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曉燕
一
吃晌午飯的時候,苕種終于鼓足勇氣開腔了。
“爹,等忙完這段農活,我想出去闖世界?!避娣N端著碗,眼睛卻不敢看爹,爹在家說一不二,他打心里怵爹。
“在家千般好,出門一時難。在家有地種,有飯吃,不好?你個苕種大字不識幾籮筐,出去做么事?”爹瞪圓了眼睛。
“細團眼都能出去闖世界,我,我么就不行了?”苕種憋紅了臉,快速扒拉著粗瓷碗里的米飯,以此來掩飾內心的慌張。他怕爹,是真怕,爹打人,也是真的打。爹打人時身上的每一塊肌肉似乎都在動,那雙粗糙的大手如蒲扇,隨時會一巴掌呼到他的臉上。
“咣!”爹把筷子用力地敲在粗瓷碗上,碗立時就缺了一塊。
苕種趕忙起身,他知道這個話題不能再繼續下去了 。
“我待會兒種洋芋去?!避娣N邊說邊跑出屋。
看著苕種的背影,爹重重地嘆了口氣。 轉頭看桌上破了半邊的碗,爹又心疼地咂巴起了嘴。
“他娘,把我的家業找出來,這碗鋦鋦還能用。”爹是有名的篾匠和鋦匠,這個難不倒他。
二
苕種四仰八叉地躺在厚厚的竹葉上,嘴里叼著根竹梗發呆。
苕種不苕,苕種是有名號的,李富林是他的大名。苕種打小三病兩痛的總不消停。憂心忡忡的爹娘請來算命先生。算命先生掐指一算,搖頭道:“這孩子的命太硬,得起個賤名才好養活喲。”
當時蘄春有個說法,給孩子起個賤名能讓孩子平平安安地長大,而這個名字也不是隨意起的,要由長輩走到街上,拿他聽到的第一句話來用才行。
于是爹就照著算命先生所說的,一大早從棠樹嶺翻山越嶺來到了向橋街。剛到向橋街,耳邊正好傳來吆喝聲“苕種,賣苕種咧!”爹高興地一拍大腿:“好,苕種好,夠賤、夠扎實!”
從此,“苕種”就成了李富林的代名,而苕種也不負父望,身體慢慢地結實起來,如同家門前的楠竹般健壯挺拔。
苕種躺在竹海的懷抱中神游,每當他高興或有心事的時候,這茂密的竹海就是他最好的朋友。細團眼從深圳回家過年時的畫面在他腦海里揮之不去。細團眼與苕種是發小,出去打工不過半年,細團眼出言吐氣與往日截然不同。那時髦的打扮,新潮的手機,還有細團眼描述的花花世界都讓苕種驚脫了下巴。
可爹不讓苕種出去闖世界,爹不讓做的事肯定有爹的道理,爹是見過世面的。
其實內心里羨慕歸羨慕,苕種并非是多么想走出這個山溝溝,他喜歡棠樹嶺。這里有連綿的竹海,這里有美麗的石蒜花,這里還有吃不完的鮮筍……他晌午跟爹說要出去闖世界,其實只是言不由衷地試探,更多是為了宣泄內心的憋悶。打小跟在他屁股后頭的細團眼現在看人眼睛朝天了,把他不放在眼里了,苕種心里非常不爽。
今年的天氣很反常。三月原本是春寒料峭的季節,可如今棠樹嶺像苕種這樣血氣方剛的小伙子卻已經穿起了短袖。外面燥熱難擋,門前的這片竹海卻涼爽宜人。陽光透過密密匝匝的竹縫照射進來,竹林仿佛滾動著成千上萬顆金珠。苕種躺在干燥松軟的竹葉堆上,頭頂上千棵楠竹隨風搖擺,竹海翻騰,竹濤悅耳,苕種就想起了電影《臥虎藏龍》的畫面。苕種不服氣地想,那竹子與這棠樹嶺的竹子比可是差老遠了,那導演若是知道有這么個好地方,肯定會來這拍戲。想到這,苕種深感惋惜,不自覺地嘆了口氣。
竹影搖曳,苕種恍恍惚惚沉入了夢鄉。片片竹葉變成五顏六色的鈔票,雪花般飄落。苕種和金鳳手拉著手,撿啊撿,笑啊笑,真是開心快樂……
