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夢周

2003年,時任浙江省委書記的習近平同志經過深入調查研究和系統謀劃,制定了作為浙江省域發展全面規劃和頂層設計的“八八戰略”。核能高質量發展是深入實施“八八戰略”的內在要求。新時代新征程,浙江核能發展應進一步立足“新型能源體系建設先行省”要求,謀好新篇、做出更大貢獻。
核能高質量發展是深入實施“八八戰略”的內在要求
2002年,習近平同志到浙江工作時,浙江經濟發展勢頭強勁,但能源供需矛盾突出。作為能源小省,全省能源結構不合理,用電缺口巨大,煤炭供應常常得不到保障。為了解決這一矛盾,習近平同志深入調研,并把能源問題放在全省經濟社會發展大系統中來考慮,放在“八八戰略”大框架中謀劃,并提出進一步發揮浙江的生態優勢,創建生態省,打造“綠色浙江”。
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站在全局高度謀劃我國能源體系建設,對核工業發展作出一系列決策部署,強調堅持安全發展、創新發展,堅持和平利用核能,全面提升核工業的核心競爭力,續寫我國核工業新的輝煌篇章。對照習近平同志在浙江期間的相關論述和決策,可以說對能源發展的理念一以貫之、一脈相承,因此推動核能高質量發展是新時期深入實施“八八戰略”的內在要求。
核能發展成為浙江能源體系建設中的重要力量
沿著“八八戰略”的指引,20年來浙江核能從小到大,從弱到強,實現快速發展。2022年,浙江核能裝機容量913萬千瓦,從全國范圍來看,位列廣東、福建之后,裝機量居全國第三。這一位次遠高于浙江水電(第九)、火電(第八)、風電(未進入前十)等能源裝機容量在全國的排位。從發電量來看,2022年浙江核能發電量達730.5億千瓦時,占全省發電量的18%,僅低于火力發電量,在浙江各類能源發電中位列第二。從中可以看出,經過20年的實踐,浙江核能已經成為浙江能源體系建設中的重要力量。
核能發展對浙江的影響是廣泛的,除了能源保障外,核能衍生產業快速發展。以秦山核電為例,發揮國內唯一的兩臺商用重水堆優勢,在醫用同位素生產方面取得重大突破,醫用鈷-60放射源實現批量商業生產;2022年,全球首次商堆生產碳-14啟動,有序推動鍶-89、釔-90、镥-177等醫用同位素研發生產,在核技術商業應用方面取得顯著成效。
得益于秦山核電的發展,嘉興海鹽縣加快建設核技術應用(同位素)產業園,成功引入中國同輻等核素、核藥領域國內外優質項目12個、總投資超40億元。全縣已集聚核電關聯企業111家、總產值超320億元,建成全國首個核能工業供熱項目,成為中國南方核能供暖第一城。
立足“新型能源體系建設先行省”推動核能高質量發展
黨的二十大報告強調加快規劃建設新型能源體系。這一新提法是新時代我國能源產業轉型升級的重要指南,擘畫了我國能源體系發展新的藍圖。沿著“八八戰略”的指引,推動黨的二十大精神學習落地生根,2023年1月,浙江省政府工作報告在“推進生態文明建設先行示范,打造生態文明高地”篇章提出加快打造新型能源體系建設先行省,這是自2014年提出建設國家清潔能源示范省以來又一新目標,是浙江統籌考量經濟發展與能源安全的雙重導向,堅持總體國家安全觀和高質量發展的戰略性安排。
在新型能源體系建設先行省目標導向下,浙江能源工作將呈現五個方面新特點:一是更加注重統籌發展和安全;二是更加強調“雙碳”目標的導向性,為積極穩妥推進碳達峰碳中和打下良好基礎;三是更加凸顯不同能源品種特點及功能;四是更加重視能源“產供儲銷”系統性建設;五是更加強調不同能源品種的協調和互補。可以預見,安全、高效、綠色、低碳、靈活、智能會成為重要發展導向。在這一背景下,浙江核能發展應進一步立足“新型能源體系建設先行省”謀好新篇,做出更大貢獻:
一是延續傳統優勢大力推動科技創新。作為核電發展起步之地,浙江核能創新有著良好的傳統。作為我國自行設計、自行建造的第一座核電站,秦山核電從零起步至今,始終堅持創新發展。從全球發展來看,能源技術日新月異,服務新型能源體系先行省建設,核能高質量發展要突出企業科技創新主體地位,提高人才自主培養質量和能力,實現關鍵核電技術、設備、材料、軟件的自主化發展。
二是深化企地合作擴大核能綜合應用。核能多用途利用才能最大限度發揮其作用,應強化核電發展和屬地的良好互動,融入地方發展規劃,把核能技術及其關聯產業培育成帶動當地產業升級的新增長點,助力屬地培育經濟新動能,實現新發展。
三是強化社會責任積極助力低碳生活。核能高質量發展關系到千家萬戶,在安全運營基礎上,應努力用核技術造福民生,讓老百姓切實感受技術創新的價值,體會低碳生活的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