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阿鵬 王 飛
(1.中國機械工業建設集團有限公司,北京 100006;2.中國機械工業建設集團有限公司西安分公司,陜西 西安 710043)
隨著施工技術管理水平的不斷提高,建筑工程的施工質量也在不斷提高。但是因為各方面因素的影響,建筑工程施工技術管理中尚存在很多不足。技術管理控制作為建筑工程施工的關鍵環節,需要對其各項控制要素進行分析,明確建筑施工情況,針對性采取施工技術手段。這對加強建筑工程的規范性,以及提高項目施工質量,都有著極為重要的現實意義。
建筑工程施工技術管理的有效實施,不僅能保證建筑工程的整體施工質量,降低建筑工程施工成本,還能全面促進建筑施工企業經濟效益的提高[1]。另外,在保障建筑工程項目有序開展的前提下,建筑工程施工技術管理能夠對項目成本進行有效控制,實現資源的合理配置,進一步加強對施工材料以及人員的管控力度,從而保障建筑施工的規范化進行。
建筑企業之間的競爭核心因素之一,就是項目成本。建筑工程施工技術管理的有效實施,能夠幫助施工單位全面提升管理水平,及時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保障工程的規范性,并強化對原材料采購成本、材料質量、施工進度、人員管控等方面的有效控制,從而促進工程經濟效益增加。
工程項目的施工質量與建筑工程施工技術管理水平呈正相關關系,二者之間有著緊密關聯。因此,促進施工企業施工技術管理水平的提高能在很大程度上提高施工質量,確保施工人員在面臨突發情況時能夠及時、有效地進行處理,從而保障施工項目的有序進行。
在混凝土施工過程中,部分施工單位容易出現以下兩方面問題:第一,為了響應國家的節能環保政策要求,建筑工程施工主要應用的混凝土種類大多為環保型商品混凝土。但是在實際施工環節,振搗棒的插入深度與標準要求差距較大,導致混凝土因振搗不密實而出現空洞與蜂窩面,使混凝土堅固度滿足不了建筑標準[2]。第二,混凝土運輸與進入施工現場的環節不夠嚴格,導致混凝土出現受潮問題。在這種情況下混凝土會出現不同程度的損傷,在振搗過程中容易出現問題,使得后續的剪力墻施工更容易出現質量問題。
現代建筑施工項目建設中,鋼結構施工技術是建筑工程施工環節的重要手段。從上世紀90年代中期起,我國不斷加強對建筑行業的投入,預應力技術得到有效實施。從施工技術層面而言,鋼結構技術從最初的原鋼板箱形柱焊接技術轉變為再生鋼,鋼筋的拉張強度得到了很大程度的提高。目前,鋼筋的需求量增加,鋼筋生產企業之間的競爭愈發激烈。為了全方面提高經濟效益,工程實施過程中大量應用低質量的鋼材鋼筋,無法保證建筑工程的施工質量標準。另外,部分建筑工程在鋼筋焊縫時飽滿度不夠,沒有滿足相關的技術規范,導致施工流程更加復雜。
首先,建筑工程組織設計方案的控制要素。在工程項目施工的準備階段,工程設計人員需要深入現場進行規劃與勘測。從施工現場出發,明確建筑設計的各項基礎質量,包括主體工程、分支工程、設備、材料以及各關鍵環節的施工技術手段,保持與各階段施工管理人員的交流聯系,及時與總工程師進行商議,明確項目各環節的施工細節與內容。與此同時,對工程設計階段中需要使用的各類文件應加強保管,這些文件包括設計、工程投標文件以及建筑師、設計師實地勘測的相關設計方案等,都需要加大管理力度。其次,建筑工程圖紙審查的控制要素。在工程項目正式施工前,承包商與施工單位應對施工現場進行明確后加強與工程師、設計師的交流溝通,互通有無,充分對設計的要素、意圖、原因、目的加以明確,從施工現場的實際情況出發,互相進行技術交底。在建筑施工圖紙審查階段,應與承包商、施工單位、設計單位以及監理單位信息互通,互相協作共同推進,及時發現并解決圖紙中存在的問題,確保在前期準備階段能夠高質量完成建筑設計,保障工程施工質量。