“苕兒,苕兒……”娘的輕喚使苕種從夢境中回到現實,這么美的夢這么快就結束了,苕種不免有些惱火。娘輕柔地說:“兒啊,時間不早了,趕快去把洋芋種下,要不,你爹又該生氣了。”聽到說爹,苕種一骨碌翻身起來,接過娘手里的擔子,朝竹林外的高地大步走去。娘在后面喊道:“兒啊,種完早點兒回來。晚上我給你做竹筒臘肉糯米飯?!?/p>
娘是真的疼苕種,巴心巴肝地疼。娘這輩子只生這一個娃,就再沒生養了。村里人說苕種是試花兒。苕種從小頑皮和別家孩子干架,別家父母找上門,爹抄起棍子要打苕種,娘總是死死地護著他。娘流淚:“別人家有褂子換洗,我只有這么一件?!?/p>
爹立馬就服軟了。
三
苕種家的菜園在竹林外的高地上。這片菜地向陽開闊,種出來的菜足夠一家人日常所需。頭天娘已經把地細細平整好,并埋上了土糞肥。苕種放下洋芋,拿起鋤頭開溝起壟。土似蛋糕般松軟。
洋芋種新出的芽點濃綠茁壯,娘已切割好并細細抹上了土灶灰。苕種把洋芋放在打好的凼里一個個仔細地排整齊?,F在天氣好,要不了幾天這些洋芋就會破土而出。他拿起一個洋芋,越看越新奇,這個洋芋種頂上的壯芽似頭發,面上的三個芽點怎么看都像一張人臉,特別是那嘴角上翹,好似在嘲笑:你個苕種,莫做白日夢,趕快做活。苕種越看越來氣,飛起一腳,人臉洋芋種就骨碌碌滾下了坡。
洋芋栽到第三壟的時候,苕種回頭看,那個人臉洋芋種正歪著頭望著他壞笑。栽到第七壟的時候,苕種回頭看,那個人臉洋芋種還在洋洋得意地望著他笑,苕種心里就恨恨地想:笑,還笑,晚上讓老鼠吃了你。
太陽真烈,苕種臉上的汗水像蚯蚓般蜿蜒而下。陽光金燦燦地灑在這個健壯黝黑的俊小伙身上。苕種充滿了青春的活力。只剩下最后一壟就栽完了,苕種又扭頭看人臉洋芋種,此時人臉洋芋種正耷拉著腦袋皺巴著臉可憐兮兮地看著他。
苕種就想起了爹。
爹是四里八鄉有名的篾匠。爹編的竹器結實又耐用,爹用竹子編的籮筐、米篩、柴扒、竹床、簸箕、烘籠兒等可都是搶手貨。這些優良洋芋種就是爹挑著竹器到山下以物換物交換回來的。上個月制作竹器,爹削篾絲時,不小心還割破了手指。想到爹割破了手指,苕種心疼地跳下坡,撿起人臉洋芋種丟到凼里,邊栽邊道:你叫我苕種,你才是個苕種,你家祖宗八輩都是苕種,再過兩個月,看我怎么收拾你。此時,苕種腦海里滿是娘做的肥膘肉蒸土豆、酸辣椒炒土豆、油炸土豆干。苕種用手把土按緊實,咧咧嘴,得意地笑出了聲。
夕陽西下,整個棠樹嶺籠罩在金色的余暉中。借著這最后的光芒,漫山遍野的粗壯楠竹,仿佛擎天玉柱,直插云霄。遠遠望去,落日正溫柔地親吻著這個靜謐的小村莊。土地、村舍、溪流通通羞紅了臉。
棠樹嶺攏共不到二十戶人家,呈“八”字形分散在路的兩邊,苕種家靠近“八”字尾,地勢開闊向陽。此時他望見自家紅磚瓦屋頂上炊煙裊裊,可以想象,干凈整潔的屋內,熱氣騰騰的土灶旁,娘一定正在做他最愛吃的竹筒臘肉糯米飯和酸筍湯。
想到娘的廚藝,苕種的胃一陣蠕動,歸家的腳步變得急促而輕快。
四
黃昏時分,爹從山下賣竹器回來,同時帶回來的還有關于棠樹嶺村將要開發旅游的消息。
爹和娘說著話,苕種豎起耳朵聽,生怕漏掉一句。
“白水村王跛子說咱這要開發旅游了?!?/p>
“不定真假呢?”
