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莉莉 (江蘇省蘇州市吳江經濟技術開發區天和小學)
《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22 年版)》明確要求義務教育階段學生閱讀總量需達到400 萬字以上,為此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需積極引導學生進行閱讀。閱讀是有效開拓學生思維,提升學生語文綜合素養的重要路徑,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對閱讀教學高度重視是非常必要的。小學語文部編版教材中設置了“快樂讀書吧”欄目,目的就是引導學生進行大量閱讀,以及通過快樂閱讀有效激發學生閱讀興趣和培養學生閱讀習慣。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需要充分依托“快樂讀書吧”對學生進行有效的閱讀指導,引導其進行整本書閱讀,以及進行高效、高質閱讀。
“快樂讀書吧”是小學語文教材中的一個特色教學模塊,旨在引導學生進行大量的閱讀,從而不斷豐富學生的學習視野與知識儲備,進而全面提升學生的語文綜合素養。小學語文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以“快樂讀書吧”欄目為依托指導學生進行整本書閱讀具有多方面的意義,主要體現在以下三個方面。
即在“快樂讀書吧”欄目中,所推薦的都是一些與學生認知能力高度契合,以及與教材內容關聯度較高的書籍。這些書籍本身就能夠有效吸引學生的閱讀興趣,而再結合教師的整本書閱讀指導,能夠促使學生在更加全面認知書籍內容的基礎上積極投入書籍的閱讀之中。與此同時,教師在依托“快樂讀書吧”進行整本書閱讀指導時,更多要以學生閱讀興趣激發為教學著手點,從而能夠為學生營造出更為良好的閱讀氛圍,有效調動學生的閱讀積極性。
在以往的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更多的是依托單篇課文來對學生進行閱讀引導,并且在閱讀引導的過程中存在以教師為教學主體對學生進行知識的灌輸與填鴨的現象。如此,在這樣一種閱讀教學與閱讀引導模式下,學生閱讀能力的發展將受到很大程度的制約,如無法形成整體化的閱讀思維,以及無法形成閱讀理解的良好習慣等。而基于“快樂讀書吧”的整本書閱讀指導則有效規避了傳統閱讀教學的眾多問題,包括以整本書閱讀來鍛煉學生的整體化閱讀思維,以學生自主閱讀來鍛煉學生的獨立閱讀理解等。如此,在系統化、獨立化的閱讀中,學生的閱讀能力得以顯著提升。
依托“快樂讀書吧”進行整本書閱讀指導可以有效打破傳統閱讀教學模式,幫助學生進行閱讀方式的轉變,即將原本被動聽講的閱讀方式轉變為主動吸收的閱讀方式。而在這閱讀方式的轉變間,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實踐應用能力與創新創造能力都將獲得顯著提升,從而也就更有利于學生核心素養的培養與發展。
眾所周知,小學生有著好玩好動的特點,想讓他們保持長時間安靜進行閱讀是一件較為困難的事情。盡管如此,通過科學的方式來有效激發小學生的閱讀興趣也可以促使其更加積極主動地投入閱讀當中去,并就此獲得高效、高質的閱讀效果。而對于小學生閱讀興趣的激發,需要教師在進行整本書閱讀指導時科學導入,具體需要通過以下幾個步驟的實施來加以完成。
1.制定科學的閱讀引導方案。即教師在依托“快樂讀書吧”進行整本書閱讀指導時,需要充分熟知書籍的背景、內容與意義,從而充分契合學生實際情況來明確閱讀引導流程與制定閱讀引導方案。如在引導前設置一些與閱讀內容相關的問題,以此來制造閱讀懸念,調動學生的閱讀好奇心,并促使學生初步掌握整本書的基本閱讀方法。而之后在閱讀過程中則需要采用閱讀交流、分組討論與讀寫結合等方式來促使學生更加深入地進行整本書閱讀。以及在閱讀完畢之后需要讓學生進行總結、續寫與分析來全面提升閱讀效果和培養學生良好的閱讀習慣。
