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艷飛
自從我國進入經濟新常態,全新的發展理念和工業化模式正逐步取代傳統的發展思維。以一體化設計、修復和再生為主要目標的城市區域空間設計呈現出蓬勃發展的態勢,這在很大程度上提升了舊工業建筑遺產保護和再生利用的可能性,為相關設計工作指明了實踐方向。在城市空間工業產業轉移和改造的過程中,出現了大量的舊工業建筑遺產,如何在再利用與二次修復的基礎上合理規制舊工業建筑遺產,已成為各方關注的議題。
創意產業園通常是指經過特殊設計,具備特定主題與產業化內涵的空間園區。不同類型的創意產業園在區域經濟社會發展中具有創新特色,往往與時下最流行、最具影響力的產業存在密切聯系,同時也是城市區域內文化與科技創新的重要地標。近年來,隨著城市化進程的加快,創意產業園的設計、建設和利用率正在快速提高,產業園的規模不斷擴大,對區域經濟發展與文化科技創新的拉抬作用也在顯著提升。因此,創意產業園的興起契合經濟新常態需求,在當前和未來都具備多元的現實價值。
隨著城市化進程的加劇,工廠與工業企業的外遷、轉移成為主流,大量的舊工業建筑遺產被遺留下來,工業生產所用的廠房、機械設備、加工設施、生活空間和相關附屬實體物被閑置[1]。如何處理城市空間內的舊工業建筑遺產,已成為城市空間設計的重要議題。尤其是從延續城市文脈和民眾記憶的角度入手,對舊工業建筑遺產進行合理保護與再利用,使其發揮循環功能,具有重要的實踐意義。
以創意產業園為基本需求導向,城市地區舊工業建筑遺產的保護和再生設計符合綠色發展理念,并與可持續發展的要求相契合。因此,對舊工業建筑遺產的保護和再生設計進行必要性探討,可以為相關工作提供理論指引。
舊工業建筑遺產在某種程度上可以視為城市文化發展、工業生產與社會變遷的記憶載體,也是城市文脈延續的重要支撐。對舊工業建筑遺產進行有效保護和再生設計,其本質是延續舊工業建筑遺產的多元價值,使其在不同的歷史場景中發揮作用。尤其是將舊工業建筑遺產改造為創意產業園,不僅可以節約城市用地,而且能夠突出工業化創意的特色,弘揚城市文化品牌,打造復合型的群體記憶,對于城市區域轉型發展而言具有顯著的必要性[2]。在改造為創意產業園的過程中,舊工業建筑遺產承載的文化記憶、城市精神與人文品牌能夠得到有效延續與發揚,這是推進舊工業建筑遺產保護與再生設計的有效策略。
在新發展理念下,城市的舊工業建筑遺產要發揮循環效益,應當為城市科技創新、文化事業發展和社會進步提供有力支持。以創意產業園的設計和建設為重要導向,城市規劃人員應充分發揮舊工業建筑遺產的二次利用價值,使其在城市空間規劃、產業園設計與建設中發揮更大效益,符合城市空間功能最大化的需求。
按照“二次利用、循環使用”的基本方針,對舊工業建筑遺產進行科學保護,開展高水平的再生設計,有利于提升遺產復合型功能,使其在創意產業園發展中突出傳統價值,形成多元效益,這是創意產業園設計、發展進程中的“正資產”。
創意產業園是以文化產業、科技創新產業為主體的產業園區,其實質是為創意創新型人才提供發揮能力與才智的平臺。以創意產業園的設計和建設為基本導向,城市舊工業建筑遺產的保護和再生設計極為必要。
一方面,對舊工業建筑遺產進行科學保護和二次設計,能夠突出產業園的人文屬性,這與大多數創意產業園的產業特性不謀而合;另一方面,推進舊工業建筑遺產的修復、保護和再設計,能夠喚起人們對城市歷史和文化的記憶,與創意發展的取向形成深度契合,可以更好地提升創意產業園的人文氣度與品味,在無形中打造出難以替代的創意文化品牌,有利于提升文化與科技創意產業的發展品質。
面向創意產業園的發展需求,對城市舊工業建筑遺產進行合理保護和循環利用,提升再生設計的針對性價值,能夠實現舊工業建筑遺產利用價值的最大化。
3.1.1 保護與利用相結合
