韋堯瓊
【教學目標】
1.抓住人物動作、語言和心理活動的描寫,體會八兒一家的其樂融融。
2.通過閱讀,了解本文的表達順序,分清課文詳寫、略寫的內容并體會這樣寫的好處。
【教學重點】
1.抓住人物動作、語言和心理活動的描寫,體會八兒一家的其樂融融。
2.感受八兒的心理變化,體會作者是如何詳寫主要部分的。
【教學難點】感受八兒的心理變化,體會作者是如何詳寫主要部分的。
【課前準備】課件。
教學過程一、談話導入,引入新課(課件1)臘八粥多么香甜美味呀!住方家大院的八兒面對甜甜的、膩膩的一鍋臘八粥,會有怎樣的表現呢?我們今天繼續來學習《臘八粥》。
二、精讀感悟,品析形象1.盼粥。
(1)要求:自由朗讀課文第2-8 自然段,圈畫描寫八兒語言、動作和神態的語句,并做簡單批注。(課件2)
(2)學生自由讀文并批注。
指名匯報。
預設1:“喜得快要發瘋了” 屬于對人物的心理描寫。我感覺此時的八兒很激動。
預設2:“進進出出”是對八兒的動作描寫,“眼睛可急紅了”是神態描寫,從中可以看出此時此刻的八兒迫不及待想喝粥了。
(3)(課件3)教師提出要求:文中的三個“嘆氣”有怎樣的表達效果?
生匯報。
預設:第2 自然段中的“嘆氣”寫出了臘八粥逐漸粘稠,咕嘟咕嘟冒泡的樣子。也暗含八兒愿望得不到滿足的失落。
(4)(課件4)要求:分角色朗讀八兒和媽媽的話,體會八兒的急切心情。男生讀八兒說的話,女生讀媽媽說的話。
2.盼粥(課件5)
(1)要求:自由朗讀課文第9-12 自然段,關注八兒的語言,思考:八兒這么說的目的是什么?
學生自由讀文并思考問題。
學生匯報。
預:1:他這么說的目的是,八兒自己想多吃,又不忘表示自己“善解人意”。
預設2:從八兒的語言描寫“要不然我吃三碗半,你就吃兩碗半”,我感受到八兒的狡黠和天真。
(2)(課件6)教師提出要求:分角色朗讀八兒和媽媽的對話,讀出八兒“貪心不足”的語氣。
男生讀八兒說的話,女生讀媽媽說的話。
(3)(課件7)要求:通過第12 自然段對臘八粥的描寫,我們可以體會到什么?
生匯報。
預設:鍋內的嘆氣聲“噗”仿佛是八兒的話后發出了笑聲。
3.品讀“想粥”部分(課件8)要求:默讀第13 自然段,思考:八兒猜想臘八粥里有哪些食材,這些食材變成了什么樣子。
學生默讀并思考問題。
預設:八兒猜想臘八粥里有栗子、飯豆、花生仁、棗、糖。
(課件9)要求:本文為何要詳細描寫八兒對臘八粥的猜想呢?
師生交流。
預設:作者這樣寫可以表現出八兒好奇而又急切的心理,細膩巧妙地突出了臘八粥的特點。
4.品讀“看粥”部分(課件10)要求:自由讀第14-17 自然段,八兒看到粥后有什么反應呢?八兒看到的粥和他想象的粥有什么不一樣?
學生讀文并思考。
(1)(課件11)生匯報。
預設:鍋中的的食材和他猜想的一樣,但出乎意料的是顏色是深褐色的。
5.品讀“喝粥”部分(課件12)要求:默讀第18、19 自然段,思考:喝到了媽媽煮的臘八粥的八兒又有什么表現呢?在文中圈畫具體描寫八兒的語句,并做簡單批注。
(課件13)師生交流。
預設:“八兒的肚子已成了一面小鼓了”,我從這里感受八兒的滿足和家庭生活的溫馨。(板書:家庭生活溫馨)三、感悟表達,拓展閱讀(課件14)1.合作探究。
要求:作者為什么沒有具體寫喝粥的過程,而是側重寫喝粥的結果? 描繪了喝粥后的家庭場景?
生匯報。
預設:這樣寫能突出一家人生活的溫馨。
師總結: 作者通過詳細描寫喝粥后的畫面,讓人仿佛看到了一家人喝粥時的香甜和滿足,這樣的結尾更有余味, 顯示出作者的匠心獨運。
2.(課件15)要求:聯系整篇課文的詳略安排,思考:為什么要詳寫等粥而略寫喝粥?
預設:“等粥”的過程中,人與臘八粥巧妙地結合在一起———臘八粥, 誘人;人,饞臘八粥。等粥的過程越長,人對臘八粥的期盼就越強烈,臘八粥就越讓人覺得美味、誘人。
3.結構梳理(課件16)4.主題概括(課件17)作者用極其細膩的筆觸,通過小孩兒八兒的視角,寫他盼粥、分粥、猜粥、看粥、喝粥的過程,將甜蜜溫馨、其樂融融的家庭生活場景和濃郁的生活氣息一并濃縮進了臘八節的風俗畫面中,留給人無限的回味。
5.(課件18)名家閱讀。冰心《臘八粥》節選。
6.(課件19)臘八節這一天,媽媽想把她熬好的臘八粥的照片發到朋友圈,但是她不知道配什么文字合適,請你幫她想幾句話,要求語言簡練,體現民俗文化。
預設:色澤誘人臘八粥,濃濃溫情臘八節。
7.(課件20)課后作業。請大家讀一讀梁實秋筆下的臘八粥,并比較一下老舍、沈從文、冰心、梁實秋筆下的臘八粥有何不同。
【板書設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