“恐怕假不了,他兒子可是在縣政府上班的咧。”
“若是真的,那真是好事咧?!?/p>
“頭發長見識短,開發了,竹林毀了,咱這大個村靠啥生活?”爹用力地磕掉竹煙筒里的煙灰。
娘不敢再言語,娘一向順從爹。
爹“吧嗒吧嗒”抽著水煙袋,眼睛望著屋外水墨畫般的莽莽竹海陷入沉思。
這天夜里,苕種翻來覆去睡不著,他覺得爹說得不對,電視上不老在說鄉村振興嗎?棠樹嶺這么美的風景,早該振興振興了。苕種突然覺得棠樹嶺村這個名字起得沒水平,這里四野八荒都是竹子,怎么能叫棠樹嶺呢,應該叫棠竹嶺才對。
窗外竹影綽綽,苕種又想起了金鳳。金鳳是山下王榜村的,和他是初中同學。金鳳不但人長得好看,手還巧,苕種鞋子里的鴛鴦戲水襪墊就是她納的。想起金鳳,苕種心里甜絲絲的,可金鳳娘那滿是嫌棄的臉此時不合時宜地蹦出來,苕種心里頓時一陣發緊。
今夜月色如水,竹影搖曳,風輕拂著滿山翠竹,像是吹響了一支巨大的竹簫,演奏著一支深沉的樂曲。苕種就在這美妙的樂曲中沉沉睡去。
棠樹嶺即將開發的消息,像長了翅膀的小鳥“撲棱棱”飛入小村莊的犄角旮旯。這個寂靜的小村莊沸騰了。年輕人歡呼雀躍,上了年紀的卻沉默不語。
老支書耐心地做著大家的思想工作。
“棠樹嶺為啥子窮,還不是因為沒有一條像樣的路。開發旅游必定要先修路,我們祖祖輩輩盼了多年的事馬上就可以實現了?!崩现抗饩季嫉赝蠹摇?/p>
“好是好,只是大家今后靠啥子生活喲?”
“要想富,先修路,路通了,你還愁沒飯吃?”
“鄉村旅游開發怕是要把我們的林地占去啰!”
“你們忘了泉水叔為了修路搭上命的事了?”一直插不上嘴的鐵蛋著急地蹦出一句。大家瞬間沉默。鐵蛋爹狠狠地剜了他一眼。
五
梅泉水在棠樹嶺是一個帶有神秘色彩的人物。在苕種的記憶里,他很高很瘦,走起路來衣服直晃蕩,就像一副行走的衣架子。但是,苕種和村里的孩子們都特別喜歡他。
梅泉水是一個有趣的人。他會用山上挖回來的黏潤的泥土捏各種各樣惟妙惟肖的物件。不起眼的泥巴,再涂上各種顏料,瞬間變成了孩子們爭先搶奪的珍寶??粗⒆觽儬幍妹婕t耳赤,他總是笑瞇瞇道:“莫搶,莫搶,每人都有份。”
按輩分,村里的孩子都要管梅泉水叫叔,可孩子們從不這樣叫,總是直呼其名。在他們看來,梅泉水就是個和他們一般大的孩子。他不但帶孩子們捏泥巴,還有用不完的游戲和各種神秘的戲法。做游戲時,他會全身趴在地上,從桌子底下鉆進鉆出做鬼臉、扮猴子,在地上打滾嬉鬧,弄得灰頭土臉也不嫌臟。他還會給孩子們講各種神話故事,教大家連字游戲,快速記憶和便捷計算……
泉水娘每每見到泉水和孩子們沒大沒小地玩鬧,總是大呼小叫:“么得了喲,做叔的沒個叔樣,讀這么多書,不務正業,么得了喲……”
對于梅泉水的“不務正業”,棠樹嶺人都說他是因為受了刺激。據說梅泉水是個讀大書的人,讀書時成績總是全校數一數二,本來高考金榜題名毫無懸念,但家里的一次重大變故卻使他最終名落孫山。落榜后的梅泉水茶飯不思昏睡了兩個多月,他變得卑微而敏感,并準備把頭低到塵土里,和曾經的夢想一起埋葬。
是泉水娘救了他。
泉水娘對近乎頹廢的梅泉水說:“兒啊,好歹也讀了這么多書啊。三十六行,行行出狀元呢。你現在是娘唯一的依靠,你不能對不起娘啊?!?/p>
不知到底是泉水娘的話起了作用,還是中了魔咒,從床上爬起來的梅泉水從此不再提高考的任何字眼,一門心思想要修路。
