尚申豪 許銘師 司樂樂



摘要:本文旨在為漢字設計探索新的理論方法,梳理視錯覺所具有的視覺表現效果在漢字設計中的應用,得出視錯覺現象在漢字設計中的方法與規律。通過文獻分析法、案例分析法、視覺分析法分析了視錯覺現象對漢字設計的影響及運用。發現視錯覺現象在漢字的字體應用中非常普遍,且具有重要意義。該方法可為漢字字體的創新設計提供參考。使漢字在設計傳播中具有趣味性、藝術性,同時給受眾帶來獨特深刻的視覺效果和心理感受。
關鍵詞:視錯覺 漢字設計 字體設計 視覺規律 色彩錯覺
中圖分類號:J5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3-0069(2023)16-0020-04
Abstract:The aim of this paper is to explore new theoretical approaches for Chinese character design,to sort out the application of the visual expression effect of visual illusion in Chinese character design,and to derive the methods and laws of the phenomenon of visual illusion in Chinese character design.The influence and use of the phenomenon of visual illusion on Chinese character design is analysed through documentary analysis,case study and visual analysis.The phenomenon of optical illusion has been found to be very common and significant in the use of Chinese characters in typefaces.The method can provide a reference for the innovative design of Chinese fonts. It makes Chinese characters interesting and artistic in design communication,while bringing unique and profound visual effects and psychological feelings to the audience.
Keywords:Optical illusion Handiwork design Typography Visual patterns Colour illusion
英國藝術家貢布里希曾說,“未來的時代是視覺的時代,我們的周圍都將被圖片所侵襲”。讀圖時代的到來,文字在生活中依舊是視覺信息準確傳遞的必要方法之一。視錯覺作為設計中的表現形式之一,在藝術領域和設計領域中展開了眾多應用,視錯覺用其特有的魔力吸引著設計師們的關注。而視錯覺本身特有視覺效應并未在漢字設計中進一步探討和應用。因而,從視錯覺獨特的表現形式對字體設計給予指導,不僅可以使文字的整體閱讀性更強,還可以使文字的整體、大小、視覺重心等更為協調,進一步增加文字的藝術效果和趣味性。同時,通過透析視錯覺在漢字設計中的應用方法研究,可以使漢字在商業活動、設計領域、文化傳播方面均有更加廣泛的作用。
(一)信息時代下視錯覺的發展趨勢
“視錯覺”這個名詞雖然是從近代才提出的,但從19世紀,人們就開始對視錯覺現象進行研究;20世紀格塔式心理學等理論加快視錯覺的發展與傳播;20世紀60年代,科學技術的快速發展,使視錯覺向生物、計算機領域發展。到了20世紀后期,英國藝術家貢布希里發表了《藝術與錯覺》、美國心理學家阿恩海姆所著《藝術與知覺》及《視覺思維》等眾多藝術家為視錯覺做理論上的補充和實踐應用上的開創。
