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立剛
覽景抒情散文是一種以觀賞景色為基礎,通過抒發情感和表達思想來塑造作品情感氛圍的散文樣式?!对狸枠怯洝返慕Y構嚴謹,脈絡清晰,先交代作記緣由,再描繪洞庭洞的地理形勢,進而重點刻劃岳陽樓的兩幅景色畫面,最后由觀景引發感慨,抒懷明志。
《岳陽樓記》以觀景抒情為核心,通過描繪景色、抒發情感、追溯歷史、呈現道德哲理等多元素的有機融合,展示了作者豐富的情感和對人生、自然、歷史的觀察與思考。文章簡要交代作記緣由后,重點描繪洞庭洞的地理形勢與岳陽樓的兩幅景色畫面。
生動呈現洞庭洞地理環境。首先描述岳陽樓所在的地理位置,稱其“在洞庭一湖”,說明岳陽樓位于洞庭湖之上,暗示了岳陽樓的高聳和壯麗。接著,描述周圍的山脈,稱其“銜遠山”,形容山勢險峻,與洞庭湖交相輝映,增添了壯麗的氣勢。除了寫自然景觀,作者還描述了岳陽樓的地理環境對人文活動的影響,提到了北通巫峽、南極瀟湘,突出洞庭洞地理位置的重要,暗示岳陽樓借湖揚名,為湖添彩,以至于“遷客騷人,多會于此”。這樣就突出了岳陽樓作為文人雅集之地,具有文化交流和思想碰撞的獨特地位。通過對岳陽樓的背景和地理環境的描繪,為后續的覽景抒情奠定了基礎。
精心描繪岳陽樓生動畫卷。作者通過詳細的景物描寫,將讀者帶入到岳陽樓的真實場景中。“銜遠山,吞長江,浩浩湯湯,橫無際涯”的地理形勢,讓讀者感受到洞庭湖的廣闊和浩渺,湖與山交相輝映之美;“朝暉夕陰,氣象萬千”,概括描繪了湖光山色的絢麗多變?!耙牿B月不開”的時節,岳陽樓呈現的是一幅“滿目蕭然”的悲涼景色。到了“春和景明”之時,在岳陽樓上見到的是“上下天光,一碧萬頃”的美景,呈現在眼前的是“沙鷗翔集,錦鱗游泳”、“浮光躍金,靜影沉璧”的動態畫面,整齊的對偶句式,富有音韻美,更增添了洞庭湖景物的生機活力,令人悠然神往。作者精心描繪了不同天氣和季節下的景色變化,讓讀者更好地融入洞庭湖多變的景色畫面中。
《岳陽樓記》在第三、四段重點描繪了兩個登臨岳陽樓所觀之景,一幅是“淫雨霏霏,連月不開”的蕭然之景,令登樓者“感極而悲”,一幅是“春和景明,一碧萬頃”之景,令登樓者“把酒臨風,其喜洋洋”。作者緣景生情,引發出對歷代遷客騷人登樓觀景之情的評判與感慨,進而抒己懷,明己志。作者坦言自己曾經孜孜探求過古仁人的情操抱負,不會像上面所寫到的遷客騷人見陰晦之景而“感極而悲”,見晴明之景而“其喜洋洋”。究其原因是自己“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既然作者不因外物之得而喜,不因個人之失而悲。這到底是為什么呢?原來作者始終憂在心頭,始終擔著責任。他的憂是深重的,他的責任是巨大的?!熬訌R堂之高則憂其民,處江湖之遠則憂其君。是進亦憂,退亦憂”說得明白極了,作者居廟堂、處高位、受重用,則日夜為百姓而憂,處江湖、被排擠、受冷遇,則時刻為國君而憂。這是何其博大的胸襟,何其嚴格的自律!作者這種永葆憂國憂民初心不改的執著與堅定,令人肅然起敬。于是作者自問自答“然則何時而樂耶?”作者的答案鏗鏘有力、擲地有聲“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當然,作者明白,歷代遷客騷人,多的是因物喜、因己悲之人,而與自己志同道合者,實在寥寥。所以,作者最后愴然發出“噫!微斯人,吾誰與歸?”的哀嘆。這一聲沉重的哀嘆穿越歷史的長空叩問我們每一個人,促使我們每一個的作出自己的正面回答:“我愿意做作者的同道者么?我能做作者的同道者么?”
