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書名:《物權法新論》作者:蔡永民,脫劍鋒出版社: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ISBN:978-7-5004-7442-5出版時間:2008 年12 月定價:35 元
《物權法新論》以“物”為切入點,將物權理論與犯罪偵查實踐相結合,既具有很強的學術價值,又具有很強的實踐意義。作者運用犯罪偵查的方法,從“物”的角度研究了一系列關于犯罪偵查的問題,如:如何對動產實施犯罪偵查;如何對特殊動產實施犯罪偵查。通過對《物權法新論》的研讀,筆者認為作者在以上問題上提出了很多具有建設性的意見,對于我們認識、研究物權法領域內的犯罪偵查問題具有一定的啟示作用。
物權是指權利人依法對特定的物享有直接支配和排他的權利,包括所有權、用益物權和擔保物權。物權制度作為現代社會最基本的法律制度之一,是一國經濟、政治和法律制度的重要組成部分。《物權法》作為我國第一部關于物權法的基本法律,它對于我國市場經濟秩序的建立起到了積極、重要的作用。在市場經濟條件下,人們普遍追求以物為中心的“有用性”,但在“有用性”中包含了很多復雜的利益沖突和矛盾,并通過“物”這個媒介表現出來。因此,“有用性”是一個非常復雜、很難用精確定義來描述的概念。而且,由于物權法所涉及到的利益關系既包含了私法領域內的各種利益沖突,也包含了公法領域內的各種利益沖突,所以物權法所調整的社會關系也非常復雜。在這樣一個背景下,如何理解和把握物權法,就成為我們研究物權法領域內犯罪偵查問題時必須要面對和解決的問題。本書在對物權理論進行系統梳理和總結的基礎上,從物權理論與犯罪偵查實踐相結合的角度出發,對物權法領域內犯罪偵查問題進行了深入、系統研究,這不僅彌補了這一領域在犯罪偵查實踐方面研究上所存在的不足之處,而且對于我國當前正在進行的市場經濟條件下如何保護物權人合法權益和規范市場經濟秩序具有重要意義。
本書以物為切入點,通過對物權理論的深入探討,對犯罪偵查中涉及的物的類型進行了研究,提出了很多新觀點。要想真正理解物權,就必須對物權理論有一個基本的認識,通過對物權理論的學習,我們才能在實踐中更好地運用物權理論。本書認為,物權是一種獨立于債權的法律制度,是指特定人對于特定物享有的直接支配和排他的權利。物權又分為:所有物權、用益物權和擔保物權。所有物權是指對物進行直接支配并排除他人干涉的權利;用益物權是指通過自己勞動所取得的財產所有權;擔保物權是指以一定方式對他人之物進行擔保并排除他人干涉之權利。《物權法新論》在“物權”部分,結合大量案例,運用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方法,對犯罪偵查的相關問題進行了全面的分析和探討。
在第一章中,作者從“物”的角度出發,對犯罪偵查方法進行了概括。在此基礎上,作者從不同角度、不同層次對犯罪偵查方法進行了分類。如:作者將犯罪偵查方法分為“物”的調查與偵查兩大類。前者主要是以偵查對象為中心,后者主要是以犯罪事實為中心。筆者認為這一分類方法比較科學、合理。
在第二章中,作者對犯罪偵查方法中的“物”進行了界定,并對其特征進行了分析。作者認為“物”既可以是有形物,也可以是無形物;既可以是物質的、物理的,也可以是抽象的、精神的;既可以是有形的、可見的,也可以是無形的、不可見的。根據其是否可視、可被感知、可被了解等特點,將犯罪偵查方法分為三類:一是以“物”為中心展開調查;二是以“物”為線索進行偵查;三是以“物”為突破口進行偵查。在第四章中,作者對犯罪偵查方法中“物”所表現出來的特點進行了分析,認為犯罪偵查方法具有動態性、超前性等特征。
通過上述內容的梳理和分析,我們可以看出:作者在《物權法新論》一書中運用了大量篇幅來探討犯罪偵查方法問題。對于我國《刑法》以及《刑事訴訟法》等法律法規中涉及到犯罪偵查方法問題的規定進行了較為詳細的分析和闡述。筆者認為這對于我們學習、研究這些法律法規具有很大的幫助作用。
物權作為一種法律制度,在保障物權人權利的同時,也應該受到犯罪偵查機關的重視。犯罪偵查機關在偵查工作中,需要運用到物權法的相關理論。通過對《物權法新論》中所涉及到的犯罪偵查問題進行研讀,我們可以看到,作者在對物權進行理論闡釋時,不僅注意到了物權在保護公民權利方面的作用,也注意到了物權本身的特性。作者不僅對動產和特殊動產的犯罪偵查提出了很好的建議,同時還對特殊動產犯罪偵查提出了一些新觀點。這對于我們在理論上認識、研究物權法中的犯罪偵查問題具有一定的借鑒意義。如果說“罪刑法定”原則是我國刑法理論的基石的話,那么,物權法理論則是刑法理論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組成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