那時,苕種上學經過那段崎嶇險峻的山路時,老見梅泉水一個人拿著鋤頭、鎬子等工具悶頭開山修路。苕種總是打趣他:“梅泉水,下勁兒哈,要不了多時路就修通了?!泵啡⒉焕頃?,但總細心叮囑苕種趕快上學,路上要注意安全。
處于群山之腰的棠樹嶺海拔七八百米,常年云遮霧罩。山路呈“之”字形蜿蜒盤旋。棠樹嶺的路在蘄春號稱“天路”,梅泉水的爹,就是在梅泉水臨近高考時,去送米、送菜到學校摔落懸崖而喪命的。對于梅泉水異乎常人的舉動,村里人心里是同情的,但是由于工程量巨大,大家覺得單靠人工修路那是天方夜譚。沒有人反對,也沒有人支持,孤獨的梅泉水就成了棠樹嶺的一道獨特風景,不論晴天、雨天,梅泉水總是準時地出現在那段陡峭的山路上。他越來越瘦,越來越黑,也越來越沉默。
有一天,放學歸來的苕種老遠望見村口圍聚了一大群人。這種場景在棠樹嶺實屬罕見。因人煙稀少,山高路險,棠樹嶺與外界鮮有接觸,像這樣的場面只會在逢年過節時才會出現。
苕種蹦蹦跳跳快步向前……
若干年后,苕種心中依舊心疼不已。如果那天放學遲一點兒,就不會目睹泉水叔的慘狀了,如果那天沒有大霧,或者如果頭天沒有下雨,泉水叔就不會跌落山崖了。
報社的記者、扛著攝像機的電視臺記者,跟隨著一眾人大汗淋漓翻山越嶺地進入了棠樹嶺。這可是件新鮮事,全村人都圍了過來。
縣委書記來了,縣里的領導們也來了,寂靜的小村莊沸騰了。村支書把大家伙聚集到曬谷場,說領導有話要講。
縣委書記是位梳著短發,颯爽利落的女同志,她把縣里準備開發棠樹嶺的預案給村民作了講解,然后和藹地征求村民的意見和建議。
村民們面面相覷,大家各自都有想法,但誰也不愿意第一個發表意見。
氣氛凝固。
“我不同意賣山賣地搞旅游,以后子孫后代吃么喝么?”王大柱率先打破沉默。
“說得是咧!”村民們齊聲附和,這的確是大家都擔心的問題。他們堅守先輩留下來的土地和山林,認為有了土地,子孫后代才有賴以生存的基礎。
苕種心里著急呀,大家腦子怎么就轉不過彎呢。
“我覺得開發棠樹嶺是好事!”苕種大聲地蹦出一句。
“小同志,你叫什么名字?”女縣委書記走上前,親切地問道。
“我叫苕種。”苕種漲紅了臉。
笑聲四起。
“大名呢?”女縣委書記還是笑瞇瞇地看著他。
“李,李富林。”
“李富林這個名字取得好啊,富林,富在山林。富林同志,來,談談你的想法?!?/p>
“開發先修路,路修好了,我爹下山賣竹器就不用翻山越嶺了。我也可以像電視上演的那樣騎摩托車下山了?!?/p>
大家又是一陣大笑。
“非常好,富林同志說得非常好哇,我們棠樹嶺這么好的自然資源至今養在深閨人未識,而大家卻守著金山,過著清貧的日子,真的是太可惜了!”女縣委書記手指著漫山遍野水墨畫似的竹海惋惜地說道。
大家還是沉默。
“來,來,海山叔有話說。”老支書攙扶著一位耄耋老者。
李海山是棠樹嶺最德高望重的老人,今年九十三歲。他早年當過兵,參加過高山鋪戰役。解放后,在縣民政局工作直到退休。他是棠樹嶺人的驕傲。他的話大家聽得進。
李海山雖已年過九十,但仍雙目炯炯,精神矍鑠,他把拐杖拄在地上,“咚咚”響。
“大家伙都聽著,以前,鬧革命就是為了讓窮苦百姓過上好日子?,F在,政府搞旅游開發,同樣是為了讓棠樹嶺人過上好日子。我們聽黨的話,聽政府的話,不會錯!”
