贠智力

關鍵詞:柏格森“記憶”理論;中國山水畫;寫生;意境表達
在中國傳統藝術中,山水畫作為一種具有悠久歷史和獨特審美的繪畫形式,自其誕生以來就備受重視。山水畫寫生,即藝術家直接觀察自然景觀,將所見所感表現在畫紙上的過程。山水畫寫生不僅是對自然景色的再現,也是藝術家對自然景色理解和感知的過程。這個過程也可以看作藝術家記憶體驗的再現和創造。筆者認為,法國哲學家亨利·柏格森(Henri Bergson)的“記憶”理論作為一種獨特的心理學理論,可以為理解和探索中國山水畫寫生提供新的獨特視角。柏格森在他的著作《材料與記憶》中詳細探討了記憶的問題。根據柏格森的觀點,記憶是一種精神現象,它與大腦的生理過程緊密相連,但又不完全依賴于生理過程意識活動的核心,它是“存活下來的以往形象”[1]51。他認為,記憶的本質在于它是個體生命經驗的累積,這些經驗以時間為主線,貫穿了個體的整個生命歷程。柏格森將記憶分為純粹記憶、習慣性記憶、歷史記憶等多種類型,這些記憶類型在山水畫寫生過程中具有獨特的應用價值。它們能幫助我們認識到藝術創作中的記憶,以及對過去經驗的再現和創造,在藝術家的作品中所扮演的重要角色。
一、純粹記憶在捕捉自然景觀中的應用
純粹記憶是柏格森“記憶”理論中的核心概念之一,它指的是我們對過去獨立、完整的經歷和情感體驗的回憶。柏格森認為,純粹記憶的儲存不依賴大腦的生理結構,而是隨著時間的流逝而存儲在“純過去”中?!凹冞^去”是一個抽象的概念,是個體生命經歷的整體,與現實存在的時間相互獨立[1]3。在中國山水畫寫生中,純粹記憶在捕捉自然景觀的過程中具有至關重要的作用。它是指將過去的經歷在心中準確地保留下來[2],使得藝術家能夠更好地捕捉自然景觀的細節、感知氛圍、記錄構圖、體驗過程、進行對比分析、觸發靈感及傳承經驗。
純粹記憶使藝術家在觀察自然景觀時能夠關注到更多的細節,如山石的結構、水流的動勢、植物的形態和陰陽的變化等。這些細節為山水畫寫生提供了基礎,有助于藝術家更真實地再現自然景觀。同時,在寫生過程中,純粹記憶幫助藝術家捕捉到自然景觀的整體氛圍,包括四季的變化、天氣的變化和地形的特點等。這些氛圍元素可以賦予作品豐富的情感色彩和意境,使畫面更具生動性和表現力。(圖1)
此外,純粹記憶在傳承經驗方面也具有重要價值。通過準確地保留過去的經歷,藝術家可以從前人的創作中吸取經驗和技巧,從而不斷提高自己的藝術水平。同時,藝術家在傳承過程中還可以對過去的經驗進行創新和改進,使之更符合當代審美觀念和自己的創作需求。
二、習慣性記憶在山水畫寫生技法中的應用
習慣性記憶是一種實用性的記憶,也稱為自動記憶。這類記憶通過大量的重復實踐而形成,是身體對某種行為的習慣反應。習慣性記憶通常儲存在肌肉和神經系統中,表現為我們的生活習慣和技能,也可以說是“被記憶所解釋的習慣,而并非記憶本身”[1]67。習慣性記憶在山水畫寫生技法習得中起著關鍵作用。
首先,習慣性記憶有助于藝術家熟練掌握山水畫技法。在學習和實踐過程中,藝術家通過反復練習,將各種山水畫技法逐漸轉化為習慣性記憶,從而實現熟練運用。在山水畫寫生過程中,依靠習慣性記憶可快速、準確、更好地捕捉自然景觀的動態變化,提高創作效率。
其次,習慣性記憶有助于藝術家在創作過程中保持個性。由于每個藝術家的習慣性記憶都是獨特的,它反映了個體在學習和實踐過程中形成的技法特點。在山水畫寫生過程中,藝術家可以通過對習慣性記憶的運用,保持技法上的個性,使作品具有獨特的藝術風格。
具體而言,在山水畫寫生中,習慣性記憶在技法習得上可以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筆墨運用
藝術家通過反復練習,將各種筆觸技法轉化為習慣性記憶,在創作過程中自如地掌握墨的濃淡、干濕、疏密等特點,熟練地運用各種筆墨技法表現山水畫中的各種元素。
(二)構圖技巧
習慣性記憶使藝術家在構圖方面具有較高的敏感度和應變能力,可以迅速在腦海中構建出合適的畫面布局。在寫生過程中,藝術家可以根據習慣性記憶中的構圖經驗,創作出富有層次感和空間感的作品。
(三)主題表達
藝術家在實踐過程中積累了豐富的主題表達經驗,習慣性記憶使藝術家能夠在寫生過程中快速找到合適的表達方式,將自然景觀中的美妙之處展現給觀眾。
三、歷史記憶在山水畫寫生中的應用
歷史記憶是指對過去文化、傳統和經驗的深刻理解與珍視,它在山水畫寫生中也具有重要的指導意義。歷史記憶在山水畫寫生中的應用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傳承經典技法
