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岑郁?陶云凱
摘 要:近年來,各大高職院校積極實施“崗課賽證創”的人才培養模式,以促進學生技能發展為工作重心,推動“崗課賽證創”模式的實施,從而實現對高技能會計人才的針對性培養。本文針對高職會計專業“崗課賽證創”人才培養模式進行分析,探究人才培養模式的構建。
關鍵詞:會計專業 崗課賽證創 人才培養 措施分析
課 題:本文系江蘇省教育科學“十四五”規劃2021年度立項課題“‘1+X證書制度下五年制高職會計專業五融合人才培養模式研究——以無錫立信高等職業技術學校為例”(課題編號:D/2021/03/172)的研究成果之一。
由目前高職會計人才培養的實際情況可以看出,現階段存在崗位認識模糊、實踐教學效果不理想等多種問題,需要切實將“崗課賽證創”融入人才培養體系,將企業內部業務、職業認證、技能競賽等各方面現實能力要求與課程體系結合,讓學生滿足職業崗位技能需求,為教師提高實踐教學效益提供有力途徑。隨著近幾年科技的發展,智能化普及程度越來越高,會計崗位面臨著更加現代化的需求,會計人才培養的標準也發生了變化。作為技能人才培養關鍵領域的高職院校,如不能及時認識到當前會計專業人才培養存在的問題與短板,無法及時地進行教學創新,將很難做到與時俱進,無法滿足企業對會計專業人才的需求。
一、高職會計專業人才培養模式內容分析
人才培養模式,主要針對的是在現代化教育理論與教育指導思想背景下,根據人才培養目標以及人才培養規格,利用較為穩定的課程體系、教育內容、管控制度以及考核手段等對人才進行教育培養的整體過程。其中內容一般可以劃分為以下幾種:人才培養目標;結合人才培養目標所進行的針對性教育活動;執行力度強的管控制度與考核機制;極具針對性,且科學效益強的教學模式、手段與途徑。目前在進行會計專業人才培養時廣泛使用的“崗課賽證創”模式,正好滿足了以上內容所涉及的內在需求,也是未來人才培養的必要選擇。
二、高職會計專業“崗課賽證創”模式分析
(一)崗即崗位,以就業方向與崗位需求為目標
職業教育更加偏向于就業教育,這需要在掌握行業需求的基礎上,確定會計專業人才培養目標。如今,會計已由記賬、算賬、報賬為主要工作模式的管家型人才轉變成對會計信息整合處理、分析、使用、參與經濟決策的管理型人才。因此,對高職會計專業人才培養方向與目標可以初定在順應區域經濟發展趨勢、滿足社會發展需求、針對中小型企業或基層管理業務方面,在培養學生綜合能力方面,要確保學生具備更現代化的企業會計發展思維以及經濟金融類的職業崗位專業知識,還要保證學生具備較強的崗位實踐能力、社會適應能力、自主學習能力等。
(二)課即課程,實現人才培養目標及理論知識與實踐技能的結合
綜合分析現代職業教育理論要求可以看出,教育要針對工作過程進行篩選、組織及整合,以此來保障教學內容的完善性與可操作性。在實際教學中,主要根據行動導向設定教學方法,通過模塊化、綜合化的基礎形式對教學體系進行構建,把專業能力、思維方法、社會能力、職業能力等多方面能力訓練與培養作為教學核心,從而強化學生的核心競爭力。
高職會計專業的課程設置,可以從學生學習規律及綜合特征方面進行分析,合理安排、布置課程,根據公共課、專業課、技能深化課、知識拓展課的形式逐漸深入教學,培養學生職業生涯規劃、明德明理做人、職業能力、專業技術等多方面能力的不斷轉化與發展,以提升就業能力。
(三)證即證書,是相對客觀公正的評估標準
高職會計專業的證書主要涉及兩種,即畢業證書和職業資格證書。綜合分析我國會計行業實際情況,特定崗位與會計專業之間都會有與之對應的職業資格證書,并逐漸劃分為初級、中級和高級三種,此類證書也標志著會計專業學生可以在日后順利就業甚至是職位提升。根據相關政策文件,現需對我國高職會計專業進行分析,構建更專業化的認證體系,與各企業、人力資源等部門合作,開展技能鑒定工作,推行雙證書制度,提高學生的職業能力與綜合素養。而對于考核標準的制定,不僅要考慮學歷,還要兼顧行業標準和要求。
(四)賽即競賽,輔助會計專業技能教學
競賽既是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培養的試金石,也是職業綜合能力的展示平臺,需切實發揮競賽的關鍵作用。通過比賽刺激學生進行實踐訓練,結合不同學期的教學目標和教學內容組織多樣化且專業技能色彩濃厚的特色競賽,考核學生對會計專業知識和技能的掌握水平及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可以將競賽作為衡量專業技能、檢驗教學質量以及強化教學水平的必要手段,通過開展競賽可以加強學校與學校之間的聯系,聯合兄弟院校多組織大規模競賽,相互借鑒先進的教學經驗,實現自身教學水平的不斷提高,同時能順應當前時代發展的需要,滿足教與學的需求。
(五)創即創新創業,創新創業的思維和能力
