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 博,芮文飛
(華亭煤業集團有限責任公司,甘肅 平涼 744100)
煤炭行業對國家發展而言,具有重要意義,是國民經濟建設的重要內容。目前,我國煤礦產業的總產能占據世界30%,作為主要的生產國與消費國,消費量達到全部燃料消費的25%,促進了產業發展。但就實際情況而言,我國煤礦企業在生產過程中,經常會出現多種形式的礦井機電運輸隱患,若不能及時處理,容易引發意外情況。由此可見,圍繞礦井機電運輸隱患的預防對策開展研究尤為關鍵。
在施工過程中,若是企業不能夠針對性開展安全性管理,或者現場施工環境不到位,安全培訓不足,以至于設施不得當,則煤礦企業很容易出現由于施工現場環境難以保障而產生的安全事故。例如,對于某些開采項目來講,供電是非常重要的影響因素。然而在實際項目中,卻經常會出現供電難以滿足設備用電需求的情況,尤其是對于基建專線不足等區域來講,極易產生中斷供電等情況,導致設備難以運行。此種大環境下,安全管理嚴重不到位,極易產生重大事故問題。除此之外,技術人員運輸管理技術水準不足也是產生運輸隱患的重要因素,在實際施工過程中,單位往往會更加關注工作實施,但是對落實是否到位卻經常忽視,以至于管理者數量逐漸降低,甚至出現資質不足,管理能力較差無法落實具體內容。目前多數企業的工人文化水平較低,在做好日常工作之后會忽略安全運輸等方面的重要性,而管理人員若是不能夠在此過程中強化安全質量培訓,按照標準進行管控,則會導致整體安全生產基礎嚴重削弱,難以達到技術應用要求,既不能有效控制技術標準,也不能夠建立完善的安保制度,這也是礦井機電運輸事故產生的關鍵因素。在此基礎上,礦井從前期立項到后期開工會涉及很多內容,然而當前從宏觀角度來看,整體煤礦企業的監督力量不夠,經常會開展不合理承包等情況,不僅會影響開采質量,而且還會存在工作人員態度消極的情況,這也導致工程項目監督管控無法達到明顯效果[1]。
根據對現有礦井機電運輸隱患開展研究,認為其主要存在以下幾方面原因:首先,工作人員意識不足。部分作業人員文化程度較低,缺乏專業知識。在操作的過程中極易出現違規等情況,尤其是對于特種作業人員來講,由于涉及關鍵內容,若是前期沒有進行崗前培訓,則極易出現細節問題。其次,工人工作規范性不達標。隨著人員的不斷變化,很多崗位出現人員接替等情況,一旦員工在此之前不知道崗位的專業內容,缺乏職業操守,則很容易出現違章情況,帶來意外風險。因此對于企業來講,必須要做好專業培訓,不可以出現員工隨意輪崗等問題,防止影響礦井機電運輸質量。最后,機電設備安全可靠性不達標。部分煤礦企業為了盈利,在設備更新方面難以達到標準,甚至后期檢修維護存在問題,認為設備只要能夠繼續運作,便不會產生異常情況,以至于最終產生嚴重的事故問題。因此對于企業來講,應該加強安全管控,做好設備保養的工作,確保每一臺機器設備都能夠達到運用標準。除此之外,安全培訓較少、職工安全生產基本管理不足也是影響員工安全操作的重要因素。因此對于現場管理人員來講,也要做好細節管理,強化知識培訓,時刻將產品隱患預防放在首要位置。
以大柳有煤礦公司為例,為進一步強化機電設備運輸過程中的綜合水準,防止礦井機電運輸產生異常情況,應做好以下內容:①需加強機電設備預防性維修以及檢查等內容,進一步強化設備使用價值,防止產生應急檢修等問題,影響運輸工作的順利推進。此外,在預防性檢修的過程中,要求工作人員必須要有計劃地進行,防止產生損壞問題,確保設備運行水準。在檢修過程中應嚴格秉持著“預防為主、前期檢修”的原則,避免過度檢修等情況的產生。②在檢修的過程中,應明確不同的檢修時間內容,例如對于年檢來講,應該開展至少3d 的月檢工作,而對于日檢來講,則應該至少維持1d。若是時間沖突,則可以同時完成年檢和月檢工作,對于大型設備來講尤其應該按照規定開展。③預防性維修是機電設備減少問題的產生的重要措施。在實際工作中應制定完善的工作制度,在日常審查的過程中需層層審核,并通過內網的形式完成指令下達和執行工作。一般來講,在預防性檢修的過程中,若是涉及年度生產規劃,則應該至少預留出15d 的檢修日,防止影響預防性檢修工作的順利推進[2]。
