滕卓易
(廣西現代職業技術學院,廣西 河池 547000)
現代學徒制是教育部于2014 年8 月在《關于開展現代學徒制試點工作的意見》提出的,是一種通過校、企深度合作,教師、師傅聯合傳授,對學生以技能培養為主的現代人才培養模式。其是一種職業精神,是職業道德、職業能力、職業品質的體現,是從業者的一種職業價值取向和行為表現。“工匠精神”的基本內涵包括敬業、精益、專注、創新等方面的內容。“高質量”是我國從制造大國邁向制造強國的重要途徑,人才是提高制造業產品質量的支柱,而人才培養質量是關鍵。通過現代學徒制,培養學生工匠精神,是提高人才培養質量的一種有效途徑。我國汽車工業的國產和合資之爭,其實就是質量之爭,新能源汽車作為我國國產汽車產業的重要代表,目前與合資汽車不分高下甚至略高于合資汽車。如何持續提高我國新能源汽車的制造質量,改變中國國產汽車質量差的口碑,高素質的技能人才是關鍵,高職院校作為培養制造業一線人才的基地,必須擔當起為企業培養高素質職業技能人才的使命。本文基于現代學徒制的視域,探索高職院校新能源汽車專業學生工匠精神的培養路徑。
現代學徒制與工匠精神有著密切的關系,現代學徒制是培育工匠精神的基石,而工匠精神則支撐起現代學徒制的發展[1]。傳統的學徒制在發展中,工匠精神一直是師傅對徒弟的基本要求,因此,現代學徒制的試點實施過程也必須強化工匠精神的培養。通過對比“現代學徒制”與“工匠精神”的內涵,可以發現現代學徒制與工匠精神在職業理念與價值取向、歷史責任與時代使命、培養標準與產教融合的育人方式上是高度耦合的[2]。因此,高職院校培養學生工匠精神,現代學徒制是一種有效的途徑,通過現代學徒制培養學生工匠精神,把職業教育的任務落到實處,進一步完善校企合作的育人機制,創新技術技能人才培養模式,是現代職業教育發展的趨勢。現代學徒制是傳統教育與現代職業教育相結合的結果,以深化校企合作為基礎,以培養人才為目標,以教師和企業師傅聯合培養為支撐的人才培養模式。通過教師與師父聯合傳授知識技能,工作和學習同時進行,理論與實踐相結合。不僅解決了企業招工難的問題,還讓學生畢業后可以輕松找到自己與專業對口的職位,同時讓學生學到過硬的職業專業崗位技能,提高了人才培養的質量和針對性。
隨著人類的發展和進步,汽車普及化成為現狀。然而由于環境破壞嚴重和資源逐漸短缺,環境保護和低碳生活的呼吁越發強烈。開發新能源并且利用新能源則是解決能源問題和環境問題的有效途徑之一。新能源與傳統的能源有所不同,它是可再生的并且無污染。因此,新能源的開發利用正在積極研究和推廣。新能源汽車的開發便是其中的一種研究。在我國,新能源汽車正處于持續發展階段,我國政府大力支持并鼓勵其振興計劃。一方面安排專項資金補貼,比如對新能源汽車的購置補貼、免費停車、免費充電等;另一方面在政策上鼓勵推進,推出了《新能源汽車補貼標準》的法條,促進其形成跨越式的發展。但是因為目前我國的科學技術水平有限,新能源汽車的發展存在著諸多困難與阻礙。首先,由于科技發展現狀,我國缺乏新能源汽車所需要的關鍵性部件。其次,新能源汽車市場并不可觀。人們的傳統觀念認為新能源汽車比不過傳統汽車,導致我國的新能源汽車的銷售市場仍然處于初級階段。雖然新能源汽車仍然存在不少問題,但它的發展前景還是比較廣闊的。能源枯竭和環境的惡化正在潛移默化的影響著汽車行業研究汽車的研發思維。另外,由于新能源的可再生性與無污染性,新能源正處于高速發展階段,政府的支持也為其創造可觀前景。根據政府出臺鼓勵新能源發展的政策,新能源汽車的汽車產業鏈已經初步形成,新能源汽車的普及在未來會成為一個大趨勢。因此,加強新能源汽車人才的培養和提高人才培養質量,是保證我國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的需要。
“工匠精神”又叫作勞動精神,是社會文明進步的重要尺度,它是工作人員的一種職業價值取向和行為表現。它不僅是一種積極的工作態度,更是一種積極的人生態度。自古以來,人們一直比較注重“工匠精神”的培養。因為,擁有“工匠精神”,方能成大事。新時代的“工匠精神”主要包括愛崗敬業精神、精益求精精神、團隊精神以及追求卓越創新精神。目前,新能源汽車面臨著重大機遇的同時也面臨著巨大的挑戰。例如新能源汽車新技術仍存在突破瓶頸等。面臨這些挑戰,我們需要培養更多的具備新能源汽車專業技能的人員,而“工匠精神”是其必備的重要品質。從校園內培養學生的精神,讓“工匠精神”滲透到教育中,是讓“工匠精神”與新能源汽車技術融合的最佳方法。
