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苗苗 葉鼎孟
班會背景
《中國學生發展核心素養》中倡導學生應該具備能夠適應終身發展和社會發展的必備品格和關鍵能力。《家庭教育促進法》強調要保護未成年人營養均衡、科學運動,睡眠充足、身心愉悅,引導其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和行為習慣。周末作為學生生活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學生獨立安排、提升并實現自我的關鍵時間,但部分學生存在虛度周末時光、缺乏規劃、沒有目標和動力等問題,導致周末生活枯燥、單一。為適應時代發展的需要,充分挖掘周末價值,找到學生喜歡且想要發展的周末藍圖非常有必要。
班會目標
學生通過數據調查、視頻、情境思辨、對話演繹等方式,了解其他學生周末的不同利用方式,掌握周末規劃的基本路徑和方法,繪就周末藍圖。
班會準備
教師:邀請學生拍攝短視頻,繪制周末表情包、調查問卷,統計信息并制作表格,準備周末挑戰膠囊,家校溝通。
學生:分配小組成員,協調組員職責。
班會過程
師:最近,我們周圍出現了一個怪論,5加2居然等于0,這又是何說法呢?這里的“5”和“2”是指什么?
生:“5”和“2”是指5天的校園生活和2天的周末時間,是說5天的校園學習再加上2天的周末生活,卻讓學習效果變成了0。
教師出示周末前后表情包。
師:這當中不乏玩笑,但也絕非空穴來風。你有沒有陷入這個怪圈?讓我們排查一下,你的周圍有沒有出現類似的周末微表情?如果有,可能怪圈就在我們身邊,今天我們就要突破怪圈,升級我們的周末藍圖。
環節一 走出舒適圈——知規劃之意義
1.周末劇場,反觀自我
師:美好的周末同學們總是抱有很多想法,但是對周末時間的利用卻大相徑庭,我們來看這樣的一個周末,說說你的看法。
視頻梗概:周五回家,小A想著勵志周末逆襲,看時間還長先休息一下,幾個小時后,還在沙發上玩手機,接下來熬夜、晚起、邋遢、點外賣、打球、聊天、出游、玩游戲……最后熬夜趕作業。
生1:熬夜晚起會打破作息規律,邋遢會影響自身形象和家人關系。
生2:趕作業會導致作業質量下降,也會影響第二天的聽課效率。
生3:出游和打球可以讓身心放松,對周末其實還是有期待的。
生4:小A總體對周末缺少計劃。
師:這也就讓我們被動地陷入了怪圈,其實就是今天人們說的舒適圈。
小結:周末安排得不合理,結果達不到我們的預期,會對我們的學業、生活造成不利的影響。
2.切身調查,反躬自省
教師呈現近期的周末調查數據,引導學生觀察數據、思考。
師:組內討論,說說你們的發現?
生1:大部分人周末沒有規劃或有規劃卻沒有主動實施,部分人實施不見成效。
生2:周末缺乏目標和動力。
生3:周末安排不合理、不理想。
小結:隨意拼湊的周末只能叫拼圖,想要升級成藍圖,我們需要好好規劃一番。
3.榜樣力量,交流分享
師:據了解,我們班其實就有周末生活過得非常精彩的同學,讓我們用熱烈的掌聲邀請他,讓他分享周末規劃的經驗和心得。
生:周末對于我來說是能夠自由支配的時間,我對周末會有非常詳細的規劃,很多事情就有了努力的方向和動力,也會督促我們去尋求解決問題的方法和途徑。周末的規劃可以讓我們發現自己的熱愛和需求,甚至人生目標和理想。
師:其他同學也可以積極地表達自己的看法。
生1:周末可以做更多大膽的嘗試,比如我會去挑戰跑5公里,釋放壓力,強健體魄。
生2:周末也可以用來查缺補漏,彌補我們周中學習的不足,更好地為接下來一周做好準備。
生3:周末我會預留出一些時間陪伴家人和朋友。
小結:有規劃的周末讓我們既能保持精進,又能享受生活。
4.走出舒適,兼收并蓄
教師展示視頻:身邊同學生動而不同的周末生活。
師:為了讓我們的周末豐富而充實,你想做哪些大膽的嘗試?
生1:去科技館,去騎行,去美餐一頓。
生2:看書,逛街,鍛煉。
生3:寫作業,彈琴,拼圖。
生4:多睡一會兒。
師:不同事件的影響是不同的,我們不妨先把它們歸類,看它們能帶來怎樣的影響。
小結:周末的這些事件讓我們更加自信、樂觀、從容,選擇你所側重的方向,去發展你的周末,把周末過成你想要的樣子。
【設計意圖】學生通過評價視頻中的周末方式反觀自己;通過數據清晰具體地暴露周末規劃的問題和困惑,引發思考;通過榜樣分享知曉周末的意義和不同的詮釋方式,引發認知沖突,加之大膽設想,從而達到走出舒適圈的意圖。此環節為認知過程,為后續的規劃奠定基礎。
環節二 突破徘徊圈——思規劃之選擇
情境:最近小周非常欣賞同伴小嘉的畫,于是也讓媽媽給自己報了和小嘉同樣的興趣班,一學期下來,他發現自己的畫和小嘉比還是有很大的差距,他很苦惱,覺得自己根本不適合畫畫,該怎么辦?
