衷成靜 徐金鳳



【設計背景】
單元導語要求學生嘗試寫作詩歌,單元學習任務四明確要求學生結合本單元詩作和能夠引發思考的其他作品,發揮想象寫一首詩,并編輯成詩集?!栋俸匣ā非楣澫鄬唵危瑳]有太多跌宕起伏、紛繁復雜的情節,內容相對簡單。學生理解起來難度不大,教師就沒有必要在情節、人物、主題等方面大費周章。本文詩化的語言,大量出現的物象和細節描寫為改編詩歌提供了契機。在與高一學生的線上交流中得知,高一新生具有詩歌創作的強烈欲望、具備一定的創作能力,只是缺乏創作契機和展示的舞臺,缺乏詩歌創作方法的引導。因此,可以引導學生以《百合花》為藍本進行詩歌改編,讓小說與詩歌邂逅,擦出美麗的火花。
【學習目標】
一、選取合適的角度,敘述感人故事,塑造詩歌人物形象。
二、能夠揣摩精彩語段,選取文中意象和細節描寫,確定詩歌畫面。
三、能夠運用詩歌的寫作技法,書寫禮贊詩篇。
【學習重點】
選取文中意象和細節描寫,運用詩歌寫作技巧,完成詩歌創作。
【活動準備】
一、教師提前下載好視頻:電影《百合花》片段和電影主題曲。
二、教師準備和本節課相關的《百合花》“閱讀支架資料包”,包括名家賞析和創作背景在內;整理徐志摩《再別康橋》、何三坡《灰喜鵲》等名家詩歌及詩歌創作方法,組成歌現代詩歌創作“寫作支架資料包”,把電子版發給學生,供學生借鑒。
三、學生課前預習文本,勾畫關鍵信息,試著以小說中“我”、新媳婦和被救的擔架員的視角來講述故事。精讀文本,在文中勾畫出自己最喜歡的語段,并進行批注。
四、學生閱讀教師提供的閱讀和寫作支架,根據自己對文本的理解,初步嘗試詩歌創作。
【學習情境與任務】
連續兩個月的線上授課,讓師生焦頭爛額,身心疲憊。許多同學心生抵觸,尤其是高一新生,很多人認為自己初中三年的美好青春,被病毒籠罩著,三年沒有旅行過,三年沒有探親過,步入高中又……我的青春消了色彩,散了芬芳,失了方向。
青春應該走向何方?青春應有怎樣的色彩?面對這些困惑,五家渠高級中學政教處聯合語文教研組舉辦“禮贊青春”的詩歌創作活動。同學們可自選角度,獨立創作,也可以高中語文篇目為藍本,進行詩歌改編。筆者所在班級學生決定把《百合花》一文改編成詩歌,從戰爭的炮火中,從烈士的奉獻中,從群眾的大愛中感受青春魅力,禮贊美好青春。
[設計意圖]從學生的實際生活出發,設置真實的情境,激發學生興趣的同時,引導學生關注現實生活,觀照自己的內心世界,帶領學生從文本中汲取營養,撫平內心的褶皺。)
【學習活動設計】
一、講故事說人物,選擇合適角度
活動任務一:以兩首詩歌為藍本,選擇最佳角度,為你創作的詩歌選取故事情節,塑造詩歌人物形象。
學習活動一:嘗試選取合適的角度,敘述詩歌故事。
請同學們速讀文本,以新媳婦和被救的擔架員、“我”的視角簡述故事,并加以對比取舍。
敘述角度1:請以被救擔架員的口吻講述小通訊員的英雄事跡。敘述戰爭中被救的場面,突出年輕戰士英勇無畏、舍身救人的英雄壯舉。
敘述角度2:請以新媳婦的口吻講述小通訊員的難忘事跡。通訊員生前借被子、刮壞衣服的場景,通訊員死后,我為他鋪被子、蓋被子、縫衣服的場景,既正面寫他單純可愛、拘謹羞澀的一面,又側面寫他舍生忘死精神的可貴。
對比敘述角度3:作者以一位文工團員“我”的視角來寫,有哪些優勢?