舊工業建筑遺產向創意產業園轉型,其本質是利用舊工業建筑空間與相關實體物,開展現代化的設計與施工改造,使其轉變為創意產業所用的建筑物[3]。因此,要突出保護和利用相結合的基本原則,符合一體化設計與施工的要求,降低對老建筑的破壞,保留舊工業建筑遺產的風貌與質感,同時實現高水平的產業園規劃設計。規劃、設計與施工時要充分考量舊工業建筑遺產的建筑和空間特性,設計材料要符合規范,施工操作要安全可行,確保舊工業建筑遺產的利用率最大化,實現高水平修葺與改造。
3.1.2 彰顯時代風貌
傳統的舊工業建筑遺產具備濃郁的時代特點,多以20 世紀中期的特色為主。作為城市文化記憶和工藝生產的地標性承載物,在將其改造為創意產業園的過程中,需加入現代化的元素和內容,突出時代質感,彰顯文化屬性,確保創意產業園真正展現創意特征。在一體化保護和修復的基礎上,可以采用全新的外圍設計方法,對舊工業建筑進行加固,采用透明式建筑外殼的設計方法,多用節能環保材料,形成傳統與現代的視覺碰撞,展現新時代的新風貌,提升產業園改造和設計的沖擊力,降低改造設計對舊工業建筑遺產的負面影響。
3.1.3 低碳綠色理念
在舊工業建筑遺產保護和再生設計的進程中,低碳綠色、節能環保的理念和原則始終占據突出位置。尤其是在“雙碳”背景下,推動城市舊工業建筑遺產的保護、改造和再生設計,更要突出低碳綠色的基本取向,打造綠色化、可循環、再利用的產業園空間和建筑物,確保人的空間體驗得到優化。在改造、施工過程中,應多采用可循環材料與節能設備,降低對周圍環境的損耗,提升改造、施工的綜合效益。此外,要減少建筑與施工垃圾,提升回收和處理水平,確保再生設計與改造符合綠色生態要求。
3.1.4 設計的可逆性
在將舊工業建筑遺產改造為創意產業園的過程中,要秉持可逆性原則,突出保護第一位、開發利用第二位的要求,確保老建筑、舊遺產得到有效修復。例如,重構空間時要盡量使用輕質材料,多用輕質石膏板隔墻和輕鋼樓梯等。在老建筑立面改造時,可以考慮為老建筑加建新的“表皮”,這樣可以確保老建筑得到“原汁原味”的保留,不至于造成損害。
3.2.1 彰顯創意特色,提升再生設計多元價值
舊工業建筑遺產在很大程度上代表城市工業化發展的特性與內涵,也是城市文化進程的重要載體。將舊工業建筑遺產改造為現代化的創意產業園,要突出保護和修復并行、利用與開發并重的要求,實現一體化設計和循環式保護[4]。規劃與設計人員要從城市整體布局的維度入手,強化創意特色的引領價值,提升舊工業建筑遺產再生設計的功能,確保創意產業園的設計效能最大化。
例如,陜西省西安市曾經以鋼鐵工業而聞名西北,在城市轉型升級的過程中,鋼鐵廠被廢棄,鋼鐵工業區域的改造和再利用成為人們關注的焦點。為此,西安市政府機關委托專業規劃和設計團隊,依托西安老鋼廠的特色“工業遺存”,以“設計創意”為改造主題,將一座曾經十分輝煌而今廢棄的老廠房改造再生,最終使其轉變為極具現代風韻的創意產業園區,老鋼廠設計創意產業園經過長時間的精心修復、改造和規劃,改造設計后的總建筑面積達4 萬m2。
經過特色改造與再生設計,曾經污染嚴重、噪聲擾民、遍地渣滓的老鋼廠成為時尚新潮的文化地標,為中小微企業的創業創新提供了很好的發展基地。由此可見,推動舊工業建筑遺產的保護和再生設計必須立足于城市發展實際,滿足“保護+利用”和“再生設計+產業集聚”的基本理念,提升設計品質,對接創意產業園升級換代需求,實現設計、改造的有效提升。
3.2.2 整合環境要素,突出場景設計質感與內涵
一般來說,舊工業建筑遺產輻射范圍較大,因此在將其改造為創意產業園的過程中必須考慮周邊環境的因素。規劃設計者要整合環境要素,突出場景設計的質感和有效性,實現包容性設計[5]。例如,將某個城市的舊工業建筑遺產群改造為文化產業園,需要規劃和設計人員預先開展調研,充分考慮設計、施工對周邊環境與生產生活的影響。一方面,設計、施工工作要降低對周邊環境的影響和損耗,減少對居民生活的干擾;另一方面,設計、施工要突出創意特點,兼具保護和開發要求,使其在改造過程中滿足文化產業園的建設需要。只有把握好舊工業建筑遺產保護與再生設計的平衡點,才能將其轉變為創意產業園,為創意產業的發展提供動能支持。設計人員要從修復和再生設計的維度出發,改造產業園區周邊與局部的自然景觀和人文景觀,提升景觀設計的復合度與內涵,加入人文要素,匹配城市文脈,促進舊工業建筑遺產保護和利用的深度契合。
