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強 吳成成



山東省蘋果園普遍存在土壤有機質含量低和酸化的問題,導致表層土壤環境不穩定、抑制根系生長發育,造成了肥料有效性變差。果農為了追求高產和大果,化肥施用普遍過量,養分大量損失,影響生態環境安全。而且,化肥的長期過量施用又會造成土壤質量的下降。因此,要實現蘋果園減少化肥用量,科學的施肥技術和良好的土壤質量缺一不可,同時這也是提高肥料利用率和土壤質量的重要手段,達到減肥、節本、增效、高產、綠色的有機統一,這對于轉變蘋果生產方式、促進蘋果綠色生產、增加農民收入具有重要意義。
1 蘋果需肥規律
蘋果樹是一種高齡長壽的樹種,成長的各個時期對營養的需求各不相同。因此,在蘋果樹的不同時期,要施用不同的肥料。
1.1 需肥時期
在蘋果樹的幼齡期,樹體較小,需肥量少,對肥料的敏感度很高,在這個時候,一定要施足氮、磷肥,配合少量鉀肥,能更好地促進根系生長;在蘋果樹的初果期,如果養分儲備較強,應以磷肥為主,配合鉀肥,減少氮肥施肥量。如果樹勢較弱,則對氮肥的需求量比較大,在此基礎上增施磷、鉀肥;在蘋果樹的盛果期,由于果樹的需肥量大大增加,果樹的結果力最強,在這個時期,一定要注意氮、磷、鉀科學配合施用;在蘋果樹的更新衰老期,應多施氮肥,其目的是促進樹體的更新復壯,延長蘋果樹的盛果期,進而創造更大的經濟收益。
1.2 需肥動態
蘋果在一個周年的生長過程中,前期(花芽分化前)以氮肥為主,中后期(果實膨大著色期)以鉀肥為主,一年內對磷肥的吸收比較平穩。因此,前期以施氮肥為主,中后期以施鉀肥為主,磷肥作為基肥加施,以確保磷肥的全年供給。以畝產5000千克的果園為例,施用的復合肥氮、磷、鉀比例為2∶1∶2,生產100千克果實需純氮0.6千克左右,磷0.3千克左右,鉀0.6千克左右。
1.3 施肥原則
果園施肥時,應根據土壤養分狀況,施肥堅持“穩氮、控磷、補鉀+微量元素”的原則,有機肥和無機肥、速效肥和延遲肥有機結合,并加施有機肥。氮磷鉀和微量元素,基肥與追肥配合;同時根據土壤肥力控制肥料施用量,適當調整硅、鈣、鎂、硼、鋅等肥料的施用量,噴施葉面肥,樹體涂抹和養分注入滿足樹體生長對各元素的需求。如果果園內土壤出現酸化現象,可以施用硅鈣鎂鉀肥或石灰進行改善。
2 秋施基肥
2.1 基肥的作用
基肥最適宜在秋季施用,在中熟品種采摘后,晚熟品種采摘前(9—10月份),或是在落葉后封凍前,以及春季解凍后至發芽前。施基肥的作用主要有:一是促進根系吸收。秋季果樹根系群體的土壤生長環境適宜,根系生產量大,吸收性強,秋施基肥有助于根系吸收。二是提高樹體光合作用效率。秋季晝夜溫差大,太陽輻射強度高,施肥后可提高葉片的光合效率,增加碳水化合物的累積。三是能夠有效貯藏養分。秋季施足基肥,可促進根系吸收運轉,對果樹春季萌芽率,新梢內淀粉、氮素含量有明顯提高,花芽質量良好,坐果率高,可達到提質增產增收的目的。
2.2 基肥施用量
施用有機肥的同時,加施化肥,使兩者有機結合,提高肥料產能和利用率。一般秋季施肥養分量應占全年果園養分總量的60%左右。微量元素土施時應與有機肥混施。施用量一般最低應達到“斤果斤肥”的要求,幼樹、初果樹施用有機肥1000千克/畝,中產果樹施用2500千克左右/畝,高產果樹施用3200~5200千克/畝,這樣才能達到果樹的營養需要,提高果品的品質。
2.3 施基肥方法
在秋施基肥時,根據施肥位置、樹齡、樹體大小、根系分布特點和肥料種類確定施用方法。在管理過程中,可結合果園深翻改土,一般可采用環狀溝施法、條狀溝施法、放射狀溝施法施肥。
2.3.1 環狀溝施法 在幼樹時期,一般采用這種方法,在蘋果樹樹冠垂直投影處的最邊緣挖深50、寬50厘米的環狀溝,把所要施用的肥料和土混合均勻撒施于溝中,及時將土回填封溝即可。
