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翠平,徐紅貞,朱淑貞,陳俊慶
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兒童醫院,浙江杭州 310005
護士職業獲益感是指護士在從事臨床護理工作中,親身感受自身的成長及工作帶來的益處,對護理工作表示高度的認同[1]。護士職業獲益感水平越高,越有利于增強自我職業管理,提高護士的職業認同感[2]。目前,我國護士職業認同感偏低,離職率偏高,調查[3]顯示,我國護士離職率為2.15%。研究關注影響護士離職的負面因素,如護士離職意愿、職業壓力、職業倦怠、工作-生活不平衡等[4-6]。隨著積極心理學的發展,挖掘護士感知的職業益處等積極體驗,引導護士正向認知和發現護理職業的價值,對消除職業倦怠等負性情緒有重要意義[7]。職業獲益感有助于強化護士對職業的積極情感體驗。本文就國內外護士職業獲益感評估工具的內容、特點、應用情況、優勢及局限性等進行綜述,以期為選擇合適的評估工具,制定干預措施提供參考依據。
該問卷由胡菁等[8]在質性訪談基礎上編制,包含正向職業感知、良好護患關系、親友認同、團隊歸屬感、自身的成長5個維度,共33個條目。采用Likert 5級評分法,從“很不同意”到“很同意”分別計1~5分,總得分為33~165分,再將總得分進行二次賦值,33~59分為1分、60~86分為2分、87~113 分為3分、114~140 分為4 分、141~165 分為5分,得分越高,表示護士的職業獲益感水平越高。該問卷的Cronbach’s α系數為0.958,內容效度指數為0.83~1.00,信效度良好。該問卷主要應用于橫斷面調查和對結局變量的預測,被證實可以較好評估護士職業獲益感水平[9-10]。問卷優點:國內應用廣泛,可以比較全面地反映護士職業獲益感的相關內容;維度比較全面,從職業、自身、患者、親友、團隊等多方面評估;已經過多中心驗證,信效度較好。缺點:問卷有33個條目,不夠簡潔,填表約需5 min;調查對象中男護士較少;編制該問卷時未經過驗證性因子分析,內部結構有待進一步研究。
NPPBQ是由Hu等[11]在護士職業獲益感問卷基礎上編制的簡化版問卷。該問卷刪除了護士職業獲益感問卷的16個條目,保留了最能反映護士職業獲益感定義和理論的17個條目,共5個維度,并用探索性因子分析和驗證性因子分析對問卷進行了理論結構和內容效度驗證。NPPBQ各維度的Cronbach’s α系數為0.74~0.85,分半信度0.674~0.877。問卷優點:條目數適中;應用了探索性因子分析和驗證性因子分析檢驗;問卷的心理學測量指標較健全;與護士職業獲益感問卷概念框架一致,并在理論和實踐上進行證實;反映了護士職業獲益感問卷的重要特征,如具體的正向職業感知、團隊歸屬感和自身的成長,是一個簡單、有效和可靠的評估工具。缺點:缺乏研究調查護士在特定專業感受到的職業獲益;NPPBQ較33個條目的護士職業獲益感問卷可能會損失一些信息;問卷檢驗采用方便抽樣,影響結果的普遍性,需要今后進一步在大規模隨機臨床樣本中進行應用研究。
該量表是由鄭杏等[12]在加拿大的帶教護士獲益與回報感(Preceptor’s Perception of Benefits and Rewards,PPBR)量表[13]和獲益感評估量表(Assessment of the Perceived Benefits,BEN)[14]的基礎上,結合對國內臨床護理人員訪談后編制。該量表為單維度,包含14個條目。采用Likert 5級評分法,1~5分分別表示“完全不同意”至“完全同意”,總分14~70分,得分越高表示護士的獲益感水平越高。量表的Cronbach’s α系數0.92,各條目的內容效度指數為0.86~0.97,量表的內容效度指數為0.95。量表優點:信效度較好;適合中國國情。缺點:調查對象局限,僅選取某地4所醫院,且男護士占比低;量表內容主要針對護士自身成長和職業感知方面,缺乏關注臨床護士獲益感其他角度;量表為單維度,內容不夠全面。
