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0”字比較句歷時演變試探"/>
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劉洋
摘? 要:山東方言中,“□?hi0”字句是一種特殊的比較句句式,主要流行于山東東部地區(qū)。通過話題結構分析、考證本字等方法,對“□?hi0”字句進行歷時溯源,以構建起該句式的歷時演變鏈條。從語音演變來看,山東方言“□?hi0”字和古漢語的“于”字有著比較密切的關系。從句式結構來看,“□?hi0”字句和“于”字句有著相似的結構功能和表意能力。從跨方言比較的角度來看,山東方言“□?hi0”字比較句和閩東方言“去”字比較句具有同源關系。因此,山東方言“□?hi0”字句中的“□?hi0”字源于古漢語的“于”字。
關鍵詞:“□?hi0”字句;“于”字句;比較句;山東方言;歷時研究
在山東方言中,“□?hi0”字比較句一直是學界所關注的問題之一。羅福騰認為,這種句式在古代漢語中可以找到它的根源[1]。馮春田指出,類似于這種句式的形式在宋代已經出現[2](P661)。戚曉杰認為,“起(□?hi0)”的本字源于“興起”“起來”義,作為補語附著在形容詞之后而虛化為比較標記。作者將聊齋俚曲中的“及”字句中的“及”字和“其”字句中的“其”字,均視作是“起”字的變體。而“□?hi0”字句中的“□?hi0”字是一個輕聲字,在記錄的時候,除了使用“□?hi0”之外,也有可能使用“其”這種聲韻相同、音調不同的字。這三種句型中的比較標記屬于同一種標記,只是在記音時發(fā)生了差異[3](P40)。劉丹青認為,現代漢語方言中的“過”“起(□?hi0)”等并不是介詞,不能跟后面的基準構成介詞短語,它們原為趨向補語,并由此引申出比較標記的作用[4](P205)。可見,前人對于山東方言“□?hi0”字句的歷時研究,大多集中于明清時期。由于山東方言口語形式在明清之前存在著資料缺失,因此,在山東方言歷時研究的完整性、銜接性方面仍有所欠缺。同時,由于語音演變的關系,學界對方言跨區(qū)域聯(lián)系的闡述也不夠深入。有鑒于此,我們擬通過話題結構分析、考證本字等方法,對山東方言“□?hi0”字句進行歷時溯源,力求初步構建起該句式的歷時演變鏈條。
一、山東方言“□?hi0”字句共時描述
“□?hi0”字句是山東東部地區(qū)常見的比較句句式,它的應用范圍比較廣泛,并且?guī)в袧庵氐目谡Z色彩。在“□?hi0”字句的基本形式中,其比較詞大多為形容詞,以單音節(jié)詞為主、雙音節(jié)詞為輔。其中,出現頻率最高的形容詞為“強”,除“強”之外,“好”“長”也較為常用。比較結果以褒義詞為主,貶義詞在該句式中會受到很大限制。需要指出的是,就近些年的使用狀況來看,“□?hi0”字句褒義詞的使用范圍也在縮小。錢曾怡指出,在東區(qū)的威海、牟平、青島、濰坊等地,“□?hi0”還可以用于動作、行為比較[5](P292)。
(一)“□?hi0”字句的肯定形式
在山東東部地區(qū)方言中,“□?hi0”字句的肯定形式主要有三種類型:NP1+比較結果+比較標記(□?hi0)+NP2;NP1+動詞+得+比較結果+比較標記(□?hi0)+NP2;NP1+能愿動詞+動詞+比較標記(□?hi0)+NP2。
