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彥
本文旨在研究基于財務風險管理的企業內控體系構建策略。闡述了財務風險與內控體系內涵之間的關系,指出內控體系是企業管理中重要的一環,能有效預防和控制財務風險;分析了基于財務風險管理的企業內控體系的不足,包括單一性、剛性以及部門利益沖突等問題。最后提出了基于財務風險管理的企業內控體系構建策略,包括完善內控體系設計、加強內部溝通協調、提高員工意識和能力等方面的建議,以期為企業構建完善的內控體系提供參考。
近年來,企業面臨的財務風險越來越多樣化和復雜化,如資本市場波動、外匯市場波動、信用風險等。這些風險給企業帶來了損失和不確定性,因此,企業管理者需要加強財務風險管理,以保障企業的穩健運營和可持續發展。內控體系是企業管理中的重要組成部分,不僅可以提高企業管理效率,還可以有效預防和控制各種風險。然而,在實踐中,一些企業的內控體系存在著單一性、剛性以及部門利益沖突等問題,導致其對財務風險的控制能力受到限制。
一、財務風險與內控體系內涵
(一)財務風險
財務風險是企業在財務管理和運營中面臨的不確定性,可能導致資金流動性不足、信譽受損、經濟損失等問題,對企業的生存和發展構成威脅。因此,企業需要重視財務風險管理,通過建立健全的財務風險管理體系,掌握風險狀況,制定合理的防范和應對措施,提高抗風險能力和管理水平。資本市場波動風險,指企業在股票、債券、基金等資本市場投資時,由于市場波動導致企業投資收益下降或資產價值減少的風險。外匯市場波動風險,指企業在國際貿易和跨國投資中,由于匯率波動導致企業收支結構出現變化,從而影響企業利潤和財務狀況的風險。信用風險,指企業在向其他企業或個人提供貨物或服務時,由于其未能履行相關合同義務或支付欠款等原因,導致企業無法收回應收賬款的風險。流動性風險,指企業在經營過程中出現資金流動性不足,無法及時還款或支付應付賬款等問題,從而導致企業資信受損、影響經營活動和發展。以上幾種財務風險對企業的危害很大,因此企業應該采取多種方式來管理財務風險。其中,建立完善的內部控制體系是最基本的手段之一。內部控制是企業內部管理機制和制度的總稱,包括管理層對風險的識別、評估、監測和控制等環節。通過建立健全的內部控制體系,企業可以有效預防和控制各種風險,保障企業在經濟運作中的穩健性和可持續性。此外,企業還可以制定風險管理政策,明確風險管理的目標和原則,并根據實際情況制定適當的措施和方法。同時,加強信息系統和技術支持也是管理財務風險的重要手段之一。現代化的信息技術可以幫助企業更好地掌握市場行情、資產價格變動、匯率波動等信息,及時調整投資策略和做出決策。最后,企業還可以通過進行多元化投資來分散風險。多元化投資是指將投資分散到不同的資產類別、產業或地區,以達到風險分散的目的。這種方法可以有效降低財務風險,提高收益和穩定性。
(二)內控體系
內部控制是企業內部的一系列管理制度和程序,包括風險評估、信息披露、內部審計、內部監督等環節,旨在保障企業資產安全、經營效率、財務報告可靠性和合規性。一個健全的內部控制體系能夠幫助企業預防和控制各種風險,提高企業整體的經營水平和競爭力。控制環境,指企業制定的組織結構、管理層次、崗位職責、人員素質、文化氛圍等因素對內部控制的影響。風險評估,指企業對各種風險進行識別、評估和管理,并制定相應的風險管理策略和措施,以保障企業的穩健運營和發展。控制活動,指企業對各項業務活動進行監管和控制,包括審批流程、制度規范、賬務處理、信息系統管理等。信息披露,指企業對外公布的財務報告、內部文件、合同協議等信息的真實性、完整性和及時性。監督機制,指企業對內部控制的監督和評估體系,包括內部審計、風險管理委員會、監事會等。一個健全的內部控制體系需要具備以下幾個特點:完整性,涵蓋企業各方面經營活動,從財務管理到人力資源管理,確保其有條不紊地進行。靈活性,能夠隨著企業經營狀況和環境變化做出相應調整,以保持有效性。透明性,信息披露真實完整,使外部利益相關方能夠清晰地了解企業的經營狀況和財務狀況。在建立和實施內部控制體系時,企業可以通過制定內控手冊、加強內部溝通和協作、培訓員工等方式來提高內部控制水平。同時,企業還應該注重內部控制的監督和改進,持續優化內部控制環節,以保障企業經營的穩健性和可持續性。
