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新媒體時代,信息傳遞具有密度高、幅度大、速度快等特點。在這種快節奏的環境下,新聞報道需要具備較強的時效性,否則可能失去輿論熱度。針對這一問題,文章提出了新聞報道寫作的“四要素”論,以標題、材料、細節和數據四個維度為重點,來增強報道的可看性和可讀性。新聞的標題是新聞報道吸引讀者注意力的第一要素,它應該簡明扼要地概括新聞事件的核心,同時富有吸引力。一個精確而引人注目的標題可以迅速吸引讀者的眼球,讓他們產生閱讀興趣,從而提高報道的曝光度。而新聞的材料是新聞報道的基礎,它包括所采集到的所有信息。好的材料能使報道更加真實可信,引發讀者的共鳴。選擇和整理材料時,應注重信息的準確性和客觀性,以確保報道的可信度。新聞的細節和數據是新聞報道的關鍵要素。通過呈現事件的背景、環境、人物等細節,可以使讀者更好地理解新聞,并產生強烈的共鳴。同時,適當使用描寫技巧和修辭手法也能增強報道的藝術感和吸引力。結合“四要素”論,文章將具體分析每種要素對新聞報道的意義,同時結合實際報道闡述“四要素”的運用技巧,為新媒體時代生產高質量的新聞報道提供有力支持。
關鍵詞:新聞報道;新聞寫作;標題;新聞材料;細節;數據
中圖分類號:G222.3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4-8883(2023)12-0109-04
隨著信息技術的發展,新聞報道需要更快地生產和傳播,特別是在信息泛濫的時代,新聞報道人員往往要花費更多的時間和精力從海量的信息中尋找重點和關鍵,并進行深入分析,這意味著記者需要具備極強的信息獲取和處理能力。信息技術的普及也改變了讀者的信息獲取習慣,由于讀者的閱讀方式和習慣發生了改變,新聞報道就需要考慮不同受眾的需求和興趣。
為了應對信息技術對新聞報道提出的新要求,同時也為滿足讀者在新媒體時代的資訊獲取需要,本文以標題、材料、細節和數據四個維度為重點,深入分析提高新聞寫作質量的方法,以生產出更多高質量的新聞報道。
對新聞從業人員來說,新媒體時代資訊渠道增多,讀者的注意力被各類平臺、信息抓取,要寫好一篇新聞報道成為極具挑戰性的事情。為了提高新聞報道的質量和傳播熱度,需要兼顧報道創作中的四大要素,即報道的標題、選用的材料、報道的細節和報道采用的數據[1]。
新聞標題是用簡短的語言概括一篇新聞報道的內容,能夠準確表達新聞中心思想,吸引讀者注意力并傳達信息的文本。新聞標題通常包含關鍵詞匯,能夠展現新聞的主要議題和方向,同時避免使用過于復雜或模糊不清的語言。
新聞材料是指新聞工作者采集、整理和加工的各種與新聞話題相關的信息資料。這些材料包括文字、圖片、視頻、音頻等形式,并且通常源于事件發生現場、官方機構、專業調查或者其他渠道。新聞工作者處理新聞材料時,需要按照新聞價值、真實性、客觀性等原則判斷,進而有序開展采集、篩選、加工和編排等環節的工作,最終形成一篇完整、準確、具有新聞價值的報道。
報道細節指新聞報道描述事件或信息時,通過對細節的描寫和刻畫,從多個角度、多個維度展現事件本身或者相關人物的特征、情感、心理等方面的內容。報道細節不僅可以使報道更加生動具體、形象直觀,還能為讀者提供更多背景信息,以便更好地理解事件或報道主題。
