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欣欣 賀祝英* 陳 艷 于 佳
(貴陽中醫學院第一附屬院醫藥劑科,貴州 貴陽 550001)
患者男性,21歲,因反復水腫、尿少4個月余,于2010年8月19日入院,既往體健,否認肝炎史。于2010年4月20日于306醫院行腎穿刺活檢術。于7月輸血漿半袋后因過敏停止,曾服用雷公藤多甙20mg3次/d,時查轉氨酶升高。入院查體:體溫36.7℃、脈搏63次/分、呼吸20次/分、血壓111/57mmHg,心肺未見異常,雙下肢輕度指凹性水腫。血生化檢查ALT 24IU/L、ALB 24g/L、CHO 8.79mmol/L、TG 4.02mmol/L、Cr 77.0μmol/L,UA 463mol/L,24h尿蛋白定量8.9g/24h,入院診斷為腎病綜合征(微小病變)。入院后給予激素及免疫抑制劑降尿蛋白配合利尿、抗凝、保肝、護腎治療。入院時,先給予甲潑尼龍0.5g沖擊治療,隔日一次,后給予潑尼松龍及環磷酰胺口服治療,患者為難治性腎病綜合征,對激素沖擊和環磷酰胺口服不敏感,治療效果不好。后于2010年9月3日改為環孢霉素100mg次/d,服藥1周后檢查肝功能示ALT 77IU/L,立即給予水飛薊賓葡甲胺片100mg 3次/d治療,治療1周后肝功能示ALT 25IU/L。實驗室查環孢霉素A血藥濃度為70.25ng/mL,于2010年9月14日增加環孢霉素的給藥劑量為125mg 2次/d,在停用水飛薊賓葡甲胺片12d后,實驗室查肝功能示ALT 124IU/L,再繼續給予水飛薊賓葡甲胺片100mg 3次/d、注射用還原型谷胱甘肽0.6g加入5% GS250mL靜脈滴注治療,治療1周后實驗室查肝功能示ALT 52IU/L。
患者為青年男性,入院前服用雷公藤多甙20mg3次/d,時查轉氨酶升高調整雷公藤多甙劑量為10mg3次/d,患者入院時查肝功ALT24IU/L,肝功能正常,乙型肝炎兩對半檢查均陰性,甲肝、丙肝指標均陰性。B超示肝膽胰脾雙腎未見異常。患者在服用環孢霉素A100mg2次/d,7d后,患者的ALT由24IU/L升至77IU/L,立即給予水飛薊賓葡甲胺片100mg tid口服治療。由于環孢霉素A血藥濃度沒有達到目標范圍,增加環孢霉素A劑量為125mg 2次/d,在停用水飛薊賓葡甲胺片12d后,患者的ALT繼而升高至124IU/L,后又繼續給予水飛薊賓葡甲胺片100mg 3次/d、注射用還原型谷胱甘肽0.6g加入5%GS250mL靜脈滴注治療,治療1周后實驗室查肝功能示ALT 52IU/L。患者在入院前有服用雷公藤多甙引起ALT升高,提示患者肝功ALT水平易受到藥物影響,對服用一些有肝損害的藥物比較敏感。入院后,患者肝功能的損害與環孢霉素A的服用有時間相關性,且在患者增加環孢霉素A劑量后,患者又出現了ALT水平的升高。因此認為患者的ALT水平的升高與環孢霉素A有關。
環孢霉素A是一種從真菌培養液中分離出來的親脂性環多肽,為常用免疫抑制劑,用于器官移植后抑制機體排斥反應及自身免疫性疾病的治療,不良反應主要表現為腎毒性和肝毒性。環孢霉素A的治療窗窄,口服制劑的生物利用度和藥動學參數存在很大的個體內、個體間差異,體內藥物濃度受諸多因素影響,其療效、毒副作用與血藥濃度密切相關[1]。關于環孢霉素A引起肝損害的不良反應的報道多見于腎移植術后的患者,在腎移植術后的患者,肝損害的主要原因是腎移植后服用環孢霉素引起的肝毒性。環孢霉素的肝毒性是通過能影響微粒體膜的穩定性及通透性,破壞膜的完整性,擾亂mRNA的轉錄,改變膜的通透性,激活Na+-K+-ATP酶,影響DNA和核糖體的合成[2]。有關因難治性腎綜而應用的環孢霉素A引起的肝損害的報道較少,本報道提示,臨床醫師在使用該藥時仍需注意其肝損害,治療期間應注意監測腎功能。
[1] 吳俊珠,金拓.環孢菌素A安全應用及藥動學研究新進展[J].中國藥房,2007,18(8):636.
[2] Sica A,Saccani A,Bottazzi B,et al.Autocrine production of IL-10 mediatesdefective IL-12 prouduction and NF-kappa B activation in tumor –associated macrophages[J].J Immunol,2000,164(2):762-7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