在人才培養中滲透“雙創”思維非常必要。隨著近幾年社會的發展,會計行業的內外部環境都發生了巨大變化。比如以往都是手工記賬,現如今慢慢被電子設備取代,再加上網絡會計的出現,對會計崗位進行了更深度化的劃分。由此可見,學校能教給學生的知識和技能是有限的,一些前沿的問題需要學生自己思考研究,而這個思考和研究的能力就依賴創新創業的思維和能力。學校依托各級各類創新創業大賽、創新創業項目,聯合行業組織、企業等主體,搭建創新創業的平臺,實現學校課堂和專業市場的緊密銜接,促進課程教學模式和人才評價方式創新,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創新精神,實現學創融合,從而服務社會轉型發展。
三、高職會計專業“崗課賽證創”人才培養模式構建
(一)依托崗位技能標準,深化課程體系重構
高職院校在進行會計專業人才培養時,應該將行業產業的新技術標準、崗位需求作為指向目標。這些關鍵信息存在于企業內部,要求學校加強與企業的溝通交流,建立良好的校企合作關系,保障人才培養精準對接崗位需求。學校要做好調研分析工作,明確會計專業崗位劃分,根據實際工作內容設置課程內容,課程體系要建立在上崗實操方面,要做好對課程資源的整合工作。現階段會計崗位基本分為總賬會計、稅務會計、成本會計等,可以結合以上元素進行課程體系構建。要針對崗位任務開展實踐實訓,打造專業教師與企業導師合作團隊。專業教師向學生傳授專業理論知識,企業導師培養學生的崗位技能,通過校企合作提升學生實踐能力,提高教學實效;結合崗位技能要求構建實踐教學體系,利用學徒制引導學生參與企業真實工作任務,制定崗位實踐制度體系,強化學生的實操能力。
(二)開展職業技能大賽,以賽促教、促訓
高職院校要借鑒技能大賽的先進經驗,分析教學成果,形成賽教融合、以賽促訓的基本格局,不斷改革創新職業院校技能大賽的體制機制。會計專業技能大賽模式創新,可以從會計技能、大數據管理會計、智能財稅、財務管理決策方面進行。在以賽促訓方面,應該將大賽項目融入人才培養機制,結合比賽項目、證書內容,編寫教材、課件、教學標準、考核評價制度等,推動會計專業發展。在以賽促教方面,應引導教師把握專業發展趨勢,明確企業對學生職業素養與技能的要求,實現教學一體化。大賽評估標準需經企業論證,保障與企業發展相關聯;引導學生了解企業發展新技術、新標準與新技能,明確改革方向;要結合大賽實況,確定培訓計劃與教學方案。
(三)對接職業技能證書,實現課證深度融通
職業技能證書決定權在企業與行業內部,將人才培養目標以及崗位需求作為主要方向,實現課程與證書的有效對接。對此,高職院校要掌握企業真實工作任務,對企業認證內容進行融合,從而提高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只有這樣才能實現人人持證。為了實現課證融通,還需要做到課程內容與職業標準對接以及教學過程與生產過程對接,掌握企業對證書評價的標準,結合專業教學要求,對職業技能開發標準進行評估,以此為高職院校優化與調整會計專業課程內容與體系創造條件。
(四)構建創新創業平臺,推進專業轉型升級
為培養學生的“雙創”能力,會計專業依托校內外“雙創”基地、創客空間等平臺,培養學生的“雙創”思維。以“雙創”精神為指導,引入豐富的“雙創”案例,開展項目化教學,將人才培養的方向精細化,將實施的教學內容具體化。在層次化、差異化、個性化的培養過程中,需要根據學生的具體情況來實施教學,考慮到其技能水平和專業目標,比如對不同生源、層次的學生進行分類,因材施教,進行有針對性的教學。創新豐富多樣的教學手段,采用“線上+線下”混合式的教學方法,借助大數據、互聯網等技術創新教學組織方式,嘗試將企業項目引進課堂、開展實戰型的訓練,促進學生創業團隊的培育以及創業項目的孵化。
四、小結
綜上所述,實施“崗課賽證創”人才培養模式是當前社會發展的需要,也是未來人才培養的發展趨勢。作為一種以實際工作為導向構建的培養模式,在實際實施過程中需切實從學生實際情況出發,貼合社會對人才的要求,充分開展“崗課賽證創”人才培養模式,發揮其真實價值和作用。另外,還要轉變課程構建思維模式,提高教學效率和質量;要加強師資團隊建設,完善教學資源,提高對實訓基地的重視程度,可以嘗試從校企合作的角度對各階段模式進行體系完善,以此來實現學校、企業與學生的共贏。
參考文獻:
[1]鄭小紅.崗課賽證融通高職會計專業人才培養模式構建[J].中國管理信息化,2022(13).
[2]鄧菲.高職院校“崗課賽證”融通大數據與會計專業人才培養模式研究[J].質量與市場,2022(16).
[3]周虹.構建高職會計專業“課證融合、理實一體”的人才培養模式[J].課程教育研究,2014(6).
[4]任翔燕.高職會計專業“雙創”融合的實踐教學體系重構[J].智庫時代,2018(9).
(作者單位:無錫立信高等職業技術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