新聞數據指的是新聞報道中使用的各種統計數字、數據報告、調查結果等數值化的信息資料。這些數據通常源于政府部門、研究機構、企業組織等,也可能是新聞媒體自行收集和整理的。相比于文字和圖片等形式的新聞材料,新聞數據更具有客觀性和權威性,并且能為讀者提供更多量化的信息和數據,從而使得新聞報道更加準確且具有說服力。
(一)增強新聞內容的直觀性
在新聞寫作中,需要充分注意并合理運用這四個要素,以吸引讀者、傳達信息并提升新聞報道質量[2]。新聞標題是新聞報道中最重要的元素之一,其能直接概括新聞事件主要信息,能讓讀者迅速了解這個事件的內容和意義。因此,在新聞生產中,新聞標題的設計必須做到簡明扼要,具有吸引力并能引起讀者興趣。新聞材料則是新聞工作者以各種途徑搜集到的用于認識和表述新聞事件的各種情況的記載的總稱。編輯人員要思考如何通過圖片、視頻、音頻等多種形式的材料表述新聞事件的具體信息、情感和意義。報道細節對新聞內容的直觀化展現具有重要作用,主要用于豐潤新聞細節,幫助讀者理解新聞,讓讀者對事件的經過和影響有更直觀的感受。細節越豐富,新聞報道的可看性和可挖掘性越強,讀者閱讀行為的價值也越高。新聞數據是新聞報道客觀、可視化的一面。它以圖表或數字的形式展示出事件的相關信息,讓讀者更好地了解事件的現狀和發展趨勢。因此編輯人員選用數據時,要注意和其他元素的科學搭配,例如將新聞標題和新聞數據組合,將數據直接體現在標題之中,這樣可以增強報道的學術性,讀者可以從標題快速判斷、決定是否閱讀該新聞。
合理應用四要素,能生產出更全面、更具有說服力的新聞報道,讓讀者能夠更加深刻地了解新聞事件的細節和影響,確保報道內容清晰、直觀,故在新聞寫作中要格外重視四要素的科學搭配[3]。
(二)確保輿論引導的正向性
四要素在新聞生產中的應用對輿論引導具有重要的影響,新聞標題能引導讀者對新聞事件持有特定看法,保持對事件的關注和興趣。在新聞生產中,新聞媒體可以通過選擇合適的詞匯、語氣等設置標題,以正向引導公眾[4]。豐富多樣的新聞材料能為新聞報道提供多層次的信息,讓公眾理解一個事件的多個方面和相關背景。新聞媒體可以根據不同需要使用不同的材料,通過呈現真實信息、準確解讀事實、全面展現聲音等方式引導讀者對相關事件進行深入思考和討論。詳細的報道細節可以為新聞報道增色添彩,讓讀者鉆研細節,通過把握細微之處了解事件的來龍去脈。同時,針對一個事件的某些爭議點或敏感內容,新聞媒體也可以通過增加細節描述來引導公眾理性思考。報道真實可靠的數據可以為新聞提供客觀證據,增強新聞報道的說服力和權威性。同時,新聞媒體也可以用數據為公眾提供更全面的信息,引導公眾思考和探討[5]。
(三)增強新聞報道的權威性
四要素除了是一篇完整新聞報道必不可少的部分以外,還能對新聞報道的權威性產生非常大的影響。從新聞標題的角度看,好的標題應該既精煉又準確,并且能夠讓讀者產生濃厚的興趣。通過使用準確、簡潔的語言,新聞標題可以增強讀者的信任感,并增強新聞報道的權威性。而如果新聞標題過于夸張或使用虛假信息以制造熱點,讀者會對新聞報道失去信心[6]。
從新聞材料角度看,新聞報道材料的充實程度對其權威性有著重要的影響。新聞報道應該包括不同群體人士的觀點、對事件的深度分析等相關信息,這些都為讀者理解報道提供了一定的參考[7]。一篇專業的新聞報道不僅要描述事實,還需要對事件的背景、因果、影響等方面進行深入分析,運用專業知識和經驗作出評述。準確度和可信度高的新聞報道可以規避偏見,以及規避相關的風險,進一步增強自身及新聞媒體的權威性。