1.NP1+比較結果+比較標記(□?hi0)+NP2
(1)他強□?hi0你。
(他比你強。)
2.NP1+動詞+得+比較結果+比較標記(□?hi0)+NP2
(2)小王考得好□?hi0你。
(小王考得比你好。)
3.NP1+能愿動詞+動詞+比較標記(□?hi0)+NP2
(3)恁還別說,小王能干□?hi0小李。
(你還別說,小王比小李能干。)
在使用這種句型時,一定要注意修飾性成分的位置,大多數的修飾成分會出現在NP2的后面,這可以算作是補語的一種表現形式。
以山東方言中最常見的“□?hi0”字句為例:
(4)他強□?hi0你。
(他比你強。)
加上補語成分之后,該句式則變成:
(5)他強□?hi0你老鼻子了。
(他比你強太多了。)
這里的“老鼻子了”是山東地區(qū)常用的副詞性短語,意為“很多”“太多”。它既可以表示數量上的多,又可以表示程度上的多,在句子中主要是作補語或狀語。例(5)也代表了山東方言“□?hi”字比較句在受到副詞性短語修飾后的狀態(tài)。
(二)“□?hi0”字句的否定形式
在山東東部地區(qū)方言中,“□?hi0”字句的否定形式主要有三種類型:NP1+不+V+比較標記(□?hi0)+NP2;NP1+沒+比較詞+比較標記(□?hi0)+NP2;NP1+沒有+比較結果+比較標記(□?hi0)+NP2+的、NP1+沒有+動詞+得+比較結果+□?hi0+NP2。
1.NP1+不+V+比較標記(□?hi0)+NP2
這種類型的比較句有兩種含義:一種是平比句,即NP2和NP1的性質和狀態(tài)差不多;另一種是差比句,即NP1不如NP2。因此,我們要根據具體的語境去理解、判斷。例如:
(6)李明干活不強□?hi0王剛。
(7)李明干一個的質量趕上王剛干兩個的質量了,李明干活不強□?hi0王剛。
(李明干活比王剛差。)
(8)李明趕上王剛的干活質量了,李明干活不強□?hi0王剛。
(李明的干活質量和王剛差不多。)
2.NP1+沒+比較詞+比較標記(□?hi0)+NP2
通常情況下,這種類型的否定比較句等于平比句,即兩種事物差不多。例如:
(9)您是強,可是我也沒差□?hi您。
(您很強,可是我也不比您差。)
3.NP1+沒有+比較結果+比較標記(□?hi0)+NP2+的
與這種否定比較句相似的,還有NP1+沒有+動詞+得+比較結果+□?hi0+NP2。在這種格式中,NP1為整體,NP2為一部分,全句借用NP2對NP1進行否定。例如:
(10)俺的同學們沒有強□?hi0你的。
(我的同學們沒有比你強的。)
(三)“□?hi0”字句的反問形式
“□?hi0”字句的反問形式,主要有兩種類型:一是NP1+比較詞+比較標記(□?hi0)+NP2+嗎?二是NP1+不+比較詞+比較標記(□?hi0)+NP2+嗎?
首先看NP1+比較詞+比較標記(□?hi0)+NP2+嗎?這種類型表示的是對普通陳述句形式的否定。例如:
(11)他長得強□?hi0我嗎?
例(11)在普通話中的表述是:“他長得比我好嗎?”該句的言外之意是:“他長得不如我好?!?/p>
其次看NP1+不+比較詞+比較標記(□?hi0)+NP2+嗎?此句式和上文句式在意義上沒有區(qū)分。不管是否使用“不”字,這兩種否定反問句所表達的意義都是一樣的。例如:
(12)她做飯做的不強□?hi0那個(人)嗎?
