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彩鳳
(太原學院,山西 太原 030032)
我國經濟已由高速增長階段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鄉村經濟發展在國家經濟轉型升級中發揮了重要作用。促進經濟高質量發展,要依據特色資源,推動產業創新發展[1]。大同市云州區是我國最大的黃花傳統產區,被譽為“黃花之鄉”,“大同黃花”更是山西省地理標志保護商標。近年來,當地把黃花產業作為農民增收致富的主導產業,通過建設規?;N植基地、打造農旅融合景區等措施,不斷拓展延伸黃花產業鏈條。2019 年山西省將云州區黃花產業園區建設項目列入省級重點工程項目,大同市云州區因地制宜,把獨具地方特色的黃花產業確立為“一縣一業”脫貧攻堅主導產業[2],全方位推進、全鏈條扶持、全產業打造、多產業融合,把小黃花做成了一項優勢產業。數據顯示,2021 年云州區黃花產業總產值達到13.42 億元,帶動8 萬余名農戶穩定增收,小黃花正日益成為老百姓的“致富花”。
盡管黃花產業帶動了當地的經濟發展,但云州區農村自然條件較差,基礎設施建設成本較高,黃花產業園區建設不夠完善。一是建園時間短。以黃花為代表的現代化產業園區于2020 年建成,成型時間較短,現代農業產業基地建設還有待完善,部分種植黃花的地區存在無灌溉設施或灌溉設施不完善等問題。二是物流倉儲保障程度較差。截至2022 年底,云州區黃花種植面積達到17.02 萬畝,進入盛產期面積10萬畝,全區黃花及相關產業年產值17.5 億元,但倉儲、物流、通信等設施未實現100%全覆蓋。黃花種植規模的不斷擴大,需要及時跟進相應的倉儲基地及完善的物流園區,而目前大量的黃花農產品仍依賴于傳統的直銷網點及批發市場,農村物流成本相對較高,這使得該產業的發展受限。此外,黃花的種植、采摘、晾曬仍主要依靠于人工和簡單的機械設備完成,其中黃花采摘由人工進行,高新技術在黃花產業發展中應用較少,進一步導致生產效率低、產能低,現代產業技術體系建設有待進一步加強。
大同市黃花2021 年總產量達到14.1 萬t,黃花生產經營主體突破175 家,產品五大系列100 余種,推動黃花產業向現代化方向發展。隨著生產規模的不斷擴大,行業進入壁壘較低,有些合作社存在實力不強、經營管理能力不足等問題,進一步影響產業的規?;l展。對于多數農戶而言,仍依賴于單獨種植和經營,種植規模不大,影響該產業的規?;l展,與合作社相比較,種植黃花的農戶缺少專業性的技術、人力及資金的支持,產量受到一定的影響,而且農戶對于市場風險、經營風險的防范和抵御能力相對較弱,影響了農戶的收益,進而影響了農戶的種植信心。
黃花產業鏈涵蓋種植、加工到銷售的全部過程,當前該產業主要關注點在黃花種植和采摘期,確保了黃花的產量,但對于成品制作,加工缺乏技術、資金及相關資源的投入,尤其是在烘干、冷藏、制作產物、包裝等環節。從2020 年云州區的三大產業來看,第一產業占全區的GDP 比重為6.1%,所占規模較小,與第二、第三產業間的融合程度較低,其中黃花作為農產品尚未形成從生產到加工、包裝、儲運再到銷售和服務的完整產業鏈,多數僅限于產品的初級加工。截至2022 年5 月,云州區從事黃花干菜初加工的企業、合作社和個體加工點共有70 多家,黃花精深加工企業有13 家。黃花產品的附加值不高,衍生產業鏈較短,目前還限于黃花產業園區下的黃花產品及“忘憂大道”等黃花采摘觀光、健康養生等景點。
從黃花的種苗培育、種植、銷售、技術服務等擴展到黃花成品精加工流程中,目前主要關注點在黃花研發和種植方面,確保了黃花品質和產量,但對于成品制作和加工,缺乏技術、資金等的投入,尤其是在采摘、烘干、冷藏、制作產物、包裝服務等環節。黃花采摘時間為每年的七八月份,隨著黃花種植面積和產量不斷擴大,對于采摘工作量也提出了新要求,目前采摘方式仍采用人工采摘,這對人工的需求較大。產品進入后期加工階段需要投入設備和資金,加工企業可以通過機械設備完成后續加工,但農戶普遍采用原始的鍋爐烘干和自然晾曬的方式,自然晾曬會受天氣等因素影響,云州區夏季多雨,陰雨天會影響黃花的烘干和保存,易給農戶帶來嚴重的經濟損失,從而影響農戶種植黃花的熱情。
2017 年“大同黃花”被授予全國百強農產品區域公用品牌,2019 年入選中國農業品牌目錄,2020 年“大同黃花”成為依法保護的品牌商標,進一步提升了“大同黃花”品牌知名度,可助推產品銷售,但銷售多依賴于電子商務平臺,云州區從事農業人員學歷相對較低,既懂技術又善經營的復合型人才欠缺[3]。農戶對農產品的網絡營銷以及鄉村休閑觀光農業、鄉村康養度假、農耕體驗在內的鄉村旅游等新業態認識不足,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銷售渠道的多元化拓展。
