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消費提振年”下半場開啟?多項利民措施在路上
“消費提振年”進入下半場。國家發改委日前出臺《關于恢復和擴大消費的措施》(以下簡稱《措施》),從6個方面提出20條提振消費的具體舉措。國家發改委副主任李春臨今天在國務院新聞辦公室舉行的恢復和擴大消費的措施國務院政策例行吹風會上說,促消費政策不是“掏空錢包”“透支需求”,其出發點是幫助居民節約開支,買到物美價廉的商品,買到更有科技含量、更符合需求的新產品、新服務。
李春臨說,上半年,我國餐飲收入同比增長21.4%,國內旅游總人次、旅游收入同比分別增長63.9%、95.9%,已恢復至疫情前水平。“但我們也注意到,一些消費品類增長勢頭仍不穩固,一些居民朋友的消費信心不強、顧慮不少,一些領域消費體驗不佳、感受不好,需要政策進一步加力。”李春臨表示,出臺《措施》就是希望通過優化政策和制度設計,進一步滿足居民消費需求,釋放消費潛力。
今天的吹風會也介紹了促進汽車和電子產品消費、家居消費的舉措。工信部消費品工業司司長何亞瓊表示,為促進電子產品消費,工信部有4個方面舉措,包括研究制定推進視聽電子產業高質量發展的政策文件,繼續豐富虛擬現實設備、智慧健康養老產品和服務的有效供給,開展暢通消費電子內循環系列行動,以及加快釋放特定群體消費潛力。
商務部市場運行和消費促進司司長徐興鋒介紹,商務部將從綠色化、智能化、適老化3個方面發力,“聚焦老百姓在家居消費、家裝過程中所遇到的一些急難愁盼問題,涉及樣板間、回收站、儲藏室、周轉房等,引導企業在這方面進行探索,更好滿足老百姓對品質家居生活需要”。
市場監管總局執法稽查局局長況旭說,市場監管總局將從建制度、守底線、拉高線3個方面入手,著力營造放心的消費環境,推動消費提質擴容。在制度建設方面,將聚焦盲盒經營、免稅品網購、新能源汽車等新業態,出臺規范指引、開展行政指導、實施缺陷產品召回,指導免稅、盲盒、電商等新興領域改善售后服務。
上半年,我國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實現22.75萬億元,同比增長8.2%。“從多個領域看,居民消費意愿有所恢復。”李春臨表示,中國經濟具有強大韌性和活力,中國經濟的航船一定能夠劈波斬浪、行穩致遠。
(2)
工信部:2023年上半年我國鋰電池產量同比增長超四成
據工業和信息化部,2023年上半年,我國鋰離子電池(下稱“鋰電池”)產業延續增長態勢。根據行業規范公告企業信息和行業協會測算,上半年全國鋰電池產量超過400GWh,同比增長超過43%,上半年鋰電池全行業營收達到6000億元。
鋰電池環節,上半年儲能電池產量超過75GWh,新能源汽車動力電池裝車量約152GWh。鋰電池產品出口額同比增長69%。
一階材料環節,上半年正極材料、負極材料、隔膜、電解液產量分別約為100萬噸,67萬噸,68億平方米、44萬噸。
二階材料環節,上半年碳酸鋰、氫氧化鋰產量分別達20.5萬噸、14萬噸,電池級碳酸鋰、電池級氫氧化鋰(微粉級)上半年均價分別為33.2萬元/噸、36.4萬元/噸。
(3)
抓好農業防災減災?制定“一戶一策”幫扶辦法
受臺風“杜蘇芮”影響,華東、黃淮、華北等地局部發生農田漬澇和作物倒伏,畜禽水產養殖受災,設施大棚和農田受損,農業防災減災面臨極大困難挑戰。
對此,農業農村部要求各地各級農業農村部門要進一步壓實責任,加強應急值守,加密災害會商研判,強化監測預報預警。精準精細指導,抓好災后生產恢復,及時搶排田間積水,落實“一噴多促”、改種補種等措施。
強化動植物疫病防控,確保大災之后無大疫,嚴防玉米南方銹病等病蟲害暴發流行。抓緊修復水毀農田設施,支持受災地區盡快恢復生產。
要協調幫助解決受災農民群眾實際困難,精準摸排農戶受災情況,制定“一戶一策”幫扶辦法,防止出現因災返貧致貧。
(4)
我國鋼鐵產量和出口量實現雙增長?鋼鐵企業環保水平持續提升
記者8月2日從中國鋼鐵工業協會了解到,2023年上半年,我國鋼鐵行業整體運行平穩,產量和出口量實現雙增長。
最新數據顯示,上半年,全國鋼產量5.36億噸,同比增長1.3%;生鐵產量4.52億噸,同比增長2.7%;鋼材產量6.77億噸,同比增長4.4%。上半年,我國粗鋼消費量同比下降1.9%,其中,建筑業用鋼占比下降。但是,船舶、汽車、家電、風電用鋼、光伏用鋼等持續增長,有效支撐了制造業用鋼品種和數量的增長。
據海關總署統計,上半年,我國出口鋼材4358萬噸,同比增長31.3%。在產量出口量上升的同時,鋼鐵企業穩步推進節能減排,環保水平持續提升。
中鋼協數據顯示,上半年,鋼協會員鋼鐵企業噸鋼可比能耗同比下降1.33%,外排廢水總量同比下降14.17%,顆粒物排放量同比下降14.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