例如:美國心理學家魯道夫·阿恩海姆(Rudolf Arnheim)在其著作《視覺思維》中引出了格式塔心理學的概念。總的來說,格式塔是一種結構或組織。然而,不同組織層面的格式塔往往伴隨著不同的感知。這種感知是大腦皮層對外部刺激做出反應后積極組織的結果,同時,人們會在生理和心理上產生一定的情緒或情感反應。但是,外界的刺激定義來說就是很廣泛,例如:一幅畫、一個動作、一種感知意象甚至是一種顏色、一種觸覺都可以引起格塔式反應。人們感知世界的景象是通過視覺、聽覺、觸覺等方式來實現的,其中視覺在人類的日常生活中占據著十分重要的作用。這也是視錯覺現象在日常生活中十分普遍的原因。
1960年,歐洲的歐普藝術誕生了視錯覺的藝術運動,大量的藝術作品都帶有很濃厚的視錯覺形式,到現在,視覺藝術大師福田繁雄、北崗明佳等,都創造出眾多新形態的視錯覺形態的作品,然而視錯覺在藝術設計中的應用依舊還沒有完全被挖掘出來。
當今,信息傳播方式從以前的傳統媒介轉換成了線上網絡傳播的方式,這就為現代漢字設計提供了新的可能性。漢字在中國歷史長河中有著十分重要的地位,不同于國外字體,中國漢字是由筆畫構成的,造型結構方正,立體感更強。但是,當今大多平面廣告設計中圖形的創意比重遠遠大于文字本身,而且一些作品中,字體設計過于花哨,裝飾物過于繁重,對于字體創意設計上沒有太多的重視,導致內容信息沒有第一時間被識別。所以,如何進行新的創意字體設計來第一時間吸引受眾人群的注意,這是需要去思考的。
(二)視錯覺的應用研究在當下的分析
關于視錯覺的研究并非全新的課題,眾多學者對其進行過多種角度的探討。例如,張福昌先生在所著的書中提出“視錯覺現象是人皆有之的,并不是什么特殊的病態,而是一種視覺規律”。除此之外,有學者從保持創新的思維和意識,分析對圖形、色彩等進行良好的運用,注重發揮視錯覺藝術的作用,增強設計作品的新穎性,提高作品的質量以及傳達的效果。也有將圖底視錯覺、共生同構視錯覺、異質同構視錯覺、矛盾空間視錯覺、不完全形視錯覺應用于文字創新設計實踐中,探索了其應用價值與意義。
綜上所述,很少有關注到視錯覺在漢字設計中的應用研究,即使提到的也大多是作為案例佐證說明視錯覺在藝術設計領域中的應用。因此,筆者研究的重點聚焦于從一個漢字設計實踐者的角度來解析視錯覺在漢字設計中的方法與價值。
(一)概念
視覺使我們能夠感知光的美,利用它我們可以進行一系列的生產活動,但我們對視覺是如何產生的知之甚少。視覺產生的過程總的來說如下:從外部物體反射的光依次通過角膜、瞳孔、晶狀體和玻璃體,并被晶狀體等折射,最終落在視網膜上形成物體圖像。視網膜上有光敏細胞,這些細胞通過視神經將圖像信息傳遞到大腦的某個區域,此時人的視覺就會產生了。如果人們對于事物的感知出現偏差,這種偏差就是視錯覺。
(二)在漢字字體設計中的定義
視錯覺在字體設計中的定義是:在不影響識別與傳播性的前提下,根據對漢字表層的字義、語意及深層的內涵寓意進行理解提煉,將視錯覺與漢字設計結合,使文字形體產生變化的創意字體設計。
文字作為一種“特殊”的視覺符號,創意字體設計不僅僅是在字體的形體上進行調整,更是在表現形式上進行不斷的突破。視錯覺及創意字體設計作為視覺設計領域中重要的“表現形式”,近些年越來越受到設計師們的關注。漢字在設計中既然躲避不了視錯覺現象,那設計師們就“將錯就錯”,利用這種設計手法達到預期目的。運用增減的方法對中文漢字整體進行重構結構(因為漢字是由筆畫構成,造型結構方正),不光在形狀上進行處理,對文字每個結構的空間位置也進行轉變。以長短錯覺舉例,在圖中線段AB看上去比線段CD長,但實際上它們等長,如圖1。
(三)視錯覺在漢字字體設計中的基本特性
視錯覺現象在字體設計中有著諸多“變化”形態,如何對這些字體設計的“變換”形態有更好、更多的認識,這對于視錯覺在字體設計中的應用是長足的思考。
視錯覺與漢字字體設計的是可以相互影響、相互作用的。利用筆畫結構的大小、穿插、色彩的對比,有意識地將整體或者局部進行調整的設計,借用錯覺的強烈視覺沖擊力、特殊的視覺效果及幽默的情趣來豐富字體設計,但是這些現象在文字中并非隨意組成,而是帶有很強的字體設計的規律和限制,并具備理性和科學的思維方式。只有這樣,設計者才會利用視錯覺創造出特殊的視覺效果,從而將兩者相結合,設計出達到我們預想效果的作品。
