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瑞麗
有效的課堂提問能幫助學生和教師形成良好的互動,語文課堂上的互動教學形式能使課堂的氣氛更加活躍,幫助學生在輕松愉悅的環境下思考學習,讓學生更加積極主動投人教學環節。另外,課堂上師生的良性互動還能幫助學生實現思維火花的碰撞, 激發新的靈感,讓學生成長的速度更快。
一、明確提問目標,反思提問效果
課上的時間有限,為提高課堂教學的效率,教師要利用好每分每秒,把握好每一個教學問題的設計,并明確提問目標。教師可以在課前充分利用備課時間,對教材中的重點內容進行剖析, 并結合學生的實際學習情況,預設希望讓學生達到怎樣的學習目標,并根據目標,進行相關問題的設計。同時,教師還要思考,這些問題的提出,學生能獲得什么樣的學習效果。高效的提問能讓學生的思維得到發散, 能夠幫助學生自主進行思索探討,井且能夠體現知識性,展現能力性,促使學生可以獲得良好的內心體驗,進而有效吸收相關知識。
二、尊重學生差異,設計有效問題
教育專家加德納認為:“人的智能是多方面的,在一個人身上的表現有不均衡現象。”人存在個體差異現象。
在小學語文教學過程中,為了使不同學習能力的學生都能在原有基礎上,獲得語文學習水平的提高,教師要能正視學生的差異,并尊重學生的這種差異。同時,教師要把握學生的特點,從實際出發,根據不同學習能力的學生,設計出符合學生的問題,有的放矢地引導學生進行學習。
三、注重正面鼓勵,增強學生信心
著名教育家夸美紐斯說:“教師的嘴, 就是一個源泉,從那里可以發出知識的溪流。”這充分說明教師課堂評價的重要性。教師在引導小學生開展學習活動時,要注重對學生回答問題后的表現進行反饋,反饋內容應多以正面為主,而不是置之不理或批評指責。如果學生在回答教師的提問后, 教師對學生的態度都是冷漠的,或者經常給予批評, 學生就容易失去積極思考問題的熱情。為幫助學生積極主動投入到課堂中,教師要在學生回答后, 對學生的表現或對問題的思路進行評價和鼓勵,使學生感受到來自教師的關注和肯定。讓學生在一點一滴中累積著成功感受,感受者學習的喜悅,獲得學習信心,更好地配合教師參與學習活動。
綜上所述,教師根據教材和學生的學習情況,設計出貼合學生學習目標的相關問題,引導學生積極主動投入到對問題的思考中,促使學生能夠在語文課堂提問的活動中,不斷提高積極性,進而使語文課堂的有效性得到增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