縱觀中國新文學發展歷程,無論是史學建構還是作品的經典化進程,都需要得到文學研究者及時關注和整理。21世紀中國戲劇文學在“戲劇精神的萎縮”“戲劇命運大討論”的“危機”氛圍中起步,在尋求“新生”的努力中不斷調整和革新,23年來已經有了數量可觀的文本積累,也匯聚了大量觀眾群體,成為了21世紀文壇不容忽視的文學現象。因此,對21世紀戲劇文學創作進行系統的整理和研究,評判其藝術水準、總結其發展規律、挖掘其問題癥結并做出必要的反思,已是一項亟需完成的工作。宋宇博士新著《中國戲劇文學創作(2001-2017)》截取21世紀伊始到2017年這一時間段,回望傳統,總結新變,做出及時且頗有份量的系統研究。從研究思路和具體展開上看,這本研究專著具備三點突出的專長。
戲劇文學同其他文體一樣與社會、文化、歷史和時代語境的轉變都有著錯綜的關聯,但同時它又有別于一般的敘述性文體,還與時空限制、舞臺呈現、劇團機制、演出市場、作品改編等密切相關。因而,“21世紀戲劇文學創作”是一個關涉甚廣又頗為駁雜的“問題閾”,涉及到文學內部/外部、自律/他律的諸多層面和角度。文學的內部研究,自然具備較為開闊的探討空間,但若僅局限于此,則無法探及文學生產的外部生態對其對創作的規約和塑造,導致難以客觀展現其發展歷程和文學本質。本書回歸21世紀戲劇文學發生發展的具體歷史語境,打破內/外部研究的界限,進入整體研究的視域,將豐富的戲劇文學文本和復雜的外部生態整合在一起,讓研究在綜合且開闊的視野中展開。在整體視野之下,著者對2001-2017年之間的戲劇文學創作進行了全面立體的觀照,不僅包含題材、敘事、觀念、風格、語言等文學本體層面的細致探察,同時討論戲劇文本與傳統/現代語境、劇作家的精神境遇、接受群體的審美取向、大眾文化氛圍之間的關系展開系統化、專業化的研究。對比當前學界大多著眼于單個劇作家、個別劇目和部分導演群體的研究現狀,這一整體性的研究在當下顯得尤為必要,彌補了現在21世紀戲劇文學研究的薄弱之處。整體研究也是對歷史復雜性的尊重,唯其如此,才能真正實現對于21世紀戲劇文學創作之進步與局限、發展與不足的客觀且綜合的判定。
文學研究中的斷代敘述,常會習慣性地選擇依照線性時間展開論述,這樣的研究易于勾勒發展歷程,但也容易導致模糊重點和缺乏深度,進而影響對本質的探求。要實現有深度的整體觀照,需要對論述方式進行精心地設計。如著作所言,該時段的戲劇文學“肇始于世紀之交中國戲劇發展的時代癥結,并致力于對當前困境及戲劇創作‘文學性缺失的不斷突圍”,“突圍”極好地概括了它17年間不斷調整、尋求突破的存在狀態。處于此種狀態中,2001-2019年的戲劇文學樣態必然是駁雜難辨的。對此,著者選取重要的、能夠體現研究對象本質特征和發展規律的重要問題,將研究向縱深處開拓。例如在“題材選取”這一戲劇文學的基本元素,提煉出“宏大敘述中的情感表達”“歷史呈現中的當代反思”“主流戲劇中的英雄塑造”;在戲劇觀念和風格的調整中,探析“現代語境與民族語匯的元素滲透”“寫實傳統與寫意手法的結構銜接”“先鋒姿態與大眾文化的市場融合”;在還原發展事實的同時,將主流與民間、傳統與現代、先鋒與大眾等復雜問題統攝進研究框架之中。及此,以問題為導向的述史模式,淡化“史”的梳理,注重“論”的開掘,既還原歷史本相又有利于全書立意的提升,體現了著者求真求實的科學精神以及較高的學術追求。與問題意識同時“在場”的,是著者常以批判的鋒芒和明晰的價值判斷,針砭戲劇創作或者戲劇生態中的短板與弊病。由此可見著者的反思意識和學術責任感。
整體研究突出文學和社會、歷史、文化之間關系,但如果過度強調則會導致偏枯,讓文學研究徹底“越軌”到社會學、文化學路數上。因此,文學學者必須保持以文學的眼光來介入研究對象,將對文學文本細究作為一切研究的基礎。對于本書來說,其最終要實現的是對21世紀戲劇文學自身發展歷史和規律的深度敘述,并指明其優劣,歸納其得失,這就必然要走進戲劇文本的內部,去剖析其文學內質的復雜性。與此同時,當下戲劇文學性的缺失常被認為是戲劇危機的重要原因之一,戲劇文學研究者更應該在文本研究上多加用力,發掘優秀戲劇文本的審美價值,并為平庸者診斷“病癥”。著者在兼顧外部研究的同時,從戲劇本體出發,通過對戲劇文學內部諸要素,例如人物原型的塑造、敘述視角轉換、語言風格形成等文本細節的甄別、辨析,來深度開掘劇本創作過程中的實質性問題。在文本細讀的基礎上,對戲劇創作個案的藝術評價才能更趨合理、客觀;也是在此基礎上,才能得出頗有創見的新觀點。例如,通過對大量改編劇作及其原著文本的對比分析,著者完成了對根據小說改編的戲劇創作之內在規律的創造性總結。著者對文學本體層面言說的堅持,讓本書具備了文學研究的獨立品格以及厚實的學理性。
《中國戲劇文學創作2001~2017》是一部有責任感、有創見、有學術深度的研究著作,體現了著者宋宇對中國戲劇危機境遇的深刻思考,它對21世紀戲劇文學的系統整理和深入辨析必然有助于中國當下戲劇創作和戲劇生態的良性發展。這部著作也為中國當代戲劇文學史的建構涂下了不容忽略的一筆。
基金項目:
河北大學第九批教學改革研究項目(一般項目)“新文科視域下中文專業紅色文學史課程改革試點與教材編撰實踐研究”(XJGYB004)階段性成果
書評人簡介:
白晨陽,女,講師,博士,研究方向為中國現當代詩歌批評。
朱夜明,女,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為中國古典文獻學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