二、基于財務風險管理的企業內控體系的不足
一些企業的內部控制制度過于僵化和繁瑣,缺乏靈活性和適應性。這會導致內部控制難以根據實際需要和風險情況進行調整和優化,從而限制了內部控制的作用和效果。部門利益沖突問題,在一些企業中,不同部門之間的利益和角色存在較大差異和沖突,可能會導致信息傳遞不暢、責任不清、監督不到位等問題,影響內控體系的有效運行。數據質量問題。由于企業規模、行業特點、信息系統和人員素質等因素的影響,一些企業在數據采集、報告和管理方面存在較大問題,從而影響了內部控制環節的準確性和可靠性。專業人才缺乏。基于財務風險管理的企業內控體系需要具備一定的專業性和技術含量,但是一些企業在人才引進、培養和留用方面存在較大問題,導致企業內控團隊的實力不足,難以勝任復雜的內部控制工作。
一些企業在建立內控體系時過于片面,只關注某些特定領域的控制,而忽略了其他領域的風險和控制。這會導致內控體系失去整體性和綜合性,無法滿足企業多方面活動的管控需求。
一些企業在信息技術方面的不足也會影響內部控制的質量和效果。企業需要加強信息技術的應用和管理,采用先進的信息系統和技術,提高數據采集、處理和分析的自動化程度,從而提高內部控制的準確性和效率。
缺乏績效評估機制。企業需要建立績效評估機制,定期對內部控制體系的運行情況和效果進行評估和反饋,及時發現和解決問題,確保內部控制的穩健運行。
缺乏外部監管和審計。企業需要加強對外部監管和審計的重視,與政府監管機構、審計師事務所等建立緊密的合作關系,接受其對內部控制體系的評估和監督,及時發現和糾正問題,確保內部控制的有效性和可靠性。
未能充分發揮內部控制的戰略價值。一些企業雖然在內部控制方面做得很好,但是卻未能將其發揮出戰略價值。企業需要將內部控制融入到戰略規劃和決策中,形成“內控引領戰略”的理念,從而在管理和風險控制上取得更大的成效。
三、基于財務風險管理的企業內控體系構建策略
隨著市場競爭的加劇和企業運營的日益復雜,財務風險成為了企業發展過程中不可避免的問題。因此,企業需要增強自身對財務風險的認識和意識,從而能夠及時發現和解決財務風險問題,確保企業的經濟利益和持續發展。以下是一些關于如何增強財務風險意識的建議,深入了解財務風險。企業應該深入了解不同類型的財務風險,包括市場風險、信用風險、匯率風險、利率風險等,并了解其對企業的影響和應對措施。只有深入了解財務風險,才能更好地采取有效的措施進行預防和管理。建立完善的財務風險管理體系。企業應當建立完善的財務風險管理體系,以便能夠全面、系統地管理和控制各種財務風險。這包括建立適當的風險評估機制、制定合理的風險規避和管理策略、建立完備的內部控制體系等。
加強財務風險意識教育。企業應該加強員工對財務風險的認知和理解,提高其財務風險意識。可以通過舉辦培訓、研討會等方式,向員工普及財務風險管理的基本知識和技能,增強其防范和應對財務風險的能力。
建立財務風險預警機制。企業應該建立財務風險預警機制,以便在風險出現前及時發現和預測,采取積極的應對措施,避免損失擴大化。同時還應該建立定期報告制度,全面了解財務風險的情況,及時調整戰略和計劃。從領導層開始強化財務風險意識,企業領導層要以身作則,充分認識和重視財務風險管理的重要性,從而能夠引領企業員工共同努力,形成財務風險防范和管理的良好氛圍。
不斷優化財務風險管理策略。企業應該根據實際情況不斷優化財務風險管理策略。可以通過加強內部控制、完善會計核算和報告體系、建立合理的融資結構等方式,提高企業自身防范和應對財務風險的能力。積極參與行業協會和專業機構。企業還可以積極參加行業協會和專業機構,了解行業內最新的財務風險管理技術、法規政策和經驗案例,從而不斷更新和提升自身的財務風險管理水平。
