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艷 朱玉
一、基于自然資源的幼兒園科學探索活動構建的意義
(一)有利于培養幼兒的探索欲和求知欲。
幼兒在大自然的環境中,能夠接觸到花、草、樹、木,能夠觀察四季的變化,這不僅能夠使幼兒感受大自然的美好,還能讓幼兒感知生命的神奇。在大自然的環境中去進行科學探索活動,有利于培養幼兒的觀察能力,在教師的正確引導下,幼兒不僅能夠懂得觀察周圍的環境和事物,而且這還有利于培養幼兒的探索欲和求知欲。
(二)有利于培養幼兒解決問題的能力。
幼兒園時期的孩子年齡在3-6 歲之間,根據幼兒的年齡特點和心理特征,此階段的幼兒正處于好奇心強的年齡,對周圍的事物有強烈的好奇心。教師多帶領幼兒進行戶外活動,讓幼兒接觸大自然,幼兒會有很多的發現,常常會提出許多問題,教師應該幼兒的問題進行引導,讓幼兒進行自主探索,走進大自然去尋找答案。不僅滿足了幼兒的好奇心和探索欲, 還讓幼兒養成了遇到問題要勤于思考、勇于探究的精神,為幼兒將來的學習和生活奠定良好的基礎。
(三)有利于提高教師的教學效率和水平。
對于教師而言,自然資源是教學活動中最好的教具。幼兒不僅會對大自然感興趣,還會在活動中積極主動地參與,這提高了幼兒的學習動力。教師在進行教學的過程中,要善于觀察幼兒,正確地引導幼兒,為幼兒創設良好的探索環境,幫助幼兒建立正確的科學觀念,這能夠有效促進幼兒的成長和進步。這不僅符合幼兒的年齡特點和幼兒身心發展的規律,還有利于提高教師的教學水平和專業能力。
二、基于自然資源的幼兒園科學探索活動構建策略
(一)多樣化的探索活動,激發幼兒探索興趣
幼兒的年齡尚小,認知能力和生活經驗不足,對周圍的事物缺乏認識,有強烈的好奇心。為了讓幼兒多方面的了解事物, 教師要為幼兒提供多樣化的探索活動,讓幼兒接觸自然中的物體, 從而在自己的探索和操作中獲得更多的知識經驗。
(二)通過生活教學活動,進行自然科學探索。
在日常生活中,隨時都有進行科學探索活動的機會,教師要及時地引導幼兒,留心周圍的環境和事情,養成善于觀察的好習慣。教師帶領幼兒在戶外活動時,花、草、樹、木、石頭、昆蟲等都是幼兒最感興趣的科學探索事物,只要善于發現,隨處都能進行科學探索活動。社會以及大自然都是幼兒園的活教材,教師在日常生活中進行科學探索活動, 在熟悉的環境中不僅能激發幼兒的探索欲,還能激發幼兒的探索興趣。
(三)利用自然資源環境,創造良好科學氛圍。
環境是幼兒成長中重要的隱性因素,教師可以充分利用幼兒園的自然環境資源,為幼兒營造良好的科學氛圍,給幼兒更多的探索時間和空間, 讓幼兒在科學探索活動中,能夠學到更多的知識。
(四)開展家長助教活動,豐富科學教學資源。
幼兒園的教學離不開家長的支持和配合,教師要善于利用家長資源,為幼兒構建和諧的科學教學環境,引導家長積極主動地參與到幼兒園教學活動中,家園共育,幫助幼兒建立正確的科學觀念,培養幼兒的科學素養,為幼兒的全面發展奠定基礎。教師首先要轉變教學觀念,在科學教學活動中,成為幼兒科學教學的觀察者,認真觀察幼兒的每一次探索活動, 并進行實時引導;成為幼兒科學探索活動的支持者,為幼兒提供多種探索工具和多樣化的自然活動場地; 成為幼兒科學探索活動的幫助者,在幼兒遇到問題和困惑的時候, 幫助幼兒尋找解決問題的方法。同時,教師要幫助家長轉變教學觀念,讓家長懂得家園合作才能幫助幼兒獲得更多的科學知識和認識自然世界的經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