2.依托學生特點激發學生閱讀興趣。如,小學生普遍對一些生動形象的圖片感興趣,基于此,教師可以通過設計視覺效果強烈的“看目標,猜畫面”的活動來喚醒學生的整本書閱讀興趣,即讓學生觀看書中的某些插畫來引導學生猜書中的故事情節。在這樣的一個閱讀引導活動中,學生對閱讀內容保有足夠的好奇心,從而可以在進行閱讀的時候耐心、細致地讀完整本書,并獲得大量的閱讀收獲。
3.設置導讀課。導讀課的作用主要是促使學生掌握基本的閱讀方法,從而讓其更加順利地投入整本書的閱讀當中去。在導讀課中,教師首先可以引導學生思考書名的內涵,以此來促使學生想象整本書的內容。其次教師可以引導學生閱讀目錄、前言與后記,以此來幫助學生大概了解整本書的內容和主題思想。最后教師再引導學生進入到整本書的閱讀當中。如此,以這樣的方式來對學生進行導讀引導,可促使學生更加高效、高質的進行整本書閱讀,并取得大量收獲。
4.設計討論話題。想要獲得更高質量的整本書閱讀效果,需要學生在閱讀過后進行討論交流,從而深化理解。為此,教師需要充分契合學生的實際情況與整本書內容來為學生設計一個科學合理的討論話題。讓學生進行故事情節的討論、人物特點的討論以及書籍主題思想的討論等。如此,不僅有利于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更有利于提升學生的閱讀質量。
教師在對學生進行整本書閱讀指導時,不僅需要引導學生對書中的字面意思進行理解,更需要引導學生對總體內容與思想進行消化,從而獲得更多的閱讀收獲。為此,教師在依托“快樂讀書吧”對學生進行整本書閱讀指導時,需要積極開展多種形式的閱讀活動,不斷豐富整本書閱讀內容與閱讀效果,具體包括以下各類活動。
1.學生進行讀書交流。即教師需要在學生進行整本書閱讀時組織學生進行閱讀交流,通過交流來分享閱讀樂趣與收獲,促使學生更加積極地進行閱讀,以及對閱讀有更加深刻的認識。以部編版小學語文四年級下冊“快樂讀書吧”欄目的指導書籍《我們的地球》一書為例,在學生閱讀的過程中,教師便可以組織學生以“如何對我們賴以生存的地球進行保護”為主題進行讀書交流。在交流的過程中學生可以就當下地球環境進行分析,總結地球破壞環境的因素,以及針對這些因素如何對地球進行保護等。不同學生基于不同的成長經歷,在閱讀本書時會有不同的想法,而其彼此之間通過閱讀交流來分享自身的閱讀收獲與生活經歷,可以有效拓展彼此的閱讀思維,并獲得更為全面的閱讀認知,進而更好地對書籍思想內涵進行理解。與此同時,在以上主題的閱讀交流中,學生的關鍵品質也將獲得有效培養。
2.學生進行讀寫結合。即通過讀寫結合來幫助學生進行文字輸入與輸出之間的轉換,從而促使學生更好地理解文本內容,提升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而這也正是閱讀教學的主要教學目標所在。讀寫結合活動有著多種形式,其中最為主要的就是仿寫與續寫,即在文本閱讀的基礎上仿照文本表達方式與描寫手法進行其他內容的表達,或者是在文本故事情節的基礎上進行延伸描寫。以部編版小學語文五年級下冊“快樂讀書吧”欄目的指導書籍《紅樓夢》一書為例,在該書中有很多關于人物外貌和心理的描寫,如林黛玉第一次見賈寶玉時書中寫道賈寶玉的“面若中秋之月, 色如春曉之花, 鬢若刀裁, 眉如墨畫,面如桃瓣,目若秋波...”此時教師便可以組織學生進行仿寫,即以類似的方式來描寫他人外貌。以部編版小學語文五年級上冊“快樂讀書吧”指導書籍《梁山伯與祝英臺》一書為例,在完成該書的閱讀之后,教師便可以鼓勵學生充分發揮自身的想象力,想象梁山伯與祝英臺在化蝶之后的故事,并就此進行續寫。如此,通過仿寫與續寫等讀寫結合活動的開展,學生將獲得更為深刻的閱讀理解與體會,并就此顯著提升自身的語言表達能力。
