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霞



山楂在我國已有1700年的栽培歷史,其中黃河中下游和渤海灣地區是我國最早的栽培中心。山楂含有豐富的果酸、花色苷和果膠等物資,不僅能夠生食,還能加工成如果丹皮、罐頭等食品,山楂還具有增進食欲、清胃、提神、防治心血管疾病等醫療功效,被譽為保健果品。隨著人民生活水平和科學水平的不斷提高、健康意識的增強,山楂的栽培面積不斷擴大,不僅增加了農民收入,繁榮了市場經濟,還滿足了人們對健康生活的需求,對社會發展和人民健康起到了積極作用。山楂樹冠整齊,枝繁葉茂,花白果紅,也是園林觀賞和城市道路的綠化樹種(圖1)。
1 山楂的特性
山楂生命能力強,不管是環境惡劣的山區還是環境較好的平原地區,都能生長結果。山楂為淺根性樹種,根系以土壤的20~40厘米分布最為集中,根系的分布范圍是冠徑的2~3倍;山楂的花芽為混合芽,肥大而飽滿,先端較圓,花序為傘房花序,一般以15~30朵花為多;枝條分營養枝、結果新枝和結果母枝;花為兩性花,花瓣白色,以中間花先開,開放第2天進入盛花期,花期一般在4~6天;花后2周出現生理落果,1周后基本穩定,從盛花期到果實成熟共需120~150天;對氣溫的適應范圍較大,比較耐旱,屬于陽性樹種,對土壤的適應能力較強,但以砂質土壤和土層較厚的土質,生長發育和結果表現最好(圖2、圖3)。
2 山楂的育苗、嫁接和栽植
2.1 育苗
2.1.1 實生砧木的培育 用種子繁殖的實生砧苗,根系發達,生命力強,具有較強的生命力,成活率高,適用于大面積育苗,但山楂種子含仁率較低,故在播種的時候,應加大種子的投放量。將采收的種子經過層積處理后,在春播前20天取出并放在避風向陽的地方進行催芽,上面用草簾進行覆蓋,2~3天翻動1次,待種核裂開后即可播種,一般10~12天就可出苗,出苗后要根據實際情況進行肥水管理和病蟲害防治,定期適當地松土除草,為培育根系發達、生長健壯、適應能力較強的苗木打好基礎。
2.1.2 苗木的嫁接 有以下操作環節。
(1)接穗的準備。確定嫁接品種后,以芽體飽滿、豐產、穩產優質,無病蟲害的樹冠外圍的枝條作為接穗,去掉葉片,葉柄保留1厘米長后綁成捆,做好標記說明,注明品種,放在提前鋪設好4~5厘米沙子的陰涼深溝里,然后在接穗上面蓋20厘米左右的濕土,或是采用蠟封法也可,根據嫁接時期的不同,也可以采取隨時嫁接隨時選取接穗的方式。同時,檢查砧木生長情況,并在嫁接前3~4天澆水1次,有利于離皮和嫁接口的愈合。
(2)苗木的嫁接。山楂的嫁接春季一般采用切接、劈接和帶木質芽接的方法;夏季采用“T”字形芽接方法。嫁接后,要及時檢查苗木的成活率、解綁、除萌,加強肥水管理和病蟲害防治工作,為提供優質苗木打好基礎。
2.3 苗木的栽植
苗木的起苗以栽植時間而定(圖4)。起苗前根據墑情決定是否澆水。為防治病蟲害,可用波爾多液加殺蟲劑進行均勻噴灑。山楂建園應選擇南、東南緩坡為宜,以中性土或微酸性壤土為最佳。在栽植過程中,應配備兩種以上花期接近的授粉樹,以提高坐果率。一般株距3~4米、行距4~5米,如果是矮化品種,可以適當縮小株行距。
3 肥水管理
3.1 施肥
根據山楂樹的生長特性,可分三個時期進行施肥,即果實采收后(施肥以有機肥為主,環狀溝施肥、放射狀施肥和穴施)、花期前(追施無機肥,以速效化肥為主)和果實著色期。施肥應把握有機肥料與化學肥料相互配合使用,氮肥、磷肥、鉀肥和微肥混合使用,以充分發揮肥料的最大的效能。基肥以環狀溝和放射溝施入,每株50千克左右;追肥每株100~200克(以5年生幼樹為例);葉面噴肥尿素濃度0.3%;過磷酸鈣濃度2%;硼肥濃度0.2%。施肥和灌水同步進行。
3.2 灌水
根據一年生山楂樹對水分的需求量、氣候特點進行土壤補水。多在萌芽期、開花前、落花后和果實著色期進行灌水,可結合施肥同步進行(圖5)。由于山楂樹不耐澇,夏季雨季期間應注意排水。
4 整形修剪
山楂樹樹形主要采用主干疏層形、自然開心形和自由紡錘形,修剪的原則是因樹修剪、隨枝作形,疏除過密枝、衰弱枝和病蟲危害枝,輕剪健壯枝,促進形成結果枝組,回縮結果枝,提高坐果率,為高產穩產打好基礎(圖6)。