(一)長短錯覺在字體設計中的應用
人在觀察時,往往會不自覺地拿水平線的一半與垂直線比較,如圖2,線段D在D'的中央,盡管兩條線段長度相等,但看起來D要比D'長得多,原因是垂直線位于水平線中央,這就是菲克錯覺。將垂線A1,B1,C1,D1自左向右全都做縮短調整,直到D1我們才感覺D1與D1'長度幾乎相等。這就說明我們人眼有長短錯覺。其實這和橫長豎短的道理一樣,在漢字中,同一筆畫,粗細相等,但在視覺上仍會感覺橫筆畫比豎筆畫要寬些。
為了使人感到垂直線與水平線相等,設計者將水平線增長或垂直線減短,即可達到矯正的效果。例如:“上、下”(如圖3)這種筆畫橫平豎直結構的漢字,進行調整的方法是“橫長豎短”,橫豎比例大約為15:14,這樣的比例是正好符合人眼的長短視錯覺的規律。
漢字有傾斜的筆畫,而傾斜的筆畫與豎筆畫之間構成了一個角度,所以就顯得橫筆畫比斜筆畫要長。例如“勿、匕”(如圖4)兩字,因筆畫的方向性錯覺而產生的長短錯覺,設計此類文字時,橫筆畫太寬會出現扁形,設計者應調整斜筆畫的長度,這樣才會使文字形態顯得方正。
(二)平行線錯覺在字體設計中的應用
在圖5中,由于短傾斜線對4條平行線的影響,使四條平行線在視覺上看起來發生了傾斜轉動。這種錯覺和人眼球的移動有關,被定義為策爾納錯覺也叫方向錯覺。
而在漢字中,有很多的字可以表現策爾納錯覺,例如“了、頭、斗、少、不”等,這里以“了”字舉例(圖6),雖然說“了”字頂部的橫筆畫是平行的,但是注意觀察,會有一種左高右低的感覺;還有一點就是豎鉤,雖然豎鉤是垂直的,但是其傾斜線導致其上邊向右傾斜,下邊向左傾斜。平行線和短傾斜線,會產生平行線不平行的錯覺,由此會牽涉到重心和結構粗細的問題。再加上一般的短傾斜線的角度45°左右,設計者進行設計時,可以通過微調傾斜線來使筆畫之間達到平衡。
在圖7中,我們可以看到由于上下內外兩根短傾斜線導致兩條平行線看上去并不平行;而在圖8中,兩條垂直平行線的頂部和底部各有兩條線段封住,這樣會顯得上面比下面寬。在這兩個圖中,由于豎著排列的兩條平行線都出現了上寬下窄的錯覺,所以我們在進行字體設計時,要注意這種兩排豎筆畫結構半包或者全包的字,例如:“同、兇、國、困、肉”等字,就需要注意,把左右豎筆結構下發調得寬一些,這樣才顯得方正。
(三)高低錯覺在字體設計中的應用
由于人眼睛呈現的視野是一個橫向寬,豎向窄的晶體,這就是為什么人眼在觀察某種物體時,盡管高度和寬度是等大的,但依舊會產生高度比寬度要高的錯覺感,高低錯覺便是基于人眼的特殊結構機理而產生的。高低錯覺的“存在度”取決于物體的大小程度,越大的物體,越明顯;小的物體(例如課本上的文字)也是存在的,只不過不是很明顯而已。

在圖9中我們可以看到,黑點是一般我們認為的視覺中心,而實際上人的視覺中心點則是紅色,要比平常的稍微偏一點,這也是設計者在字體設計中要注意的地方。圖10中“土、圭、垚”3個字,從正字、倒字兩種情況中可以清楚地看到,視覺中心的位置上下變化,如按倒字的視覺中心位置寫,會使字體產生有上大下小的坍塌感。中心點的高低體現了大眾對中國漢字的審美與哲學,遵循漢字書法“上緊下松”的原則,這與古希臘時流行的“0.618黃金分割線”不謀而合。
(四)字體面積大小錯覺在字體設計中的應用
漢字的字面面積大小錯覺包含了以下幾個方面:漢字筆畫粗細錯覺、漢字字形的形狀大小錯覺、漢字內白影響面積大小的錯覺。
漢字筆畫的粗細錯覺是由黑白度決定的。在圖11中,可以看到左一(上)右四(下)的整體協調性比較好,說明隨著黑白度的變化會影響筆畫粗細,設計者調整黑白的密度便可使筆畫粗細達到平衡。而在圖12中,可以看到豎線順時針旋轉90°所展現的粗細錯覺。當豎線從垂直狀態轉到平行狀態,過程中我們可以看到豎線是逐漸變細的,當轉到45°時看起來是最細的。所以在進行字體設計時就要求設計者考慮到筆畫結構的粗細及它們之間的間距,通過調整其粗細密度,借助黑白比例來達到漢字筆畫粗細平衡。
