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敏
摘 要:本文分析了財商教育的必要性,對財商、財商教育、財經素養的概念及關系進行了辨析,從教學、大賽、實訓三個方面探索財商教育的路徑。提出運用TCP財商教育模式,即從理論性學習到實踐演練再回到理論學習,完成財商教育閉環,多方面、多層次對學生進行財商理念、知識、技能的培訓,多角度、多維度評價學生的財商能力和金融素養,讓學生更好地適應社會、服務于企業,促進區域經濟發展。
關鍵詞:職業院校 財商教育 金融素養
課 題:本文系江蘇高校哲學社會科學研究項目“五年制高職金融專業財商教育的校本研究”(項目編號:2020SJA0656)的研究成果。
一、財商教育必要性分析
財商教育已成為社會、學校、家庭面臨的一項重要教育。2019年3月,證監會與教育部聯合印發《關于加強證券期貨知識普及教育的合作備忘錄》,意在普及證券期貨知識,樹立理性投資意識,提升國民投資理財素質,維護社會和諧穩定。
(一)落實國家政策的需求
我國經過40多年的改革開放和經濟發展,創造了巨額的社會財富。當前金融市場活躍,金融產品豐富多樣。人們應具備理財的意識與相應理財能力,通過投資理財實現資產的保值與增值,共享改革和發展的紅利,創造和諧美好的生活。
(二)金融市場發展的需求
作為金融市場的主體,金融市場的參與者與金融市場改革與發展密不可分。金融市場深層次改革與發展需要具有一定財商能力的高素養的金融投資者參與,推動經濟和金融市場的改革和發展。
(三)家庭(個人)財富積累的需求
積累財富,做到資產的保值與增值,實現財務安全與財務自由,是每一個家庭(個人)都期望的理財目標。如果想積累財富,家庭主體需要具備一定的財商能力與金融素養,對家庭資產、負債、收入、支出狀況進行分析,能夠進行最基本的現金規劃、住房規劃等。
二、財商、財商教育與財經素養概念辨析
(一)財商、財商教育與財經素養的概念
1.財商
財商通常指財力商數,是衡量一個人認識金錢、創造財富能力大小的指標,與情商、智商屬于同類型概念。三者之間既有聯系又有區別。財商側重于理財的技能;情商指情緒、意志等的品質;智商是智力發展水平。個體財商能力的高低受其自身情商、智商水平的影響。
2.財商教育
財商教育是指社會、學校、家庭為培育受教育者的財商能力,根據現代社會發展的要求和個體身心發展規律,對受教育者進行專業、系統的財商知識、理財技能的教育活動。它側重于對財經知識、理財技能的教育。
3.金融素養
金融素養是財經知識、能力、價值觀凝聚而成的內在綜合能力,是個人終身發展和社會發展的必備品格的關鍵性能力,是上位的概念,是一種隱性品質,表現為個體在生活、工作中運用財經知識、技能,態度、情感及價值觀進行分析、解決經濟生活問題,并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認知勞動與收入、收入與消費之間的關系,由此建立正確的勞動觀、消費觀、財富觀等。
(二)財商教育的新內涵
早期的財商教育側重知識、能力的培養,而以培養金融素養為目標的財商教育被賦予新內涵。它將知識、能力、價值觀融為一體,注重價值觀引領。以培養、提升財經素養為目標的財商教育已成為培養金融素養的有效載體,是培養金融素養的具體化和實踐化,可以實現以人為本、立德樹人的根本目標。
三、TCP財商教育模式實施的路徑探索
金融素養是一種由財經知識、能力、價值觀凝聚而成的綜合能力。從金融素養的三層內涵出發,從專業教學(Teach)、技能大賽(Contest)、實訓演練(Practice)三個角度出發實施財商教育。
教學是學習財經知識、培養能力,使知識內化為能力的環節;技能大賽可以檢測學生財經知識和能力內化程度,屬于實戰環節;實訓演練主要是指把學生送入校企合作單位,不僅讓企業檢測學生的財商能力及金融素養,更重要的是在真實的企業崗位環境中,培養學生的財商能力及職業素養,屬于實踐性環節。由此形成從課內—課外—課內、由學校—企業—學校的財商教育路徑,也形成財商教育的閉環。
(一)專業教學,內化知識
Teach,簡稱為T。從專業教學入手,依托學校金融專業課程,開發理實一體化的二維財商課程體系,實施理實一體化教學,創新教學方法、模式,將理論與實踐結合起來,重在培養學生的財商知識與能力。通過內化知識,培養學生的財商能力、提升學生的財經素養。
1.開發理實一體化二維財商課程體系
北京師范大學許祎瑋、劉霞認為,核心素養與課程體系的融合逐漸深化為三種模式,即整體嵌入型、部分融合型以及整合型。
而南京財經高等職業技術學校(以下簡稱學校)為落實財經素養的培養目標,采用整合型模式開發了理實一體化二維財商課程體系,即依托學校金融專業部分理論課程和實踐課程,進行金融專業知識教學,培養財商能力,同時又跨學科進行整合,構建個別新課程,培養財商能力,落實金融素養的目標。同時,從專業、思政兩個維度出發,在理實一體化的專業課程中融入擔當、愛國、信用、法治等思政元素,圍繞“培養什么樣的人”進行深入研究,培養學生的勞動觀、財富觀、消費理念等;在課程體系中突出價值引領的作用,落實立德樹人的教育目標。