從報道細節角度看,一般會通過詳細的事實敘述、材料支持、證據論證等方式表現細節,可以使新聞報道更加直觀深刻,并且讓讀者更好地理解新聞內容。通過多方面描述事件信息來取得公正客觀的效果,而且關于當時的證明物或者現場圖片和視頻能讓讀者“親眼目睹”事件發生。
從新聞數據角度看,列舉翔實的數據可以極大地增強新聞報道的權威性。在新聞報道中,使用精準數據來支撐觀點和說明問題,既能讓讀者直觀感受到數字所傳遞的信息,并且能增強報道的公信力[8]。
(一)新聞的標題設計——結構和立意的把控
新聞標題宜短不宜長,簡潔明了的標題可以讓讀者一眼看出新聞事件的核心,過長或者復雜的標題不僅會讓讀者感到困惑,還可能造成誤解。標題要能夠很好地描述新聞事件,并且要讓讀者產生濃厚的興趣,愿意點擊進去閱讀更多內容[9]。以《大閘蟹沖出黃河口》這篇新聞報道的標題為例,此標題具有簡潔明了、形象生動、突出重點等特點。首先是簡潔明了,這篇新聞報道共有一個主標題和四個章節標題,主標題和章節標題都十分簡短,使用了易懂、常用的詞語,使讀者一目了然,便于傳播和宣傳。其次是形象生動,章節標題“黃河口上蟹兒正肥”、“遨游天下聲名鵲起”、“搭上電商網銷全國”和“品牌效應釋放活力”都使用了生動形象的詞匯,讓讀者在閱讀之前就可以明白報道的題材和背景,而新聞主標題中“沖出”這個動詞描述了大閘蟹從野外來到市場上的過程,讓讀者對整篇報道產生濃厚的興趣。最后是突出重點,新聞主標題和章節標題通過突出蟹子“肥”、“聲名鵲起”、“電商網銷全國”和“品牌效應”的特點,把焦點放在以大閘蟹為代表的本地美食成功推向全國的經營戰略上,突出東營市地方特色美食與黃河的聯系,增強了新聞的可讀性。
除了對標題結構和詞句的把控,還要注意標題的立意。此處筆者以《茍田田的戰“疫”日記》為例,編輯采用了一種獨特的小標題設計手法,將茍田田日記中具有代表性的、震撼人心的語句作為小標題,巧妙地將日記與報道結合起來,起到了引導讀者關注重點的作用,這種設計手法要求作者語言功底扎實,且對原文語境的理解把握精準,能將每一個細節都恰如其分地展現出來。
首先,小標題應該有一個明確的切入點,從而使讀者能夠快速理解故事的核心。在《茍田田的戰“疫”日記》中,以2月5日的日記舉例,小標題為“有人問我們:‘怕嗎?我說:‘怕,但不能怕。我們的同胞,需要我們自己救。”這是茍田田對戰“疫”的初步思考和態度宣言。通過這個小標題,讀者可以立刻了解到茍田田的感受和內心世界,進而更好地理解文本內容。
其次,小標題應該與整篇報道相協調,使讀者的閱讀體驗更為流暢。在《茍田田的戰“疫”日記》中,每個小標題都涵蓋著不同時間、不同場景,因此顯得十分有序和連貫。這樣的小標題設計不僅顯示出細節,更濃縮了一個年輕女性的抗“疫”經歷與感悟。
最后,小標題應當具有震撼力和感染力,讓讀者產生共鳴。此篇報道語言樸素、真摯且具有感染力。雖沒有夸張的修辭,但卻自帶魔力,給人留下深刻印象。例如,“面對任何艱難險阻,都會一路碾壓,勇往直前。”這句話通俗易懂,又讓人感到她無所畏懼的氣概。通過這種標題設計,不僅能拉近新聞報道與讀者之間的距離,還為報道增強了感染力[10]。
(二)新聞材料的選擇——深度和內涵的彰顯
選擇新聞材料時,必須確保新聞材料來源可靠、真實可信,不能夸大事實或者偽造信息。為了保障新聞材料的可靠性,編輯需要選擇權威機構或專家學者等作為消息來源,并通常采取查證、核實等方法確認信息。同時,所選擇的新聞材料必須具有真實性,通過新聞可以讓人們了解社會上存在的一些問題[11]。
此處以《北二路的記憶》這篇新聞報道為例,該新聞的選材體現了四個特點。