3.學生進行精讀與研讀。在“快樂讀書吧”欄目中,每一本書都是經過了眾多教材編寫者精心選擇,其不僅是文學經典,更符合小學生認知規律。在進行整本書閱讀時,教師需要以多種方式來引導學生進行精讀與研究,并在此基礎上助力學生閱讀能力與語文綜合素養顯著提升。以部編版小學語文五年級下冊“快樂讀書吧”欄目的指導書籍《西游記》一書為例,《西游記》是我國古典四大名著之一,有著小學生非常喜愛的人物形象與故事情節,但大多數學生在進行閱讀時都只是停留在表面的情節,而沒有深入其內涵意義。如此,也就需要教師組織學生進行精讀、研究來更加深刻的掌握其中內涵。如教師需要引導學生分析其中的人物性格特點,故事情節發展脈絡,以及相關人物關系和背景等,從而更加細致地去品味這本古典名著,獲得更好的閱讀效果。
4.學生進行比較閱讀。小學語文教師在引導學生進行整本書閱讀時,通過組織學生進行比較閱讀可促使學生形成多樣化的閱讀思維,并掌握更多的表達方式,從而顯著提升學生的閱讀效果,強化學生綜合素養。而比較閱讀主要有三種形式,分別是同一作家不同書籍的比較閱讀、不同作家同一題材的比較閱讀以及同一書籍中不同人物、故事描寫手法的比較閱讀。同樣以《西游記》一書為例,教師可以依托書中師徒四人不同的性格特點讓學生進行比較閱讀,即在閱讀過程中通過有關事件與對話來分析師徒四人不同的性格特點與為人處世方式,并比較思考在當今的現實生活中哪樣的性格更為常見,及哪樣的性格值得我們學習,等等。如此,通過比較,學生將有更為清晰的認知,從而獲得更為深刻的理解,學生的閱讀思維將獲得有效鍛煉,學生的關鍵能力與品質也將獲得提升。
為更進一步地幫助學生獲得更為理想的整本書閱讀效果,教師需要在學生閱讀之后幫助其進行梳理與總結,從而完成后續推進,再次提升。而梳理、總結引導主要可以通過以下幾種方式來實施。
1.教師以思維導圖的方式來幫助學生進行梳理。即學生在完成整本書的閱讀之后,可能會出現忘記故事情節,或沒能正確理解故事情節與文本主題的情況。而思維導圖作為一種直觀化的思維工具,具有非常好的梳理總結效果。以部編版小學五年級下冊“快樂讀書吧”指導書籍《三國演義》一書為例,由于本書的謀篇布局較為宏大,涉及有多方勢力和眾多人物,學生在閱讀之后對于書中的故事線與人物關系還是會較為模糊。這時教師便可以通過思維導圖來幫助學生進行閱讀梳理,如以魏蜀吳三國為基點,分別劃分武將陣營與謀士陣營,同時將一些重要事件與典故、相關人物對應連接,等等。如此,梳理之后,學生對于這本書的認知將更為全面,對于其后的故事背景將更為清晰,從而獲得顯著閱讀效果。
2.教師組織學生以小組探討的方式進行閱讀總結。即在學生完成整本書的閱讀之后,教師需要將學生分成為3—5 人不等的多個組別,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圍繞書籍的故事情節與中心思想進行探討交流,并在探討交流之后進行總結陳述。同樣以《三國演義》一書為例,教師可以以“書中你最喜歡的人物是誰,其生平有哪些貢獻與突出事跡?”或“這本書作為我國古典四大名著之一,有著怎樣的存在價值?”等為探討主題讓學生進行小組交流討論。如此,通過這樣的方式進行讀后總結,可促使學生在彼此的交流中深化理解,以及獲得更為清晰的總結陳述,從而提升閱讀質量。
3.教師進行讀后點評。眾所周知,教學評價是教學過程中至關重要的一個環節,是提升學生學習質量的有效手段。讀后點評便是提升學生閱讀效力以及發展學生閱讀能力的重要途徑,為此,在基于“快樂讀書吧”的整本書閱讀指導中,教師需要高度重視讀后評價。即教師需要在學生完成整本書閱讀時,充分契合學生的閱讀情況對其進行針對性點評與引導,如通過學生的總結陳述點評學生對于文本的理解度,通過觀察學生的閱讀方式點評學生的閱讀習慣與思維。而在點評的過程中,教師不僅需要幫助學生發現閱讀問題并加以解決,還激發學生閱讀興趣,讓其積極而快樂的閱讀,不斷積累,不斷提升。
總而言之,整本書閱讀對于學生閱讀能力的提升,以及語文綜合素養的發展都具有非常好的促進作用。因此,小學語文教師在教學實踐中需對整本書閱讀指導加以高度重視,并積極依托教材“快樂讀書吧”欄目來給予學生更為科學合理的整本書閱讀指導。如此,助力學生更好地閱讀,并在閱讀中有更多的收獲,從而促進學生不斷提升,全面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