在日常工作中,最關鍵的便是礦井機電設備隱患排查和預防檢修工作。其中機電動力科作為主要部門,在日常工作中,必須要明確自身職責。①要科學貫徹國家方針與政策,按照相應規定和法律內容做好預防性檢修管理工作,確保設備能夠開展統一管理。②在開展預防檢修管理工作的過程中,必須要做好監督、考核等工作內容。③在進行預防修檢修的過程中要做好質量工期管控,確保檢修目標能夠順利達成。④在預防性檢修工作之后,還要科學地進行檢修。而對于其他部門來講,在管理職責方面則是主要配合機電動力科完成預防工作。例如對于調度室來講,應該全程參與驗收工作,做好日間規劃安排并及時地進行月度預防檢修規劃和批復。而對于生產技術科來講,則應該規劃作業,結合礦井整體規劃編排具體內容。安全檢查科主要負責全過程周期的安全檢查內容,并參與最終驗收。而對于各區隊來講則主要工作具體在于日檢的執行,應做好檢修編制、審核以及上報內容,并做好檢修全程的工期安全管理工作。此外,在開展月度檢修或年度檢修的過程中,必須要在前期先成立檢修領導小組,確認各自職責,保障項目執行。而礦井負責人以及其他管理人員則應該落實好檢修過程中的人力、物力等資源調配,做好規劃和組織編制與審查,落實好現場安全管理內容,為后續工作開展加以保障。表1、表2 分別為液壓平板閘門以及供配電預防性維修計劃更換周期表。

表1 液壓平板閘門預防性維修計劃更換周期表

表2 供配電預防性維修計劃更換周期表
機電設備除了日常保養之外,還需要結合運行情況以及技術利用狀況進行檢修周期規劃和設定,及時地檢查出設備運行中存在的異常問題,開展技術改造,實現預防性檢修。為有效保障隱患排查質量和效率,防止出現嚴重的問題,該煤礦企業要求在每月20 日前上報預防性檢修項目,并做好統籌規劃和時間設定。與此同時,在機電動力科完成計劃審核與下達之后,檢修單位還需要做好計劃編制。需要注意的是,在檢修的過程中,要求相關部門應該與設備生產進行協調,若是與生產產生矛盾,則應該及時協調,防止影響工程項目進度。
一般來講,企業所使用的側卸式裝巖機在檢修的過程中,主要分為班檢、日檢、月檢等不同內容,其中班檢是指在生產完成之前做好清洗工作,去除內部的材料殘留,確保機器不會出現嚴重的損傷等情況。在此過程中,要求技術人員應嚴格檢查軟管的固定情況,分析鏟斗以及油缸等重點區域是否存在損傷,等情況若是結構上有明顯損傷,則應該及時地進行修理,并做好膠皮防護。除此之外,還需要對緊急停車以及溫度表等數據顯示進行分析,檢查油箱液面液位是否處于副油箱液位計的上下限數值范圍內。在此基礎上,設備清理也是班檢中非常重要的內容,尤其是對于油缸等區域來講,為保障設備運行水準,電控箱也要進行檢查,尤其是檢查按鈕的靈活度。除此之外還要操控手柄檢查動作的靈敏度,檢查斗齒等區域是否出現損壞以及兩側履帶材質的張緊度。而對于日檢來講,則應該在做好前期班檢全部工作內容的基礎上,檢查機器外觀是否存在變形、碰撞等情況,螺母是否存在脫落等現象,并對油缸軟管的質量進行檢查。一般來講,若是存在損壞的情況,要及時地進行更換。為保障設備運行水準,還要做好潤滑工作,利用添加潤滑脂等形式提升設備運行水準。而對于月檢來講則需要在以上內容的基礎上進行更大范圍地檢查。例如檢查鏟斗是否存在裂紋的情況,并及時更換液壓油,清洗油箱,完成電控箱開蓋檢查,并分析關鍵區域是否存在磨損狀況,及時地進行處理,做好前期遺留問題處置。年檢則是礦井組織,機電動力科做好檢修安排,尤其是對于主要設備應該進行關鍵部件的拆卸與更換工作,做好科學排查,減少隱患。總而言之,為保證設備零件質量,重點設備構件也要及時地進行更換。例如對于銷軸磨損以及結構螺栓等,一旦發生問題應該及時進行處理。此外,每個月都需要檢查濾油器的情況,若是堵塞或者損壞則要及時更換,一般來講1 月更換1 次即可[3]。
