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書名:《民族舞蹈文化傳承與流變研究》作者:鄧佑玲出版社:中央民族大學出版社ISBN:978-7-5660-1092-6出版時間:2021 年3 月定價:64 元
中華文化根基深厚,源遠流長,舞蹈文化是其中絢麗璀璨的一部分。無論是在出土的文物中還是在史料記載中,都能發現舞蹈文化存在的印記。舞蹈作為民眾生活的一部分,在傳承文化生活、傳遞民族情感上發揮了重要媒介作用。中國少數民族舞蹈種類十分繁多,傳承路徑豐富多樣。鄧佑玲主編的《民族舞蹈文化傳承與流變研究》一書中介紹了典型民族舞蹈案例,重點針對幾種民族舞蹈文化進行內涵背景、問題根因及傳承路徑的分析,深入梳理民族舞蹈文化在現代社會中的應用情況,能為今后其他民族舞蹈文化的有效傳承提供先驅示范。
由鄧佑玲主編、中央民族大學出版社出版的《民族舞蹈文化傳承與流變研究》一書,主要圍繞少數民族的舞蹈文化傳承內容進行了傳承現狀專題研究。該書總共分為三大專題、十大章節。專題一以阿昌族舞蹈為例,分析了該舞蹈文化的種類、傳承歷史、發展現狀,同時具體以“蹬窩羅”舞蹈傳承變化作為實際調研對象整理了問題及相應對策。專題二著重對赫哲族傳統舞蹈文化的流變現象展開闡述,借助田野調查詳細分析這一傳統舞蹈的變化現象、變化原因之后,從建議層面作了總結概述。專題三是鄂溫克族民間舞蹈傳承簡況,首先對當地舞蹈生成的環境做了資料分析,然后對影響舞蹈發展因素進行了要素總結,最后從政府、學校、社會主體層面討論了發展建議。
參閱該書可知,不同的少數民族舞蹈所表現出的地域特色、民俗風情不同。這些具有各自特色的民族舞蹈,在歷史演變中衍生出民族舞蹈體系,組成了中國多姿多彩的民族舞蹈文化。但如今,民族舞蹈文化傳承探索中逐漸暴露出文化自覺意識不強、轉型內在動力不足等問題,不利于民族舞蹈文化向現代化方向轉型。基于此,參考該書中的文化傳承建議,可從以下三個方面來探索文化自覺下的民族舞蹈文化傳承路徑。
其一,加大文化宣傳保護力度。現代化進程迅速推進過程中,民族舞蹈文化向現代化轉型已成為必然趨勢,然而部分少數民族地區在理念意識上仍然存在不夠理性的現象。基于此,需要地方部門立足文化自覺的要求,加大文化宣傳和保護力度。具體需在當地積極開展民族舞蹈文化推介會、文化宣傳會,號召廣大民眾參與聽講,厚植文化自覺性;或者由鄉村、社區自發組織民族舞蹈文化的集中學習會、思想交流會,加大宣傳力度。另外,引導民眾樹立正確價值觀念。可邀請社會知名學者、專家人士到當地開展文化宣傳,舉行文化表演節目,或者以重大節慶活動為載體開展文化宣傳會,創設濃厚的文化宣傳氛圍。
其二,注重文化內容的創新。民族舞蹈文化之所以能得以傳承和發展,是因為其在內容上不斷延續和創新,如一些舞蹈為適應市場,不斷調整原有的舞蹈呈現體系,吸引民眾的關注。基于此,今后對于民族舞蹈文化,還需注重內容更新。在舞蹈服裝、動作、道具設計上,可將貼近民眾日常生活的內容融入其中,提高舞蹈語言的表現力。此外,還能將民族舞蹈和健身、體育、現代街舞等內容進行律動融合,將難度較大的肢體動作轉化為健身、體育鍛煉等要求簡單的動作,創新舞蹈結構的編排,豐富民族舞蹈文化的包容性和內涵性,達到內容創新的效果。
其三,借助網絡創新傳承形式。在傳承形式上,以往多以現場表演、節日慶演為傳承方式,而如今現代網絡技術得到廣泛使用,對比出了以往傳承方式的單一性問題。基于此,相關部門需從傳承形式創新角度思考,鼓勵偏遠的少數民族地區開通自媒體賬號,定期發布或更新本民族的優秀舞蹈作品和舞蹈表演節目,以自媒體形式推廣舞蹈文化;在微博、微信等媒體賬號中定期推送閱讀文檔、文化視頻解讀。另外,民族地區相關部門還需與高校合作,在校內增設民族舞蹈文化教育課程,以線上教學、線下實踐形式積極傳承民族舞蹈文化,實現文化的延續和創新。
綜上所述,中國是一個多民族國家,在文化傳承和流變過程中,各民族的舞蹈文化呈現出不同的地域特色。在現代文化自覺、文化大發展和大繁榮社會背景下,加大民族舞蹈文化的傳承力度不僅可以推動舞蹈藝術的發展,而且可以提升民族舞蹈的社會價值和經濟價值。但就目前傳承情況來看,民族舞蹈文化尚處于發展初期,還存在一些不足之處。需要相關部門和主體加大關注力度,科學設計傳承方案,助推民族舞蹈文化實現周到、全面的轉型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