可以說,作者由登樓觀景所引發的感慨抒懷,他的感慨是深沉的、沉重悲涼的,他抒發的情懷是高尚的,高潔無瑕的。作者明示的為國為民、大公無私、死而后已的理想抱負,能發出璀璨的光芒,照亮歷史的星空,激勵一代代仁人志士為國家強盛、民族復興而勇往直前,矢志奮斗。
借用歷史文化象征展示作者的思想和感悟。作者通過引用歷史典故和文化象征,使散文具有了歷史的厚重感和文化的底蘊。例如,他提到了巫峽、瀟湘兩地,這是古代文人雅士經常流連的地方,充滿了文化氣息和詩意。作者通過引用這些地名,將散文與歷史文化緊密聯系在一起,使讀者在閱讀中能夠感受到深厚的歷史底蘊。作者還通過引用歷史人物和文學作品中的典故,豐富了散文的內涵??烫瀑t今人詩賦于岳陽樓上,表達了對古人才華的贊美和對傳統文化的傳承。同時,他還提到了古代的文人墨客如屈原、宋玉等以及他們的詩作,展示了對文學傳統的尊重和推崇。
此外,作者借用歷史典故來表達自己的思想和感悟。例如,他提到了古仁人的思想,表達了對仁人理想抱負的探求和向往。他用“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表達了對真正的仁人的崇敬和對人生價值的思考。通過運用這些歷史典故,作者深化了散文的主題和意義,使讀者在閱讀中能夠思考人生、社會和道德的課題。
增強讀者對歷史文化的認同。通過引用歷史文化元素,激發讀者對古代文人的敬仰和對傳統文化的認同,從而激起讀者的情感共鳴。作者通過描述岳陽樓的建筑歷史和歷史意義,喚起讀者對歷史的思考和情感認同。作者描繪了岳陽樓的壯麗景色、歷史滄桑以及登樓觀景的遷客騷人的情感體驗,使讀者能夠感受到歷史的厚重和深遠。這些描寫引發了讀者對歷史的思考和對過去時光的懷念,從而使讀者與作者產生情感共振。讀者在閱讀時,會因為與古代文人、歷史建筑以及鄉土環境的聯系而產生情感共鳴,感受到作者對歷史和文化的關懷和珍視。這種情感共振使作品具有更深層次的意義和內涵,同時讓讀者增強自己的文化認同和情感認同。
覽景抒情散文通常以一個引人入勝的背景或事件引起讀者的興趣和好奇心,在開篇便引發讀者的閱讀欲望。然后,作者通過細膩而生動的描寫,展現景色的美麗、景物的細節,使讀者仿佛置身其中,感受到景色的魅力和景物的真實存在。通過豐富的感官描寫和情感表達,讓讀者感受自己的情感狀態,從而產生共鳴和情感共振。作者還會提出問題、進行思辨,引導讀者對自身的生活和價值觀進行反思。為豐富散文的內涵,作者可能會借用歷史文化典故,通過引述名人事跡、歷史事件或古詩詞等,凸顯景物的歷史意義和文化價值,豐富散文的意蘊。
總之,覽景抒情散文注重通過描寫景色和景物,表達情感和情緒,引發讀者的思考和共鳴。作者還鐘愛借用歷史文化典故豐富散文的內涵,使散文具有深度和廣度。《岳陽樓記》由交代作記緣由作起筆,以描繪洞庭洞的地理形勢、刻畫岳陽樓的兩幅景色畫面作承筆,轉而感慨抒懷明志,揭示主旨,無論起筆、承筆,還是轉筆,都寓有中華傳統文化內涵,令讀者于賞景、品評作者情懷之中悠然會心,對作者油然贊嘆欽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