工匠精神的培養離不開企業師傅的參與,學校教師和企業師傅的作用不同,教師傳授的知識技能與企業崗位要求存在一定的差別。教師主要是告訴學生如何做,為什么要這樣做,而企業師傅可言傳身教,帶領學生學會如何才能做得更好。現代學徒制是深層次的校企合作,通過校、企深度合作,教師、師傅聯合傳授,對學生以技能培養為主的現代人才培養模式。校企深度合作必須改變以往學校批量把學生送到企業頂崗實習的做法,深度合作的前提是校企共同培養,首先要明確劃分校、企培養的具體內容。具體的做法是,在人才培養方案和課程標準中,明確規定理論知識和常規操作項目在學校培養,崗位實踐項目的內容在企業培養。同時,在學校授課過程,定期安排企業人員到校講解相關行業企業技術規范,在企業實踐過程,在企業帶隊的專業指導老師也要根據實踐過程遇到的理論問題,不定期進行理論講解,引導學生學會通過理論指導實踐。在校企聯合傳授過程中,工匠精神所包括的敬業、精益、專注、創新等內涵,通過企業崗位實踐來引導,學生在企業崗位或接近崗位要求的環境中進行專業技能學習,使學生養成對職業的敬畏、敬業和奉獻精神,更加有助于學生工匠精神的培養。
企業的參與是現代學徒制實施的基本要求,目前校企合作深入不足的根本原因是企業的參與熱情不高。其原因有兩個:(1)本地企業不能提供合適的崗位和報酬;(2)外地企業因校企兩地距離較遠,造成校企合作困難,歸根到底的原因是企業在這個過程中獲利不多。受客觀條件的限制,本地企業更加適合校企深度融合開展現代學徒制培養具備工匠精神人才。因此,高職院校要主動出擊,了解本地有哪些新能源汽車企業,即使本地沒有新能源汽車生產企業,也會有新能源汽車4S 店。比如河池處于欠發達地區,各個新能源汽車均在本地設有4S 店,也有新能源汽車電池生產企業。高職院校要深入相關的企業,掌握企業用人的崗位需求,制訂崗位培養方案。并通過學徒制選拔,對學生進行職業取向分析,幫助學生選擇合適的崗位做學徒,讓學生找到感興趣的理想職業崗位,有利于提高學生的學習動力,學生在學徒過程主動學習和工作,企業也會從中得利,本地的學生也會留在企業工作,達到雙贏的局面。
對于本地企業不能提供合適崗位的學生,在外地企業安排合適的崗位,通過頂崗實習的方式由專業教師帶隊,到企業和師傅聯合培養。選擇的外地企業一定要提前充分調研,掌握企業能提供的崗位數量、崗位能力要求,制訂好頂崗實習的崗位考核要求,采取雙向選擇的模式,幫助學生選擇適合自身能力特長的崗位。由于學生對崗位的學習有針對性,學習效果得到提高,企業提供的報酬合適的話,學生一般都會留在企業工作,往后企業對校企的深度合作積極性也會提高,達到良性循環的雙贏局面。
通過現代學徒制培養學生工匠精神,首先要落實現代學徒制的人才培養。現代學徒制的人才培養過程必須要考慮學生的發展潛力問題,這是與傳統學徒培養的最大區別[3]。由于現代學徒制的人才培養過程更加注重崗位培養,對學生的興趣要求更高。因此,首先要培養學生對專業的興趣,按崗位重構課程體系,按崗位要求培養學生,同時采用學分制加分的模式創新教學評價手段。
3.3.1 崗位興趣:工匠精神培養的動力
在制訂人才培養方案時,首先通過企業調研,分析新能源汽車專業常見的汽車裝配、機械和動力系統維修、美容、銷售、保險等崗位工作過程,詳細了解新能源汽車專業對應每個崗位的能力要求,詳細列出崗位技能項目和相應的知識要求,以此制訂人才培養方案。首先通過學校舉辦專業講座等形式,讓學生對崗位項目內容有所了解,再通過“工作過程知識競賽”,讓學生加深對崗位的了解。同時通過帶學生到新能源汽車相關企業參觀崗位工作過程,由企業師傅介紹不同的崗位操作內容,幫助學生培養崗位興趣,樹立崗位理想,讓工匠精神的培養更具動力。
3.3.2 重構課程體系:工匠精神培養的路途
