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逸雯,韓琳秋,沈鳴雁
1.浙江樹人學院,浙江杭州 310015;2.樹蘭(杭州)醫院,浙江杭州 310022
隨著護理信息學和醫院信息系統的快速發展,標準化護理術語(standardized nursing terminology,SNT)在臨床工作中的作用越來越受關注[1]。SNT是基于護理實踐和護理學科的一套標準化語言,對臨床護理數據的收集、表達、交流等至關重要[2]。目前,國際上圍繞SNT開展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美國護士協會認可的7種術語,分別是臨床護理分類、國際護理實踐分類、北美護理協會護理診斷、護理措施分類、護理結局分類、奧馬哈系統、圍手術期護理數據集[3]。上述SNT的原始版本皆為英語,存在一定的文化局限性。近年來,我國護理學者對SNT越來越關注,將成熟的國際SNT引入國內,進行本土化應用并探索成效[4-5]。為了更好地把握國內SNT發展現狀與趨勢,本研究采用CiteSpace軟件對SNT在國內應用的文獻進行分析,梳理了SNT研究方向與熱點,以期為國內學者深入研究提供參考依據。
在中國知網數據庫以“護理結局分類/護理結局分類系統/NOC護理/奧馬哈護理/Omaha系統/OS護理/護理診斷分類/護理診斷分類系統/臨床護理分類系統/CCC護理/臨床照護分類系統/居家健康照護分類系統/HHCC護理/護理最小數據集/NMDS護理/NMMDS護理/護理管理最小數據集/ICNP護理/國際護理實踐分類系統/NNN鏈接/3N鏈接/NANDA-NOC-NIC/護理措施分類/NIC護理/PNDS護理/圍手術期護理數據集/標準化護理語言/標準化護理術語”為檢索詞進行文獻檢索,時限為建庫至2022年7月31日。文獻納入標準:公開發表的中文文獻、研究內容與SNT相關。排除標準:英文文獻,重復文獻,與研究主題無關的文獻,會議摘要、新聞報道等文獻。初步檢索到文獻1 282篇,根據上述的納入及排除標準,對文獻進行篩選,最終納入文獻1 189篇。
將納入的文獻題錄以Refworks格式導出,采用CiteSpace 6.1.6軟件進行可視化分析。時間跨度為1996-2022年,單個時間分區長度為1年,閾值設置為Top 50,節點類型選擇作者、機構、關鍵詞。
對納入的1 189篇文獻按年發文量進行可視化分析,見圖1。我國在SNT領域的研究數量整體呈增長趨勢,1996-2012年發文量較少,2013-2020年發文量增長速度較快,2020年發文量達到頂峰,發文量190篇,2021年略有下降,但仍維持在100篇以上。2022年發文量為54篇,可能是由于數據檢索截至2022年7月31日。

圖1 國內SNT文獻年發文量
2.2.1發文機構合作網絡
以機構為節點,生成SNT研究發文機構合作網絡圖譜,見圖2。得到350個節點、173條連線,網絡密集度為0.003,說明SNT研究的發文機構較為分散,各機構間合作聯系較弱。機構間合作主要集中于山西醫科大學及其護理學院、附屬醫院,華北理工大學護理與康復學院及其附屬醫院等。

圖2 國內SNT研究發文機構合作網絡圖譜
2.2.2發文作者合作網絡
對發文作者進行網絡圖譜分析,得到485個節點、581條連線,網絡密集度為0.005,見圖3。以楊輝(21篇)、劉雪琴(13篇)、邢鳳梅(8篇)為代表的作者群網絡較為集中,其余作者合作網絡較為分散。

圖3 國內SNT研究作者合作網絡圖譜
2.3.1關鍵詞共現及頻次分析
采用Pathfinder網絡精簡算法繪制關鍵詞共現圖譜,共得到354個節點、843條連線,網絡密度為0.014,SNT文獻關鍵詞共現知識圖譜見圖4。頻次≥20次的關鍵詞共15個,頻次前10位的關鍵詞見表1。

表1 國內SNT研究頻次前10位的關鍵詞

圖4 SNT文獻關鍵詞共現知識圖譜
2.3.2關鍵詞突現分析
使用突現詞檢測算法技術進行關鍵詞突現分析,得到8個突現關鍵詞,見圖5。突現強度前三位是生活質量(8.69)、護理診斷(5.35)、社區(4.98)。對護理診斷關注時間跨度最長。