2.3.2 放射狀溝施法 在果樹的成年時期,一般選用放射溝施基肥,一般以蘋果樹中心干為中心點,等距離向外挖4~8條呈放射狀的施肥溝,溝長50厘米,溝深一般要求從樹干處向外逐漸變深,樹干處深為15厘米,最外緣深至50厘米(圖1)。
2.3.3 條溝施肥法 隨著種植技術的不斷提高,現代果園一般采用密植栽培模式,條狀溝施法就比較適合,在距離樹干0.8米左右的外緣,與果樹行平行的方向各挖深40~50厘米、寬30~40厘米的溝,溝長可根據蘋果樹冠的大小而定,將肥料與土壤均勻混合施入溝中,填土回埋即可(圖2)。
3 追 肥
蘋果樹在一年內生長的不同階段,生長重心不同,對養分的需要也有所不同。蘋果生長周期有5個重要的追肥期:萌芽長梢期追肥、開花坐果期追肥、花芽分化臨界期追肥、果實膨大期追肥、落葉休眠期追肥。施肥還需考慮樹體強弱區別對待,長勢弱的樹體以新梢旺長前和秋季追肥為主;長勢較強的旺長無花樹應暫停春夏季兩季追肥,達到均衡養分,緩和樹勢;結果率高的成年樹要加強花芽分化期和秋季追肥;結果率低的應以秋季施肥為主,在萌芽前后、花芽分化期、果實膨大期補充少量養分。
3.1 萌芽長梢期追肥
萌芽前后對樹體噴施硫酸鋅,樹干上噴施尿素、氨基酸肥,解決早春新根量少、吸收緩慢的問題,對春季萌芽長梢特別有利。
3.2 花芽分化臨界期追肥
這個時期對碳氮需求比例比較高,碳氮比過大,樹體生長較弱,花芽分化不好;反之,樹生長過旺,花芽分化也不好。增加磷鉀肥、及時補充微量元素可以提高碳元素的積累,增施氮肥有利于花芽分化。在果樹開花前一周左右施肥,可以促進開花,延長花期,提高坐果率,減少落果。此期以鉀肥和磷肥為主,葉面噴施,達到促花保果的效果。
3.3 開花坐果期追肥
開花坐果消耗貯藏養分,當年制造養分較少,不能滿足生長需求,應在這個時期追施氮肥、噴施葉面肥和生長調節劑,滿足同化營養,提高開花坐果率。一般畝施250千克氮肥,輔助磷肥和鉀肥各10千克,采用灌根的方法追肥,有利于根部吸收。
3.4 果實膨大期追肥
氮肥能夠促進果實膨大,但若過多則影響著色,過少顏色不鮮艷,影響果品品質,應該依據前期施肥情況及樹勢養分狀況,及時補充氮磷鉀以及鈣、鐵、鎂、硼,保證養分均衡供給。這個時期,成齡樹每株施過磷酸鈣 1 千克、硫酸鉀 0.5 千克。在果實生長到雞蛋大的時候,噴施硼肥、果實膨大劑,促進果實生長,保證口感、果形,促進果實均勻著色,提高果品品質和產量(圖3)。
3.5 落葉休眠期追肥
果實采摘后,是養分積累期,為增強葉片光合能力,應把肥料營養液噴灑在樹體上,通過樹體直接吸收,滿足土壤對微量元素的需求,同時對缺素癥的矯治效果也相當良好,噴施時應做到全面噴灑,以提高利用率。
4 科學施肥
4.1 平衡施肥
土壤中各種營養元素含量與樹體對其需求量不一致,為調整土壤中各元素的含量比例,使之滿足樹體生長需求,需要因土施肥,實施平衡施肥技術。
4.2 配方施肥
根據果樹需求規律、土壤性能、肥料效應,在施用有機肥的基礎上,優化氮、磷、鉀和微肥比例及用量。由于我國蘋果的產區比較多,氣候環境和土壤條件也有所不同,因此不同的地方,施肥比例不同,一定要根據需要做到因地制宜,如山東省大部分主產區幼樹施用氮磷鉀比例為1∶1∶1.5,結果樹為1∶0.5∶1;陜西大部分種植區則是幼樹施用比例為1∶1∶(0~0.5),結果樹為1∶1∶0.5。
4.3 水肥一體化
采用水肥一體化操作,在施肥后做好水分管理工作,使土壤中水分與肥料有機結合,促進有機無機營養有效分解、釋放、輸送、吸收,達到以水促肥、以肥調水的效果,提高秋季施肥的利用率,達到減肥、節本、增效、高產、綠色的目的(圖4)。
5 注意事項
一是注意施肥的具體位置,施肥位置不能離樹干太近,應在樹冠投影邊緣處,施肥量應以樹種情況來定,有機肥應深施,化肥應淺施。二是施肥以有機肥為主,無機肥混合施用,注意營養均衡供給。三是施肥盡量不傷及根群,確保樹體正常生長。四是施用農家肥時,一定要腐熟,以免燒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