在進行預防性檢修的過程中,為有效減少隱患問題,各單位還應該做好設備預防性維修的相關制度建設,尤其是對于主要部件來講,要制定相應的周期表,并定期更新,確保機電設備全生命周期都能夠標準化管理。在開展預防性工作之前,必須組織工作人員做好技術培訓等工作,否則不可以參與現場檢修。除此之外,在現場施工管理的過程中,對于一般檢修來講,應對設備進行檢修工作并進行專業技術指導,而對于大型檢修,則應該做好部門配合工作,必要時可由機電動力科技技術主管進行現場技術指導工作。
為強化礦井設備運輸水準,減少隱患問題的產生,前期資金投入也是提升運輸質量的關鍵內容。因此對于煤礦企業來講應該結合生產所需做好設備更新,強化技術投入,提升運輸效率,減少故障頻次。除此之外還要積極開展技術研發,促進技術創新,加大資本投資,為后續交通運輸系統長久穩定運作提供保障。總而言之,對于企業來說要正確看待礦井設備運輸預防性檢修工作,有效保障檢修質量,做好日常管理和設備養護。在具體工作中要求機電動力科等科室做好規劃安排,及時制定日檢、月檢、年檢等工作計劃,為行業進步奠定基礎[4]。
機電設備運輸過程中極易受到外界因素影響出現故障情況,因此前期的預防性檢修驗收十分關鍵,要求技術人員需定期開展相應的驗收工作,并填寫機電設備預防性檢修驗收單。在填表的過程中,需要做好以下內容:首先,檢修過程要嚴格按照年度、季度以及不同修理規模的計劃要求執行,所有的檢驗內容填寫均需要根據周期檢驗操作情況填寫,這樣才能夠達到預防檢修的效果。其次,在檢修之前,要求所有技術人員應該根據設備的情況進行檢驗,做好數據記錄等內容,詳細標出設備使用情況以及性能參數、關鍵檢修區域以及可能存在的故障情況等,從而為后續的檢修驗收等工作開展奠定良好的基礎,提供數據借鑒。最后,為了有效保障檢修驗收工作的整體質量,所有填寫表格的工作人員必須是單位的負責人,這樣才能夠保障填表的真實性和科學性,防止出現錯誤判斷等情況。除此之外,在設備檢修的過程中還要加大日常檢查力度,做好規劃安排,將檢修內容落實到每一個負責人員日常工作中。此外,還要進行常規巡檢,所有的檢修人員都要做好任務制定和質量標準規定并做好相應的監督工作,確保工作落實效果。而在檢修完成之后,若是由于檢修不當出現了新的異常情況,則要追究相應的負責人。在此基礎上,檢修設備完成之后還要做好其他信息記錄。例如檢修時間、主要內容、參與工作人員以及后續事故處理等,且檢修過程中所有的材料計劃都要進行報送,在上級領導批準后才能夠開展操作。總而言之,對于機電設備預防性檢修來講,其根本目的在于規避故障、降低出現異常情況的可能性。因此在后續工作中,要求技術人員應著重加大對預防性檢修工作的關注,通過提前找出問題的形式,減少設備故障情況的產生,延長設備使用壽命,降低此過程中出現的資源浪費,為企業后續建設發展創造良好的條件[5]。
綜上所述,礦產資源是社會發展過程中非常重要的元素,煤礦企業應該結合周圍環境情況做好隱患排查工作并盡可能地運用預防檢修等形式規避異常問題的產生,進而在減少資源浪費的同時,保障煤礦企業的經濟、社會效益,為企業長遠建設奠定良好基礎,進一步促進礦井機電運輸安全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