例(12)在普通話中的表述是:“她做飯做的不比那個人好嗎?”該句的言外之意是:“她做飯做的比那個人好?!?/p>
總之,“□?hi0”字句的使用情況比較復雜,形式靈活多變,應在具體語境中進行具體分析。特別是在否定形式下,該句式具有較多的變換形式且意義多變,使用時要緊密聯(lián)系上下文去理解說話者的意圖。
二、山東方言“□?hi0”字本字考證
趙金銘指出,山東方言“□?hi0”字句表比較形式起源于古代漢語,和“于”字句表比較的方式比較相似[6]。下面,我們就結合具體語料,對“□?hi0”字進行本字考證。
(一)句法考證
這里仍以“他強□?hi0你”為例進行分析。在該句式中,比較結果“強”處于比較標記“□?hi0”的前面;同時,比較主體“他”(NP1)處在比較結果的前面,比較基準“你”(NP2)位于比較標記的后面。這種比較句的表達形式,與古漢語“于”字比較句的形式存在近似之處。例如:
(13)季氏富于周公。(《論語·先進》)
在例(13)中,“富”為比較結果,“于”為比較標記,“季氏”為比較主體,相當于“□?hi0”字句中的NP1;“周公”為比較基準,相當于“□?hi0”字句中的NP2。從句式上看,山東方言“□?hi0”字句與古代漢語“于”字句的句法結構基本一致?!坝凇焙汀啊?hi0”均在句中擔任比較標記,同時,它們的比較結果、比較主體(NP1)和比較基準(NP2)的位置也完全一致。只是經過歷時的演進,相對于“于”來說,“□?hi0”的意義進一步虛化,聲調亦變?yōu)檩p聲,這也符合虛詞輕聲化的演變規(guī)律。就此而言,山東方言“□?hi0”字句和古漢語“于”字句具有同源性,所以“于”和“□?hi0”也具有同源關系。
(二)語音考證
在中古漢語時期,“于”屬于云母三等字,“□?hi0”屬于溪母三等字。李方桂則將“于”字的上古聲母擬為[*gw][7](P18)。[*gw]屬于濁塞音,相對于山東方言見組字腭化之前的[k]音來說,它增加了濁音的特點。通常情況下,匣母字在中古時期會演變?yōu)?或者是?;但是很多例子均表明,山東地區(qū)方言的語音演化有其自身的特殊性。劉瑞民指出,早在上古漢語時期,齊方言中就存在著見母字、溪母字和匣母字混用的情況[8](P19-20)。例如:
(14)《公羊傳·襄公二十四年》:“仲孫羯帥師侵齊。”《經典釋文》:“羯本又作褐,亦作偈,同?!濒桑督浀溽屛摹肪又]反、《廣韻》居竭切;見母。褐,《廣韻》胡葛切;匣母。[8](P19-20)
(15)《公羊傳·成公四年》:“三月,壬申,鄭伯堅卒?!焙涡萁庠唬骸白笫献鲌宰郑攘鹤髻t字,今定本亦作堅字?!眻?,《廣韻》古賢切;見母。賢,《廣韻》胡田切;匣母。[8](P20)
(16)《公羊傳·文公十三年》:“周公用白牲?!焙涡萁庠唬骸爸t改周之文。”鄂本謙作嫌。謙,《廣韻》苦兼切;溪母。嫌,《廣韻》戶兼切;匣母。[8](P20)
(17)《公羊傳·昭公二十五年》:“又雩者何?又雩者,非雩也?!遍}監(jiān)毛本何作可??桑稄V韻》枯我切;溪母。何,《廣韻》胡歌切;匣母。[8](P20)
由此可見,從上古到中古時期,由于濁音清化,齊方言可能存在著見母字、溪母字和匣母字混用的特殊變化。通常情況下,山東方言全濁聲母無論平仄一般變化為不送氣現象。實際上,在上古漢語時期,山東地區(qū)便有送氣和不送氣音混用的情況。例如:
(18)《公羊傳·定公十四年》:“公會齊侯衛(wèi)侯于堅。”《經典釋文》:“堅,本又作掔,音牽,左氏作牽?!庇趫裕蹲髠鳌纷饔跔?。堅,《廣韻》古賢切;見母。牽,《廣韻》苦堅切;溪母。掔,《廣韻》苦閑切;溪母。[8](P15)
(19)《公羊傳·僖公五年》:“杞伯姬來?!比钤骸捌昼M云,杞誤紀。”杞,《廣韻》墟里切;溪母。紀,《廣韻》居理切;見母。[8](P15)
在蒲松齡的聊齋俚曲中,也存在著同樣的現象。戚曉杰指出,在“□?hi0”字句這一特殊句式中,也出現了“及”和“起”并用的情況[3](P39-40)。例如:
(20)他的達強及俺達,他那達俊及俺達,他達就比俺達大。(《聊齋俚曲·墻頭記》第一回)
(21)埋怨老天不湊趣,一日長起十來日,捱過今朝又明朝,怎么教人不生氣。(《聊齋俚曲·琴瑟樂》)