第一,施工技術交底要素。在項目施工階段,相關技術設計人員需要明確掌握工程的主要環節、功能特點以及特殊部位的施工技術要求,進行技術交底[3]。還需對企業的設計意圖加以明確,從而規避施工過程中出現不符合設計要求的情況,及時對施工材料、技術以及設備工藝進行協商,完善合同內容。第二,完善技術管理控制體系。建筑施工環節的有序開展,需要與施工現場的各項因素相契合,確保環節實施的科學性與真實性。靈活調整、完善技術管理制度,針對性編制技術管理手冊。在手冊中應明確技術操作的要求與標準,并嚴格要求施工人員執行、規范操作,保障建筑工程施工技術管理的秩序性,減少技術問題的出現。第三,加強施工組織的協調工作。建筑工程施工過程中,應對施工現場的質量檢查標準進行靈活調整,針對性制定檢查監督機制,提升施工技術人員的綜合素養,開展崗位培訓。還需與承包單位實施協商,組織技術人員開啟協調會議,就施工技術標準與施工進度、材料等方面進行探討,明確施工過程中的各項問題與異常現象,并及時提出解決策略,加強各環節各組織的協調工作,提高施工質量與效率。第四,關鍵部位控制要素。建筑施工現場負責人應就工程的關鍵部位技術控制方面實時與設計師保持聯系,確定混凝土配比、尺寸、鋼筋位置以及材料材質等基礎數據。施工方應按照事先制定的文件內容與設計標準嚴格進行施工作業,實現建筑關鍵部位的技術控制,提高施工質量。
竣工階段的施工技術管理要素,包括對工程的驗收評定、單項工程實施情況以及整體工程質量等方面。在這種情況下,為了保障竣工驗收的科學性與真實性,就需要結合實際客觀制訂測量方案,從施工各環節內容出發,實現對承包商單位的施工質量與性能的全面評測。測評結果需要與多方面因素進行比對,進而在整體層面上實現對工程項目的總評價,保障工程能夠達到驗收標準。

圖1 監理工程師現場檢查
在測評結束后,如果結果達到驗收標準,則下一階段的申報項目予以批準,如果沒有達到驗收標準,則勒令其返工,情況較為嚴重則永久關停。在竣工階段,需要對建筑物工程資料進行審評,確保其內容與建筑工程施工階段的情況相符,保障施工資料的完整性與全面性,提高檢查工作的效率與質量,并為后續的養護工作提供幫助。
建筑工程施工環節的質量提升與安全保障,在很大程度上與施工材料相關聯。因此,需要嚴格保障材料質量與相關設計規范達成一致。因為建筑工程施工環節范圍較廣,涉及的材料種類較多,其中鋼筋與混凝土則是施工過程中使用量最多的材料,相關人員應對二者的質量進行重點把控。在鋼筋層面,要針對鋼筋的含碳量、合金量等重要數據進行嚴格把控;在混凝土層面,需要對其澆筑厚度與施工工藝進行控制[4]。另外,在相關施工材料進場前,相關人員應就材料的型號與質量進行嚴格檢查,確保材料合規且滿足標準,避免出現不合格材料。另外,因為建筑工程設計內容較為廣泛,所以存在不少的安全隱患。施工安全管理作為施工現場保障工程安全的重要手段,必須對其進行嚴格制定。因此,在建筑工程施工過程中,應嚴格按照規定標準開展安全管理工作,從工程各環節出發,明確其中的風險要素,實現施工各環節的安全運轉、高效處理,保障建筑工程的高效、穩定開展。
綜上所述,在實際施工中,應結合施工現場情況,提高施工技術管理質量,促進施工方案的有效落實,保障建筑工程的高效化開展。基于此,應從建筑工程準備階段技術管理、建筑工程施工階段技術管理、建筑工程竣工階段技術管理以及施工材料與安全管理的控制方面,提高建筑工程施工技術管理水平,明確其中的各項要素,保障施工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