該量表由肖曉玲等[15]根據胡菁等[8]、陳祥麗等[16]、劉玲等[17]的研究,并咨詢相關護理專家,進行質性訪談后編制。該研究對15 名臨床護士進行深度訪談,然后整合訪談結果,提煉主題,形成了工作保障、醫療資源、工作價值3個維度,共15個條目的量表。每個條目按“完全不贊同”到“非常贊同”賦分1~5分,總分15~75分,得分越高,表示職業獲益感越強。該量表用項目分析和探索性因子分析評價量表的效度,條目內容效度指數為0.82~1.00,量表內容效度指數為0.96,Cronbach’s α系數0.85。量表優點:條目數適中,評價方式簡明,具有良好的臨床適用性;經過多中心驗證,信效度較好;該量表應用較為廣泛;在國內研究的基礎上進行編制,文化針對性與適用性比較高。缺點:編制該量表時收集的數據主要集中在湖北等地,為了提高工具的普適性,需要擴大不同區域樣本量;3個維度都是針對職業方面,評估結果可能會存在片面性。
該量表由雷丹等[18]編制,包括積極職業感知、團隊歸屬感、方便就醫、提升自我4個維度,共25個條目。采用Likert 5級評分法,從“很不同意”到“很同意”分別計1~5分,總分25~125分,得分越高,說明職業獲益感越強。該量表的Cronbach’s α系數0.83,重測信度0.81,內容效度指數為0.91,信效度較高。量表優點:人群針對性強,針對ICU護士。缺點:為自制量表,目前尚缺乏其他相關研究應用,需要進一步驗證量表的可行性。
該問卷由韓新榮等[19]參考美國首席護士理事會對護士職業益處的調查[20]和Dibert等[13]研制的PPBR量表后自行設計,對合同制護士和正式在編護士獲益感情況分別進行調查。選取呼吸科、心內科共15名護士進行預實驗,測得該問卷重測效度0.76,折半信度0.86,信效度良好。該問卷共4個維度,19個條目,每個條目采用Likert 5級評分法,從“非常符合”到“非常不符合”分別計1~5分,得分越低,說明護士職業獲益感越強。問卷優點:能夠分別了解合同制護士、正式在編護士的獲益感情況;問卷進行了重測效度檢驗,表明問卷一致性高,穩定性好;從護理工作性質方面探討職業帶給護士的實際獲益。缺點:目前僅應用于一項合同制護士與正式在編護士職業獲益感比較的研究,未見其他研究應用報道;問卷通過較少樣本量預實驗進行信效度檢驗,可信度有待進一步證實。
PPBR量表由加拿大的Dibert等[13]編制,包括帶教護士的獲益與回報、帶教護士的支持感、帶教護士角色的承諾和人口調查問卷4個維度,共14個條目。采用Likert 6級評分法,每個條目從“非常不同意”至“非常同意”分別計l~6 分,得分越高,表示職業獲益感水平越高。量表的Cronbach’s α系數為0.93。該量表優點:人群針對性強,主要針對帶教護士。缺點:是否適合普通臨床護士有待驗證;未對量表進行效度檢驗。
BEN由加拿大的Fillion等[14]在Antoni等[21]的癌癥患者益處發現量表的基礎上調適,適用于姑息照顧護士。該量表為單維度,包括接受人生中的不完美、更加認識到他人在自己生活中的作用、對人生產生使命感等16個條目。采用Likert 5級評分法,每個條目從“一點也沒有”到“非常多”分別計1~5分,量表的Cronbach’s α系數為0.89,信度良好。量表優點:條目適中,完成量表約需要3 min,量表的回收率和完成率較高;專門針對姑息照顧護士編制,針對性強。缺點:未對量表進行效度檢驗;該量表編制時的訪談是在相對較短的時間內完成的,可信度有待進一步研究;尚未漢化,在國內應用需先漢化。