聊齋俚曲的相關用例表明,在近代時期的山東境內,仍然存在著聲母的送氣與不送氣音混用情況。
通過上文的分析,可以看出,在山東方言中,匣母字[*gw]有可能和其他輔音聲母一樣,發(fā)生了非正常的演變。其中,在漢代前后,山東地區(qū)由于[*gw]和[k]的語音相似而出現了見母字和匣母字混用的情況。王南冰、宋兆祥指出,在山東方言土話層次中,古全濁聲母不論平仄,在變化為清音時都讀為不送氣音[9]。這和“□?hi0”的變化形式相異。張光宇指出,中原官話最突出的特征就是全濁聲母不分平仄一律讀為送氣清音,這點可以在閩方言的司豫移民層次得到證實[10]。由此可知,“□?hi0”有可能是受到中原官話的影響而產生的一種特殊變化形式。據相關移民資料記載,明清時期有大量河北、山西移民進入山東境內,將原先的山東方言和中原官話相融合。這對山東方言的語言系統(tǒng)產生了深遠影響,使原先不送氣的古全濁聲母增加了中原官話送氣的特點?!啊?hi0”也受到中原官話濁聲母送氣特征的影響,送氣的[kh]遂腭化為[?h],并且逐漸占據了優(yōu)勢地位。
需要指出的是,山東方言中的“□?hi0”屬于之部字,古漢語“于”字則屬于魚部字。王力曾對魚部字從上古漢語至現代漢語的變化進行了梳理:*ǐɑ>ǐo>ǐu>iu>y[11](P77)。在山東東部地區(qū)方言中,“回家”一詞常常被說成“家[?ia312]去[?hi0]”,其中,“去”字的韻母在膠東地區(qū)讀作[i]。經田野調查發(fā)現,在當地發(fā)音合作人的印象中,仍然認為是“家去”兩字。這說明,山東東部方言出現了部分[y]的發(fā)音由圓唇向不圓唇發(fā)展的現象,從而出現了之部字和魚部字的混用。這種情況在漢代齊魯地區(qū)的方言中已經有所體現?!抖Y記·檀弓上》:“檀弓曰:‘何居?我未之前聞也。”鄭玄注:“居讀為姬姓之姬,齊魯之間語助也?!边@種魚部字和之部字混用的情況,雖然在上古漢語時期已經出現,但是它和現代山東方言究竟有什么關系,仍有待進一步探討。就實際感知來說,當地發(fā)音合作人認為,“家去”中的“去”字和比較句中的“□?hi0”字,在讀法以及與前面詞語的讀音時間間隔上,均比較近似。雖然二者表示不同的意義,但相關證據可以表明,山東方言中的“□?hi0”與“去”應存在某種內在關聯(lián)。
(三)跨方言比較
如前所述,山東方言中的“□?hi0”與“去”應具有某種內在關聯(lián)。在全國方言中,僅有閩東地區(qū)存在著將“去”作為比較標記的現象,如閩語中的“伊懸去我”,意思就是“他比我高”。因此,這里主要是采用跨方言比較的方法,來論述閩語“去”字句與山東方言“□?hi”字句之間的關系。
吳福祥指出,與原來的讀音相比,閩東方言比較句“去”字的讀音發(fā)生了較大的變化,在作部分趨向補語時,可能會發(fā)生弱化為[o]情況[12](P6)。在福州話語音系統(tǒng)中,我們對表比較的“去”字進行聲母逆向推理,可以得出其聲母為[kh-]的結論。其語音形式和山東方言“□?hi0”比較近似,這說明山東方言與閩東方言的某些層次有著同源的可能性。
譚其驤指出,在永嘉之亂時,青徐地區(qū)的民眾曾大范圍南遷,并到達今浙江南部地區(qū),此為第一次南遷。晉成帝初期,因戰(zhàn)亂波及淮南,當時的僑民又進行了南遷,到達今閩東地區(qū),此為第二次南遷[13](P221-222)。
這說明部分閩東方言和青徐方言是有同源關系的。王南冰、宋兆祥對“愒”等山東方言特征詞匯與閩東方言進行了對比,也說明二者具有同源關系[9]。由此可以推測,作為一種特殊的比較句,“去”字句在進入到閩東語言系統(tǒng)后即扎根于當地方言,并一直保存至今。
總之,古漢語“于”字比較句中的“于”、山東方言中的“□?hi0”、閩東方言中的“去”,有著千絲萬縷的聯(lián)系。這里對“□?hi0”字在齊魯地區(qū)的歷時演變作出推擬:*gǐɑ>khǐɑ/kǐɑ>khǐo/kǐo>khǐu/kǐu>khiu/kiu>?hi/?i>?hi0。就此來說,山東方言“□?hi0”字句中的“□?hi0”字應源于古漢語的“于”字。
三、山東方言“□?hi0”字比較句的衰退
