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虛擬數字人,一個千億級風口正在加速。
近日,虛擬數字人的“熱點榜”上發生了一件大事:國內首個數字人存證備案的完整案例——河北省邯鄲市叢臺區文化廣電和旅游局局長張軍強的數字分身,在中國數字人知識產權存證保護平臺存證完成,開創中國數字人存證備案、合規運營的先河。
在不起眼的地方,還發生了三件小事:一是直播電商頭部機構謙尋控股推出AI數字人直播服務,百位AI主播上場帶貨;二是在線投資決策解決方案提供商九方財富召開“問道新九方”發布會,攜手華為云、科大訊飛,推出業內首款證券投資數字人產品——九方智能投顧數字人;三是中國聯通全新上線“數字人視頻彩鈴”功能,旨在為用戶提供快捷有趣的虛擬形象制作,并將之應用到日常通信業務中。
這幾件事串聯起了虛擬數字人億萬分身背后龐大的商業版圖。
虛擬數字人,又稱虛擬人、數字人,是指通過計算機圖形學、人工智能、動作捕捉、語音合成等核心技術手段,精心打造的虛擬或仿真人物。其發展可追溯至20世紀80年代,彼時,人們開始嘗試將虛擬人物引至現實世界,并推出了世界上首位虛擬歌姬林明美。如今,隨著理論與技術的革新,從體育、文娛、消費到游戲,虛擬數字人不斷涌現且應用范圍不斷擴大,虛擬偶像、虛擬直播主播、數字員工、投顧數字人……越來越多的虛擬數字人入職不同工作“崗位”釋放價值。
這一點,也被地方、企業及資本捕捉到。2022年以來,全國已有30多個地市出臺支持虛擬數字人發展的政策措施。而據《2023年數字人產業發展白皮書》顯示,我國2022年數字人相關企業數已超過24萬家,數字人產業市場規模達1464億元,同比增長57%;預計2025年全國數字人相關企業數量將突破40萬家、數字人產業市場規模將達到2600億元。目前,很多公司因為虛擬數字人的應用獲得了可觀的收益。2020年11月,虛擬女團A-SOUL火了之后,樂華娛樂的泛娛樂業務收入從2020年的2110萬元增長至2021年的3790萬元,主要原因便是A-SOUL的商業發展產生的收益。
但這錢也不是那么好賺的。一是以目前的技術,漂亮的虛擬數字人到處跑,“有趣的靈魂”卻十分難找。一個例子就是,因為內容質量較低、互動性差,虛擬數字人直播以及一些非實時直播的錄播內容一直是抖音、快手等平臺的重點關注對象,輕則限流、重則封號。二是存在監管和法律風險。比如侵權問題,曾經爆火的“AI孫燕姿”現象令人深思,網友雖然對其歌聲的爬取和再生成并無惡意,但此類應用仍有被濫用的風險。
作為一種面向未來的新技術,虛擬數字人尚處于發展初期,其健康成長有賴于技術創新和監管護航的雙輪驅動。能否突圍還有待時間驗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