由于漢字的筆畫數繁簡不一,如果在設計字體的時候,所有的字筆畫都粗細一致的話,那就會出現筆畫多的字顯黑,筆畫少的顯白;筆畫多的字會讓人感覺粗壯,少的會讓人感覺纖細。所以在設計的同時,要注意調整多筆畫的字適量變得纖細,少筆畫的字加粗。例如“鱉、甏、犇、垚、?!钡茸?,筆畫繁瑣,就應該適當減細;“口、田、申、園、日”等筆畫簡單,就要適當加粗,這樣才顯得協調(圖13)。
還有一些字是橫豎撇捺交錯的字,如“糝、糜、米”等字,交叉的地方黑度比較高,筆畫會顯得模糊,所以需要分清文字筆畫的主次對筆畫的粗細進行調整。隨著筆畫數及交叉筆畫的增加,利用黑白度使粗細錯覺達到平衡(圖14)。
漢字字形形狀大小錯覺以及漢字內白影響面積大小錯覺兩者是相關聯的,字形形狀大小就決定了內白影響面積的大小。形狀大就內白小,內白小則感覺面積小,反之則一樣。漢字字形大大小小,結構和筆畫的復雜繁重,如按方格進行統一設計,到最后會使漢字字體大小不一且雜亂無章。字形面積的不同導致內白面積的不同,從而產生視覺上的落差。
由于字形的影響,會使內白面積的大小不同,同時,漢字自身內白也會影響整體的面積大小從而產生錯覺。如圖15,正方形A與正方形B是等大的,在正方形B順時針旋轉45°時,此時感覺正方形B在視覺上會比正方形A面積大的錯覺。我們只需將正方形B同比縮小至正方形C的面積大小,即可解決這個問題,讓人產生錯覺的原因是正方形的對角線是邊長的1.41倍。我們運用這些錯覺一般是在做變形美術字設計上。

內白面積的多少會影響字的大小。一般來說,內白大的顯字大,小的顯字小。所以,碰到全包圍的字,如“口、田、國、圈”等全包圍結構的漢字(圖16),可根據內白大小的規律進行調整,適當地縮小“口”字的大小,旨在達到符合中國方塊字閱讀的視覺習慣。
(五)空間錯覺在字體設計中的應用
當直線穿過某種可以折射的物體時,在視覺上人們會產生兩條射線不在一條直線上的空間錯覺(如圖17)。它的產生就是角度和所處位置前后不一樣,當直線傾斜時,線段兩邊夾角不一樣,導致出現不是一條平行線上的感覺,越大的夾角越大,越小的夾角越小。圖18中,在日常看平面圖形時,我們就可以發現近大遠小的空間規律。
設計者在進行漢字字體設計時,為了增加趣味性,可以把漢字的部分筆畫拆開,進行小范圍的移動,這樣可以增加整體閱讀效果,以較為個性且交錯的藝術美感呈現出不一樣的視覺效果。
色彩會欺騙眼睛并呈現錯覺,是基于色彩視覺原理與設計特征二者共同布局基礎之上的。當運用到字體設計中的時候,就包括色彩科學當中的心理部分以及字體設計中的理論與實踐。
(一)色彩錯覺使字體設計產生的生理錯覺
1.對比錯覺:在對比錯覺中,色彩會導致字體出現視覺適應現象、同化現象、色彩易見度不同現象等。不同的色彩放到一起會影響我們對色彩的判斷,如圖19中,漢字“林”顏色都是一樣的顏色,但在下面的漸變背景中,我們感覺到漢字“林”是有漸變的,毫無疑問,就是后面的漸變背景影響了我們的視覺判斷。在漢字字體設計中,我們可以利用一些背景上的特殊“優勢”來給我們的字體設計,添磚加瓦。
2.疲勞錯覺:當人眼凝視時間過長,使視覺神經高度緊張的情況下,易產生視疲勞錯覺,通常讓人產生視覺疲勞錯覺的是暖色調。明度和純度相距比較大時,混合在一起時,也會容易讓人產生視覺疲勞。
設計者在字體設計時,更多的是把這種生理上的影響搭配著背景來進行應用。如果單從字體顏色上入手的話,效果往往不太好,所以從背景上入手,使差異化的背景對主題文字進行襯托,來達到不同的視覺效果。
(二)色彩錯覺使字體設計產生的心理錯覺

1.溫度錯覺:不同色彩和色彩組合對人的心理造成不同的影響后會使人產生溫度錯覺。人類對色彩的認知影響著色彩的溫度感知,并形成了固定的色彩認知,這樣一來使許多顏色都具有了與溫度有關的典型象征意義。
例如,紅色、黃色會帶給我們溫暖的感覺,因為看見這兩個顏色就會讓我們聯想到火和陽光;藍色、綠色等色彩會帶給我們寒冷、涼爽的感覺,因為會讓我們聯想到藍天、大海、森林等。而我們可以將這些色彩溫度上的錯覺應用到字體設計中去,可以根據漢字的單個字或者詞語的語意或者寓意選取適當的顏色,賦予其“生命”,看上去更加生動。
