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水明
今年是“八八戰略”實施20周年,也是習近平同志考察秦山核電20周年,報道好、闡釋好秦山核電以及浙江核能高質量發展有著重要意義。
核能高質量發展與“八八戰略”的誕生和實踐,有著密切關系
發表在2003年4月12日《浙江日報》頭版頭條的報道,是目前我們找到的習近平同志首次考察秦山核電的公開報道。學習這篇報道,我們能感受到習近平同志對秦山核電這樣的重點工程,給予了高度肯定,也提出了更多殷切期望。就在這篇報道刊發3個月后,習近平同志在2003年7月舉行的浙江省委第十一屆四次全體(擴大)會議上,正式提出了“八八戰略”。
“八八戰略”是經過大量深入調研后提出的。結合浙江、海鹽以及秦山核電多年的發展情況看,確實如此。比如,“八八戰略”第三條指出,“加快先進制造業基地建設”,海鹽正在打造核電關聯及核技術應用全國性先進制造業集群。第五條指出,打造“綠色浙江”,海鹽和秦山核電正在探索中國零碳未來城等“雙碳”項目。第七條指出,積極推進以“五大百億”工程為主要內容的重點建設,核能項目基本都是重點工程。
從浙江省核能高質量發展20年歷程中,我們可以感悟習近平同志當年調研之實、思考之深、謀劃之遠。海鹽、秦山核電最近20年的發展,也正是沿著“八八戰略”的道路在闊步前行。
核能高質量發展,在助力“八八戰略”實施中發揮著重要作用,展現了強大的親“核”力
體現在發展的動力——能源缺不缺。
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從保障國家能源安全的全局高度,提出“四個革命、一個合作”能源安全新戰略。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積極安全有序發展核電,加強能源產供儲銷體系建設,確保能源安全。目前,浙江能源供需基本平衡,并逐步成長為核電大省。尤其是秦山核電,到去年9月底已累計安全發電7340億千瓦時。這是一份非常亮眼的成績單。
體現在發展的質量——能源好不好。
去年到秦山核電采訪時,有一個數據給我留下非常深刻的印象,那就是截至去年9月底,秦山核電的累計安全發電量,相當于減排二氧化碳6.9億噸,植樹造林面積相當于460個西湖景區。這就是高質量發展的生動案例。
當下,全社會正在為實現“雙碳”目標而努力。我們又欣喜地看到,海鹽和秦山核電也是新招、高招不斷。比如核能供熱項目、中國(海鹽)零碳未來城項目等,這些體現的正是親“核”力。
與此相關的,還包括海鹽和秦山核電在共同打造我國最大的醫用同位素生產基地。以醫用同位素為基礎的核醫學醫藥,正是關系人民健康、關系健康中國的戰略性新興產業。
這種親“核”力,與“八八戰略”蘊含的價值觀是一致的,就是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讓浙江人民過上更加美好的生活。
體現在發展的水平——能源安全不安全。
能源安全有多方面含義,比如前面所說能源供應有保障是一種,核能安全生產也是一種。這種安全體現在技術等“硬功夫”,也體現在核安全文化等“軟實力”。秦山核電能夠在世界核電營運者協會(WANO)評估中,拿到居世界第一方陣的成績,就是軟、硬實力都過硬的最好證明。這背后體現的正是“八八戰略”所強調的系統觀念、底線思維,以及強烈的使命感。
“八八戰略”淬煉了浙江人“干在實處、走在前列、勇立潮頭”的精神品質,核電力量豐富了浙江精神的內涵
2006年2月5日,習近平同志在《浙江日報》發表了題為《與時俱進的浙江精神》的署名文章,明確提出要與時俱進地培育和弘揚“求真務實、誠信和諧、開放圖強”的浙江精神。
這12個字錨定了新時代浙江發展的精神坐標,是“八八戰略”的重要組成部分,貫穿于浙江改革發展的全過程和各方面;同時也體現了“干在實處、走在前列、勇立潮頭”的內在要求,是浙江踐行習近平總書記賦予新期望的動力源泉。
新時代秦山精神,既傳承發揚“兩彈一星”精神、“四個一切”核工業精神,以及“強核報國,創新奉獻”的新時代核工業精神,也汲取了誕生在浙江的紅船精神、浙江精神,并不斷以自己的“硬核力量”豐富浙江精神的內涵。如秦山核電實現中國大陸核電零的突破,不正體現了自力更生、奮發進取的“圖強”精神;秦山核電在國內首次實現核電站持續運行,不正體現了遵循規律、崇尚科學的“求真”精神;秦山核電代表中國核電首次走出國門,不正體現了以全球眼光搶抓機遇、以世界胸襟推進發展的“開放”精神……
“弄潮兒向濤頭立,手把紅旗旗不濕。”相信在“八八戰略”指引下,浙江核能高質量發展一定能夠行穩致遠,為國家贏取更多更大的光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