圖5 國內SNT研究文獻關鍵詞突現圖譜
2.3.3關鍵詞聚類分析
當模塊值(Q)>0.3,平均輪廓值(S)≥0.7時,說明繪制的圖譜網絡結構顯著,聚類結果令人信服[6]。國內SNT研究聚類圖譜Q=0.543,S=0.830,共產生11個聚類團,見圖6。聚類標簽數字越小,表明該聚類規模越大,不同聚類代表我國SNT研究的各個重要領域。對SNT進行時區聚類分析,1996-2010年為護理診斷、護理措施、護理結局等,2010-2020年為腦卒中、糖尿病、老年人、延續護理、生活質量等。

圖6 國內SNT研究關鍵詞聚類知識圖譜
本研究結果顯示,1996-2012年SNT研究年發文量較少,2013-2020年發文量增長速度較快,2020年發文量達到頂峰,發文量190篇,2021年略有下降,但仍維持在100篇以上。SNT發展與國家標準及政策制定密不可分:2010年,國家質量監督檢驗檢疫總局和國家標準化管理委員會發布《健康信息學 護理參考術語模型集成》作為護理參考術語的國家標準,明確了用于護理診斷、護理活動的參考術語模型,以及用于其實施的相關術語和定義,促進適合計算機處理的護理診斷和護理活動概念及其關系的表征[7];《全國護理事業發展規劃(2016-2020年)》[8]明確提出“大力推進護理信息化建設,強化護理應用信息體系,提高護理服務效率和質量”。SNT研究領域核心作者較少,作者合作網絡、研究機構間合作節點也較為分散,主要集中在單一地區的個別醫院或大學,團隊間交互性較差且缺乏大型的專業研究團隊,較大程度上限制了研究結果的可推廣性。建議今后加強各機構以及學者間的交流,進一步拓寬SNT研究范圍和規模;護理學院及專業機構組織及時跟進SNT更新部分的翻譯和文化調試,臨床護理研究者積極開展專科特異性調試,驗證SNT適用性及準確性,逐步建立符合臨床實際的SNT體系。
國內SNT研究演化路徑特征如下:1996-2015年,主要進行SNT理論研究,護理診斷和護理語言等研究趨勢明顯;2011-2016年,隨著我國對延續照護、慢性病管理推動,SNT研究主要集中在社區護理、家庭訪視、慢性病的護理,并逐步開展干預性研究;2015-2022年,突現關鍵詞為生活質量,表明近年來的研究熱點為關注患者的結局改善及干預效果。建議積極開展信息專科護士培訓和使用,結合醫院信息系統發展與醫院電子病歷評級工作,促進SNT在臨床護理領域的應用;開展SNT在院內不同專科疾病中的適用性研究,將SNT整合到臨床護理數據庫,實現數據之間的共享互通;開展多種SNT之間的關系研究,實現跨單位、跨地域、跨系統間的信息共享。
國內SNT研究熱點主要集中于延續性護理,應用對象以社區老年人群為主,關注患者的生活質量。關鍵詞聚類知識圖譜展示了國內SNT研究已涵蓋社區護理、延續性護理、臨床護理、質量管理等領域。進一步分析聚類團內容發現,奧馬哈系統和護理結局在國內具有較高關注度。奧馬哈系統由美國奧馬哈訪視護士協會基于社區護理中的信息收集與管理而研發的一個以解決問題程序為框架的綜合系統,該系統的框架結構不僅包含生理、心理、社會、健康行為,還考慮了環境因素[9],在國內主要應用于糖尿病、腦卒中、腫瘤患者的長期照護過程[10-12],有助于提升患者的生活質量。建議基于奧馬哈系統在社區護理的良好應用基礎,進一步在“互聯網+護理服務”實踐中擴展其適用的范圍和規模。護理結局分類系統在一個連續體上測量對護理措施有反應的個體、家庭或社區的狀態、行為或感知[13]。國內護理結局分類系統主要應用在慢性病患者的護理中,不僅能動態監測患者的結局變化,評估護理措施的有效性,還能進行成本效益分析,為分配醫療和人力資源以及制定衛生政策提供證據[14]。這為解決國內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中的按病種付費問題提供新思路和新方法,值得護理管理者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