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鐵忠
2003年2月19日,時任浙江省委書記的習近平同志首次考察了秦山核電,并提出了振興民族核電工業、走可持續的清潔能源發展道路的殷切期望。在過去20多年里,我國核電事業經歷了“適度發展核電”“積極發展核電”“安全高效發展核電”等發展階段,現在步入了積極安全有序發展核電的新階段。
得益于黨中央的堅強領導,得益于全國核工業、核電戰線和各級政府的大力支持和全體核電從業者的持續拼搏,我國核電事業發展取得了累累碩果,已經躋身世界核電大國行列。
第一,我國核電新增在運機組數量位居世界第一,在運機組核電發電量位居世界第二(僅次于美國),并且始終保持良好運行紀錄,從未發生國際核事件分級(INES)二級及以上的運行事件。
第二,中核集團旗下中國核電在建機組數量和裝機容量連續多年位居世界第一,核電技術和核電施工能力躋身全球領先行列。
第三,核電已然成為清潔能源重要組成部分,減碳降污的重要貢獻者,為保障國家能源安全、調整能源結構、實現綠色低碳發展做出了積極貢獻。
第四,我國核電機組“走出去”取得了良好口碑。我國出口到巴基斯坦的K2、K3華龍一號項目順利投產,早期出口的以秦山核電站作為參考核電站的恰希瑪核電站安全績效得到了持續提升。
第五,我國核電的國際影響力持續增強。中俄、中美、中加、中法等核能合作均開花結果,中國核電事業成為全球發展倡議和人類命運共同體構建的積極實踐者,中國核電在國際影響力得到了持續提升。
中國核電事業發展在20多年里取得了突破性進展,實現了從跟跑、并跑到局部領跑的全面趕超,走出了一條具有中國特色的發展道路,培育了一支致力于振興核電、為國爭光、甘于奉獻、勇于拼搏的干部隊伍,實現了高起點、速趕超、可持續的發展。核電事業發展的“中國奇跡”,充分表明:
第一,黨的堅強領導是核電事業發展和壯大的根本保證。我國核電事業從小到大、從弱到強是黨中央堅強領導和英明決策的結果,是各級黨組織精心組織實施和廣大共產黨員、干部職工無私奉獻、努力拼搏的結果。在核電發展過程中,黨中央根據各個階段的需要,先后提出了“以我為主、中外合作”“核燃料立足于國內”“小批量建設,適度發展”“積極發展”“安全高效發展”“積極安全有序發展”等一系列重要方針。
第二,集中統一和大力協同的新型舉國體制是持續壯大核電事業的制勝法寶。核電事業過去20年的發展成就充分證明,集中統一、大力協同適合我國核電事業國情和客觀實際,有力有效,充分體現了社會主義國家集中力量辦大事的制度優勢,為我國核電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在較短時間實現突破奠定了堅實的組織基礎。
第三,自力更生和開放合作的有機結合是核電行業實現跨越式發展的正確路線。我們依靠獨立自主,自力更生,打破了技術封鎖,掌握了核心技術。同時堅持對外開放,不斷吸收一切先進技術和經驗,實現了更高水平的起步,贏得了更快的發展速度。
第四,絕對安全和可靠有效的質保體系是實現核電事業持續發展的生命線。我們始終把安全和質量放在首位,著眼全過程全壽期安全,建立一套嚴格的安全、質量保障系統和責任制度,切實貫徹卓越核安全文化十大原則,以核電人精湛的技術和高度的責任心,匹配可靠的設備和高水平的程序,有力保證安全和質量,使核安全始終保持良好運行紀錄。
第五,凝聚具有創新思維的卓越高端人才是實現技術趕超的關鍵所在。我們始終將人才視為第一資源,通過人才引進、人才培養和隊伍建設,加強校企合作,訂單培養,重大工程牽引,形成了管理人才、科技人才、技能人才并駕齊驅的良好局面,涌現出了以彭士祿、歐陽予、葉奇蓁、何少華、戚宏昶等科學家、卓越管理者、大國工匠為代表的先進人物,為核電事業發展提供了科學、高效的人力資源保障和智力支撐。
第六,核工業優良文化傳統是促進核電高質量發展的強大精神動力。我們始終堅持以人為本,傳承和弘揚“兩彈一星”精神、“四個一切”核工業精神,以及“強核報國、創新奉獻”的新時代核工業精神,注重發揮榜樣引領作用,使得核電隊伍始終保持艱苦奮斗、向上向善、奮發有為的精神狀態。
第七,融合發展造就了核電事業持續壯大的社會和信任基礎。我們高度重視企地融合發展,探索形成了海鹽核電小鎮和關聯產業發展的范本,積極助力核電“走出去”,幫助其他國家發展核電。
當今世界正經歷百年未有之大變局,站在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歷史節點上,我們將始終牢記“強核強國、造福人類”的神圣使命,瞄準21世紀中葉全面建成世界領先的核科技工業體系、核科技創新實現領跑的目標,全面準確把握黨和國家對于新時代核能事業發展的新要求,統籌發展和安全,積極落實“碳達峰、碳中和”戰略,全力推動核電事業積極安全有序發展,為續寫中國核工業的新輝煌、實現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作出新的更大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