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倩
單元作業的目標與課程目標一致,是為了在單元作業的完成過程中綜合培養學生的語文核心素養,體現語文學習任務群特點,是對教材單元內容學習的組織與落實。通過厘清主體差異,設計素養推進型作業,能夠提高學生的能力,使學生在實踐中逐漸掌握知識和技能;不同目標下的單元作業設計能更好地滿足學生的多方面需求,促進學生語文素養提升。
統編初中語文九年級下冊第三單元的教學要依據新課程標準中語文學科素養和學業質量標準要求,設計相應層次的作業以適應能力差異的學生的發展需要。本文采取支架性的分層作業。譬如,以指向“廣深度”型的單元目標如下:
建立文言詞匯、語法支架:積累文言詞匯,結合語境解讀詞匯;鏈接現代語法,讀懂古今釋義,搭建語法知識框架。
比較閱讀,提高鑒賞能力:從單元整體教學出發,以“主題”“體裁”等形式分類,針對性掌握閱讀方法;開展群文閱讀,引導學生掌握群文閱讀方法,把握鑒賞方法。
拓展閱讀,推動思維發展:生活化學習,結合生活實踐學好古文;打破學科界限,綜合歷史、地理等學科知識,促進學生理解。
根據單元目標,教師可以改良單元目標缺乏層次性的問題,如根據目標難度設計不同難度的作業,具體如下:第一,不同層級間作業,按照難度分為基礎題A 類、必做題B 類和拓展訓練題C 類。基礎題A 類是針對文言基礎薄弱,理解能力差的學生的記憶性題目。此類題具有重復性與答案唯一性特點,是所有學生需要掌握的基本內容;必做題B 類,此題型與A 類相同,但難度更高,具有綜合性特征,是基礎題A 類內容的應用題;拓展訓練C 類,此類題難度較大,供學生自主選擇,以知識拓展與思維訓練為主。第二,不同層級內容的作業呈梯度上升,對知識點的考查有過渡性。第三,綜合考量作業難度與時間的關系,適當調整不同難度作業的數量,如基礎題A類數量較多,拓展訓練C 類較少等。
要多元開拓作業類型,發展學生能力,以課程標準為基礎,豐富作業類型,設計多樣化作業,既保證夯實學生的基礎知識,又能夠幫助學生內化,培養學生語用能力。基于此,設計書面型、創作體驗型、開放型和閱讀型語文作業,具體作業類型如下:
書面型作業。書面型作業以文字形式呈現,是語文作業中最常見的作業形式,統編語文九年級下冊第三單元屬于文言學習單元,書面型作業可以填空、選擇和簡答等形式呈現,如一詞多義、古今異義、詞類活用、詩歌鑒賞等知識都通過書面型作業加強鞏固。
閱讀型作業。統編語文九年級下冊第三單元閱讀型作業主要包括兩個方面:一引導學生閱讀經典“《儒林外史》整本書閱讀”、詩歌,提高鑒賞能力;二是引導學生自主查閱資料,掌握論述結構,提高寫作知識。
創作體驗型作業。新課標要求學生要具備“創意表達”、“思辨性表達”兩大素養,單元作業中寫作訓練必不可少。統編語文九年級下冊第三單元創作體驗型主要包括評述類、生活創作類等類型。將從閱讀教學中習得的論述知識融入到單元創作體驗性作業中,一是有助于引導學生觀察生活中的現象,豐富議論素材;二是有助于培養學生思維能力。
開放型作業。開放型作業不約束學生的主觀思想,具有非確定、拓展性的特征,但開放型作業對教師與學生的要求較高。開放型作業往往指向廣度與深度,能夠培養學生的想象力和創造力,同時培養學生團隊合作探究能力。譬如,單元作業——“以文獻分析法讀《唐雎不辱使命》”,需要學生自主搜集素材,閱讀多樣文獻,并且綜合文獻,找到方向得出自己的觀點與結論。
受限于學生的能力素養差異,學生對某一模塊的能力發展具有不同的潛能。譬如,某一A 級學生擅長議論表達,但對古文中的實詞、語法把握不足;某一B 級學生的自主探索能力很強,但寫作能力欠缺,對“謀篇布局”不甚了解。因此,在分層作業的基礎上還要提供動態分層,提供學生自主選擇作業的機會。主要有兩種單元作業布置方式:一是挑戰型作業;二是自主選擇型作業。
挑戰型作業。在進行分層作業時,可根據學情將學生分為三個層次后,也可將作業分為三個層次,分別為A、B、C 難度隨層級上升,不同層級學生在完成相應的作業任務后可向難度更高的題目發出挑戰,高于原層級的作業對原層級的學生而言是選做題,不強制要求完成,但建議發起挑戰。
自主選擇型作業。不對學生進行分層,只對作業進行分層,分別為A、B、C 難度隨層級上升,要求學生集體完成基礎題A 后,自由選擇B 和C兩種不同的題型自主完成。這種作業分層,既保證基礎鞏固的效果,也滿足不同學生的發展需求,還能培養學生的自我意識。
單元作業可分為預習、復習和新課練習三種類型,因此,作業要進行多層次設計。
單元預習作業具有構建新舊知識橋梁的特點。統編九年級下冊第三單元,不同學生對文言新知識的吸收能力有所不同,因此可制定多層次的預習作業。考慮到班級整體情況,將學生進行三個等級的分層:差(A 級)、一般(B 級)和優秀(C 級),A 級學生應掌握文言基礎知識,如古今釋義,區分文章中的觀點,回答最簡單的問題。B 級學生要求能分類整理詞語、經典詩文名句。C 級學生要能概括并提煉觀點,歸納自己的發現,條理清晰地解決問題。
新課練習作業要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在布置新課練習作業時,應面向全體學生,使作業能串聯新授課所學知識,讓全體學生對知識接受程度一致。譬如,A 級學生應能清晰朗讀文言詩文,大致了解詩文意思。B 級學生要能自主掌握實詞、虛詞等字義,能解決稍微復雜的問題。C 級學生則要理解所學的文言詩詞,在掌握的字詞釋義間建立起文本的聯系,能綜合運用,發展語用思維。
單元復習作業要不斷強調單元新授課的內容,讓學生在記憶中鞏固、消化所學的知識。單元復習作業又是對學生的查漏補缺,而每個學生的缺漏各不相同,因此單元復習作業要分模塊,分層次設計,如此才能夠達到復習的效果。
在單元作業的創新設計中,統領分層、指向推進的方法能有效促進學生綜合素質的發展。因此,教師應該積極探索更加多樣化的教學方法與策略,全面促進學生的綜合素質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