下面,我們將從聯(lián)系項居中體系和話題結構角度出發(fā),闡述“于”字句和“□?hi0”字句在現代漢語衰退的必然性。
結合上文研究來看,“□?hi0”字句的源頭是古漢語表示比較的“于”字句。從句式來看,“于”字句表比較的句型是NP1+A/V+于+NP2,這與山東方言“□?hi0”字句的句式基本一致。如《禮記·檀弓下》:“苛政猛于虎?!睆脑~的語法化程度來看,“于”字和“□?hi0”字在比較句中的語法化程度還是有一定區(qū)別的?!坝凇弊质怯蓜釉~虛化而來的,在春秋時期開始作比較標記時,仍處于動詞向介詞的虛化轉換狀態(tài)。結合當時的使用情況來看,表比較的“于”字,可以判定為虛化程度不是很高的介詞。而“□?hi0”字句中的“□?hi0”字,則屬于比較標記,它是在“于”字介詞的基礎上,經過長時間地虛化,最終作為一個標記詞出現在句子中。這種現象在世界語言范圍內也比較常見,英語中表示比較的“than”一詞,就是從原先的動詞虛化成為連詞或是比較標記的。
同時,“□?hi0”字句和“于”字句的結構形式也符合聯(lián)系項居中體系。該理論指出:“聯(lián)系項的優(yōu)先位置應該處于兩個被聯(lián)系項之間,如果聯(lián)系項位于某個被聯(lián)系成份上,則它會處在該被聯(lián)系成分的邊緣位置。”[14](P69)、[15](P398)無論是英語中的“than”,還是古代漢語中的“于”字句、山東方言中的“□?hi0”字句,它們的聯(lián)系項都處于相對獨立的位置,因此,它們前后的成分相對平等,不會出現結構失衡的情況。
劉丹青指出,雖然“于”字句符合SVO結構,但是它的話題屬性較弱[16]。這就導致了與話題有著不解之緣的“比”字句逐漸成為現代的單句式差比句,這一系列的變化也表明了,在漢語句式競爭中,作為顯赫范疇的話題結構有著強大的影響力和擴張力[16]。它同樣證明了“□?hi0”字句符合早期漢語的結構特點,進一步證實了“□?hi0”字句來源于“于”字句的猜測。
在實際應用中,“□?hi0”字句在表意方面體現出很大的受限性。例如:“*我做的太強□?hi0他了?!边@樣的說法在山東方言中一般不會出現。通常情況下,表示比較程度的詞語要放在整個句子的后部。例如:“我做的強□?hi0他太多了?!迸c現代漢語“比”字句相比,“□?hi0”字句表示修飾的部分距離整個句子的話題核心(聯(lián)系項)太遠,不利于凸顯漢語的話題優(yōu)勢。戴慶廈曾提出22個從語法中提取分析性特點的標準,其中一個就是“是否是話題句語言,話題的標志是什么”[17]。這說明,語言的話題結構是判斷語言分析性的重要標準之一??梢哉f,“□?hi0”字句的比較結果和修飾成分的距離相對過遠,是與現代漢語的話題性增強這一趨勢背道而馳的,這也從反向角度證明了它應該是一個起源較早的句式。
總之,“□?hi0”字句并不符合現代漢語的復雜話題表意,是導致它在山東方言中逐漸消失的主要原因,這也與前文所證明的結果基本一致。
綜上所述,我們采用了話題結構分析、本字考證等方法,對山東方言中的“□?hi0”字句進行了歷時溯源。從語音演變來看,山東方言“□?hi0”字和古漢語的“于”字有著比較密切的關系。從句式結構來看,“□?hi0”字句和“于”字句有著相似的結構功能和表意能力。從跨方言比較的角度來看,山東方言“□?hi0”字比較句和閩東方言“去”字比較句具有同源關系。同時,我們還以聯(lián)系項句中理論、話題結構理論為指導,對古漢語“于”字句和山東方言“?hi0”字句進行了比較,不僅進一步證實了“□?hi0”字句來源于“于”字句,而且闡釋了“于”字句和“□?hi0”字句在現代漢語衰退的必然性。需要指出的是,在現代漢語方言體系中,像山東東部方言“NP1+比較結果+比較標記+NP2”這樣的構式是比較少見的。其中,在粵語中,出現了與“□?hi0”字句相類似的“過”字比較句;在山東臨淄地區(qū),也出現了類似結構的“的”字比較句。這幾種句式之間具有怎樣的聯(lián)系,還是全部為原生句式?這些問題都亟待學界進行深入探討。
參考文獻:
[1]羅福騰.山東方言里的反復問句[J].方言,1996,(3).
