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辦好思想政治理論課,最根本的是要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解決好培養什么人、怎樣培養人、為誰培養人這個根本問題。“課程思政”是對思想政治教育的新探索,是在全員參與下全方位、全過程對學生進行思想政治教育的活動與過程,最大限度地發揮學校教育中每個教育工作者所承擔的對學生思想政治與品德教育的責任。職業院校課程思政也圍繞培養什么人、怎樣培養人、為誰培養人這個根本問題來實施,并在這一過程中體現類型特色。
關于培養什么人。黨的十九大報告提出:“建設知識型、技能型、創新型勞動者大軍,弘揚勞模精神和工匠精神,營造勞動光榮的社會風尚和精益求精的敬業風氣。”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的《關于分類推進人才評價機制改革的指導意見》指出:突出品德評價。堅持德才兼備,把品德作為人才評價的首要內容。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的《新時期產業工人隊伍建設改革方案》指出:造就一支有理想守信念、懂技術會創新、敢擔當講奉獻的宏大的產業工人隊伍。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的《關于加強新時代高技能人才隊伍建設的意見》提出:打造一支愛黨報國、敬業奉獻、技藝精湛、素質優良、規模宏大、結構合理的高技能人才隊伍。《國家職業教育改革實施方案》,提出落實好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健全德技并修、工學結合的育人機制,完善評價機制,規范人才培養全過程。這一系列要求為課程思政提供了遵循,指明了方向。
關于怎樣培養人。新修訂的《中華人民共和國職業教育法》明確職業教育是類型教育,在人才培養過程中要突出自身特色。職業學校培養的學生德技并修,這就要求承擔課程的教師德技雙馨,既是雙師型教師,也是工匠之師,既傳道也授業解惑。關于育人先育德,我國古人就有非常精辟的論述。老子曰:有道無術,術尚可求;有術無道,止于術。陶行知說:“千教萬教教人求真,千學萬學學做真人。”學會做人是教育的出發點和歸屬,在教育教學中加強價值引領。產教融合、校企合作是職業教育類型特色的重要體現,注重實踐育人,選派好優秀的兼職教師和產業導師,他們的優秀品質有助于學生樹立正確的職業理想和職業道德;把勞動教育貫穿始終,以勞樹德,以勞增智,以勞強體,以勞育美,以勞創新。加強專業教育,以大國工匠、能工巧匠為榜樣,培養學生踐行勞模精神、勞動精神和工匠精神。
關于為誰培養人。為黨育人、為國育才是各級各類教育的根本遵循,但不同類型的教育培養的人才類型是不一樣的。職業教育是一種民生教育,服務于學生發展和經濟社會發展。職業學校中許多學生是農村留守兒童成長起來的,在教育教學過程中非常需要教師的關注、關心、關愛。教師要樹立人人成才的觀念,關心每一個學生的成長,課程思政的意義更大,立德樹人的要求更高。職業院校教師課程思政的內容要更加豐富,形式要更加多樣,方法要更加靈活,措施要更加有效,要因人而異,合理評價學生,克服學生的不健康心理,幫助學生自強自立,增強自信心,做學生健康成長的引路人,增強職業認同感。關心他人,服務社會,奉獻祖國,也是課程思政的重要內容。
(曹曄 ?天津職業師范技術大學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