2.距離錯覺:色彩的面積、明暗、冷暖對比,可使色彩具備空間感(之前說過空間錯覺,但那只是對于字體設計的筆畫結構所述,而此處是針對色彩中的距離錯覺來陳述的)。一般來說,冷色調、純度越低的小面積色彩會給人以后退的心理感受,而暖色調、純度越高的大面積色彩則會給人以前進的心理感受;當大面積色把小面積色包圍時,則小面積色更具有前進感。
3.印象錯覺:對于色彩印象上的錯覺,更多的是我們眼睛第一時間看到顏色,大腦沒有完全地做出反應,而是根據心理以及常識上的印象做出的“錯誤”的反應。如圖20,如果我們要找漢字“黑”,可能會第一時間會看到中間兩排的字;如果我們要找漢字顏色是白色的,第一時間會發現上面一排中間的文字;如果我們要找漢字“藍”,會被第一排第一個字給吸引。這就是色彩對于心理上的錯覺。有時候,我們可以利用這種常識或者“錯誤”的心理,來設計出不一樣的字體。
(一)在基礎字體設計中的應用
1.如圖21中,以“字體設計”舉例:將這4個字利用視錯覺原理進行局部微調整,例如因構成“計”字右邊的部首“十”占的面積不如“設”字,適當加寬“十”的豎筆畫,達到均衡整體的視覺效果。
2.視錯覺現象在共生字體圖形中的應用:由漢字善惡共同組成一個新整體,彼此相互聯系、相互作用,形成和諧統一的關系,刪除任一單字均能影響整體表達。
3.重構字形,視錯覺在美術字中的設計嘗試:在利用視錯覺現象重構字體形態時,作品一般都會體現出設計者的情感,過程中如添加相關圖形元素、增減相關筆畫、改變基礎筆畫形狀等,經過元素的選擇、提煉、分析、構思后設計出更具趣味性的設計作品,呈現具有個性特征的漢字字體(如圖23)。

(二)在平面廣告設計中的應用
視錯覺在平面設計中的應用正在逐漸增多,巧妙地利用視錯覺可在一定程度上優化平面廣告設計。
1.使用二維平面展示三維立體效果的設計形式,形成多層次的空間關系,呈現給受眾一種變化多端的視覺體驗?!毒〇|便利店》(如圖24),是以京東本身的經營理念進行的設計。錯視效果的因素是設計師以線上下單、快速到達為出發點,借助矛盾空間多視點的特性表達設計內涵,讓消費者感受到視覺空間的趣味性,產生對京東便利店的好奇心,激發消費者的探尋,用創意讓消費者了解京東便利店。
2.利用視錯覺中不完全圖形的設計原理。通過簡化、拆分、錯位等形式,在漢字的常規結構上,打破漢字視覺局限,有意識地拆分漢字筆畫,得出具有錯視性的漢字字體。受眾在看到《走一遭》此類字體設計時(如圖25),會不由自主地進行完形補充,主動臆想作品的潛在涵義。同時,極具畫面感的錯視字體會給受眾帶來的強烈視覺沖擊,為信息的有效傳播創造了前提和條件。
通過視錯覺在漢字創新設計中的應用實踐,將視錯覺的表現形式與漢字設計相結合,在一定程度上擺脫了傳統設計方式,可以使漢字具有趣味性、藝術性,通過字形的變化與字義的結合,將漢字內涵更加生動地傳達給受眾,而且由于設計作品與常規的漢字在外形上有所差異,還能給受眾帶來獨特的視覺效果和心理感受,使之印象更加深刻。通過這種現象可以在漢字結構和字形上得到突破,使漢字的文化韻味更加深刻。最后希望視錯覺在漢字,乃至字體設計中的應用可以得到更多人的重視,得到更廣泛的研究。
參考文獻
[1]李升銳,藍江平,張志.埃舍爾視覺錯視圖形的藝術表現[J].設計,2019,32(11):148-149.
[2]宗嘉婷,晉潔芳.視錯覺在展示空間設計中的應用分析[J].設計,2019,32(11):49-51.
[3]邢愷. 色彩視錯覺方法在平面設計中的如魚得水[J].設計,2015(23):154-155.
[4]吳振平. 論視錯覺在字體設計上的應用(上)[J]. 印刷雜志,2011(9):59-63.
[5]吳振平. 論視錯覺在字體設計上的應用(下)[J]. 印刷雜志,2011(10):66-71.
[6]李佳鈺. 字體設計中的視錯覺藝術[J]. 品牌研究,2022(11):239-241.
[7]燕計磊. 字體設計中視錯覺原理的應用研究[D]. 河北:河北師范大學,2009.
[8]張禹. 字體創意在文化海報中的應用與研究[D]. 廣西:廣西師范大學,2018.
[9]李飏. 色彩視錯覺在現代平面設計中的應用研究[D]. 湖北:湖北工業大學,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