隨著鄉村振興戰略的推進落實,國家及地方政府扶持鄉村產業發展的金融服務政策不斷出臺,但在金融服務的落地見效上仍較滯后。農村金融仍然存在傳統普惠性金融服務難以有效對接鄉村產業發展新需求、產品和服務供給單一、信用體系建設存在短板、數字金融服務供給滯后等不足,如金融機構針對中小企業信貸要求較高,貸款流程煩瑣、貸款辦理時間較長、貸款額度較少、抵押擔保方式單一,導致多數中小企業及合作社出現貸款難的問題,進而導致企業的經營出現資金問題,影響了產業規模發展[3]。
通過加大基礎建設力度、制訂財稅獎勵政策、完善利益分配機制等方式,加深高新技術企業之間的合作,培育多個黃花制造加工、銷售等企業,帶動村企合作發展,采取招商引資的方式鼓勵更多企業入駐,進一步推動現代農業示范園區的發展[4-6]。建設高標準大同黃花國家級現代農業產業園,重點建設黃花肉雞養殖、黃花優質品提升、黃花病蟲害綠色防治、黃花產業園精深加工、黃花大數據平臺、黃花宣傳展示中心等項目,引領大同黃花產業成為全國黃花產業發展示范區。
首先,在黃花研發和加工的基礎上,多元化創新發展黃花產業的延伸線,不斷升級工藝研發新產品;基于黃花元素,創新發展文創、文旅等衍生項目,推動地區黃花產業的多元化發展[7]。其次,基于黃花產品的倉儲物流發展,推動“物聯網”“互聯網”產業園區建設,加速打造“物聯網”“互聯網”相關產業鏈,推動制造業、服務業與高新技術相融合,為智能化產業的發展提供支撐。最后,輻射、聚集其他產業技術,現代經濟的發展離不開科技,在當前經濟高質量發展階段,對于地區依靠資源型發展的大同而言,產業的轉型升級要以黃花產業園區作為發展重點,以黃花產業園區作為載體,推進產業園區先進優質項目的聚集發展,提升該區的經濟實力和發展水平。依托這些高新技術產業,積極發揮黃花產業優勢,進一步通過黃花產業帶動其他產業的加速發展[8]。
品牌營銷是依據客戶對企業品牌和產品的認知,構建營銷網絡,把品牌符號輸送到消費者心里的企業長期發展的重要營銷手段之一。黃花產業目前主打的品牌文化是“大同黃花”,其提升了黃花的知名度和好感度,品牌效應也進一步增加了黃花產品的銷量和收益。實現鄉村經濟高質量發展要基于黃花產業鏈的延伸,不斷打造特色獨立的品牌文化,黃花元素是黃花產業的重點,因此可以輻射到黃花文化、文旅及文創等項目,并形成相應的品牌文化,圍繞黃花進行多元素發展,構建黃花文化產業園,增加黃花產業的銷量,打破產品本身的限制,使黃花產業獲得新的競爭優勢,推動黃花產業做大做強。
隨著物聯網、互聯網快速發展,銷售渠道得到了創新突破,線上交易方式更加便捷。結合云州區黃花產業的實際銷售情況,拓寬線上線下銷售渠道,通過電子商務發展突破本地產品市場狹小、銷售渠道單一的局面,積極探索“公司+農戶+電商”的模式,實現生產、加工、銷售的對接,促進企業與平臺的對接合作[9],加快推進電商平臺的發展,如建立網絡營銷平臺,引進第三方平臺(淘寶、京東、拼多多、抖音、快手等)合作,建立黃花線上交易渠道。此外,還可搭建電子商務合作平臺、舉行特色產品推介會、舉辦各類營銷宣傳活動等,通過搭建農產品交流學習平臺和舉辦電商培訓、宣傳培訓等活動,促進農企合作的多元化延伸。
完善各類金融互補合作機制,促進農村金融市場協調發展,全面發揮金融服務黃花產業的助推作用,完善企業融資體系[10]。一是大力推廣線上金融服務平臺。利用跨區域、跨部門的互聯網平臺實現信息傳遞,真正做到節約融資的時間成本,實現信息與資源整合,緩解企業融資難的問題。二是加大銀企合作力度。對于中小企業的信貸額度和貸款方式進行多元化發展,盡可能降低放貸條件和“準入”門檻,開展知識產權、專利技術和特許經營權等質押融資[11],促進銀企之間的良性互動,建立中小企業貸款互保、聯保機制,大力支持新興產業園區、物流工業園區發展。三是積極推進金融機構服務黃花產業的項目。降低金融機構的服務成本,扶持農戶生產經營規?;l展,加強與金融機構的合作,拓展農戶小額貸款的信貸擔保渠道,完善農村的金融服務平臺,助力農村經濟高質量發展[12]。
云州區作為大同黃花的主產地,2022 年基本實現了鄉鎮全覆蓋、村莊無空白的全區共抓、全民共享黃花大產業的良性發展局面。要想進一步推進大同黃花產業發展,應以發展黃花產業為經濟引擎,以鄉村振興為重要抓手,實施黃花產業鏈“鏈長制”,延伸培育商業貿易、物流集散、科研開發、科技展示等產業,推進全產業鏈發展,用產業互聯網模式推進黃花“商倉流”一體化發展,做好“綜合化+專精化”頂層設計,將大同黃花做成云州區的“致富花”、助力鄉村發展的“振興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