在中國山水畫的發展歷程中,前人留下了豐富的經典技法和作品。歷史記憶使藝術家能夠吸收前人的經驗和技巧,將傳統的繪畫方法與現代審美觀念相結合,為當代山水畫寫生提供堅實的基礎。通過學習歷史記憶,藝術家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古代山水畫大師的創作理念,從而在創作過程中加以運用和發揚。
另外,借鑒歷史題材的歷史記憶可以為藝術家提供豐富的題材來源,并使作品具有更加深厚的文化內涵和歷史底蘊。在山水畫寫生中,藝術家可以從名勝古跡、傳說故事和歷史事件中尋找靈感,將這些歷史元素融入作品,賦予畫面特定的歷史背景和文化氛圍。
(二)傳承文化精神
山水畫作為中國傳統藝術的重要組成部分,承載著中國的文化精神。歷史記憶使藝術家能夠在創作過程中傳承這一文化精神,將中國傳統的審美觀念、哲學思想,以及道家、儒家等文化理念融入作品。這種傳承有助于弘揚中國文化的魅力,使山水畫在當代仍具有獨特的藝術價值和意義。
(三)塑造個性化藝術風格
歷史記憶為藝術家提供了豐富的藝術資源,使藝術家能夠在繼承傳統的基礎上,發掘出自己獨特的藝術風格。通過對歷史記憶的理解和應用,藝術家可以將自己的創作思路與傳統技法相結合,使作品既具有傳統韻味,又充滿個性化的表現。
四、記憶重構在山水畫寫生創作過程中的重要性
柏格森“記憶”理論強調了記憶的過程性,即記憶不是一成不變的。這為我們理解記憶重構在中國山水畫寫生創作過程中的作用提供了新的視角。記憶重構是指在回憶過去時,我們會根據當前的知識、情感和環境對過去的記憶進行修正和改變。在山水畫寫生過程中,藝術家需要調動純粹記憶來回憶過去的經歷、技法和審美觀念,同時依賴習慣性記憶來完成具體的繪畫動作。在這個過程中,記憶重構成為創作過程中的一種重要策略。藝術家可能會對過去的經歷和技法進行記憶重構,以適應當前的創作需求和審美觀念。這意味著藝術家在創作過程中不僅需要回憶過去的經歷,還需要根據當前的情境對記憶進行調整,從而實現創新和個性表達。
借鑒柏格森關于記憶過程性的觀點,我們可以更深入地理解記憶重構在山水畫寫生中的重要性。通過對記憶的重構和調整,藝術家能夠在創作過程中實現對過去經驗的重新詮釋,進而為中國山水畫注入新的生命力和創意。
五、情感記憶在山水畫寫生意境中的應用
柏格森在其著作《物質與記憶》中,強調了記憶的流動性和活躍性[3]。情感記憶,作為與個人情感體驗密切相關的記憶,其動態性在藝術創作中發揮著重要作用。在山水畫寫生的過程中,藝術家需要運用情感記憶來表達他們對自然景觀的理解和體驗。
首先,在創作過程中,情感記憶可以幫助藝術家構建作品的意境。通過回憶過去與自然景觀產生情感共鳴的經歷,藝術家可以將這些情感體驗融入作品,賦予作品獨特的意境。正如柏格森所強調的,情感記憶具有動態性,它會隨著藝術家的知識、情感和環境的變化而發生變化,從而影響作品的意境。
其次,情感記憶在山水畫寫生中能夠促使藝術家對自然景觀進行深刻的體悟。通過對過去情感經歷的回顧和體驗,藝術家可以從一個更加寬廣的視角來審視自然景觀,從而提煉出其內在的意義和價值。這種對自然景觀的深刻理解,有助于藝術家將個人情感與作品主題緊密結合,使作品更具表現力和感染力。
最后,情感記憶在山水畫寫生中有助于弘揚傳統文化精神。情感記憶作為一種動態的、具有過程性的記憶,可以在藝術家的創作中促進其對傳統文化的理解和認同。通過將情感記憶與傳統文化相結合,藝術家可以賦予作品豐富的內涵,同時傳承和發揚傳統文化價值觀。
結語
柏格森“記憶”理論為中國山水畫寫生提供了新的視角和啟示??傮w來講,柏格森“記憶”理論在中國山水畫寫生中的應用可表現為:純粹記憶在捕捉自然景觀中的應用,自動記憶在技法習得中的應用,歷史記憶在山水畫創作表達中的應用,情感記憶在山水畫寫生意境中的應用,記憶與傳統文化傳承的關聯,等等。筆者認為,通過運用柏格森“記憶”理論,山水畫藝術家能夠更好地將傳統藝術與現代審美相結合,創作出富有創新性和個性的作品。
總之,柏格森“記憶”理論在中國山水畫寫生中具有極大的應用價值,有助于藝術家更精準地捕捉自然之美,傳遞豐富的感性體驗。隨著藝術創作的不斷發展,柏格森“記憶”理論將繼續在山水畫寫生創新中發揮重要作用,為藝術家們帶來更多靈感和可能性。
參考文獻
[1]柏格森. 材料與記憶[M]. 肖聿,譯. 北京:華夏出版社,1999.
[2]白潔. 記憶哲學[M]. 北京:中央編譯出版社,2014:39.
[3]柏格森. 物質與記憶[M]. 姚晶晶,譯. 合肥:安徽人民出版社,2013:74.
約稿、責編:史春霖、金前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