根據開發時間、內容框架、適用對象、測評方式等對8種護士職業獲益感評估工具進行比較,護士職業獲益感評估工具基本特征見表1。在普適性的評估工具中,護士職業獲益感問卷測評質量較高,測評維度比較完善,NPPBQ開發時間較晚,尚需要更多研究進行驗證。

表1 護士職業獲益感評估工具基本特征
韓新榮等[19]編制的合同制護士和正式在編護士職業獲益感問卷是在PPBR量表的基礎上,刪除針對帶教護士的部分,增加了就業穩定、提供便利的醫療資源、與患者和睦相處等內容,使問卷更適用于合同制護士和正式在編護士,并且該問卷還可以用于比較兩者職業獲益感水平的不同。雷丹等[18]編制的ICU護士職業獲益感量表,參考了多個量表,并對護士職業獲益感問卷的維度進行修改,增加了方便就醫維度,并且考慮到國內ICU患者一般無陪護,護士與家屬接觸較少,故刪除良好的護患關系、親友認同2個維度。PPBR量表是針對臨床護理教師,BEN是針對姑息照顧護士的調查工具,以上2種量表針對獲益感的層面和側重點不同:PPBR量表主要調查臨床帶教護士的獲益感,對普通臨床護士適用性欠缺;從核心內容來看,BEN未充分體現護士的職業特色,僅適用于姑息照顧護士。鄭杏等[12]的護士獲益感量表在PPBR量表和BEN的基礎上進行編制,雷丹等[18]編制的ICU護士職業獲益感量表、肖曉玲等[15]編制的護士職業獲益感量表均在護士職業獲益感問卷基礎上進行修訂。與上述量表相比,護士職業獲益感問卷評估內容更為全面、合理,較符合臨床護理人員的心理測量要求,且適用于所有護理人員。護士職業獲益感量表對護士職業獲益感問卷進行優化,在保證兩者概念框架一致的基礎上,刪除了一半以上條目,解決問卷冗長問題,減輕響應負擔,當對低水平職業獲益感的護士進行快速或一般篩查時可選用護士職業獲益感量表。
3.3.1現存評估工具的不足
國外的護士職業獲益感評估工具多針對某一特定角色的護士,而且不具備針對全部護士群體的普適性及職業獲益感內涵的多元性評估工具。國內現存的護士職業獲益感評估工具多由研究者自制。目前,國內多采用護士職業獲益感問卷,該問卷可以全面地反映護士職業獲益感的相關內容,應用比較廣泛,但需要擴大不同區域的樣本量,適當增加男護士數量,進一步判斷該問卷的普適性。目前,因缺乏系統性的研究及統一的護士職業獲益感評估工具,尚無相關常模的報道,不同的學者采用不同的評估工具對不同護士群體所測得的職業獲益感水平不一,測量結果間的可比性不足。因此,建議今后編制普適性的護士職業獲益感評估工具,構建常模,對不同護士群體的職業獲益感水平進行比較。
3.3.2對未來研究的啟示
護士職業獲益感評估工具可協助護理管理者了解護士心理、社會等多方面的需求,及時識別影響護士職業獲益感的因素,是護理管理者實施干預措施、增強護士職業獲益感的重要輔助工具。為促進適合我國文化背景的高質量護理職業獲益感評估工具的發展,增強護士職業獲益感,對未來研究的建議如下:護士職業獲益感問卷應用廣泛,但制定該問卷的研究僅使用來自一家醫院的樣本,問卷未進行驗證性因子分析,因此,可通過擴大樣本量,進一步研究問卷的可靠性和有效性;通過使用不同人群的驗證性因子分析進行結構不變性檢驗,以確定NPPBQ是否在不同護士群體之間存在差異;引進BEN進行漢化及應用,或研制更全面、更適合本土的新量表;對提高職業獲益感水平干預措施的效果研究,除了使用心理測量量表外,還可以考慮采用生理等客觀指標。
本文綜述了國內外護士職業獲益感評估工具的種類、內容、特點。目前,我國該主題相關的研究尚處于探索階段,未來可進一步開發適合我國臨床情景、信效度較高的護士職業獲益感評估工具。在臨床實踐中,建議護理管理者、護理教育者及護理研究者加強對護士職業獲益感的重視,使用測量工具評估護士職業獲益感現狀,并開展預防和干預研究,以提高護士職業獲益感水平,穩定護理隊伍,提高護理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