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月蓉
摘要:本文結合一些課堂案例和實際課堂觀察,深挖這些高效出彩課堂的教學環節,解讀這些環節的精妙之處。通過有針對性的剖析和反思,發現問題解決問題,讓我們的平常課堂走向不平常,讓低效課堂走向高效。
關鍵詞:有效性;課堂教學;新穎;出彩我們聽過很多課,見過很多名師,親身感受了很多如沐春風、精彩紛呈的課堂,總感慨同樣的英語課堂,為什么別人能如此出彩呢? 細想英語課堂也沒什么,無非就是是情境創設、游戲、故事拓展…,但經過名師的手這些慣用的老形式卻總給人耳目一新的感覺,課堂效果也是滿堂喝彩。深入分析會發現其實出彩的課堂凝聚的是名師們不少的心血。他們匠心獨具的教學環節不是淺嘗輒止的“作秀”,也不是為了亮點而設的“應景之作”,而是他們深度解讀教材,正確把握學生心理,采用最恰當的方法達到最好的教學效果。其中的精妙值得我們用心觀察,深入研究,好好學習。
一、有信息差的情境創設,是出彩課堂的明亮底色
新課標倡導感知、體驗、合作、實踐和參與的學習方式,小學英語教學中多會采用情境教學來提供貼近學生實際和實際生活的語言材料,使學生仿佛置身于英語世界,加深語言信息的輸入,并且有利于語言內化,學以致用。英語課堂大多會創設生活化的情境來使課堂交流真實、自然、有意義。
【課堂觀察】針對人教版五年級上冊Unit1 My newteacher Part A 的教學,多數教師會采用讓學生討論自己的任課老師:Whos your math teacher? Whats he like?這是最方便,最真實自然的生活化情境。學生們一開始都急于表現,踴躍舉手,但語、數、英、科、美、體…逐個老師問過去,學生發言明顯少了,他們之所以回答,完全是在附和。而教師自己也是越問下去越覺得無趣。
【分析】在對話過程中學生對任課老師太熟悉了,看似創設了真實自然的生活情境,但很多答案都是顯而易見的。教師明知故問,學生英語交流就變得形式化、機械化。這都是大多數平常課慣用的情境創設,所以會無意義不出彩。
二、高效利用的chant,是出彩課堂的點睛之筆
Chant 短小、生動、有趣,節奏感強,韻味足,是英語課堂的調味劑,能營造快樂、活躍的學習氛圍,調節學生情緒, 將原來枯燥的知識轉變為有趣的形式展現出來,提高教學成效。教師們屢試不爽,簡直可以說但凡有英語課堂的地方就有chant 在律動。
【課堂觀察】低段學生學習chant 很興奮,能配合老師拍手,分小組唱一唱,男女唱一唱,全班齊唱;但到了高段情況就不同了,問題很多,可能學生懶得給你拍手做動作,可沒有了節奏哪來的chant 朗朗上口。也可能學生說唱一遍還可以,兩遍三遍就厭了。造成chant 不能有效利用,無法達到預期效果。
【名師課堂片段】針對人教版五年級下冊Unit3 Myschool calendar Part B 的教學, 在拓展環節教師為了使學生熟練問答“What will you do on your birthday? Iwill…”教師編了如下chant :You will have, you will have, have a trip.You will go , you will go, go to Beijing.I will have, I will have, have a party.I will eat , I will eat ,eat a cake.教師處理得非常細膩: 第一步讓全班一起讀一讀,有肢體動作打節奏(擊掌兩次,拍桌兩次),讓學生初步熟悉這首chant,消除一部分膽小學生的害羞心理。第二步播放律動感強的音樂,全班一起再唱,唱的過程中配合剛才的肢體動作,很帶勁。第三步音樂節奏加快,由于有了前兩步的練習,這次學生聲音更響亮,動作更熟練,律動感更強,簡直沸騰開了,班級氣氛達到了高潮。
小結:也許chant 使用過程中很多教師也有拍手,也有動作,也有音樂,但就是沒有與眾不同,出奇制勝。原因是沒有細化,教學環節設計上沒有正確把握把握學生心理。學生的學習需要循序漸進,由易入難,而案例中chant 每一步難度都在增加,使任務富有挑戰性,不是機械重復,大大激發了學生學習的熱情與積極性,滿足了他們不斷成功的喜悅。所以只有深思教學環節,反復推敲細節設計帶來的課堂效果,平實中見匠心,才能讓老形式chant 有新精彩,讓課堂大放異彩。
綜上所述,在小學英語課堂教學中,教師只有“以學生為中心”,處處留心,處處推敲,深思細想,才能使教學環節陳壇有新釀,課堂真出彩!
參考文獻:
[1]孟蔚萍(2012)《小班化背景下小學英語課堂管理問題及對策研究》魯東大學
[2]曾淑玲(2005)《小學英語情境教學法》龍巖學院學報
[3]閔冬姬(2010)《讓小學英語課堂教學“活”起來》學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