(二)創新完善內控監管制度
隨著市場競爭的加劇和經濟環境的不斷變化,企業對內部控制監管制度的創新和完善提出了新的要求。建立科學的內部控制監管制度,可以加強企業對風險的識別、預防和管理,保障企業的健康發展。以下是一些關于如何創新和完善內部控制監管制度的建議。
引入先進技術。隨著信息技術的快速發展,企業可以引入先進的技術手段,如大數據、人工智能等,實現內部控制的自動化和智能化。通過數據分析和挖掘,企業可以及時發現和處理異常情況,減少潛在的財務風險。
建立全員參與機制。內部控制監管制度應該讓所有員工都成為監管執行者,倡導全員參與、責任共擔的理念。企業可以建立內部控制積分制度或者獎懲制度,鼓勵員工主動發現并上報問題,促進內部控制效果的提升。
加強外部監管。除了內部控制監管制度之外,企業還需要加強對外部監管的重視,與政府監管機構、審計師事務所等建立緊密的合作關系,接受其對內部控制體系的評估和監督。同時還可以通過第三方機構進行審計、評估等,確保內部控制監管制度的有效性和可靠性。
建立風險管理機制。企業應該建立完善的風險管理機制,以便能夠全面、系統地管理和控制各種風險。這包括建立適當的風險評估機制、制定合理的風險規避和管理策略、建立完備的內部控制體系等。在此基礎上,企業可以建立相應的監管機制,及時發現和解決問題,確保內部控制的有效性和穩健性。
深入挖掘內部控制潛力。企業可以運用先進的管理工具,如BSC(平衡計分卡)等,深入挖掘內部控制體系中存在的潛力和亮點。通過設定目標、制定指標、建立考核機制等,引導員工積極參與內部控制體系的管理和執行,不斷推動內部控制監管制度的創新和完善。建立內部控制培訓機制。企業應該建立完善的內部控制培訓機制,加強員工對內部控制理念、方法和技巧的學習和應用。通過定期組織內控培訓班或者開展內控知識競賽等方式,提高員工的內控意識和能力水平。
(三)為內控體系構建匹配專業人才
定位內控人才職責:內控人才是企業控制風險和提高內部管理效率的重要力量,他們的角色不同于其他職業人員。因此,企業應該明確內控人才的職責,并與其它職能部門進行協調配合。同時,企業應該為內控人才提供足夠的資源和支持,以便他們能夠充分發揮自身的優勢。
確定內控人才的技能需求,企業在尋找內控人才時,應該根據內控體系的需求,確定所需要的技能和能力。例如,內控人才需要具備審計、風險管理、內部控制等方面的知識和技能。
引進專業人才,為了確保內控體系的有效實施,企業應該引進專業人才。企業可以從審計、會計、風險管理等方面尋找有經驗的候選人。同時,企業也可以通過校園招聘、引進外部專業機構以及在內部培養人才等多種方式來引進專業人才,滿足內控需要。
培養內部人才。除了積極引進外部人才之外,企業還應該注重內部人才的培養和發展。將現有員工培育成內控人才,不僅有助于提高他們的綜合素質,而且能夠使企業更好地管理和控制風險。企業可以通過內部輪崗、定期培訓等方式,提高員工的內控理念和能力水平。
提供良好的晉升機制。為了吸引和留住優秀的內控人才,企業應該建立完善的晉升機制和激勵機制。例如,為內控人才提供良好的職業發展通道和晉升機會,給予他們相應的薪酬待遇和福利,激勵他們不斷進步和創新。
結語:
作為現代企業保障健康發展的重要手段之一,內部控制是企業在市場競爭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因素。建立完善的內部控制監管制度、構建匹配專業人才體系以及提高內部控制意識和能力等,都是企業在內部控制領域需要深入研究和努力實踐的方向。在實踐過程中,企業應該認識到內控體系的重要性,并盡可能地投入人力、物力和財力資源,通過吸引與培養專業人才、健全內部控制機制、加強內外部合作等方式來推進內部控制工作的有效實施。同時,企業也需要定期對內部控制管理機制進行調整和優化,確保其符合時代和市場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