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要相信,沒有價格只漲不跌的商品,也沒有只跌不漲的商品,同樣沒有價格不漲不跌的商品,就像高油價孕育著低油價一樣,低油價也在孕育著高油價。
進入2023年,受歐美央行持續加息等多重因素影響,國際原油價格震蕩下行,沙特、俄羅斯與歐佩克+一再減產對國際原油價格的提振效果日漸式微。
隨著國際原油價格上漲乏力時間的延長,市場對國際原油價格的上漲預期日漸下降、對低油價的預期日漸強烈。2009年及其之后臨近幾年的國際原油價格走勢與市場情景似乎又回來了——2009年,是繼2004—2008年國際原油價格連創歷史新高之后的一次大幅深度調整,緊接其后的2010—2013年國際原油價格重拾升勢,持續多年維持在歷史高位運行。也正是在這一段高油價期間,市場對國際原油價格下跌預期不斷下降、對長期高油價的預期不斷增強。直到2022年,國際原油價格在連續多年的周期性低迷之后大幅攀升,2023年又大幅回落,似乎又要經歷數年的低位運行。
國際原油價格的影響因素很多,歸根結底是受供需狀況的影響,即受實際供需狀況和預期供需狀況的影響。近期國際原油價格上漲乏力,主要原因是在市場感知范圍之內的四大利空事件有待落地兌現,一是歐美持續加息引發市場對全球經濟增長的擔憂,二是中國的石油消費增長或轉弱,三是伊拉克庫爾德地區原油出口或恢復,四是美國與伊朗的核協議談判或取得進展使伊朗原油涌入市場。此四大利空事件是懸在國際原油價格上漲路上的一把利劍,四大利空事件不落地,國際原油價格難有大幅持續上漲的機會。一旦四大利空事件落地兌現,全球石油消費進入正常軌道,而低油價下的投資不足、產能建設不足將導致供給不足,新一輪的國際原油價格周期將如期而至。
當前,國際原油價格處于周期性低谷回升階段,屬于一個相對較低不足以激發行業投資快速增長的水平。同時,受多重利空事件的影響,市場悲觀情緒濃烈,一些研究和咨詢機構的分析報告更加傾向于看空未來國際原油價格。
7月6日,國際能源咨詢機構瑞斯塔德能源公司發布題為《效率提高,致使全球石油和天然氣行業投資不足被夸大》)分析報告。該報告認為,2014年,完井油井總產量潛力約370億桶,這是過度投資的一年,隨后幾年油價大幅下跌;2022年完井油井的石油資源潛力接近320億桶,僅比2014年低15%;到2023年,這一數據將進一步上升,達到近350億桶。假定該報告關于供給端的數據是可靠的,那么用2014年的產能滿足當前的需求確實不可行的。據英國能源研究機構Energy Institute數據顯示,2014年與2022年,全球石油消費分別為9071.3萬桶/天和9730.9萬桶/天,前后相差659.6萬桶/天。因此,即使按照2022年油氣行業的投資產出與2014年一致,2014年370億桶的總產量潛力,按照1年全部產出折合1.01億桶/天,對2014年的消費是顯著過剩的,過剩規模達到了1066萬桶/天;而對2022年卻是僅僅富余406萬桶/天。況且,2015年以來的投資動用的儲量資源遠遠低于這一水平。當前之所以還有剩余產能,主要源于2014年及之前的數年的過度投資積累下來的過剩產能尚未消化完成,但大部分已消化。
原油是一種商品,尤其是一種不可再生的資源型商品,一個成規模的項目從勘探開發建設到生產出產品需要的數年的時間,錯誤的預判必然帶來供需狀況的劇烈變化,這也是國際原油價格周期性變化的根本原因。我們要相信,沒有價格只漲不跌的商品,同樣沒有價格不漲不跌的商品,就像高油價時期孕育著低油價一樣,低油價時期也在孕育著高油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