與其他小朋友分享玩具,一起玩樂,培養孩子之間的團結互助品質。四是樂于表達的孩子樂于與人溝通。喜歡什么,不喜歡什么,明確地表達出自己的意愿,這是家長和教師要關注培養的重點。
處于融合教育背景下,需要教育工作者探索出行之有效的教學策略對幼兒展開教育活動,幫助幼兒形成良好的心理健康素養,促使幼兒的情緒、社交和個性在集體生活中得到健康發展。因此,在融合教育理念下開展幼兒心理健康的必要性研究,是積極維護和引導幼兒心理健康發展的需要,也是實現幼兒教育助推社會發展的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