賀俊
我國核電產業的成功趕超,不僅創造了巨大的經濟社會效益,而且樹立了有為政府、有效市場和負責任企業有效結合的典范,為中國式現代化貢獻了組織樣板和模式參考。我們課題組從多角度全面解構中國核電產業趕超的深層機理和發展邏輯,完整、準確地概括中國的“核電趕超路徑”,提煉中國核電趕超可復制、可推廣的經驗。
強國強核的國家使命。作為我國自行設計、建造和運營管理的首座核電站,秦山核電自建設伊始就深度嵌入黨和國家主導的國家使命體系之中,將黨的意志和國家使命放在戰略首位,堅決履行強國強核使命。與此同時,秦山核電長期保持著“為國獻策”的自主性動力與能力,在與各級政府保持深度連接的基礎上,開展“以充分交換信息為目標”的高頻直接互動,主動推動我國核電戰略與政策完善,在落實國家戰略時更是不斷推出開創性舉措,推動政策效能最大化。
主動構建的機會窗口。秦山核電在“掌握技術、積累經驗、培養人才”的戰略導向下,積極主動構建制度性的機會窗口。第一,主動構建外生機會窗口。一方面,本土電力市場需求為核電打開了市場需求機會窗口,秦山核電打造國內首座30萬千瓦核電,拉開核電建設序幕;另一方面,國外核泄漏事故使得多國核電建設長期停滯,我國核電建設雖然有起伏,但基本保持連續建設(三哩島核泄漏事故后美國近30年沒有新建核電站)。第二,主動構建內生機會窗口。一則,與美國等商業利益導向的核電建設原則不同,我國核電建設堅持絕對安全原則,倒逼技術升級,持續創造技術窗口;二則,核電規模擴大后維修、培訓形成的專門化市場,成為內生運營的市場機會窗口。
以我為主的開放創新。秦山核電誕生于全球核電技術創新時期,具備自主創新、自力更生的優良基因,從自主設計、自主建設全國第一臺核電機組,到建成我國核電機組數量最多、堆型最豐富、裝機容量最大的核電基地,秦山核電始終堅持自主創新的戰略導向,并持開放創新態度,積極吸收法國、美國等先進核電技術,實現以我為主的吸收、再創新,走出了一條自主導向下的開放創新和技術趕超之路。
持續構筑的能力體系。秦山核電建立以來,事實上承擔著中國核電開發平臺的作用,通過“序列式”建設新項目、探索新堆型,形成了完整多樣的產品開發序列,培育了接續有力的核技術人才隊伍,構建起全面適用的研發支持系統(環境設施和工程驗證條件等),發展出協同創新的組織支持系統。依托秦山核電平臺,中國核電創新主體不斷在項目實踐中更新經驗知識,進而通過“內化學習”和“外化擴散”,推動中國核電能力體系螺旋上升。
全局協調的合作網絡。核電是典型的復雜產品系統,各系統設備達5萬套件以上,技術研發、設備制造、工程安裝、運營管理等全流程主體之多是其他復雜產品系統無法比擬的,實現大規模、多樣化的主體協同是核電發展和技術趕超的關鍵。秦山核電立足核電領先的戰略目標,以核電建設為統領,全面協同研發、設備、運營等全流程主體,創造性地提出了“業主負責制、招投標制、工程監理制”的建設管理模式,打造了核電發展的全局協調合作網絡。
多元拓展的組織再造。持續提升組織活力是秦山核電穩定發展的內在“核動力”,秦山核電在持續推動核電運營核心能力提升的基礎上,通過多元拓展不斷推動組織再造和能力提升;從核電主業務,到同位素、核動力電池等新興產業,秦山核電不斷推動業務多元化;從內部組織單元,到醞釀推動維修等業務單元獨立化運營,秦山核電不斷推動組織結構多樣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