[2]馮春田.近代漢語語法研究[M].濟南:山東教育出版社,2003.
[3]戚曉杰.明清山東方言背景白話文獻特殊句式研究[M].北京:中國社會科學院出版社,2007.
[4]劉丹青.語法調查研究手冊(第二版)[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19.
[5]錢曾怡.山東方言研究[M].濟南:齊魯書社,2001.
[6]趙金銘.漢語差比句的南北差異及其歷史嬗變[J].語言研究,2002,(3).
[7]李方桂.上古音研究[M].北京:商務印書館,2017.
[8]劉瑞民.以《公羊傳》為代表的齊語語音研究[D].溫州:溫州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14.
[9]王南冰,宋兆祥.山東方言與吳閩語關系的詞匯證據[J].鄖陽師范高等??茖W校學報,2014,(5).
[10]張光宇.論閩方言的形成[J].中國語文,1996,(1).
[11]王力.漢語史稿[M].北京:中華書局,1980.
[12]吳福祥.閩語差比式的歷史層次[A].北京師范大學文學院.勵耘學刊·語言卷(總第十五輯)[C].北京:學苑出版社,2012.
[13]譚其驤.晉永嘉喪亂后之民族遷徙[A].譚其驤.長水集[C].北京:人民出版社,1987.
[14]劉丹青.語序類型學與介詞理論[M].北京:商務印書館,2003.
[15]Dik,S.C.The theory of functional grammar.Part 1:The structure of the clause[M].Berlin/New York:Mouton de Gruyter,1997.
[16]劉丹青.漢語差比句和話題結構的同構性:顯赫范疇的擴張力一例[J].語言研究,2012,(4).
[17]戴慶廈,聞靜.論“分析性語言”研究眼光[J].云南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7,(5).
The Study of the Chronological Evolution of the Comparative Sentence of “□?hi0” in Shandong Dialect
Liu Yang
(School of Literature and Journalism, Qingdao University, Qingdao 266071, China)
Abstract:In Shandong dialect, the comparative sentence of “□?hi0” is a special kind of comparative sentence form, which is mainly popular in the eastern part of Shandong. By analyzing the structure of the topic and interpreting the original character, we can trace the origin of “□?hi0” to build up a chain of evolution of this sentence pattern.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phonological evolution, the word “□?hi0” in Shandong dialect is closely related to the word “yu(于)” in ancient China. From the point of view of sentence structure, the word “□?hi0” and the word “yu(于)” have similar structural functions and notional abilitie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cross-dialect comparison, the “□?hi0” comparative sentence in Shandong dialect and the “qu(去)” comparative sentence in Mindong dialect have a cognate relationship. Therefore, the word “□?hi0” in the sentence “□?hi0” in Shandong dialect is derived from the ancient Chinese word “yu(于)”.
Key words:“□?hi0” sentence;“yu(于)” sentence;comparative sentence;Shandong dialect;chronological stud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