師:當你開始愿意嘗試挑戰時,你已經邁出了舒適圈,這時的你也許會像小周一樣面臨著挫折和沮喪,這時我們就進入了徘徊圈。請以小組為單位,幫助小
周吧!
生1:在繪畫上多花時間,繼續堅持。
生2:向別人請教。
生3:若真的不擅長,那么就可以放棄這件事,認真付出的過程中我們也是有收獲的。
小結:突破徘徊圈需要認清自我、反復練習、改變期待。
【設計意圖】學生通過情境創設、主動思考和共情,形成突破徘徊圈和規劃周末的內在動力。
環節三 駕馭學習圈——悟規劃之取舍
師:周末所面對的事情往往不止一件,這時我們會面臨判斷和取舍,這就來到了學習圈。
師:選擇一種情境,同桌分飾兩種角色,相互說一說,看誰能把誰說服。2分鐘結束后展示。
展示1:
小周:課內的還看不懂呢,不看課外書!
老師:在課外讀物上,我們平時花的時間太少,周末應該多看些才是。
小周:周末應該用來補弱科。
老師:課外閱讀也很重要,可以幫助你增長見聞,培養我們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
小周:可我作業都沒寫完。
老師:課外閱讀的內容和技巧,其實對我們提升作業效率是有幫助的,而且內容也很有趣。
展示2:
媽媽:小末,飯吃過后把碗洗一下。
小末:我今天都出去活動一天了,好累!下次我再洗。
媽媽:媽媽也工作了一天,你長大了,應該要承擔家庭的責任。
小末:我應該把時間多放在學習上。
媽媽:做家務的時候鍛煉動手能力,對學習也是有幫助的。
小末:那好吧。
老師:其實同學們剛才的演繹都合理地判斷了事件帶給我們的價值,一定的技巧可以幫助我們提高效率,而且解決問題的方式非常可取,就是合理溝通。
小結:駕馭學習圈需要判斷價值、掌握技能、合理溝通。
【設計意圖】學生通過情境演繹,互相說服,形成面對挑戰、克服困難的方法和周末規劃價值觀,從而駕馭學習圈。
環節四 建立成長圈——繪規劃之藍圖
1.成長規劃,博采眾長
師:美好的周末給我們帶來很多可能,我們應該如何去協調各個事情的關系,充分挖掘周末的價值呢?我們需要建立自己的成長圈。
師:以小組為單位,共享4份周末設計,結合自己的經歷,發動頭腦風暴,收集具有周末規劃的關鍵方法。
生1:有近期、中期、遠期的目標,很詳細,讓人有方向去努力。
生2:有明確具體的要求,可以保證效果。
生3:有適當的休閑娛樂,勞逸結合。
生4:有時間限制,可以避免拖延,而且對自己想發展的方向有側重。
小結:建立成長圈需要設置目標、限制時間、勞逸結合、獎勵機制、及時反饋。
2.漫畫爺爺,另類人生
教師展示視頻:“不一般”的漫畫爺爺用創意漫畫服務社會,從未停過畫筆,走到哪畫到哪,他的眼中從風景到人物處處都是靈感。對他來說,不停下手中的畫筆增加了人生的“密度”,漸漸地,畫畫不只是他生活的一部分,更是責任。
師:老爺爺的活法哪里“不一樣”?
生:老爺爺對生活始終保持熱愛,有學習的熱情,愿意奉獻。
小結:對生活有信仰,對生命有敬畏,對社會有奉獻,生活也可以多姿多彩。
3.破圈挑戰,踐行規劃
師:書寫戰帖,挑戰自我,封于膠囊,若周末挑戰成功則將膠囊收藏起來,若未成功則書寫新的戰帖繼續挑戰。
【設計意圖】學生通過博采眾長,分析視頻,尋求周末規劃的制勝關鍵和人生價值;通過破圈挑戰踐行規劃的第一步;通過課后延伸活動,實現升級周末藍圖的項目化踐行,是規劃行為的表現和發展的過程。
班會反思
本節班會課通過走出舒適圈,突破徘徊圈,駕馭學習圈,建立成長圈,形成周末規劃的基本路徑,最后通過漫畫爺爺的生活升華規劃長遠的意義,挖掘深度。整堂課有真實的觸動、自我的反思、生動的體驗、美好的溫情、明晰的路徑,助力學生審視自己的需求,規劃自己的周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