2.打造理實一體化課程體系,構建“崗課賽證”教學模式
通過理論和實踐教學培養學生的財商能力和財經素養。理論教學重在培養學生的財商理念與知識。在財商教育實施過程中,將個人理財實務、證券投資實務等專業課程作為財商教育的核心課程,與銀行從業資格證書、證券從業資格證、證券投資分析師等證書對接。實踐教學則通過案例教學與仿真模擬情境教學,重在培養學生的財商技巧、技能,并與理財崗、信貸崗、話務崗等崗位對接。
理論教學內容與實踐教學內容都是銀行綜合業務技能大賽的內容,實現與大賽對接。通過理實一體化教學,培養學生的財商能力及金融素養。
3.創新教學方法
(1)翻轉式教學。在“互聯網+”背景下,打破傳統的教學模式,依靠信息化技術,將在線學習平臺、微課引入課堂,實施翻轉教學,創新教學方法與模式,旨在確立學生的主體地位,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及創新意識。
(2)情景案例教學。將情景教學法與案例教學法相結合,創設案例中的職業場景,把學生帶入職業場景,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使教學情景化、可視化、數字化,增強學生崗位操作的實踐性,培養學生綜合財經素養。
(3)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依靠信息化手段,實行線下教學為主、線上教學為輔的混合式教學,拓展學習的時間與空間。
(二)技能大賽,實戰鍛煉
Contest,簡稱為C。將財商教育與銀行綜合業務、創新創業類技能大賽相結合,將學生所學的財商知識、技能運用到銀行創新、投資理財等金融行業技能大賽中,將技能大賽作為檢測學生財商能力和財經素養的沙場。
例如,在股票模擬經營大賽中,學生運用賬戶中給定“資金”購買股票、債券、基金等各種投資產品,通過考核資金使用率和投資收益率,衡量學生的投資知識、技能,評價學生賺取、創造財富的能力;在個人理財競賽中,通過對養老、教育、稅收等進行理財規劃,設計理財規劃方案,讓學生懂得如何規劃、合理運用金錢,培養學生管理財富的能力,使學生樹立正確的金錢觀、財富觀和價值觀,激發學生對經濟、商學的興趣,培養學生的財商能力、金融素養。
技能大賽是檢測學生財商能力和金融素養的非常重要的實戰場所,集中了學校優質的資源。師生經過技能大賽的洗禮,對財商教育的理念認識會更成熟,對財商知識、技巧和技能的掌握會更完善。可將從技能大賽中取得的寶貴經驗反饋給教學,在教學與技能大賽之間形成良性循環的機制,形成以賽促學、以賽促教的局面,打破傳統技能大賽精英式教育的模式。
(三)實訓基地,實踐演練
Practice,簡稱為P。高年級學生根據具體情況分批次進入校企合作實訓基地,開啟為期1個月的實踐性工作,實現從“學生”到“社會人”身份的轉變,讓學生進入真實的工作場景,親身感受職業氛圍,明晰崗位職責要求。在崗前入職培訓結束后,學生在師傅的帶領下,進入職業崗位并在多個崗位輪崗實習,將知識、能力運用到工作中,同時彌補崗位專業技能的不足,提升財商能力和職業素養。這樣有利于學生找到職業定位,形成職業認同感。
實習結束后,實訓基地將根據學生崗位培訓成績、工作業績(工作量、完工率、客戶滿意度)、出勤率、工作態度、創新精神等指標評價學生的成績,匯總成定量成績,形成學生在單位的績效成績,成為物質獎勵的依據;并同步折算成百分制,形成學生在校平時、期中、期末成績,登記在成績冊。在評價指標中,學生的績效成績由學生在實際崗位中的工作量、完工率及客戶的滿意度等組成。
在對學生進行考核時,不僅要接受用人單位第三方的考評,還要根據服務客戶的滿意度,接受服務對象的考評。
四、小結
TCP財商教育是從教學到大賽,再到實訓,最后又回到教學,即內化知識—大賽實戰—實踐演練,形成從理論到實踐,再回到理論學習的理實一體化的教育閉環。這樣多方面、多層次地對學生進行財商理念、知識、技能的培訓,多角度、多維度地評價學生的財商能力和財經素養,讓職業院校學生更好地適應社會、服務于企業,促進區域經濟發展。
參考文獻:
[1] 許祎瑋,劉霞.基于核心素養的課程教學改革[J].北京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7(5).
[2]劉文權,楚曉琳.財經素養教育的思想與行動——訪“財經素養教育探索與實踐論壇”與會代表[J].大學,2017(3).
(作者單位:南京財經高等職業技術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