“老英雄說得極是呀!”女縣委書記上前激動地握住李海山的手大聲說道。
“政府開發旅游不是短期的利益打算,保護生態環境是前提。我們將采取租賃山林的形式合理開發利用。只要旅游這扇大門打開,我們棠樹嶺的土特產、手工竹制品就不愁銷路了。棠樹嶺人將是旅游開發最直接的受益者。我們在家門口就可以就業致富,可以大大提高大家的生活質量啊!”女縣委書記動情地說道。
“好,好,聽黨的話、聽海山叔的話不會錯!”老支書率先拍起了巴掌,全場也隨之響起了熱烈的掌聲,苕種拍得最為賣力。
全村人熱血沸騰。
六
開完現場會,女縣委書記因縣里有重要會議先行離開??h財政、文旅、交通、民政等單位相關領導下午繼續調研。眼看臨近晌午,老支書將縣里一眾人的午飯安排在苕種家。苕種娘的廚藝在棠樹嶺可是有名的,村里紅白喜事掌廚都少不了她。
苕種娘今天是真的高興,女縣委書記表揚她的兒子了,電視臺還錄像了呢,兒子替老李家長臉了。娘激動得面色潮紅,喜悅之情溢于言表。
廚房里一片忙碌,鄉下人淳樸好客,雖再三交待只是簡單的工作餐,但娘卻絲毫不懈怠。灶膛里,稻草稈燒的火很旺,火光隨風箱拉風的節奏映紅了廚房。鍋里炒菜用的是地道的山茶油,各式菜肴在沸騰的大鐵鍋里回旋著、翻卷著,仿佛在歡快地吟唱,隨即又響起鍋碗瓢盆的撞擊聲。
外屋,省文化廳非遺中心的歐陽教授正反復把玩著苕種爹編織的各式精美竹器。因家里經濟拮據,苕種家里的家具幾乎都是爹用竹子制作的。竹茶幾、竹門簾、竹床、竹椅、竹桌、竹柜,造型精巧,美觀耐用。這些竹編日用品看似簡單,制作卻極其繁瑣。爹自十二三歲起就開始學習竹編,至今已經做了四十多年。棠樹嶺人靠山吃山,幾乎家家都會編織竹器,以貼補家用。而爹編織竹器,從來都是不急不躁,細工慢活,片竹成絲,從不馬虎,還融入花鳥魚蟲等圖案,所以竹器格外受歡迎。爹的脾性也如同竹的稟性,剛柔并濟,絲絲縝密。
“真的是做工精巧,這不但是一門手藝,更是珍貴的非物質文化遺產。”歐陽教授連連稱贊。
娘做事干凈利索。不多時,鮮筍煨土雞、酸菜蒸細魚、酸豇豆燒鴨肉、大蒜炒臘肉、紫蘇炒雞蛋、蒸土豆、蒸河魚、蒸豆渣紛紛上了桌。
爹拿出自釀的竹筒酒,憨厚地請縣里來的干部們喝。大家連連擺手,有人笑著說:“都是取材天然的好酒好菜呀,可惜今天還有工作不能喝,等棠樹嶺旅游開發成功的那天,我們一定到你家來喝個痛快?!?/p>
歐陽教授看著滿桌農家土菜,滿屋精美的竹制器具,滿眼放光,他高聲說道:“棠樹嶺風景優美,民風淳樸,竹編匠人手藝精湛,真是一處遠離市區的世外桃源??!我看開發旅游棠樹嶺這步棋走對了!我們要文旅融合,打造一個竹藝展覽館?!?/p>
大家聽了連連點頭,歐陽教授又拍著苕種的肩頭笑瞇瞇地說:“這個小伙子這么聰明,叫苕種可太委屈他了。大哥大姐,還是叫孩子富林好聽。大姐你廚藝這么好,將來開農家樂必定會生意火爆啊?!?/p>
苕種的爹和娘聽了連連點頭。歐陽教授學識淵博,卻如此平易近人,絲毫沒有瞧不起山里人,他們心里美滋滋的。
后記
朝霞染紅了棠樹嶺的竹海,一輛輛旅游大巴滿載著觀光旅客沿著新修的公路蜿蜒而上。遠遠望去,這條曾經的“天路”此刻就像一條黑色的絲帶纏繞在崇山峻嶺之間。峽谷里,野櫻花盛開,紅的似火,粉的似霞,白的似雪,莽莽群山如一幅濃淡適宜的國畫。
旅游大巴從山腳到棠樹嶺村用時不過十來分鐘時間。游客下車信步而行,如今的棠樹嶺,山、水、林、竹相映成趣。竹海景區不光有竹林,而且山巔有碧湖、林間多溪泉。其中,龍潭峽谷氣勢磅礴、深山古廟梵音繞梁、竹海云梯如臨仙境、溪流溝壑綠意蕩漾、休閑木屋適宜康養。這茂密竹海,溪泉湖泊和秀麗山峰組成了優美的立體畫卷,令人流連忘返,震撼驚嘆。
紅日映照,整個棠樹嶺村金光閃閃。道路兩旁民宿、農家樂林立。其中向陽坡上一間“竹海人家”農家樂門口泊滿小汽車,分外引人注目。緊鄰它旁邊的是“富林超市”,超市門口,一位懷抱嬰兒的年輕女子正大聲喊:“苕種,貨不多了,趕快去山下進貨喲?!币晃黄つw黝黑的年輕男子應聲而出,手腳利索地開出小貨車,下山去進貨。
苕種曾經在竹林做的那個美夢已然成真。遠眺棠樹嶺,多美呀!他由衷地為自己的家鄉自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