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國網湖北省電力有限公司保康縣供電公司 熊云梓
隨著國家鄉村振興戰略實施,農村社會經濟不斷發展,配電網作為直接為客戶輸送分配電能末端網絡,為農村社會經濟發展提供堅強電力保障和可靠能源供應,配電網建設將直接影響著鄉村振興戰略的發展,在實際農村配電網建設過程中還存在許多須要改進地方,本文對配電網建設過程中常見問題進行分析,并提出針對性措施建議,對實際工作具有較好的指導性作用。
在決策階段,項目立項未按區域配電網終期目標統籌規劃,未進行全面性、整體性思考,缺乏長期計劃性安排,往往只為了解決配電網運行過程中現存的單一問題進行立項,導致項目改造后隨著其他問題出現 ,需再次改造問題。
不能根據農村地區電網運行條件有效落實差異化設計建設要求。由于農村配電網覆蓋范圍廣,運行環境復雜,部分農村配電網建設在雷害區、覆冰嚴重區、洪澇區,受雷害、覆冰災害、洪澇災害等影響較嚴重,受歷史原因和客觀因素影響,部分電網建設項目在建設過程中,未能針對雷害區、覆冰嚴重區、洪澇災害區提出差異化的設計建設要求,導致項目建成后,不能有效避免災害故障發生,給電網安全可靠運行帶來安全影響。
電網建設過程中未能有效兼顧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隨著農網改造升級工程建設深入推進,農村配電網供電可靠性不斷提升,但在建設過程中未能有效兼顧效益,在用電負荷集中區如城區、集鎮,由于線路施工協調較難,建設過程中安全風險高,停電施工影響大,導致在上報項目時,建設資金往往投入到停電時間影響較小、好協調、易管控的負荷分散的農村地區,不能很好發揮電網建設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
配電網建設過程中對配電自動化重視不夠,配電網智能化水平較低。在配電網工程建設過程中,由于配電網覆蓋范圍大,在實際建設過程對配電自動化建設資金投入較少,新設備、新材料、新技術應用較少,導致一些地區配電自動化水平較低。
農村配電網線路結構單一,由于農村配電網負荷不大,客戶分散,電網結構主要是單輻射結構,通過柱上開關分段運行,實際運行過程中當線路前段出現故障跳閘時,故障點以后線路負荷無聯絡電源,導致線路跳閘后,停電面積大,負荷損失大。
2022年,國網保康縣供電公司成立項目管理小組,分管生產的副總經理擔任組長,針對配電網建設改造工程,加強項目前期管理,在項目規劃階段根據區域供電面積,細化各供電分區目標網架結構,采用自然村或行政村為網格單元,根據供電區域大小及負荷重要性、配電網現存在問題等,對各網格單元供電網絡進行單獨規劃,并逐年列入改造計劃,實現網格單元目標網架建設,確保網格內配電網建設滿足負荷發展要求及供電質量要求,避免大拆大建或重復建設問題。
在電網建設過程中,統籌考慮農村地區和城區、集鎮配電網建設,根據村、鎮、縣域規劃情況,提前預測區域用電負荷增長情況和電網發展需求,對線路廊道、電源點布置進行規劃布置,積極與政府規劃管理部門溝通,將電網建設規劃納入村、鎮、縣域規劃中,在城區、集鎮建設過程中預留配電網廊道及電源點空間,確保配電網建設滿足區域負荷發展要求,不斷提升配電網建設效益。
在項目建設階段,根據農村配電網運行特點,采取差異化建設標準。對受雷害影響較大線路,因雷害造成跳閘次數較多,在建設過程中,進行防雷設計,增加防雷絕緣子使用,和線路防雷避雷器使用,減少改造后架空絕緣線路受雷擊斷線故障發生,對重要負荷線路采取新建線路廊道方案,避開雷害區,減少雷害對農村配電網運行影響。對受覆冰影響線路,采取減小耐張段距離,減小檔距,合理設置拉線,部分地區桿塔采用高一級電壓等級鐵塔建設,采用抗拉強度大導線,減少因覆冰造成倒桿斷線事故發生,提高線路抗冰能力,對新建線路,盡可能避開覆冰嚴重區,有效減少覆冰影響。對受洪澇影響線路,將電桿移到洪澇影響區以外進行改造,對不具備條件下采取加固基礎,建防撞臺等措施,減少洪澇災害對線路運行影響,對新建線路全部避開洪澇區,減少洪澇災害影響。對受速生樹木影響線路,在新建線路廊道時,全部避開速生樹木集中區,選擇矮小灌木叢進行穿越,減少線路運行后對線下廊道影響運行安全速生樹木砍伐工作量,對為方便運維沿道路架設電桿受綠化樹木影響情況,采用輕型重力桿,適當加大電桿高度等措施,減少線路受綠化樹木影響,確保配電網建成后安全運行。對遠離負荷中心,受低電壓影響重要客戶,在配電網建設時,采取架設單桿變壓器對其進行供電,對客戶受低電壓影響不大,通過對原臺區遷址、線路改造、新裝線路調壓器措施能解決的低電壓客戶,優先進行原臺區遷址、線路改造、新裝線路調壓器對客戶進線線路進行改造,快速解決客戶低電壓問題,確保線路供電質量要求。

加大農村配電網網架結構建設。對城區、集鎮等同一區域中壓配電網上級電源點有2個或以上時,采取站內出線手拉手或站間線路手拉手建設。鄉、鎮等同一區域中壓配電網上級電源點只有1個時,對鎮區線路采用站內出線手拉手建設,農村線路有條件下跨區域進行站間聯絡,形成手拉手線路。加強對線路供電能力校核,采取合理分段,確保線路帶路運行時不發生重過載情況,在線路故障或計劃檢修時能及時將故障點或檢修段線路后負荷通過“手拉手”方式由另一條線路供電,減小負荷損失,提高電網供電可靠性。
加大對配電網自動化建設力度。根據配電網線路結構及負荷情況,采用一二次融合柱上開關設備,先聯絡線路后輻射線路對中壓線路柱上開關進行配電自動化改造,通過自動化柱上開關設備建設改造,使線路具備配電自動化有效覆蓋率不斷提高。在線路故障后,自動定位線路故障點,及時斷開故障點兩側開關,隔離故障區段,恢復非故障線路的供電,有效縮小故障停電范圍,減少停電時間。
經過近兩年農村配電網建設改造,公司管轄范圍內配電網安全運行水平不斷提升,截至2022年底,全縣11個鄉鎮中,城區中壓線路實現手拉手比例100%,農村地區中壓線路實現場手拉手比例30%,配電網實現配電自動化有效覆蓋率達到80%。農村供電可靠率提高到99.87%,客戶服務滿意率不斷提升,配電網持續保持安全健康運行狀態。
當前,農村配電網建設還存在許多短板,只有在實際中不斷探索分析,并針對發現的問題制定解決措施,在實踐中檢驗、完善農村配電網建設方案,才能使農村配電網建設水平不斷提高,更好地為地區社會經濟發展服務,為鄉村振興戰略發展提供堅強電力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