一是細節豐富,感性生動。這篇新聞通過介紹東營市北二路的歷史和建設過程,將讀者帶回到了20世紀50年代、60年代那段油田創業的歲月中。新聞選材精細、翔實,不僅傳遞了歷史信息,更通過多位石油工人的回憶,呈現出當時的社會背景和氛圍。
二是人物講述真實可感。除了歷史背景的描述外,該新聞的特點之一是有許多“人物講述”,這也是該新聞選材上的一個有效的設計。通過專家、石油工人等代表,讓他們從自己的視角,講述自己與北二路相關的故事、記憶、感受等,顯露出真情實感。
三是注重溝通與交流。新聞材料的選擇一般可以將重點落在新聞事件本身與事件背后的人及其思想等方面。該新聞的特點之一是注重使用口述故事等方式,從石油文化、地域特色、奉獻精神、愛國情懷等方面入手,表現文化的多樣性和深厚內涵。
四是歷史評價客觀公正。選擇材料時,學術性和客觀性是必須考慮到的。《北二路的記憶》不僅呈現歷史的細節和感性,還較好地避免新聞編輯個人主觀的評價,新聞提供的歷史極具說服力和權威性,整篇新聞沒有對某個特定機構或個人進行任何評價[12]。
(三)新聞的細節補充——氛圍感和感染力的營造
對于新聞生產來說,細節是至關重要的,它們可以讓事件更加豐富和有溫度,幫助讀者走近事件、理解事件,同時也能夠提高報道的可信度[13]。以《礦工組長的551條短信》為例,在細節運用上,編輯將其和新聞的標題設計結合起來,以“礦工組長的551條短信”作為主題,緊扣故事主線,突出新聞價值,同時也很好地抓住了讀者的眼球,引起閱讀興趣。
新聞主要講述了礦工組長主人公和他妻子之間通過短信交流的故事,這種簡潔而真摯的情感讓人感動。在這篇新聞中,編輯通過精心選取細節來展現兩人之間的情感和生活狀態,使得讀者能夠更加深入地了解這個家庭以及所處環境的特點。例如在故事開始就提到了主人公在下井前給妻子發了一條短信,因為待會兒他就要進去地下礦井了,這段時間無法再發信息了。其中的細節表現了主人公對妻子的關心。
而在后文,通過對其他工人以及現場工作環境的描寫來體現主人公和妻子之間獨特的情感表達方式。那些短信像是一封封情書,無聲地傳達出夫妻之間的愛與關懷。
最后,新聞的細節描寫充分展現出工人們的堅毅和勇氣。探礦工作需要14個小時都要待在礦井下,工人們的生命安全時時刻刻受到威脅,即使如此危險,他們仍然堅守崗位。
在這篇新聞報道中,“短信”是情感的載體,但短信的內容沒有夸張化處理,簡潔的語言透露出主人公對妻子的思念和對工作的關心,展現出礦工們對安全生產的重視,引發廣大讀者對安全生產重要性的深思。新聞報道通過細節描寫、環境刻畫等手法,生動真實地呈現出一線職工的工作狀態、生活狀態和家庭情感,具有極強的感染力和啟示性[14]。
(四)新聞的數據應用——權威性和專業性的增強
新聞報道需要讓讀者了解相關情況,而數字和數據可以幫助讀者形成直觀的印象。數據的選擇和應用要注重準確性、代表性和可比性等原則,還要與內容相關,契合事實,同時注意不要濫用數據,使得文章因為包含大量數據,過于枯燥,失去人情味[15]。以《埋入二氧化碳“榨”出石油,他們埋掉十萬輛轎車一年的排放量》為例。在這篇新聞報道中,通過數據的運用,展示出CCUS技術在減排和能源開發方面的重要作用。
首先,這篇報道呈現了一種具有突破性的技術——CCUS的應用情況。由于化石燃料的燃燒產生了大量的二氧化碳,加劇了全球變暖。而CCUS技術通過將二氧化碳回收并注入地下油氣儲層,降低工業生產和能源消耗過程中的二氧化碳排放量,有效緩解了二氧化碳排放帶來的環境壓力。但同時,這種技術的應用也會產生新的社會問題,需要結合實際情況評估。