3.2.3 采用節能環保材料,提升綠色設計能力
將舊工業建筑遺產修復、改造為產業園,不僅可以緩解城市用地壓力,降低產業發展的尖銳矛盾,而且能夠實現有效的產業過渡和對接,有利于新興產業的崛起。因此,在舊工業建筑遺產改造、設計和施工過程中,設計人員要秉持綠色低碳理念,選用節能環保材料,提升綠色再生設計能力和水平,確保創意產業園符合“雙碳”標準,契合持續利用的趨勢。例如,在建筑外墻的設計過程中,可以選用塑料管材、塑料型材、塑料保溫隔熱材料和高分子防水材料,提升環保性能,并起到防水防熱的效果;外墻掛板等以硬聚氯乙烯為主的型材也屬于綠色材料,可以對建筑物外墻起到覆蓋、防護和裝飾功能。
需要注意的是,在改造、設計過程中,要重點考慮室內空間節能材料的使用,提升創意產業園的人居環境性能,確保優化人的體驗。例如,在產業園辦公室空間的設計、裝修過程中,要多使用環保管材、生物乳膠漆和環保墻紙等。同時,要打造環保技能的照明系統,設計節能燈和聲控照明設施,提升節能降耗水平,契合綠色設計的要求。總之,以舊工業建筑遺產的保護和再生設計為主要途徑,創意產業園的有效改造和修復要嚴控材料關,提升設計水準和環保質量,確保設計功能和質量。
3.2.4 堅持新舊共生,有效融入地方特色文化
以創意產業園的設計和建設為實踐導向,舊工業建筑遺產的保護與再生設計要秉持“新舊共生”的基本理念,即保留原生態的舊工業建筑遺產與遺存風韻,在保護優先的基礎上加強設計、改造與修復,確保新生的創意產業園更具動感與活力,體現新時代的風貌和特點。規劃和設計人員要將傳統與現代密切融合起來,在前期開展廣泛的調查研究,充分明晰創意產業園的功能定位和設計目標。然后根據舊工業建筑遺產的基本情況細化改造方案,在保留老建筑風貌、特色的基礎上加入現代化設計內容,如更時尚的建筑外觀、更環保的室內空間格局以及更便利的交通流線等。通過新舊共存的一體化設計,能夠將傳統的舊工業建筑遺產轉變為實用的創意產業園,為推進創意產業與特色經濟發展提供支撐。
此外,從創意產業園的需求入手,舊工業建筑遺產保護與再生設計要有機融入地方文化,彰顯區域性特色,必要時可以加入地方文化元素,使其更具新意,更具鄉土與空間質感。例如,位于北京市朝陽區的798 藝術區為北京著名的地標性文化創意產業園區,其前身是20 世紀五六十年代的工業場區,后來逐步廢棄,在21 世紀初被改造為文化創意基地。在798 藝術區改造和修復的過程中充分融入了現代理念,同時加入了北京文化特色,使其更具人文特性。例如,弧形Y 狀結構的梁柱設計,更適宜北向采風,契合北京的區位特點。通過針對性的改造與設計,798 藝術區實現了由舊工業遺址向現代文創園區的轉變,成為北京城市舊址改造過程中的標桿。由此可見,推動舊工業建筑遺產的有效保護和再生設計,必須立足于新舊融合理念和要求,融入地方特色文化元素,實現設計、改造與利用的有機統一。
在城市空間設計與科學規劃的背景下,舊工業建筑遺產的保護與再生設計工作引發了群體性關注。尤其是基于創意產業園的應用需求,對舊工業建筑遺產進行合理規劃、改造和再生設計,能夠提升舊工業建筑遺產的重復利用水平,在保留城市風貌、文脈記憶和歷史遺存的基礎上,實現老建筑與舊遺存的再修復與再利用,同時為創意產業發展提供動能[6]。
為此,規劃和設計人員要統籌思路,打造高標準、可持續、一體化的改造和設計方案,在保護與利用相結合的方針指導下提升舊工業建筑遺產再生的設計水平,使其平穩過渡為創意產業園,為創意產業的發展奠定基礎。在未來,相關工作也要因地制宜,結合具體情況提出保護和設計對策,突出舊工業建筑遺產多重屬性和價值,為城市創意產業園建設和利用創造條件,實現最佳改造與利用效果。
【基金項目】2023 年度山東省藝術重點課題“面向創意產業園的舊工業建筑遺產保護與再生設計研究”(23ZS03270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