“我”的視角優勢:讓人物更豐滿,“我”是他的同志,也是他的同鄉,可以通過想象,補充人物的過去,使年輕戰士的形象更為具體飽滿,更細膩。女性視角,隱隱流露出母親的特點,細膩溫柔地觀察人物;通過“我”的眼睛看小媳婦對通訊員態度的變化,側面表現通訊員精神的感召力,表現軍民魚水深情。
敘述角度4:以百合花被的視角,敘述故事。重點寫小通訊員先后兩次借被子的過程,可加入聯想,如第一次借被子時,小通訊員和小媳婦的對話,樸實拘謹的小通訊員的表情神態等,如最后通過百合花被的視角寫通訊員的神態面容、身上的傷口、身體的冰冷,小媳婦的神情、動作等。
[設計意圖]本小說站在女性文工團員“我”的視角展開論述,設計本環節意在比較選擇這一視角的好處在哪里。同時,梳理故事情節,順帶分析人物形象。在詩歌創作時,學生自選角度,不必分出優劣,寫出真實感受即可。
二、選意象融細節,構建詩歌畫面
活動任務二:借鑒下面兩首詩歌,從文本中選取主要意象,融入文中的細節描寫,加入豐富的想象,構建詩歌畫面為創作詩歌做準備。
學習活動一:讀詩歌《再別康橋》《麻雀》,填寫下列表格。
[設計意圖]引導學生鑒賞名家名作,學習現代詩歌選取意象的方法,借鑒詩人在畫面想象和細節描寫方面的創作方法。
學習活動二:細讀文本,從文本中選取能渲染氛圍,表現小通訊員品格、精神的意象,并闡明選取這些意象的理由,小組內部討論。
不僅于此,還可能是小巷子中冒著煙亂轉的手榴彈,家鄉綠霧似的竹海,家鄉中秋的月亮、月餅等,不一而足,學生可以根據自己創作的需求,選取文本中出現的意象。
[設計意圖]引導學生關注文本中大量存在的物象,分析它們在推動情節、塑造人物、表現主題方面的作用。指導學生在進行詩歌創作中,選取相關意象渲染氛圍,塑造人物,表情達意。
學生活動三:請同學們圍繞所選意象,精選文本中你最喜歡或讓你最感動的場景,尤其是有細節描寫的場景,加入適當的環境描和合理的想象,構建詩歌畫面。
課堂預設:
小媳婦為通訊員縫補衣物的場景:彎下身子,一針一針地為通訊員縫衣服,她的眼中盛滿淚水,她的臉上寫滿虔誠。黑夜,靜靜的,只有那低微的抽泣聲在回響。
小媳婦為通訊員蓋百合花被的場景:小媳婦難掩悲痛,淚眼婆娑,為遍體傷痕的通訊員蓋上鮮艷而圣潔的百合花被。明月高懸,月光溫柔浪漫地灑在百合花被上。
通訊員勇撲手榴彈救人的場景:狹窄的巷子,手榴彈冰冷的軀體嘶響著亂轉,冒出令人膽寒的煙霧,擔架員擠作一團,你推我擠,通訊員大喊著“快臥倒”,張開雙臂,飛身撲去,一陣爆炸聲轟然響起……
細致描繪通訊員的動作、神態、身上的傷口和血污,通訊員彎下腰,為我留下饅頭的情景,落日的余暉灑在他的身上。
通訊員背槍遠去的身影漸行漸遠,槍頭上插著的樹枝和野菊花在耳邊顫抖著,衣服上破洞處的布條隨風飄舞,“我”站在夕陽中凝望著遠去的背影,落日無聲,只聽到遠處偶爾傳來的轟鳴聲。
設計意圖:本文中存在諸多細節描寫,令人感動,回味悠長。把細節描寫納入詩中,加入適當的景物渲染,佐以豐富的想象,構建詩歌畫面,表現出詩歌的意境之美、情感之美。
三、用技巧抒情感,完成詩歌初創
活動任務四:借鑒《雨巷》《灰喜鵲》等詩歌的結構思路和寫作技巧,創作一首詩歌,班級內部交流。
學習活動五:小試牛刀
學生運用本節課所學方法,嘗試創作一節或首詩歌,班級內部交流。
溫馨提示:
1.選擇合適角度,選取恰切意象,構建詩歌畫面,表現小通訊員品格、精神的意象,增強感染力。融情于景,抒發對青年通訊員的崇敬景仰之情。
2.融入小說故事情節,關注細節,關注人物的表情、動作,塑造光輝真實的人物形象,謳歌主人公的精神品質。
3.思路清晰,按照一定順序展開詩歌,盡量追求詩歌結構的完整性。
4.自由選取寫作技巧,未必局限在本單元或本節課的范圍內,可以采用融情于景、直抒胸臆等抒情手法,可以采用以景結情,先抑后揚的結構技巧,可以選用象征、想象、襯托、動靜結合等表現手法,可以選取比喻、擬人、排比、反復、呼告等修辭手法。
學習活動六:當堂展示
就課堂上的生成內容,進行交流展示,大膽給予學生肯定——某個意象的選取,某個畫面的構建,某種修辭的運用,某個動詞的運用,某個細節的展開……
學生詩作一:
她彎下身子,
針線穿梭,
如靈蛇飛舞。
黑夜,靜悄悄,
淚水摔落,
抽泣聲回響。
月光流瀉,
百合花悄然綻放。
學生詩作二:
在風中
樹枝和野菊花
在耳邊微微顫抖。
夕陽下,
衣服上的破洞
婆娑起舞。
小巷里,
煙霧彌漫
一道光影飛身撲去,
一陣爆炸聲轟然響起……
[設計意圖]前面完成詩歌內容的建構,本環節意在引導學生掌握詩歌行文的結構思路,運用一定的表達技巧來塑造人物,表情達意。
四、百合花開,青春綻放——課堂小結
硝煙彌漫中,有人為我們拋頭顱、灑熱血,青春在炮火中飛揚;疫情陰霾中,有人為我們戰病毒、保平安,青春在逆行中綻放。線上學習中,我們樹目標、燃激情,青春在努力中奔放。疫情散盡終有時,百合花開向陽艷!讓我們用奮斗和堅韌,用專注和自制,譜寫青春的詩篇。
五、完善詩歌,交流分享——作業設計
1.繼續完善自己的詩歌,班級內交流分享,推薦優秀作品,參加學校詩歌朗誦會。
2.以小組為單位,合作分工,匯集詩歌作品,選擇優秀作品,在班級微信群、QQ群內展示,線下上課時可以編輯出我們自己的青春詩集。
【活動反思】
教學《百合花》,大膽嘗試,用改編詩歌的方式讓學生走近人物,走入文本。選取了大量現代詩歌,通過咀嚼品鑒,借他人詩歌之石,攻師生詩歌之玉,頗有成效,學生燃起創作的欲望,把自己的真情,自己的審美融入詩歌創作。學生得到了思想情感上的洗禮,以激情煥發激情,用青春召喚青春。學習先烈拋小我、循大義、捐軀赴難的大無畏精神;學習先烈“為天下人謀永福”的高尚情操,樹立正確的價值觀。
[作者通聯:衷成靜,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第六師五家渠高級中學;
徐金鳳,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第六師五家渠高級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