其次,這篇報道通過數字化的方式展示了應用CCUS技術取得的成果。數據雖然不能完全代表一種事物,但是它可以客觀地反映某些特征,從而形成直觀的印象,并對信息的傳達和理解起到重要的輔助作用。此篇報道給出了江蘇油田通過應用CCUS技術埋碳的累計量,這提供了一個基礎數據,讓讀者能夠更好地認知二氧化碳減排的效果并作出評價。
再次,這篇報道的數據應用恰如其分地凸顯了主題,并融入了新聞報道的整體敘事中。新聞報道中數據的應用要體現出專業性和邏輯,而不是簡單地串聯數字或者機械地描述。這一點在這篇報道中也得到體現,數據成為整篇報道的重要組成部分,幫助讀者更加直觀、具體地感受到該技術的價值。
最后,數據應用也需要考慮數據的來源、可靠性等問題。在新聞報道中,數據本身不是最關鍵的,可信度才是前提。因此,選擇數據來源時,需要權衡多方面的因素,例如數據的完整性、準確性、時效性以及發布者的可信度等等。
從這篇新聞對數據的應用可知,數據應用在新聞生產中具有不可忽視的作用。數據能夠直觀展示事物,增強報道的權威性和真實性。因此,在新聞生產中,需要注意數據價值、來源、有效性等問題,確保數據的使用能夠使新聞報道更加全面準確地傳達信息。
四要素是新聞報道的重要元素,它們在新聞報道中扮演著不同的角色,彼此之間相互影響、相輔相成,在不同層面為新聞報道服務,最終共同構建出具有價值和影響力的新聞作品。合理運用四要素,才能保證新聞報道具備可看性和可讀性,才能在數據爆炸的信息時代抓住讀者眼球,在洶涌的信息浪潮中站穩腳跟。
參考文獻:
[1] 李延淵.新聞編輯再創作技巧[J].記者搖籃,2022(4):65-67.
[2] 符麗云.新聞工作者創作精品要做到“五多”[J].新聞傳播,2022(8):90-91.
[3] 趙瑩瑩.融媒體時代新聞編輯創作能力提升方法探析[J].西部廣播電視,2022(15):192-194.
[4] 彭旭才.新媒體新聞標題創作的守正與創新[J].新聞潮,2023(3):59-61.
[5] 張麗光.論優秀新聞稿件的創作[J].記者搖籃,2022(9):54-56.
[6] 郭玲.淺談記者的新聞敏感性[J].記者搖籃,2022(9):24-26.
[7] 劉禮旻.電視新聞專題節目創作中的“細節”敘事探究[J].新聞文化建設,2022(18):131-133.
[8] 吳曉燕.應對新環境 迎接新挑戰:新媒體環境下網絡新聞寫作技巧研究[J].新聞文化建設,2023(1):154-156.
[9] 皇甫勝彬.新媒體時代新聞寫作的變化趨勢[J].記者搖籃,2022(10):21-23.
[10] 戴正宗.讓視界不一樣:新聞采訪寫作的獨特視角探究[J].新聞文化建設,2022(14):15-17.
[11] 趙琳琳.媒體融合背景下新聞寫作創新策略探析[J].新聞研究導刊,2022(11):102-104.
[12] 程杉.新媒體時代新聞寫作特點、技巧、發展的趨勢分析[J].聲屏世界,2022(10):16-18.
[13] 孫曉鵬,李萍.新聞寫作的變化[J].新聞傳播,2022(5):104-105.
[14] 鄭麗.艾豐新聞寫作理念研究[D].長春:吉林大學,2021.
[15] 趙悅.探究在新聞寫作中借鑒文學手法的技巧[J].記者搖籃,2021(6):70-71.
作者簡介 趙爾靖,記者,研究方向:新聞寫作。