現代學徒制需要重構課程體系,主要是重構專業課程體系。通過對新能源汽車相關企業的調研,深入了解企業崗位技能要求,把崗位技能要求轉化成教學項目,重構專業課程體系。同時以企業為主體,構建認知實習、跟崗實習與頂崗實習“三階段”漸進式的企業化專業實訓課程模塊[4]。在此基礎上,明確校、企培養的崗位內容,校企共同培養。例如機械和動力系統維修崗位,把整車構造、整車電控系統的結構組成、工作原理等相關的基礎知識和拆裝基本技能的初步實訓,由學校教師負責傳授。具體到動力電池包的拆裝與分解、動力電機的故障診斷與排除等實際工作崗位內容,由企業師傅負責技能的提升和工匠精神的培養。
3.3.3 按崗位培養:工匠精神培養的本質
“工匠精神”基本內涵中的精益、專注,限制了學生“一專多能”的發展,考慮到職業教育的發展趨勢是要求對學生精準化培養,工匠精神的培養是要求學生更加專注于某一精細領域。與其遍地開花無一特長,倒不如按其基礎能力特長,引導學生根據自我能力特長和興趣,自主選擇,重點學習并熟練掌握專業對應的一種或兩三種工作崗位技能,這是一種更適合于職業教育的工匠精神培養模式。因此,在新能源汽車專業人才培養中,重點培養側重于專業中某個崗位的培養人才模式,適應社會發展及職業教育變化的需要,為企業培養更加適用的人才[5]。這種人才培養模式歸根到底就是以崗定教,根據學生的興趣特長,在打好專業基礎的前提下,按崗培養,讓學生選擇適合自身能力特長的崗位,按崗位能力要求,以工匠精神的內涵要求,重點培養崗位人才。比如新能源汽車專業,常見的崗位劃分為新能源汽車銷售、動力系統維修工、新能源汽車美容、新能源汽車保險等大類崗位,每個大類崗位又細分為幾個崗位,如新能源汽車美容可分為汽車鈑金、汽車外飾美容、汽車內飾美容等崗位。根據學生的興趣特長,在掌握專業基礎知識技能的基礎上,引導學生按選擇的合適崗位重點學習,由企業師傅進行重點培養,這樣更加利于培養學生的工匠精神。
基于現代學徒制人才培養模式改革的著眼在于學徒的技術技能水平達到行業企業的既定標準[6]。因此,學生工匠精神的培養也應該以行業企業的既定標準為基礎,甚至要高于此標準。目前我國職業教育對學生的要求是掌握專業所包含的全部知識技能,但是,這樣培養出來的學生很難達到工匠精神的要求。傳統學徒模式是一個師傅對多個徒弟的培養,現代學徒制可以是多個師傅對多個徒弟的培養,考慮到學生的學習能力是有限的,按崗培養更適合培養“工匠精神”基本內涵中的精益和專注,允許學生按崗選學更易于培養學生“工匠精神”基本內涵中的敬業和創新精神。這就要求創新教學評價手段,改革教學評價方法。改革的路徑是,學生用一半的時間在學校學習掌握基本的專業知識和技能后,另一半的時間允許學生根據自身能力特長和興趣,選擇適合的崗位,重點以工匠精神要求進行培養學習。探索采用加學分制度對學生進行評價,具體做法是在每門課程基本學分的基礎上,在企業進行現代學徒制培養時,由師傅對學生進行評價,達到工匠精神崗位要求的相應課程,可以增加一定的學分,最后按照總學分對學生每個學期和畢業成績進行綜合評價。例如學生在學校學習了整車電控系統的結構組成、工作原理等相關的基礎知識和拆裝基本技能后,通過學校考核得到本門學分,再到企業具體的動力電池維修、動力電機維修、燈光控制系統維修等實際崗位之一進行頂崗學習,由企業師傅進行評價考核,增加相應課程的學分,這樣能讓學生不斷進取,更加注重工匠精神的培養。通過校企共同培養,雙重考核,柔性實施教學過程,有效提高工匠精神培養的質量。
通過對新能源汽車專業人才培養模式的改革,探索在現代學徒制實施過程培養學生的工匠精神,有效提高了人才培養質量。改革前,學生在學習過程中不清楚自己能干什么;學習結束后,還不知道自己適合干什么。因此,學習興趣不高,動力不足,無一特長。改革后,學生能按照自己的意愿重點發展,學習目標明確,學習成效明顯提高,特別是在企業進行現代學徒制培養階段,學生自主選擇學習崗位,學習主動性高,師傅更加愿意帶學。通過改革,學生在畢業時已經有了明確的職業崗位傾向,有利于學生的就業。這兩年的新能源汽車專業畢業生,不再像以往那樣大批送往生產線上就業,而是大部分選擇自己就業,超過一半的學生留在了生源地專業對口就業,回歸到了職業教育為地方經濟服務的軌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