5 病蟲害防治
保護好山楂樹周邊的環境,有利于提升對病蟲害的防治效果;平衡土壤中有益微生物,保持各微生物群的多樣化,可適當放置一些有益生物,利用生物鏈的作用消滅害蟲,同時,用物理方法防治病蟲害也具有不錯的效果,需要正確和有效利用物理防治,以達到防治的最佳效果。
5.1 山楂銹病
5.1.1 危害癥狀 山楂銹病多發于多雨的年份,嚴重時幾乎每個葉片都有病斑,從而引起早期落葉,幼果一旦受危害,導致果實畸形、早落,影響果品產量和品質。銹病起初表現是橙黃色小斑點,隨著病斑組織的不斷增厚,葉片背面出現隆起且有毛狀物,極像羊胡子。該病原菌的轉主寄主為松科植物。
5.1.2 防治方法 清除果園周邊轉主寄主,能夠有效地減少和防止病害的發生;噴灑化學藥劑:3~5波美度的石硫合劑、1∶2∶160~200波爾多液、65%粉銹寧乳劑2000倍液,對于防治山楂銹病有極好的效果。
5.2 山楂腐爛病
5.2.1 危害癥狀 山楂腐爛病分潰瘍型和枝枯型兩種類型。(1)潰瘍型:發病的初期是圓形或橢圓形、紅褐色、呈水漬狀且略隆起的形狀不規則病斑,病斑部位流出酒糟氣味的汁液。后期發病部位皮層逐漸腐爛,顏色逐步加深,病皮易剝離;(2)枝枯型:多發生在弱樹的枝上、果臺、干樁和剪口等處。前期病斑形狀不規則且擴展速度較快,繞枝1周后,病部以上枝條逐漸枯死。后期在病斑上產生小黑點,最后導致整株干枯死亡。
5.2.2 防治方法 結合冬季修剪,將剪下的病枝條、病死枝及時清除燒毀;對修剪較大的傷口配合愈合劑進行消毒處理,從而減少病菌侵染途徑;冬前適時進行樹體涂白預防凍害;可噴灑3~5波美度的石硫合劑和40%福美砷100~150倍液進行防治,結合刮樹皮涂抹石硫合劑或涂白液。
5.3 桃小食心蟲
5.3.1 危害癥狀 桃小食心蟲俗稱桃小,主要危害山楂果實,幼蟲取食果肉后糞便在蟲道內呈現豆沙餡狀。桃小一年發生1~2代,幼蟲期對果實損傷大,此蟲害可使果實發生形狀改變,直至掉落。成熟的桃小在樹干的表皮下 9~20厘米和樹干周邊結繭越冬。
5.3.2 防治方法 采用樹上和地面相結合的防治方法,使用誘捕器進行誘殺,及時清理表皮越冬的繭,清除雜草和其他覆蓋物、落果,將清理后的殘留物進行集中燒毀,用石硫合劑對樹干進行噴灑,有效防治來年幼蟲危害;幼蟲發生前期,可噴灑氯氰菊酯1000~1500倍液、25%滅幼脲3號1000倍液、30%桃小靈乳油2000倍液,噴灑次數根據蟲口密度而定。
5.4 山楂葉螨
5.4.1 危害癥狀 山楂葉螨4月開始危害山楂樹的葉片,群居在葉片的背面和剛萌發的嫩芽上。患處開始呈現為失綠黃色斑點,后慢慢擴散,葉片成紅褐色,直到葉片枯萎脫落。遇到干旱季節,此病更易暴發。
5.4.2 防治方法 樹干綁縛草把,誘集越冬成蟲,早春刮樹皮,及時清除樹周邊的枯草,掩埋或焚燒,可有效消滅越冬成蟲,噴灑化學藥劑,結合刮樹皮后噴 0.3~0.5 波美度石硫合劑,可以殺死成蟲。果樹在生長期需用25%滅掃利乳油 3000 倍液或 1.8% 阿維菌素 3500~4800倍液噴霧防治。
5.5 舟形毛蟲
5.5.1 危害癥狀 舟形毛蟲在我國分布廣泛,幼蟲主要危害山楂的葉片,嚴重時可將整株樹的葉子吃光,從而導致秋季二次開花,影響第二年的產量。幼蟲在早、晚取食,且食量較大,因外形像小舟,故名舟形毛蟲。
5.5.2 防治方法 秋季進行樹穴深翻,消滅越冬蟲蛹;成蟲期可設置黑光燈進行誘殺;在幼蟲集中危害葉片時,可摘除蟲葉、蟲枝,也可噴灑2.5%功夫1500~2000倍液、4.5%高效氯氰菊酯1000~1500倍液和1.8%阿維菌素乳油2500~3000倍液。
6 結 語
近年來,鄉村振興帶動了林果產業飛速發展,積極調整產地布局,杜絕盲目擴大栽培面積,應調整品種結構,加大優良品種繁育力度,以適應市場多元化需求,從而推動山楂產業的發展,不斷加強綜合管理技術的普及和應用,規范提質增效管理模式,為山楂今后的穩步發展,提高經濟效益、社會效益和生態效益,增加農民收入提供可靠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